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站和新疆乌鲁木齐站、伊宁站的1967-2009年1月份的降水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区域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拉木图和伊宁1月份降水变化不明显,呈微弱的下降趋势;乌鲁木齐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阿拉木图降水年代际变化不明显,乌鲁木齐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降水偏少,此后降水逐渐增多,伊宁和乌鲁木齐年代际变化相似。阿拉木图1月份降水没有发生突变,在1980年以前存在6—7年的短周期变化,此后存在10—15年的长周期变化。伊宁1月份降水没有发生突变,1980年以前存在6年的短周期变化,此后存在8年和11年的周期变化,变化周期不稳定。乌鲁木齐于1978、1981发生了突变,存在6年左右和12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3~2015年廊坊市空气污染资料、MICAPS气象资料、廊坊气象观测站自动站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天气学等方法对廊坊市86次空气重污染前后的低层风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廊坊市“突发”空气重污染时,因污染程度变化的差异可分为5个等级,其中3级转6级AQI值变化最大,平均变化值达227,4级转5级偏南风至偏西风均为75;(2)“突发”空气重污染过程中,地面风向风速均有明显变化,偏北风控制时间长比例下降,静风、偏南风(SW/SSW/WSW/W)、偏东风(E/ENE/ESE/SE)时间长比例增加;除4级转5级外,地面平均风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2级转5级下降幅度最大,平均达0.6m/s·d;(3)空气重污染前,1000hPa、925hPa以及850hPa高空以西北风或偏西风为主,空气重污染时,各层风向转为以西南、东南或偏东风控制为主,且常见风的辐合场形成。在三层大气风场风向变化不一致的条件下,以1000hPa风场风向的变化为参考点;(4)在“突发”空气重污染过程中,850hPa、925hPa、1000hPa有北风风速减小、南风风速增加的变化特征,且空气质量的等级变化越大、污染程度越重,大气风场的垂直变化越深厚。  相似文献   

3.
根据官方公布的空气质量观测数据,对秦皇岛城市PM_(2.5)细颗粒物的分布以及主要污染物(CO、NO_2、SO_2、O3)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秦皇岛城区年均119 d处于轻度以上污染,冬季年均有16 d处于重度以上污染,NO_2是最主要污染物,PM_(2.5)浓度在春夏季早晚各有一个峰值、秋冬季午夜前后出现极值。"静稳天气"是空气污染的必要条件,重度空气污染与近地面深厚逆温层紧密相关,地面风速0~3 m/s的风场会发生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4.
瓦里关山TSP浓度分布特征及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瓦里关山2003—2004年监测的TSP浓度资料,分析其浓度值的时间分布特征,讨论了浓度值分布与风场的相关关系;分析瓦里关山周围大气污染物中烟尘、粉尘排放情况,对大气污染物中烟尘粉尘排放对瓦里关山TSP浓度值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探讨,得到了关于高原相对清洁区TSP分布的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新疆环境保护》1992,14(3):34-42
在将乌鲁木齐地区划分为七个水环境控制区,并提出了各控制区的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各控制区的特点和控制目标对工业污染源实行总量控制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区别对待。对以保护地表水体环境质量为目标的控制区,乌鲁木齐河控制区,柴窝堡湖控制区,水磨河控制区采用以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法。对于城市污水汇水区内的控制区卡子湾,  相似文献   

6.
基于LMDI模型的乌鲁木齐工业废气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对数平均的LMDI 分解模型,选取工业SO2、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作为污染物指标,将2006—2013 年,乌鲁木齐工业废气排放量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考虑到技术效应机制的复杂性,进一步将技术效应细化为污染治理效应和清洁技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增加乌鲁木齐工业废气排放,其中规模效应对工业废气排放量贡献率由2007 年的119.10%增加到2013 年的263.03%,结构效应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影响效果远低于规模效应,年贡献率均低于10%,技术效应阻碍工业废气排放的增加,贡献率由2007 年的-19.86%增加到2013 年的-172.50%。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废气排放量占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70% 左右,是乌鲁木齐工业废气污染的主要行业。清洁技术效应对SO2 的减排起促进作用,是阻碍工业SO2 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污染治理效应是工业烟(粉)尘的减排主要因素,说明目前乌鲁木齐工业烟(粉)尘的减排依赖于排放后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中雾的出现一般会加重空气污染,但相关研究表明: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也有清除的作用.利用2002-2005年乌鲁木齐地区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及相关气象数据,统计了乌鲁木齐地区雾日的出现频率和特点,分析了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条件下雾对地面大气污染的作用.选择典型性雾日对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变化进行讨论.结果表明:①相对湿度>90%的雾出现频率最低,对各种大气污染物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②相对湿度<80%的雾出现频率高,对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都有明显的加重作用;③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的雾出现频率较高,它对于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清除或污染加重作用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基于CALMET对复杂地形下风场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CALMET模拟风场的基本原理,对资料的选用及参数的设置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复杂地形及下垫面条件风场的模拟进行了应用研究。模拟结果对了解区域风场特点,合理规划布局,掌握污染扩散特点,科学利用风能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地区水环境现状及达标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地处干旱缺水地区,加大对有限水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对乌鲁木齐地表水环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利用水环境质量预测模式对各功能水体进行水环境质量的预测,继而提出了鸟鲁木齐水环境按功能区的划分在2010年达标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增长的变化作为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的空间权重,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计算三次产业在2001—2006年和2007—2012年两个时间段要素度量值的变化,采用ESDA法对甘肃产业结构的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揭示甘肃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空间分异现象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乌鲁木齐城市绿地资源的基础上创建生态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鲁木齐市绿地资源为对象,从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类型、结构及其生态功能入手, 结合乌鲁木齐市绿地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绿地资源的合理规划方案及建议,为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提供其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社会和城市规划建设现状,研究与构建乌鲁木齐城市生态框架,整治城市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健全气流通道,协调水利,并通过绿色通道及“绿楔”、“绿脉”形成通畅的气流,恢复城市外部范围生物的正常输入和市中心区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使城市动植物群落之间相适宜,把乌鲁木齐市建成空气清新、景观秀丽、环境宜人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2001-2005年空气中SO2、NO2、PM10、降尘等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并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城市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指出影响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防治或减轻乌鲁木齐市的空气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的近距离旅游需求日益增长,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迅速,作为新疆特大城市的乌鲁木齐市目前也已形成环城游憩带的雏形。乌鲁木齐市地处偏远,民族众多,近300万乌鲁木齐市民的休闲与旅游需求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其研究意义重大。采用2003年国家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标准对乌鲁木齐市环城周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分析后发现,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优质资源数量众多、分布较为均衡,可为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提供较好的资源优势。研究结果既能够促进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可为类似少数民族地区大城市发展环城游憩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集中供热-缓解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的现状,重点介绍了集中供热在治理城市大气污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以及清洁能源对改善乌鲁木齐市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意义.指出在现阶段发展集中供热工程,仍将是缓解和改善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主城区机动车车型、燃料和运行工况的信息调查,得到主城区机动车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IVE模型进行模拟,结合统计分析,计算得到了2010年乌鲁木齐市主城区机动车基于行驶里程的启动和运行排放因子.将有助于掌握乌鲁木齐市主城区机动车技术状况、车龄分布、年均行驶里程、在路行驶车型比例以及各型在用机动车排放状况,为制定主城区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措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柴窝堡湖湿地是乌鲁木齐市的门户,南郊的最佳水上旅游景点和渔业基地,是候鸟迁飞的重要歇息地,是乌鲁木齐地区古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生存的摇篮,还是我国批准的第100个湿地公园。但是,作为乌鲁木齐市第二水源地过度抽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面临干涸。保护柴窝堡湖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持适当的水面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对乌苏市2007-2011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其各类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乌苏市空气质量良好,各类污染物浓度表现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属于比较典型的煤烟尘污染。虽然采取了集中供暖措施,但迅速的工业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数学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毅 《四川环境》2012,31(3):61-64
鉴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选用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通过计算污染因子权重分配系数和隶属度对乌鲁木齐市2004年至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给出客观的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总体大气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三级),但空气质量在逐年好转,SO2和PM10依然是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的制约因子,且NO2的权重在逐年上升。模糊综合评判考虑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模糊性,根据污染物浓度对各级别的贴近度考察污染物的级别,评价结果比较直观,可以细致准确的评价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基本可以反映环境空气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利用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超级站中MAAP-5012型黑碳仪对乌鲁木齐市黑碳气溶胶进行连续一年的监测,并结合乌鲁木齐环境空气质量城市站小时数据和日数据及气象数据对黑碳气溶胶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表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乌鲁木齐黑碳气溶胶浓度日均值为1 506(±1 096) ng/m3,本底值为575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