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嗅觉适应对恶臭分析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93),对不同浓度的嗅辨样品进行分组嗅辨,考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对嗅辨样品、嗅辨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嗅辨员年纪越轻,越不易产生嗅觉适应;男性嗅辨员嗅觉适应的出现也往往早于女性嗅辨员;高浓度的样品嗅辨员比较容易出现嗅觉适应,低浓度的样品嗅觉适应情况均不明显。当嗅辨员在连续较长时间嗅辨或嗅辨较多数量样品后,都会明显出现嗅觉适应的情况。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建议嗅辨员的嗅辨时间应控制在1h内,嗅辨样品数不要超过20个。  相似文献   

2.
在使用国家推荐标准方法《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93)测定恶臭气体浓度时,环节较多较繁杂,需要人工配气和人工嗅辨,监测过程中使用的器材、设备较多,因此容易引入误差。笔者建议从器材设备、实验室布局、嗅辨员选择等方面加强质量管理,通过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配气和嗅辨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等措施建立标准、规范的实验室,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文章也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针对该方法监测过程中人工配气、人工嗅辨、人工计算的三大环节所开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动态嗅觉测试法的概念、测试过程、嗅觉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仪器校准、嗅辨员筛选、测试结果的追溯评价等内容。动态嗅觉测试法具有数据可靠、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在恶臭污染嗅觉测试和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嗅觉测定法  相似文献   

4.
动态嗅觉测试法及其精度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动态嗅觉测试法的概念、测试过程、嗅觉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仪器校准、嗅辨员筛选、测试结果的追溯评价等内容。动态嗅觉测试法具有数据可靠、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恶臭污染嗅觉测试和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嗅觉测定法。  相似文献   

5.
在测定环境空气的臭气浓度过程中,就三点比较臭袋法的采样、配气、嗅辨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环境空气中臭气浓度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测定环境空气的臭气浓度过程中,就三点比较臭袋法的采样、配气、嗅辨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环境臭气样品的嗅辨分析数据为例。通过办公软件Excel中的If.Countif,And、Max等函数的嵌套应用,实现环境臭气样品嗅辨数据的自动统计并得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黑臭水体中致嗅挥发性物质是造成水体产生异味的主要原因。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黑臭水体中的挥发性组分进行连续监测,同时利用气味活性值(OAV)识别了其中的主要致嗅组分,并讨论了其在不同河道和不同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黑臭水体中检出频率和浓度最高的16种组分中,包括5种醛类、5种氯代烃、5种苯酚类物质及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二硫醚、壬醛、辛醛、柠檬醛及苯酚的OAV1,是研究选取河道中的主要致嗅组分。其中,辛醛与壬醛天然存在于自然水体中;二甲基二硫醚主要来源于黑臭水体中厌氧微生物代谢;而苯酚与柠檬醛可能是由于外源污染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餐饮油烟中挥发性有机物风险评估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餐饮油烟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参与大气化学反应、气味效应、毒性效应影响室内外环境及人体健康. 分别于冬夏两季(6月和12月)用餐高峰时段对天津某中型餐馆排放油烟中VOCs进行实地监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得出厨房油烟VOCs中主要污染物为乙醇和丙烷;餐馆油烟去除效率不足30%,对环境影响显著;醛类是影响油烟排放源臭气指数的主要污染物,油烟平均嗅阈值与丁醛嗅阈值相当;厨房排放油烟中含氧有机物和烯烃是其光化学活性的主要贡献者,油烟单位数浓度活性为3.8×10-12,与正己烷相当;厨房油烟中1,3-丁二烯、苯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3×10-3和1.6×10-5,存在较大的人群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发酵垃圾渗滤液中气味浓度的变化.采用控温发酵对含水量不同的渗滤液样本进行处理,并应用仪器测量与人工嗅辨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气味浓度.结果表明,仪器测量结果与人工嗅辨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916),从而验证了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地,研究分析了水分含量、温度和发酵时间对气味浓度的具体影响.通过比较随机森林、XGboost和LightGBM等先进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使用MAE、MSE、MAPE等评价指标后,确认随机森林模型在预测气味浓度方面的优越性.这些结果为理解和控制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气味扩散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并为机器学习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5,(11)
<正>爬烟囱、搬仪器、测数据、采样品,这就是一名环境监测员经常做的工作,游走在全省各个城市,收集各个行业的企业排放的废气污染物,监测是否超标,以防不法企业超标排放。爬烟囱、爬烟囱、爬烟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原来,不管是在纺织厂、水泥厂、发电厂还是炼钢厂,监测人员做废气采样都得爬上高耸的烟囱,低至两三米,高至一百多米,还要把好几箱"家伙"搬上烟囱的监测平台,他们又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菌剂对油脂废水除臭的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菌剂对某油脂工业的油脂废水进行除臭处理,通过研究微生物接种量、反应时间、pH值、培养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高嗅阈值的油脂废水除臭效果的影响,确定出最佳运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菌体接种量为1.0%,pH 8.0,温度为35℃的条件下,除臭效果最好,处理后的嗅阈值仅为16,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GB14554-1993)。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大型钢铁企业的有组织排放评估监测情况,对超低排放改造废气有组织排放评估监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钢铁企业在超低排放改造中需特别注意废气有组织排放采样口和采样平台的规范性改造,并按照相关标准系统检查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运维和质控的规范性;同时,在废气有组织排放评估监测工作中,准确划定评估监测范围、全面记录监测期间的生产工况、正确选用监测分析方法和执行标准,以保证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建议强化超低排放改造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钢铁企业超低排放监督管理,并深化超低排放评估监测技术指导,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锅炉废气排放监测管理,分析锅炉废气排放监测质量控制的方法,并从多角度对废气监测排放监控手段进行分析,得出做好前期工程质量控制、做好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结论。以强化锅炉废气排放监测能力,为控制降低污染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介绍了利用城市环境监测网络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测。对监测项目、频次及采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污染源要进行年检监测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审计,并建立了总量监测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实际的恶臭监测分析出发,结合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过程中的各种体会,从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的浓度排放限值以及采样环节这三个方面,对恶臭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调整,增加行业排放标准,对有组织排放增加浓度排放限值规定,对采样气象条件、采样点位、采样频率进行明确,并引入背景值或本底值的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7.
对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活性炭吸附管离线采样法、在线连续监测法及安大略法等4种现有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监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比较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监测结果与实际排放结果相差较大,且监测结果标准偏差高达116.7%,因此不适用于燃煤电厂出口废气监测。其他三种监测方法中,安大略法监测精度最好,但活性炭吸附管离线采样法更适于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18.
甲烷减排需要一整套监测统计核算方法支撑,国内外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监测实践.文章在对我国甲烷排放来源、减排路径和监测支撑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甲烷监测体系建设建议,包括排放监测、大气浓度监测的内容和网络建设思路,质控体系和综合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汞污染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及燃煤电厂汞的产生和排放机理,对国内外燃煤电厂汞排放控制相关政策、排放标准进行了对比,重点介绍目前主要的烟气汞排放监测方法.其中较为成熟的烟气汞排放监测技术主要是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制定的安大略法(OHM法),30A法(在线监测)和30B法(吸附采样分析法).结合我...  相似文献   

20.
从40余项国家大气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地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筛选出已制定企业边界限值的36种大气污染物,提出适用于限值分析的方法,基于周围环境目标值(AMEG)设置了参考区间,对比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的差异。结果表明,36种大气污染物可分为3类:1)出现在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制定和发布年限较长标准中且限值较为宽松的8种污染物;2)限值未受嗅阈值影响的13种污染物,其中12种污染物的限值与AMEG估算结果的8.4倍较为接近;3)限值受嗅阈值影响的15种污染物,其中部分污染物的限值接近AMEG估算结果,部分限值接近嗅阈值。参与对比分析的255种化学有害因素中,我国和美国的TWA相等的有44种,占比不超过20%,差异在±1倍之内的约占85%,在±5倍以上的约占7%。研究显示,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企业边界限值有效保护了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应对制定和发布年限较长且限值较为宽松的标准,以及限值高于嗅阈值的标准开展研究,分析限值的合理性。在制定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限值时,应广泛收集更多来源的职业接触限值数据并分析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