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膨润土对Pb2+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探讨了天然膨润土对Pb^2+的吸附性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天然膨润土对Pb^2+的吸附能力很强,当Pb^2+的浓度小于20mg/L时,去除率可达99%以上,吸附受溶液PH、吸附剂用量以及振荡时间的影响,但溶液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不影响膨润土对Pb^2+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利用沸石对氨氮的选择性吸附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对不同粒度沸石、不同沸石投加量去除模拟废水和焦化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对焦化废水中的氨氮有很强的选择吸附性;焦化废水中其它离子会降低沸石吸附氨氮的能力;粒度越细,沸石对焦化废水氨氮的去除速度越快;沸石吸附焦化废水等温线可用朗谬尔公式和费兰德利希公式来描述.  相似文献   

3.
硫酸铁氧化物的表征及其对重金属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根据酸性矿山废水污染河流的特征,着重研究了硫酸铁溶液中和沉淀生成的无定形氧化铁颗粒的表面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并以硝酸铁溶液中和沉淀生成的无定形氧化铁颗粒作对比,同时应用表面络合反应关系求取了该颗粒的表面络合反应的基本特征参数,最后采用简化的表面络合模式计算了该氧化铁颗粒表面与重金属离子,如Cu^2+,Cd^2+和Pb^2+结合的表面络合形成条件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4.
胶东半岛大气可吸入尘酸碱特性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青岛市区IP中离子浓度冬夏两季均高于平度和薜家岛特别是夏季。冬季SO4^2-,NH4^+要明显高于夏季,大致是夏季的2-3倍,其它离子变化不大。SO4^2-为IP中的主要阴离子,占总阴离子的70%以上,NH4^+为IP中的主要阳离子,约占总量的40-5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麦饭石对Cu^2+,Zn^2+和Cd^2+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麦饭石对含重金属废水具有较强净化作用,中性弱碱性条件下(pH7~8)使用Ca型,灼烧0.5h的麦饭石颗粒作吸附剂,净化效果较好。通过动态吸附试验,当麦饭石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膨润土与PAM联用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以酸性膨润土与PAM联用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探讨了去除Cu^2+、Zn^2+、Ni^2+的适宜条件。处理实际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矿排出的大量含重金属离子的酸性矿山废水污染问题,采用自制膨润土-白云石复合颗粒吸附剂对含Fe2+和Mn2+的酸性矿山废水进行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膨润土-白云石复合颗粒吸附剂释放总碱度达118.39mg/g(以CaCO3计),可中和酸性矿山废水;随着废水中Fe2+和Mn2+浓度增加,膨润土复合颗粒吸附剂的吸附量在不断增加,且大于原膨润土颗粒吸附剂;建立了膨润土复合颗粒吸附剂对Fe2+和Mn2+的吸附等温式和吸附动力学方程式:膨润土复合颗粒吸附剂对Fe2+的吸附符合BET吸附,对Mn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对Fe2+、Mn2+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膨润土-白云石复合颗粒吸附剂既能释放碱度、又对Fe2+和Mn2+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可作为处理含重金属离子酸性矿山废水的绿色环保矿物材料应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8.
加膜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在流动注射体系中加气体扩散膜装置的方法,让水样中的NH4在NaOH载液中转变成NH3后扩散透过气体分离膜,再在H2SO4吸收液中又重新转变成NH^+4,以此在线分离出水样中微量NH^+4后用靛酚蓝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在5~80μg/mL和200~500μg/mL这2个区间内分别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和0.998。对500μg/mL样品10次测定的RSD为1.6%,  相似文献   

9.
氨氮在饱水粉砂土和亚砂土层中吸附过程及其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在土地处理中选择合适保护土层厚度,防止NH4对地下水污染,通过动态土柱试验,了NH4在饱和粉砂土层和亚砂土层中的吸附和Cameron平衡=动态吸附模型模拟了NH4在土层中的迁移过程,求得了不同土层和不同浓度条件下模型的各参数值,并求解出不同时刻,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的沿程NH4浓度分布曲线。研究表明,在条件下,粉砂土和砂土的从向弥散系数分别为0.175和0.0093cm^2/min;当水中氨氮浓度  相似文献   

10.
铁改性海泡石对水中有害阴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秋云  魏琴 《环境保护》1995,(11):11-12,29
海泡石经Fe^3+改性后,吸附阴离子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可有效地吸附去除水中的Cr(Ⅵ)、As(Ⅴ)离子,Fe^3+改性时的pH条件和Fe^3+的用量对改性海泡石的吸附能力有明显影响。pH=1.4 ̄1.5,饱和吸附Fe^3+的改性海泡石对Cr(Ⅵ)、As(Ⅴ)离子具有最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污染事故具有时间上的突发性、形式不确定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处理处置的艰巨性.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市境内的两起危及水环境安全的事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事故发生后通过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应急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如何防止和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维护环境安全,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新课题.面对环境安全事故及跨流域、跨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应从排查污染隐患、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响应体系、加强环境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减少事故的发生,减轻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论民国初年我国的政府救灾行政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国家行政要务的救灾,民国初年中央政府救灾机关是内务部,内务部的权力职掌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虽然其名义上作为中央一级专门救灾机构,但由于机构初设.经验不足,再加上其他诸多因素的限制,无论是部务还是权限与其他部门如财政部,农商部等都颇有纠缠.至于地方政府救灾机构,作为地方政府组织机构的一部分,虽属专管,但有兼管之嫌.一些专门的赈济机构,只不过有时囡灾于公署内暂设,事毕即行撤消.当时除了政府救灾机构外,还存在着具有亚政府色彩社会救灾力量.内务部与地方救灾系统之隶属关系相对自由,并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格局.总体而论,民国初年的救灾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比清末进一步完善,其业务范围也逐渐趋于稳定,但由于中央政权极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致使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撤设变化较多,从而引起救灾机构的相形混乱.  相似文献   

13.
环境作用动力学基础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封先河 《装备环境工程》2015,12(2):15-18,74
目的优化原有的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方法在原有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环境适应性、环境响应性、变化重复性等3个概念,修改蠕变动力学理论模型的假设2。结果形成了由8个定义、2个假设组成的更加完善的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结论新的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涵盖了蠕变动力学理论模型和原有的环境作用动力学理论模型,应用范围得到大大扩展。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我国救灾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救灾主体多元化,这可从阶层、国籍、职业、身份等方面看出,总体上又可划分为政府和社会力量两个方面。至于救灾效能,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救济力量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性。二是短效机制占主导,这可从救灾因素之临设性、救灾甚于防灾两点看出。三是社会过渡性彰显,无论是思想,还是机构、制度,都呈现出明显的新旧交错性,即社会过渡性。  相似文献   

15.
对污泥的最终处置方法和热处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介绍了德国的污泥焚烧技术和工艺,为目前在国内刚刚起步的污泥焚烧行业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剖析了环保产业在发展方向、科技含量及发展条件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潮白河密云水库流域的自然景观进行了自然度分级,并利用景观自然度指数、景观退化程度指数和景观重建程度指数对自然景观进行了评价。结果是研究区景观中度退化,重建程度中等,呈半自然状态。区内景观状态的优劣顺序为:兴隆、怀柔、密云、延庆、滦平、丰宁、崇礼、赤城、沽源。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产模拟对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的实测资料基础上,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水肥适宜的青藏高原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动态曲线。模拟计算表明:青藏高原夏季气候温凉,小麦生育期延长,因而干物质累积时间长,高原小麦高产主要以干物质累积时间长取胜,有利的夏季温度条件是高原小麦高产的最主要原因;青藏高原冬小麦干物质潜在产量可达32t/hm2·a,籽粒潜在产量可达144t/hm2·a,为平原的145倍。  相似文献   

19.
生态地役权是指为某种环境利益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它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是保护环境权利的一种物权制度安排,它是对传统地役权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环境问题凸显的时代,生态地役权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了很多创新性的运用,其大致分为: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地役权、环境享用地役权以及环境保护地役权,生态地役权在法律生态化的时代很有深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生态地授权是指为某种环境利益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它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是保护环境权利的一种物权制度安排,它是对传统地役权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环境问题凸显的时代,生态地役权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了很多创新性的运用,其大致分为: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地役权、环境享用地役权以及环境保护地役权,生态地役权在法律生态化的时代很有深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