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沿海地区是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珍稀与经济鱼类3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的密集区,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同时又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胁迫与干扰,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在对沿海地区生态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梳理、总结了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了减缓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以期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防和减轻未来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淹没对山东沿渤海湾地区的影响,本文采用IPCC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数据、沿渤海湾地区地壳垂直运动数据、东风港潮位数据预测2100年100 a一遇的潮位线数据,并借助数字高程模型(DEM)、地理信息系统(GIS)预测海平面上升对潮位线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为:(1)表达2100年潮位线位置的数据;(2)与2000年相比,2100年100 a一遇风暴潮增加的淹没区的空间分布图;(3)与2000年相比,2100年100 a一遇风暴潮增加的淹没区面积和向陆推进距离。预测结果表明:(1)2100年淹没范围随海平面上升幅度增加而增加;(2)相对于2000年,2100年新增的淹没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西部地区;(3)新增淹没地区人口、工业、农、林、牧、渔业将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江苏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为基础,在GIS、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Costanza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的支持下合成时间序列表征下的耕地利用转型图谱、耕地利用转型模式图谱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图谱,据此揭示江苏沿海地区耕地转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00年阶段耕地以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占用为主,补充耕地来源除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外,还包括了草地,耕地占用大于补充。空间差异以“耕地→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最为明显,空间分离度低。2)2000-2010年阶段耕地占用的去向增加了未利用地,草地仍是主要的耕地补充来源。空间上以“耕地→建设用地”和“耕地→水域”图谱变化最为显著,空间分离度变大。3)1990-2010年耕地利用转型模式以后期变化最为显著。4)近20 a间,江苏沿海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170.85×108元提升为182.23×108元,水域是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主要的贡献类型。耕地利用转型导致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耕地→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生态减值图谱 类型。  相似文献   

4.
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9  
海滨浴场、海滨风光和历史遗迹是辽宁沿海旅游资源的主体。文章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沿海主要旅游景区 (点 )进行了评价 ,并提出了其旅游资源开发的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快速城市化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长三角区域欠发达地区乡村耕地资源利用呈现新特征,从主体角度开展该区域耕地资源利用研究对乡村治理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江苏盐城和南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耕地资源利用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苏北沿海地区不同耕地规模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意向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户耕地资源利用行为意愿主要直接受到农户户主个人及家庭特征和耕地资源禀赋特征两个因素影响,政策认知以及技术与资金使用对其产生间接影响且程度较弱。苏北沿海地区乡村治理过程中亟需进一步开展农户分类管理与引导,促进耕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户技能与政策培训,探索农业服务新模式,促进耕地资源精准管理、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系统能值分析及高效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能值分析法,在对耕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内涵及评价指标界定的基础上,对江苏省沿海区域2000-2008年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高效持续性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08年江苏沿海地区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资源环境负载指数(A1)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9上升至2008年的1.573。在时间序列上,系统生产要素投入能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初级生产力稳定性较弱。②研究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经济效益,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存在集约不经济现象,且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差异性呈上升趋势。2008年土地集约度(B1)为1.85×1016sej/hm2,不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比例达61.13%,比2000年均有明显增长。而产出投入能效指数(B2)则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为1.036 4,比2000年降低了15.90%。③2000-2008年农民人均能值占有量保持逐年增长,2008年已达1.08×1016 sej/人,比2000年增长了92.81%,这说明农民生活水平(C1)越来越高。但从历年环比增长率分析,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2000-2008年间,研究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密度较不稳定,总体呈现倒V字型,2005年以来研究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密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并趋稳发展,粮食安全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关注耕地转出行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对于农民家庭的持久脱贫及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意义重大。基于CFPS两期全国整合样本的面板数据,在对农户贫困脆弱性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倍差法、OLS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实证检验耕地转出对农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耕地转出行为的发生降低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在帮助部分农户抵御收入风险上起到了积极作用;(2)耕地转出规模的扩大并未显著改善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状况;(3)控制变量也对农户贫困脆弱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户主性别、户主年龄和家庭住房净资产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而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健康状况、现金和存款数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4)耕地转出行为对农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对东、中和东北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降低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农户的减贫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对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文从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的角度,分别对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在产值总量上,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做出“贡献”,但是从弹性系数角度,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地区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在逐渐减缓,表明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并不是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罪魁祸首”,反而是减缓这种压力的主要贡献力量。但是,不可否认,在我国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早期阶段,由于部分地区急于吸引外资,以及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的确在某些方面,外资和外贸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冀东沿海地区镉的富集程度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在冀东沿海地区的浅层土壤中发现了450 km2的镉富集带,富集区内Cd含量平均值0.76 mg/kg,最大值7.65 mg/kg,镉富集区域与当地的水稻田范围极为吻合。本文根据深、浅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运用富集因子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论述了镉的空间富集程度及富集的成因。结果表明,镉在研究区浅层土壤中高度富集,富集因子平均值3.27,最大值23.3。镉含量地球化学图、富集因子等值线图、污染因子得分图的空间分布特征几乎一致,异常区域内存在污染元素镉的单因子,镉富集源于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程度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耕地撂荒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在识别撂荒地分布的基础上,测度了撂荒地空间分布格局,并建立耕地撂荒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耕地撂荒对区域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规模为405.53万hm2,撂荒率约为5.85%;空间上撂荒地规模分布呈“T”字形空间格局,黑龙江东北部、吉林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南部地区为撂荒地主要集聚区。(2)耕地撂荒对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017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因耕地撂荒损失的农田生产潜力达到1339.15万t,损失的粮食产量高达2265.6万t,损失比例达4.69%;内蒙古自治区成为粮食产出损失量和损失比例最大的地区。(3)粮食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投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系数分别为-0.194、-0.025和0.006。(4)应遵从城乡融合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态势,强化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现代要素投入与政策扶植,构建粮食生产—耕地休耕空间转换弹性机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绿洲城镇是干旱地区人类活动最剧烈、人口集聚度最高、"人—地"关系矛盾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区域城镇与绿洲耕地之间的动态变化及利弊权衡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基于1990—2015年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以典型绿洲城镇河西走廊为研究区,引入Markov和ANN-CA模型对河西走廊城镇用地与耕地的时空动态转换特征与规律展开探索,揭示了城镇扩张对耕地的影响过程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土地总体以未利用土地和草地为主,城镇用地与耕地仅占区域总面积的0.63%、6.35%,且城镇与耕地面积共同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V"型变化趋势。(2)1990—2015年河西走廊城镇面积扩张了1.53倍,其中15.67%的城镇扩张用地来自耕地占用,其他主要来源于草地,沙漠和戈壁等未利用土地。另外,区域内5个地市城镇扩张的耕地占用差异较大。(3)结合Markov与ANN-CA模型的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2015—2030年河西走廊79.77%的城镇扩张用地将来源于周边耕地,且城镇空间扩张方式以外延扩展为主,未来耕地被城镇侵占压力较大。研究结果将为干旱区相似区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3.
One of the most pressing issues in studying the impacts of sea level rise (SLR) triggered by climate change is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zard of permanent coastal flooding. The issue persists because available approaches are based on the mapping of the inundated area where they explore the coastal flooding development across terrain elevations, that is—horizontally. In addition, they overlook the existing structures along o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oastline, which have inherent hydraulic properties that ma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flood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novel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rmanent coastal flooding due to SLR at cross sections along the coastline, that is—vertically, in full consideration of underlying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the existing coastline. An approach was developed using analogy of existing coastline to a contiguous weir. This approach was named crestline approach and was developed as a four step GIS-based approach that could be applied at any coastal zone. An example application on one of the top ranked cities in the world prone to the SLR threat has been provided to illustrate exactly how to apply the crestline approach. The novelty of this approach lies in its ability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specific locations where coastal flooding will initiate, in full consideration of existing natural/manmade coastal structures. This study is significant for the opportunities it provides to analysts and decision mak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rmanent coastal flooding.  相似文献   

14.
The statistics of tidal gauging records showed that the mean sea level of the China Seas has risen for 14 cm in past 100 years. The annual mean sea levels of the Eastern China Seas have been rising at a speed of about 0.21 -0.23 cm/a since 1960. The annual mean sea levels of the Eastern China Seas in 1989 were 1.45 cm higher than that in 1988 on average.The sea level rise may cause the damage of the dynamical bala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s in the coastal area? and form or strengthen many coastal disasters, such as storm-tide catastrophic events, sea water invasion landward, soil salinization in coastal lowland and plains, and beach erosion retreat.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是全球人口经济集聚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监管关注的焦点区域,但目前各国对海岸带空间范围的界定并未达成共识。以建立科学、统一的海岸带空间边界为目标,以海洋对陆地作用确定海岸带陆域范围为基本思路,选择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增水、台风影响、土壤盐渍化、地下水咸化/半咸化、河口区咸潮上溯等自然/生态过程,总结了各类过程对陆地的影响范围,提出以各类过程对陆地最大影响距离作为海岸带陆侧边界的思路,并以天津市海岸带为例,划定了天津市海岸带陆侧边界。建议制定技术指南,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划定海岸带陆侧边界,统筹确定全国海岸带陆侧边界一张图,进而统一海岸带调查、研究、规划、监管的空间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健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5):750-755
本文以胶州湾为研究区,在对导致海岸带脆弱性的各种压力进行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海岸带环境脆弱性评估模型,对胶州湾环境脆弱性进行有效判别。研究发现,由人为排放污染物导致的海洋环境质量下降,是致使胶州湾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直接原因。虽然作为压力因素的气候变化和城市化指标对脆弱性指数的直接贡献率不大,但是作为导致海岸带环境脆弱性的根本因素,随着气候变化趋势的不断显现和人类对海岸带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剧,海岸带脆弱性不断增加的趋势是必然的。因此应该在控制直接影响环境的排污行为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对海岸带生态和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压力,以从根本上避免海岸带生态和环境脆弱性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7.
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以国内外7个典型海湾为例,分析了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陆源污染物排人及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是是近岸海域营养物质输入的主要来源。水体富营养化的不断加剧是赤潮频发的重要原因,而富营养化程度降低的海域发生赤潮的风险也会下降,营养盐比例的改变是浮游植物种类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效果评价是开展海岸带保护修复的重要课题。通过建立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山东省2009年至2018年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综合效益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至2018年,政策干预的效果凸显,取得了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系统推进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发现,经济社会效益较生态环境效益提升趋势更为明显。同时,本研究发现在扩展生态修复资金的来源渠道、修复效果考核评估方面的政策存在缺陷,提出了促进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政策建议,包括坚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和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总氮为山东省渤海近岸海域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本文利用输出系数法评估了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研究了总氮陆源入海时空分布格局。结合山东省渤海近岸海水水质目标,运用入海负荷最优化法,本研究得到12条主要河流的总氮允许入海量为86,184 t/a,为达成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水质目标,总氮需减排60,505 t/a。基于陆海统筹考虑,本文分配了研究范围内各地市总氮削减量。本研究对有效改善山东省渤海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浙江北部海域的具齿原甲藻赤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年5月浙江北部沿海海域的一次具齿原甲藻赤潮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细胞数106/L是具齿原甲藻发生赤潮的临界值,赤潮生物数量与DO、COD、叶绿素a、被囊类及水母有较好的正相关作用,与桡足类、箭虫类则呈相反的走势,具齿原甲藻赤潮的暴发及持续并不需要过高的营养条件,其连续、大规模的发生估计与海洋渔业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