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在分析典型事故案例的基础上,分别从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地方政府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管等方面研究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突出的问题。指出瓦斯异常涌出是目前最难根治的事故隐患;基建或技改矿井和转制矿井最容易发生瓦斯事故;即将关闭的矿井和衰老的矿井普遍存在瓦斯事故隐患;长期所谓的“明星矿井”工作不踏实,瓦斯事故隐患严重;屡次发生重大事故但不吸取教训的矿井,往往长期存在瓦斯事故隐患。笔者认为,我国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重点工作主要是深入开展瓦斯异常涌出规律和相关治理措施的研究;取缔非法开采和违法生产活动;认真抓好煤矿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强化生产技术管理,防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矿瓦斯安全监控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整体设计的思路、原理和方法,详细介绍了各个组成部分的硬件和软件结构。在我国现有煤矿安全监控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瓦斯监控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6月28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召开了贯彻落实国办发26号文件精神专题视频会议。会后,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记者采访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 相似文献
5.
煤矿瓦斯灾害是一种对煤矿安全生产有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瓦斯事故时刻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所以对瓦斯灾害的防治一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要求,切实落实各方面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坚持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本文针对瓦斯防治工作的一些认识,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德江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9,(6):5-7
加快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煤矿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了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重要决策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 相似文献
7.
瓦斯灾害是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灾害。建国以来,我国煤矿发生死亡10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22起,其中20起属于瓦斯事故,所以,瓦斯灾害防治历来就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对瓦斯矿井实行分类管理,不同瓦斯等级的矿井在矿井设计、通风、瓦斯管理以及采掘活动中有着不同的规定,而矿井瓦斯等级的鉴定是对矿井进行分类管理的前提。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矿井每年都要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工作,但是,几十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制定关于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行业标准,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关于鉴定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煤矿事故调查内容和有效应用矿井阻隔爆技术,利用气体爆炸数值模拟软件FLACS建立原型尺度的采煤工作面巷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事故调查资料,研究瓦斯爆炸火焰、冲击波超压和动压在直巷、转角、分叉等巷道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和破坏特征。结果显示:巷道分叉提供的自由空间可显著限制爆炸火焰传播;巷道分叉及转角能有效降低冲击波超压;冲击波动压气流速度衰减在巷道分叉处较为明显,但对直巷和转角不敏感;携残片和毒烟的动压高速气流是灾区远场的主要致灾因子。定量的数值仿真结果对认识矿井原型尺度下瓦斯爆炸传播规律、再现事故场景、优化阻隔爆设施布置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近10年我国煤矿瓦斯灾害事故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我国煤矿瓦斯灾害事故多发及防控现状,从事故发生的年度变化、事故类型、事故等级、事故发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煤矿企业性质等多个方面对2001—2010年2 246起煤矿瓦斯灾害事故进行交叉耦合综合分析,并通过饼图、柱状图、堆积图、趋势图、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示意图等多种图形方式直观明了显示出近10年我国瓦斯灾害事故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煤矿瓦斯事故起数高峰期是2003年,2008年后进入稳定期;事故死亡人数高峰期是2005年,2006年后进入快速下降阶段;瓦斯爆炸是煤矿瓦斯灾害的主要类型,且比中毒窒息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后果更严重,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造成死亡人数急剧增长,全国煤矿瓦斯灾害事故与乡镇煤矿事故的变化趋势呈现出一致性。贵州、山西、黑龙江、湖南、重庆、四川、河南、云南等是煤矿瓦斯灾害防控的重点省(直辖市);乡镇煤矿仍然是瓦斯灾害防控的重点;煤矿企业在加大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和科技投入的同时,迫切需要强化职工的安全教育,促进煤矿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煤矿安全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梁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3):149-151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煤矿管理的重要环节,反映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要想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必须提倡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全面推进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具体管理措施包括:狠抓制度建设,实现标准化管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抓好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素质;转换安全管理思路,明确各级职责;实现现场安全管理法制化,促进安全管理健康有序发展;建设高质量安全监察队伍,提高安全监察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衢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Z1):38-41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建立十多年来,如何不断推进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创新,全面体现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权威,充分发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作用,一直是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广大煤矿安全监察员努力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几年来,湖南煤监局紧密结合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比较系统地建立健全了以"五项工作机制"为核心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创新体系,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孙枫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Z1):42-45
为提高煤矿安全许可的时效性、有效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本文追溯了煤矿安全许可这一概念的产生过程、包含范围和实施目的及意义;剖析了目前煤矿安全许可在实践中面临的困惑,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陕西煤监机构对安全生产许可证颁证条件、程序等管理上的突破与创新,对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管理中新的思路,特别是探索性的做法,这对煤矿安全许可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文轲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9):69-74
从煤炭企业和政府互动的角度出发,首先对煤矿安全投资项目存在的管理、技术及市场风险进行分析,针对安全投资整个生命周期的多阶段的内在特点,建立煤矿安全投资项目价值评估的动态决策模型,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同时,考虑煤矿安全投资中煤炭企业投入和政府资助的合理配置与互动博弈,建立动态投资与政府资助决策模型.对模型中参数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模型全面、客观的对煤矿安全投资项目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对政府资助模式和决策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为煤矿安全投资和政府资助决策、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焦庆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4):34-39
矿井火灾是采矿业面临的安全生产问题之一。该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新的矿井瓦斯防爆监测中最重要的成分氧气的检测策略,在矿井火灾中做出预见与预报。对于密封区域,发生瓦斯爆炸危险安全区时氧气浓度小于8%,按照国家标准,本矿要求氧气检测精度达到1%。氧含量监测系统受到气体气路、传感器运行、信号调理与处理情况和终端处理系统等四个方面的影响。该文通过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分别对氧含量监测系统进行硬件线性开环标定与软件线性闭环标定,并采用著名的OriginPRO数据分析软件对系统采样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以达到对软件线性闭环标定进行程控规划和信息实时纠正,使系统氧气含量监测灵敏限小于0.36%。 相似文献
16.
在对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源进行辨识的基础上,分析风险的演化机理,建立了煤矿安全管理风险演化机理模型,揭示了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管理组织、管理模式、管理能力、管理要素五类18项风险因子在风险诱因(管理失范)的促动作用下进行演化的规律。实验证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此研究对于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运用文献分析和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对煤矿安全管理能力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本质是一种累积专有知识的集合,是煤矿对由安全生产体系进行协调控制的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蕴含在煤矿内部的一种企业管理能力。具备知识属性的"人、设备、环境、制度"成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条件"和"制度不安全条件"对构成要素产生不良影响,成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构成要素越强则影响因素越弱,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越低;构成要素越弱则影响因素越强,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徐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6):229-232
我国是煤矿生产大国,煤炭资源在我国一次能源中占有重大比例。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多变性,煤矿生产一直是一个高危行业。随着煤矿科技水平的提高,煤矿事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在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各种事故仍有发生,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并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使得煤矿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文章针对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大型矿难,从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科技投入、管理水平、安全培训五方面分析了我国煤矿生产面临的问题,指出了当前煤矿生产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具体措施,为今后煤矿的生产管理提供技术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新安煤田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众多和防治难度较大等问题,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分析了新安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控制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研究表明:地质构造是控制新安煤田煤与瓦斯突出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构造应力是控制新安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动力因素;新安煤田煤与瓦斯突出吨煤瓦斯涌出量较大,是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可能性及危险性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从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及安全防护措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多项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考核评估体系出现行为层与效果层内容长期缺失,反应层及学习层考评手段单一、考评结果模糊、无法具体衡量等问题,基于危机理论,提出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的含课程资源、主题培训、海量题库、我的设置4个版块的煤矿信息化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以经典柯氏4级评估模型为基础,对考核评估模型进行针对性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