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建立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含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按照分析方法步骤,分别对配制标准使用液、取样过程、样品测量重复性、绘制校准曲线以及测量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测量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纳氏试剂两种配制方法的配制难易、空白吸光度、检出限、校准曲线、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等方面做了实验比较,得出二氯化汞(HgCl_2)、碘化钾(KI)和氢氧化钾(KOH)配制的纳氏试剂优于碘化汞(HgI_2)、碘化钾(KI)和氢氧化钠(NaOH)配制的纳氏试剂。水质氨氮测定时可首选氯化汞(HgCl_2)法纳氏试剂,应急监测中可选用碘化汞(HgI_2)法纳氏试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纳氏试剂的两种配制方法在配制时间、含汞量、空白吸光度、校准曲线、检出限和加标回收率等方面作了比较,得出碘化钾(KI)、氯化汞(HgCl_2)和氢氧化钾(KOH)配制的纳氏试剂优于碘化钾(KI)、碘化汞(HgI_2)及氢氧化钠(NaOH)配制的纳氏试剂,作为氨氮分析的首选方法,而碘化钾(KI)、碘化汞(HgI_2)及氢氧化钠(NaOH)配制的纳氏试剂可用于应急监测中。  相似文献   

4.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的市售试剂检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氏试剂比色法是测定水中氨氮的常用方法,分析所用的市售试剂纳氏试剂和酒石酸钾钠品种较多,选择国产与进口两种纳氏试剂和三种国产酒石酸钾钠批次试剂进行了筛选实验.通过不同反应时间校准曲线分析、检出限、加标回收率、外观、试剂杂质含量等多方面考察了试剂测定水体氨氮的适用性,初步确定了适合水样氨氮监测的试剂,并为市售试剂的可靠性提供了可行的检验方法,对实验室样品分析过程中的试剂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使用自配纳氏试剂和采购纳氏试剂开展氨氮测定比对试验,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及分析空白吸光度、方法检出限、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的误差,评价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纳氏试剂测试结果误差满足氨氮检测标准和水环境监测规范规定的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6.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水中氨氮的新方法。国标方法(HJ/T195-2005)采用次溴酸盐氧化剂将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进行测定,而这一过程需要30 min才能完成,且低温条件会影响其氧化程度和测定灵敏度。为了在低温条件下实现快速准确的测定,建立了盐酸-乙醇溶液预处理-高温氧化-气相分子吸收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即先在待测水样中加入1 mL盐酸-乙醇混合溶液并煮沸,以消除NO2-、SO32-、硫化物等干扰物质;待冷却至6070℃后迅速加入氧化剂混匀,定容后立即测定。改进后的方法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约2 min即可完整分析一个样品,灵敏度提高了60%,标准溶液平行测定RSD=0.9%。改进后的校准曲线稳定,既可提前配制,又可在应急监测中直接调用。将该法用于地表水和各类废水中氨氮的测定中,样品回收率为97.5%70℃后迅速加入氧化剂混匀,定容后立即测定。改进后的方法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约2 min即可完整分析一个样品,灵敏度提高了60%,标准溶液平行测定RSD=0.9%。改进后的校准曲线稳定,既可提前配制,又可在应急监测中直接调用。将该法用于地表水和各类废水中氨氮的测定中,样品回收率为97.5%104.4%,完全满足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金文斌  朱建云 《环境工程》2010,28(5):107-109
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能生成淡红色胶态化合物,该颜色在较宽的波长内具有强烈吸收。国家标准纳氏试剂光度法是常见的测定氨氮的方法,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但预处理过程繁琐。通过对校准曲线的绘制条件进行改进,并对水样的预处理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便,对水样进行测定,与标准法相对照,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通常我们测地下水及污染较轻的废水用氟试剂比色法。此法适于含氟较低的样品,可以测定0.05~1.80mg/LF^-。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几个问题:一是氟试剂分光光度法中要求用基准氟化钠配制氟化物标准使用液。而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所使用的分析纯氟化钠也能满足标准试验的要求。用分析纯氟化钠代替基准氟化钠可以降低试验费用,使用起来又比较方便。二是在绘制校准曲线时,  相似文献   

9.
针对钠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过程中涉及到的空白、试剂、方法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实验用水对空白值没有影响,而试剂配制和样品预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用于中和蒸馏液中过量硼酸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与溶液中氨氮的含量和取样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纳氏试剂的两种配制方法在配制难易和含汞量、空白吸光度、校准曲线、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等方面作了比较,得出KI、HgCl2和KOH配制的纳氏试剂与KI、HgI2和NaOH配制的纳氏试剂相比,配制虽麻烦,但含汞量、空白吸光度和检出限均较低,而灵敏度、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却较高,可作为配制纳氏试剂的首选方法。而KI、HgI2和NaOH配制的纳氏试剂可用于应急监测中。  相似文献   

11.
氨氮是水中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实际检测中由于环境监测路程远、采样点分散,样品保存期短经常无法实现实验室检测,不得不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结合哈希氨氮快速试剂检测方法的便携性进行参考改进优化,形成便携式快速改进法,试图解决现场监测准确性、经济性、便携性等难题,并与哈希试剂法、实验室传统国标方法进行比较,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纳氏试剂两种配制方法对氨氮测定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氏试剂的两种配制方法在配制难易和含汞量、空白吸光度、校准曲线、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等方面作了比较,得出KI、HgCl2和KOH配制的纳氏试剂与KI、HgI2和NaOH配制的纳氏试剂相比,配制虽麻烦,但含汞量、空白吸光度和检出限均较低,而灵敏度、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却较高,可作为配制纳氏试剂的首选方法。而KI、HgI2和NaOH配制的纳氏试剂可用于应急监测中。  相似文献   

13.
水中氨氮测定有多种分析方法,但是最经典、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重点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内容主要包括:纳氏试剂的制备方法,显色条件(碱度、温度、时间)、实验空白控制、曲线绘制方式、水样处理技术(保存时间、稀释方法、吸收液种类、流出液体积)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为分析工作者开展水中氨氮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质控图在环境分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以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氨氮为例,介绍质控图在样品分析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叙述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铜含量的操作步骤及标准曲线绘制的操作步骤,根据操作步骤建立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铜含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分别对配制标准使用液、取样过程、样品重复性测定、绘制标准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扩展不确定度。通过不确定度的计算分析得出绘制标准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和样品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对测量结果产生主要影响,因此,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的关键步骤是提高操作技能,增加标准曲线测量次数和被测样品测量次数。  相似文献   

16.
主要阐述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氮的校准曲线斜率、截距参考值的分析.文章收集了临安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自2012年以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氨氮校准曲线制作的一系列原始数据,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校准曲线、残余标准偏差、斜率扩展不确定度、截距扩展不确定度开展了详细讨论,得出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氨氮校准曲线截距a值、斜率b值实验室参考值.此结果对实验室分析人员判定氨氮项目校准曲线制作是否合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中氨氮含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操作步骤简单和灵敏度高。但是,纳氏试剂的配制却非常复杂,而试剂配制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水中氨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笔者从纳氏试剂配制的原理出发,分析影响试剂配制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法,最后总结了纳氏试剂配制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时发现校准曲线准确度 (a值 )偏低。通过检验分析 ,原因如下 :1、两组相互干扰的分析指标共用一个实验室 ;2、实验室温度过高。  相似文献   

19.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中氨氮含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操作步骤简单和灵敏度高.但是,纳氏试剂的配制却非常复杂,而试剂配制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水中氨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笔者从纳氏试剂配制的原理出发,分析影响试剂配制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法,最后总结了纳氏试剂配制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氨氮自动分析仪是根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原理,通过自动进样,自动蒸馏,来实现快速准确的分析水质氨氮样品。近年来,氨氮自动分析仪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方便地测定水质中的氨氮。利用标准方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实验室内的比对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氨氮自动分析仪的分析曲线线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9998,方法检出限、准确率和精密度能够满足当前环境监测标准的要求,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理想,适合在环境监测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