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生产法》已于6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学习《安全生产法》,本刊特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部分《安全生产法》的主要起草人撰写了《安全生产法》知识讲座。从本期开始,本刊准备陆续刊登以下七讲:第一讲:《安全生产法》的立法背景第二讲:《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意义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三讲: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第四讲: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义务第五讲:政府对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责第六讲: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第七讲: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江苏劳动保护》2006,(7):45-48
第一条为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原国家安监局令第1号)、《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江苏省行政处罚监督办法》、《江苏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江苏劳动保护》2005,(12):11-14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职责,并向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接受工会、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监督。[编按]  相似文献   

4.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新法将于9月1日起实施。自2002年11月1日施行以来,《安全生产法》前后经历过2009年、2014年两次修改,今年为第三次。安全生产法制不健全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中国安全生产领域种种乱象的根源。贯彻党中央“依法治国”方略,具体到安全生产工作领域,就是要认真实施“依法治安”,把安全生产全面纳入健全的法治轨道。颁布施行《安全生产法》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崔国璋 《安全》2003,24(3):44-46
1 引言 《安全生产法》是规范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共分7章97条,囊括了方方面面。要全面落实,谈何容易?因此,必须抓住重点条款,集中力量,务求实效,才能取得相应的结果。其中,第二章第十六条就是这种条款,充分领会、融会贯通、熟练应用就能判定: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其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是守法,还是违法;地方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是履职,还是失职;发生了事故,造成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当日江泽民主席即签署了第七十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的公布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是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下面就《安全生产法》有关情况作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加强甘肃省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止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甘肃省安全生产实际,2006年3月29日,甘肃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这是甘肃省安全生产第1部地方性法规,标志着甘肃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安全生产责任:初步建立了安全  相似文献   

9.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已于8月31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新《安全生产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安全生产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为推进依法治安、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也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新法,是广大生产经营单位职工、安监干部和社会各界必须抓紧、抓好、抓实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7年前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步骤。《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综合性法律,它的出台标志着安全生产的法制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安全生产法》以基本法的形式,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职责、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处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并加以贯彻落实,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职业安全》2006,(11):I0002-I001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行为,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2.
依法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是《安全生产法》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于《安全生产法》的主线。《安全生产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表明了其立法的宗旨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第三章,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作出了具体规定,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不受侵犯,这是社会进步与法制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法》实施3年多来,在保障从业人员权利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尽…  相似文献   

13.
今年1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6周年,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一个崭新的里程碑。该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所承担的安全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今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总体上讲,就是要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为主线,继续抓好体制、法制和队伍“三项建设”,加强基层和基础“双基”工作,加快安全生产理论、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5.
第一条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6.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能否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是生产经营单位能否具备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为了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法>确立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对生产经营活动安全实施全面的法律调整,其内容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7.
网谈     
《现代职业安全》2009,(6):14-14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七条规定:“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义务,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为充分体现对此规定的落实,贯彻安全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形成全民学安全、掌握安全的良好氛围,建议开设如下栏目:  相似文献   

18.
安全培训意义重大 如今的安全培训,得到了全国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先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后又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今年3月1日生效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3号令也还是关于培训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相似文献   

19.
<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和依法行政,有利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1月1日,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这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对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指导性的重要法律件。其法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政府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以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完善配套法规,加强机构建设。依法加大事故查处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