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车间主任会议上。厂长:“安全工作的意义已经讲清了,你们各负其责,出了事故找你!” 车间班组长会议上。车间主任:“安全的重要性可讲明白了,你们各就各位,山了事故找你!” 在机床前。工人:“你们安守本份,出了事故找你!” 机床……“出了事故找你!”@张良来  相似文献   

2.
一不放过     
在某公司的一次安全会议上,当安技科长讲到处理工伤事故必须“三不放过”时,公司的一位副经理插话了:“为什么非要三不放过?这个提法不妥,还是改成一不放过好,出一次事故就不能放过嘛!”一不放过@沈本义  相似文献   

3.
各车间的月评比考核会正在进行,安全科长说:“这个月一车间发生了15起事故,按评比条件应该扣他们车间20分。”大家都表示同意。 厂长站起来说:“一车间这20分是该扣,可他们生产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计划生育、植树造林、环境卫生都搞得很好嘛!应该加10分;形势教育抓得及时,也应该加 10分;还有………” 这时,安全科长打断他说:“这么加分,不符合评比条件,一车间出了那么多事故,还评了全厂最高分,咱们厂的安全生产还怎能搞好呢?” 厂长瞪了他一眼,不高兴地说:“考虑问题要全面嘛!”“全面考虑”@郑同水  相似文献   

4.
我们茅岭渡口地处广西北部湾畔,常受海潮、台风影响.复杂不利的自然条件,给渡运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我们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使渡运工作坚持做到及时、安全,二十年来未发生不安全渡运的责任事故。我们根据渡运工作的特点,及时总结出“三快、两慢、三清洁、三坚持、三及时”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三快”就是行动快,招呼车辆快,开船快。“两慢”就是渡船靠拢码头时要慢,车辆上落渡船时要慢。“三清洁”就是船只、码头、机械设备保持清洁。船而跳板常打扫,码头因潮水涨落积留的淤泥和杂…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截止今年6月15日,福建延福门渡口正实现累计渡运1319万人次无事故。为此,交通部授予她们“安全班组”称号,全国妇联还授予“三八红旗集体”的荣誉。 延福门渡口位于南平市区,地处富屯溪、建溪汇入闽江之处,水流湍急,每天有大量职工乘渡船上下班,渡运十分繁忙。这个渡口所以实现31年无事故,首先是因为每个渡工坚决按不超载渡运的制度办事。1987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有70多位渡客一下子涌上渡船。渡工马上向乘客说明渡船配载为50人,超载不能开渡。经耐心说服,20多位渡客上了岸。 第二,严格按照渡船驾驶员和轮机员的技术标…  相似文献   

6.
抓安全防事故天天在喊.可各类事故还是三日两头要命地在出,而且大都因违章引起。反违章的提法成了安全辞典里一个疲沓了的常用词,反了多少年,还是违章照常、事故依旧。为何反违章就那么难.像牛皮癣变成皮肤癌似的?笔以为.防事故已不能只靠反违章.还得狠反几个严重的“不到位”才行!  相似文献   

7.
“烟大铁路轮渡充分展示了我国综合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截至2007年12月25日,中铁渤海铁路轮渡公司累计运营415天,累计渡运铁路货车1375例、总重532万吨,实现安全运输无事故。烟大铁路轮渡总经理迟宝璋自豪地说:“415天虽然只是一个枯燥的数字,但对公司的所有人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轰”的一声,我厂电镀车间的一台塑料风机爆炸了,青年工人们一窝蜂似地跑到了出事地点…… 电镀车间孙主任急忙拿起电话:“喂!你是技安科吗?我们车间出事故了,小李受轻伤!” 我赶到出事现场,原来是8号塑料风机爆了,金属防护罩被击穿一裂口,有3块塑粉碎片飞到了6米多高的工房顶,有一小块厚8毫米、重30克的塑料片飞出5米,击伤了小李的头部。 “塑料风机不怎么样,容易老化碎裂,没用上一个月就坏啦!” “幸亏打在小李头上那块碎片不大,不然真够他受的!” 工人们议论着。我和车间领导商量,让维修工人先拆除风机防护罩,以便查看风机爆炸原因。 防…  相似文献   

9.
艺海琳琅     
不要只亮尾灯从新闻煤体上经常看到矿难事件,也有不少后续报道,如何派出检查团、组……当然,出了事故一定要查找原因,追究责任,这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力量仅仅用在事后,这“事后诸葛亮”也难以挽回巨大的损失。画家看到了这一点,敏锐地画出了这个问题:我们的领导不能只亮“尾灯”,更应把“灯”亮在前头,事故前的检查更有意义。把灯放在前面吧!  相似文献   

10.
“安全管理就是预防管理,重点是预防,不能等出了事故再抓,要把事故苗头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新国线集团(江阴)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洪生在2007年安全生产月动员大会上对安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珍惜生命     
生产事故真象“多米诺骨牌” ,一个月内 ,炸药爆炸的、设备倒塌的、矿井塌方的 ,一个接一个来了 ,一百多条人命就这样白白地断送了 ,真是令人震惊。中国这么大 ,人口那么多 ,出个把事故也在所难免 ,问题是 ,以前 ,已出了那么多大事故 ,为什么不汲取教训 ?总书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安全生产是“三令五申” ,为什么事故 (甚至是重大事故 )还在不断地朝外“冒” ?是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不深不细、作风不深入 ,是受经济利益驱动 ,是经费困难、设备老化……这些“原因”并非没有道理 ,但归根到底有一条 ,那就是没有把职工的生命放在心上。世上万物…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地处湖北中部,汉江纵贯全县,通航里程为210公里。全县现拥有各种专业运输驳船 103艘,机动船 79艘,常年渡口 32处,渡船40艘,客位1832个,日均渡运量达1.5万人。 由于我县切实加强了渡运安全的领导,实现了连续24年渡口安全渡运无事故、专业运输船舶海损事故年年下降的成绩,荣获交通部授予的“安全红旗”,并多次受到湖北省和荆州地区的表彰。 一、积极抓好水运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县政府抓水运安全组织管理,成立了以分管工交的副县长为主任的安全委员会;各区、镇、场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的安全领导小组。同时,县政府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安全》2006,(4):66-67
前不久,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事故“死亡指标”引发了争议,对此国家安监总局有关负责人郑重澄清:下“死亡指标”事实上是为了少死人!这是一个控制性指标,不能超过,越小越好。下指标不是要死亡多少人,而是不能超过和突破这个数。“死亡指标”何以能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应,怎样评价它?我们编排了这组文章,有褒有贬,只是希望读者能客观、理智地看待这一“新生事物”,管理者能从中发现问题,避免所述情况的出现,真正地用好这一指标,达到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天,某车间发生了一起工伤事故。 新来的安全员问车间主任:“这起事故怎么处理?”主任说:“事故虽然出了,但损失不大,责任者态度还是好的,下次注意点就是了,我看不用上报了。” 安全员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我们车间是“月月无事故,年年无事故”哩!原来是“领导有方”“领导有方”@赵纯  相似文献   

15.
1月18日8点50分重庆市丰都县个体货船“航宏518号”轮在长江奉节境内老马滩,与重庆币奉节县个体客渡船“渡运9号”(核定乘客15人,此行载客23人)发生碰撞,“渡运9号”当即翻沉,导致2人死亡,12人失踪。  相似文献   

16.
“引咎辞职”的字样在我国的新闻报刊中多年看不到了,原因很清楚,出了事故所受到的处分和冲击,不能伤及筋骨。等着混过“关”继续去当“官”,等着吸取下一次的事故教训,再次留给人们  相似文献   

17.
事故类型既是说明伤害情况的参数,更是说明原因的参数,是分析伤害事故原因的起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整个事故分析程序的关键。另外,事故类型是客观存在,人们的任务是怎样客观地表现它,说明它。“事故类别”与它虽仅一字之差,表现的却是一种人为的规定。人为的规定理应反映客观实际。 不能笼统地把事故类型定义为“按伤害原因进行的分类”。因为涉及到原因的共有四项参数。事故原因不能用单一个参数来回答。但事故类型与原因是紧密相关的,是说明原因的一个侧面。要弄清怎样与原因相关,然后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并据定义进行分类。 通…  相似文献   

18.
人祸1996年5月21日,河南一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矿领导为了追求产量,将瓦斯传感器向下调了0.29%~0.4%!这样,即使瓦斯超限,仍能不停电、不停产,结果84人成了游魂,68人倍受“生”的折磨!人祸猛于天灾!生产安全事故哪起能脱开与人的“亲密”关系?一次又一次的惨痛教训,一个又一个的血淋淋事实,并没有使人祸的猖撅程度减低多少,事故如常肆虐,生命依旧悲泣。大多数事故,追溯原因,源  相似文献   

19.
大凡名言典故,都流传很广。“隙大墙坏”比喻漏洞大了,会造成灾祸。从这个意义上讲,堵漏补缺,消除事故隐患,纠正违章行为,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好办法。如今,在一些地方、不同行业企业等,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缝隙”仍然很.大。有的单位削弱安全组织机构,消减安全专业人员力量,安全管理部门干好安全工作是“应该”,出了事故要“受罚”,奖罚不分明。有的地方小企业根本就无专人管理安全,事故苗头危机四伏等等。这些“裂缝”如不能尽快粘合,发生事故在所难免,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20.
退休工人王某气冲冲到安全管理部门找说法。15年前,他在一起生产事故中因工负伤,所在单位害怕因为事故而不能评先进,就与他达成口头的“君子协议”,由该二级单位“按照工伤待遇”外加每月20元补贴的代价隐瞒事故。可是,最近上任的年轻新班子不认可口头的“君子协议”,所以,王某着急了。由此,我想提醒职工,出了事故可不能“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