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传统脉冲清灰中存在清灰不均匀的问题,应用上部开口散射器改善滤筒内部流场特性,从而改善清灰效果。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滤筒内部脉冲流场及清灰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探究清灰压力峰值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脉冲喷吹气流以压力波的方式进入滤筒并向侧壁传递,而侧壁处气流径向速度与相同测点的清灰压力随时间等比例同步变化,两者存在直接关联。由于散射器对脉冲喷吹气流的分流和导流作用,相对无散射器而言,滤筒上部径向速度提高,清灰压力相应增大,其峰值由484 Pa增至744 Pa,增加了53.7%;滤筒中、下部,散射器的存在使脉冲喷吹流量和轴向速度减小,降低了脉冲气流对滤筒内部气流的压缩作用,滤筒中下部压力降低,滤筒下部清灰压力峰值由2175 Pa减小至1468 Pa,减小了32.5%。因此增设散射器可以在满足清灰要求的同时明显提高脉冲清灰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方式对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方式对膜污染的影响和采用Fl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来表征膜污染的可行性.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实验测得真空抽吸-空气反吹、真空泵抽吸和自吸水泵抽吸3种出水方式的吸附曲线方程依次为2.59c1/0.957e 、7.415c1/1.369e和7.10c1/1.015e. 试验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方式对膜污染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真空抽吸-空气反吹间隙运行方式引起的膜污染程度最轻.采用Fl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表征膜污染状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袋式除尘器声波反吹清灰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的声波作用下,测定了除尘器内的残余阻力和清灰周期,阐明了声波反吹清灰效果与声波频率和声压的关系。通过实验证明,延长反吹时间、增大反吹风速、多次反吹以及增加清灰次数都不是改善反吹袋式除尘器清灰效果的理想办法,声波反吹清灰能有效地降低残余阻力和残留粉尘负荷,并能明显地延长清灰周期,因而是一种理想的清灰方式。本文还对反吹与声波的作用次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吹清灰的过程中间鸣喇叭,清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张永圣 《环境工程》2013,31(4):90-92
为解决抛丸机滤筒除尘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改变新建除尘器的滤筒布置方式和脉冲清灰方式,减小过滤阻力,原有除尘器继续保留作为应急备用机,两台除尘器可切换运行,并且可在同一个HMI画面上进行操作,改造结果满足除尘要求。  相似文献   

5.
PM2.5因其粒径小、吸附能力强、输送距离远、环境危害大,同时捕集困难而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以涂氧化铝膜的碳化硅陶瓷膜管(孔隙率28.16%,平均孔径20μm,过滤面积0.28 m2)为过滤元件,搭建了PM2.5捕集的实验装置,对膜管的过滤时间、通量与阻力降的关系以及捕集效率与时间的关系和膜污染控制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过滤时间增加,通量逐渐减小,阻力降逐渐增大,捕集效率逐渐增大,对PM2.5捕集效率高达99.9%;对膜污染控制参数优化后反吹压强选定为0.8 MPa,反吹间隔时间为10 min,反吹时间为14 s。  相似文献   

6.
借助自制脉冲喷吹实验台,在不同喷吹压力和喷吹间距下,分别采用两种喷吹形式(Ф13 mm单喷吹孔与Ф13 mm单喷吹孔+滤筒外置文丘里)对Ф325 mm×660 mm滤筒进行脉冲喷吹清灰实验研究,通过压力峰值和压力上升速率对其最佳组合参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加装文丘里后在0.6 MPa高压下,上、中、下三测点的压力峰值分别提高了63%、72%、39.5%,压力上升速率提高了16.83%、55.15%、-10.92%,即加装文丘里后可以明显提高滤筒上部和中部的清灰强度;进一步解释了文丘里可以延缓气体出流,积聚气流在滤筒内的作用时间。实验证明了加装文丘里能有效改善滤筒清灰效果。  相似文献   

7.
诱导喷嘴改进滤筒脉冲清灰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情  陈海焱  巨敏  陈俊东 《环境工程》2012,30(1):62-65,138
改善清灰效果是提高滤筒除尘效率的关键和难点问题。运用自制脉冲喷吹实验台,采用诱导喷嘴(超音速引流喷嘴和气流散射器)对325 mm×660 mm滤筒进行脉冲喷吹清灰实验研究,并与采用普通喷吹孔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采用诱导喷嘴时侧壁正压力峰值平均值是普通喷吹孔的1.465倍;且采用诱导喷嘴时各测点的不均衡系数为0.768~1.336,普通喷口为0.270~2.251,而不均衡系数越接近于1,其清灰效果越好;同时,采用诱导喷嘴时各测点基本在同一时刻达到正峰值。实验充分表明采用诱导喷嘴确保了滤筒长度方向上内壁清灰压力的均匀性,且对滤筒清灰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滤筒式除尘器工作原理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利用改进滤筒、增加导流装置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提高滤筒式除尘器的性能 ,使之应用于轻烧石灰除尘系统。实践表明 ,设备运行稳定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研究膜分离-光催化组合工艺中膜污染的控制措施。研究表明,该体系中,膜可逆阻力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通过减小抽吸压力,提高曝气强度,间歇抽吸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膜可逆污染。实验表明:最佳抽吸压力为0.02MPa,经济曝气量为0.4 m3/h,采取抽吸13min、停抽2min的运行模式。膜不可逆污染可通过化学清洗加以去除。  相似文献   

10.
滤筒式除尘器清灰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 4种不同规格滤筒分别进行了清灰性能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滤筒夹角对滤筒清灰性能影响很大。当滤筒夹角小到一定程度时 ,在线清灰基本不起作用 ,必须采用离线清灰。试验还发现同一滤筒不同部位清灰效果不同 ,上部清灰效果最差 ,在此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声波反吹清灰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长金  马广大 《环境工程》1997,15(4):26-29,36
声波反吹清灰会使除尘效率略有降低,已被实验和统计资料所证实。为减小其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又要达到降低除尘器运行阻力的目的,必须选择合适的鸣喇叭次数。对于较难脱落的粉尘应选较多的鸣喇叭次数,而对较易脱落的粉尘则不需每次清灰都鸣喇叭,仅需偶而启动一次。本文通过实验证明,对本实验所用的除尘系统,每四次反吹清灰后鸣喇叭一次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工业炉中使用的颗粒层除尘器大多数为G、F、E型旋风颗粒层除尘器。这种除尘器结构较复杂,维修困难,工作阻力大,反吹清  相似文献   

13.
在脉冲喷吹的基础上,向滤筒除尘系统中导入声波,以改善清灰效果,并通过实验得出两者的最佳组合方式。调节声波相关参数,得出声波的频率和声压对清灰效果的影响关系,并找到最佳频率。  相似文献   

14.
和士全  吴勇 《环境工程》1993,11(4):26-28
本文介绍的是把旋风除尘器与回旋式机械反吹扁布袋除尘器的优点相融合,形成的下进风机械反吹扁布袋除尘器在"323"抛丸滚筒除尘改造中的应用。该除尘系统不仅使除尘效率由原来的70%左右,提高到现在97~99.96%,而且对粒径小于5μm的微尘也具有很好的除尘效果。同时节约了电能,降低了噪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对机械行业的除尘改造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烟尘监测中,除尘前玻璃纤维滤筒的恒重条件对监测结果有显著的影响。首先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常见因素对采样前玻璃纤维滤筒恒重的影响,获得最佳恒重条件;其次,通过相同厂家同批次滤筒的平行试验,进一步验证恒重条件并考核滤筒质量;最后,探究高温烟气对滤筒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对≤110℃的烟气,最佳恒重条件为烘烤温度110℃、烘烤时间2h、冷却时间1h,各厂家滤筒烘烤1次均能达到恒重,国家标准方法中的1h烘烤时间并非最佳;冷却时间需根据干燥器中放置的滤筒层数确定,单层放置时可采用1h,多层放置时需适当延长冷却时间;对110℃的高温烟气,烘烤时间、冷却时间不变,烘烤温度应不低于实测烟气温度。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玻璃纤维滤筒是用超细无碱玻璃纤维制成的。含尘烟气通过时,在碰撞、拦截、扩散等的作用下,直径大于0.3μm的粒子几乎能被全部捕集,效率达99.99%以上。在20L/min的流量时,阻力仅为1.03kpa,可用于500℃以下烟气尘粒的采样。玻璃纤维滤筒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抗腐蚀、过滤性能良好等特点。但是,玻璃纤维与天然纤维比较,质脆、伸长率小、柔性差、受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空气净化除尘为应用背景,采用孔径为15μm的陶瓷膜对含粉尘空气过滤净化。考察了粉尘粒径、浓度、空气湿度对膜渗透性能的影响,以及反吹条件对滤饼清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渗透通量随着粉尘粒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粉尘浓度和环境湿度的增加而变小;膜对粉尘的截留率均可达到100%;在反吹脉冲时间为0.4 s,随着反吹压力的增大,滤饼越来越小;0.33 MPa的反吹压力下滤饼可基本清除,揭示了滤饼补丁式清除现象。研究结果为陶瓷膜在气体除尘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卧式脉冲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不同脉冲参数对除尘器清灰效果的影响。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该类除尘器在清灰方面存在滤筒各部位清灰不均的现象,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卧式脉冲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效果,解决其清灰不均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指导卧式脉冲滤筒除尘器的设计及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土壤渗滤系统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采用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组合的新型两段式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了在高水力负荷0.3m/d条件下分流比对其脱氮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层级的脱氮功能基因数量进行检测,进一步探究该系统中微生物脱氮机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分流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两段式土壤渗滤系统在高负荷下的脱氮能力,当分流比为1:2时系统污染物去除能力最佳,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4+-N)、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16%、96.91%、72.11%和72.27%.脱氮功能基因丰度分析结果表明,多级土壤渗滤系统中的硝化及厌氧氨氧化和地下渗滤系统中的硝化反硝化的耦合作用是该工艺微生物脱氮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中双塔双循环技术内部浆液循环和塔间水平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简洁的双塔间浆液循环方式,并应用于山西某2×350 MW机组烟气脱硫系统。结果表明,一级塔设计脱硫效率87%,二级塔设计脱硫效率97%,简化设计的同时提高了备件替换性;通过设计液位差和强制循环泵建立双塔间浆液循环;一级塔浆液通过浆液循环系统分流至二级塔,二级塔过剩的浆液溢流回一级塔,形成双塔间水平衡体系。187 MW和290 MW两种工况下,启动浆液循环系统后4层喷淋即可达到99.81%的脱硫效率;相对于双塔系统中两塔独立运行,新型双塔循环系统启动6台循环泵即可保证脱硫效率,并减少系统阻力约500 Pa,降低风机电耗400 k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