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臭氧层在离地面10~5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大气中约90%的臭氧,这一层大气层称为臭氧层。在臭氧层里,臭氧的生成和消亡处于动态平衡,维持着一定的浓度。在标准状态下,若沿垂直方向将大气中的臭氧压缩,其厚度约有3毫  相似文献   

2.
认识臭氧     
《环境教育》2009,(9):58-58
什么是臭氧层 臭氧由三个氧原子构成,而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25公里至30公里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3.
兰红军 《四川环境》1992,11(4):68-69
由于人类悲剧性的过错,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致使大气层中臭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臭氧层逐渐变薄,臭氧空洞增大,这已使人们感到十分忧虑。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臭氧层的破坏,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保护臭氧层已成为全球人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大气臭氧层是世界环境问题热点之一。首先概括介绍了目前有关大气平流层臭氧耗竭机制的若干假说,然后对这些假说理论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臭氧 (O3)是一种气体 ,是空气中的氧气在放电时或在太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变成的。臭氧层就是一种臭氧气体层 ,它存在于离地球表面 1 0km~ 5 0km的大气平流层。它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 ,因而可避免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很容易和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所以它也容易在化学反应中受到破坏。其中以氟氯碳等物质最容易消耗臭氧层。80年代人们发现了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 ,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补天已刻不容缓。臭氧层消耗得越多 ,就会有更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 ,这就意味着更多的皮肤癌、更多的白内障疾病…  相似文献   

6.
正在成都,一场"迎战"臭氧生成重要前体物的战役已打响多时,截至2020年7月7日,成都全年优良天数已达到132天,这是2013年国家新标准实施年全年的优良天数。臭氧是氧气的"亲兄弟",它的分子由3个氧原子组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一个氧气分子可分解为两个氧原子,其中一个氧原子和其余的氧分子再一次结合,就形成了臭氧分子。当臭氧浓度约在0.02ppm时,会使空气闻起来清新,令人感到神清气爽,但在浓度较高时,臭氧则具有特殊的臭味,是近地面一种令人讨厌的污染物,而且和以PM2.5(细颗粒物)为首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16日是联合国宣布的第四个国际保护臭氧层纪念日。今年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请购买有益臭氧层的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有许多产品及产品的制造行业是与保护臭氧层密切相关的。比如冰箱行业中的制冷设备、空调设备、冷冻设备、汽车空调;汽车行业中的泡沫塑料等;消毒品;消防行业;清洗行业;烟草行业等。“有益臭氧层的产品”是指那些臭氧消耗潜值(ODP)为零或较小的产品。有益臭氧层的替代品的生产在所有工业化国家中都很普遍,无论其品牌是否有名。中国、印度、巴西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环境功能区臭氧(O_3)化学特征差异,于2016年分别在济南市工业区和城郊大气清洁区域开展了观测。结果表明,大气清洁点臭氧年均浓度远高于城区同期浓度。臭氧在大气清洁点呈现单峰型日变化规律,而在城区则为双峰型。一周之中,工作日时城区臭氧浓度比周末时更高,而大气清洁点的臭氧浓度变化不大。城郊区臭氧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两个监测点的浓度变化极为同步,均为夏季浓度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9.
污染物在对流层中产生臭氧,但在平流层中却破坏臭氧。在上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光化学烟雾——一种对流层现象,在这篇文章中,讨论第二部分——有关大气臭氧的人为扰动问题:卤化污染物与臭氧的反应。当含有氟氢溴和碘的空气污染物不断增加时,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影响的关心也在增长。在最近三年中,全世界关心卤化污染物可能使平流层的自然失去化学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菏泽市大气醛酮类化合物污染特征,分析菏泽市2022年5—9月大气醛酮类化合物监测结果,计算臭氧生成潜势,同时利用相关系数法和比值法分析醛酮污染物可能来源。研究表明:菏泽市大气主要的醛酮类化合物为甲醛、乙醛和丙酮;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主要是甲醛和乙醛;菏泽市大气醛酮类化合物中甲醛、乙醛、丙酮有强相关性,三者可能有相同来源,其中甲醛和乙醛浓度比为1.07,符合城市大气特征,即主要受人为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臭氧层耗竭     
<正>臭氧层耗竭即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能吸收有害的太阳紫外辐射,给地球提供防护紫外线的屏蔽,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臭氧层的破坏会使过量的有害紫外辐射到达地面,造成健康危害;使平流层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异常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空,有一层脆弱的遮盖物保护着地球生存环境不受太阳紫外线的袭击,这就是臭氧层。然而,本世纪以来,臭氧层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逐渐耗损,甚至在南极和北极出现了臭氧空洞。面对日益严重的臭氧层耗损,国际社会于1985年制定了《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1987年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0年、1992年、1995和1997年又对《议定书》作了4次重大修正,形成了较为完善而严格的国际臭氧层保护法律体制。很多国家也相继建立起本国的臭氧层保护法律体系。中国分别于1989年和1991…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臭氧公约秘书处邀请国际社会关注1995年9月16日的第一个保护臭氧层国际日。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绍兴某化工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的精准化监管,有效降低臭氧污染,利用装载单质谱仪与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的走航车对绍兴市某化工区进行126次走航监测。通过VOCs总量实时监测,异常点位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掌握该化工区大气VOCs污染状况,确定VOCs重点污染区域,选取臭氧前体物作为VOCs管控的关键因子。通过臭氧生成潜势分析,筛选出6个臭氧生成潜势较大区域和7种贡献较高的物质,作为重点监管区域与臭氧生成贡献优控因子,结合污染源调查结果,确定化工区内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化学农药制造行业是主要的排放源;建议加强上述物质和区域行业的日常监管,降低臭氧前体物的排放,从而帮助环境监管部门实现精准化监管,减少大气臭氧污染,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近地面的臭氧污染已成为当今大气环境污染的热门话题,也是环保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臭氧污染的现状,对污染减排策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介绍了臭氧的生成机理,阐述了城区臭氧污染和郊区臭氧污染的性质有所不同,可根据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的比值进行判断。并结合广东省的河源、珠海、汕尾三个城市2015~2016年的典型污染案例,运用后向轨迹等方法分析了期间的区域污染变化过程,进一步印证了城区和郊区臭氧污染的性质不同。针对惯用的行政减排策略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城市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臭氧浓度高值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于2015年夏季对济南城区近地面臭氧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大气中臭氧小时平均浓度为0.161 mg/m~3。臭氧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且晴天时臭氧浓度要比多云天气和阴雨时的浓度更高。高浓度臭氧的产生是多个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晴天少云,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低,风速较小时,容易产生高浓度臭氧污染。  相似文献   

17.
大气化学: 烟雾问题对大气化学的研究给了很大的推动,但是这决不是它的开端。在大气中的烟雾产生之前的很长时间内,大气科学工作者是研究大气中与臭氧和氮氧化合物有关的问题。大气化学的中心似平是上下循环的,实验室研究首先是关于大气的一般组成问  相似文献   

18.
CallForActionofProtectingOzonosphereFirmlyImplementingtheNoticeonNoneCarbonChlo-FluorideAllowedinAerosolManufacture.在气雾剂行业禁止使用氯氟化碳类物质,是我国首次实行全行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保护臭氧层履约行动,在国际和国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气中的臭氧层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免遭太阳紫外线辐射伤害的天然屏障,七十年代科学家就发现人类广泛使用的一些人工合成化学品一江氯化碳一正在破坏着臭氧层。氯氟化碳类物质一般用作推进剂、致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这些物质在排人大气层后,能够通过光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肼类燃料(肼、甲基肼和偏二甲肼)排放于大气中时,可与大气组分;氧、二氧化碳、水、臭氧、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发生反应,降解主要产物是氮气、水、甲烷或偏除,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可发生光解。本文详细论述了肼、甲基肼和偏二甲肼与大气中的氧气、臭氧和氮氧化物的反应历程及降解机理,其中某些降解产物毒性比肼类燃料本身更大。  相似文献   

20.
刘霞  黄静  邹孝 《四川环境》2023,(4):127-133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臭氧(O3)等二次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臭氧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为研究成都市污染源VOCs排放情况,根据成都市最新污染源普查数据,我们针对成都市工业源、农业源、移动源和生活源,采用监测数据法和系数法核算了成都市VOCs排放量,行业分布、地区分布,并结合各地区大气臭氧污染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工业源和移动源为成都市主要VOCs排放源,工业源VOCs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业分别为家具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及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VOCs原辅材料使用量及VOCs排放量最多的是胶黏剂,移动源VOCs排放主要为机动车排放。成都市各地区VOCs排放量及臭氧年均值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22个区(市)县VOCs排放量与大气臭氧日均值超标率正相关,15个区(市)县呈现出明显相关性,指数曲线较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存在非线性关系。7个区(市)县VOCs排放与大气臭氧日均值超标率拟合程度较差,呈现出较弱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