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渔业养殖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造成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微生物耐药性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桑沟湾养殖区海水及养殖水产品中17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残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养殖区海水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出率高达52.94%,含量水平介于ND~32.48 ng/L。不同的鱼类养殖区域海水中喹诺酮类药物含量差别较大,且浓度大小依次为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区>黑鲪(Sebastes schlegelii)养殖区>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养殖区。科普示范养殖区海水中喹诺酮类最高浓度范围与牙鲆养殖区相近,而近岸码头非养殖区海水中喹诺酮类检出率和残留浓度最低,表明桑沟湾海水中抗生素残留可能受水产养殖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桑沟湾养殖区鱼肉中喹诺酮残留量远小于国家安全限量。  相似文献   

2.
钦州湾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研究了钦州湾近海及汇海河流磺胺类抗生素浓度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磺胺类抗生素(SAs)和甲氧苄氨嘧啶(TMP)在钦州湾近海及汇海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浓度范围为n.d.~12ng/L.其中,磺胺甲基异恶唑(SMX)在近海的检出率和平均浓度最高,分别为100%和4.1ng/L;其次为TMP(检出率87%,平均浓度1.0ng/L).与国内外其他水域相比,钦州湾磺胺类抗生素浓度处于较低水平.钦州湾近海抗生素浓度分布呈现以下趋势:茅尾海(8.4ng/L)>钦州外湾(1.9ng/L)>三娘湾(1.4ng/L).磺胺类抗生素在钦州湾的海水养殖区均呈现出较高的浓度水平,说明高密度水产养殖是钦州湾水体中抗生素的重要污染源.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钦州湾水体中残留的磺胺甲基异恶唑(SMX)对相应的敏感物种存在中等生态毒性风险,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钦州湾养殖区的营养盐分布特征和富营养化现状、趋势和原因,于2018年冬季(2月)和夏季(8月)调查了钦州湾养殖区的营养盐及相应理化因子。结果显示,磷酸盐(PO43?)的浓度为3.7~40.0 μg/L,溶解性无机氮(DIN)浓度为41.1~664.8 μg/L ,其中,硝酸盐(NO3?)占比最高(77%),其次是铵盐(NH4+)(16%),而亚硝酸盐(NO2?)占比最低(7%)。营养盐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冬季陆源污染物输入是影响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夏季除了陆源输入外,生物过程对营养盐分布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与夏季DIN和PO43?的浓度明显高于冬季的现象相对应。钦州湾养殖区水体的富营养化指数( EI )范围为0~19.65,平均为4.06,富营养化超标率为77%,其中,夏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冬季,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与近40年的历史数据相比,钦州湾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呈显著增长趋势。与此相对应,钦州湾养殖区水体的N/P下降明显(低于Redfield值),其根本原因是磷排放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分析了南京雪水中的13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研究了其浓度水平及污染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阐述了OPEs可能的来源,并评估了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雪水中共检出11种OPEs,11种检出OPEs总浓度水平范围为229.1~1175.0ng/L,平均浓度为746.0ng/L,其中∑11OPEs的最大值区域为商业区和住宅区密集的马群,最小值区域为城郊的化工园区.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ris(1,3-dichloropropyl)phosphate,TDCPP)和磷酸三(2-丁氧基乙基)酯(Tris(2-butoxyethyl)phosphate,TBEP)是雪水中主要的OPEs污染单体,两者的贡献率分别为26.6%、20.4%.主成分分析表明雪水中TBEP与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ris(1-chloro-2-propyl)phosphate,TCPP)、磷酸三甲酯(TriMethyl Phosphate,TMP)与磷酸三乙酯(Triethyl phosphate,TEP)两两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来源,大气的远距离迁移和干湿沉降可能是雪水中附着OPEs的重要原因.不同人群通过饮水摄入11种OPEs的日均暴露量范围为26.6~39.0ng/(kg·d),通过饮水摄入的OPEs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低于理论风险值,研究区内雪水中OPEs所致人体健康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酸酯(OPEs)是环境中新兴的有机污染物,其在珊瑚礁区多介质环境中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尚不清楚。为此,本文以南海北部涠洲岛珊瑚礁区为研究区域,使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GC-MS/MS)对该区域海水、沉积物和珊瑚中11种典型OPEs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礁区多介质环境中OPEs以氯代为主,占比为77%~96%。海水和沉积物中OPEs总含量(∑11OPEs)分别为43.2~51.7 ng/L和7.09~20.5 ng/g,相对于我国其他海域,其污染水平较低。珊瑚共生虫黄藻中∑11OPEs(146~4048 ng/g)含量显著高于珊瑚组织(nd~334 ng/g)(p<0.01),共生虫黄藻在珊瑚积累OPEs时起重要作用。生物稀释效应强烈影响珊瑚共生虫黄藻中磷酸三异丁酯(TIBP)和磷酸三正丁酯(TNBP)的累积。海水中大部分OPEs的生态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仅磷酸三苯酯(TPHP)对所有站位藻类和部分站位鱼类构成低生态风险,有关OPEs对珊瑚共生虫黄藻的毒性效应仍需进一步探讨。海水和沉积物中OPEs可能主要...  相似文献   

6.
李敏桥  林田  李圆圆  郭志刚 《海洋环境科学》2019,38(4):589-593, 601
东海由于受到长江和闽浙沿岸工业污水输入以及电子垃圾处理场排放的影响,被认为是多氯联苯重污染区域。本研究利用"科学三号"科学考察船,于2012年10月执行的东海航次期间,从中国东海不同区域采集到11个表层水样,测定其中溶解态多氯联苯的浓度。中国东海水体中多氯联苯浓度为(0.59~1.68)ng/L,相比国内外海域,属于中低等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多氯联苯浓度和盐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说明沿岸河流冲淡水搬运的多氯联苯是东海水体中多氯联苯的重要来源;此外其组成以三氯,四氯和五氯为主,这与我国历史上多氯联苯的使用情况吻合。通过水体中不同氯代化合物浓度和对应KOW理论浓度值的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整体吻合较好,表明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属性是控制其在水体中浓度的重要因素。然而,东海近岸水体中六氯联苯污染程度略高于理论浓度值,这一潜在的污染来源可能和东海沿岸省市电子垃圾处理场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城市地表水中有机磷酸酯(OPEs)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分析测定了北京清河地表水中10种OPEs的浓度水平和成分组成,使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地表水中OPEs进行源解析,并评估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北京清河地表水中∑10OPEs浓度范围为439.61~1 053.06 ng/L,浓度中位值为768.85 ng/L,平均值为761.77 ng/L,其中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IPP)以及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EP)是主要污染物.∑10OPEs浓度沿河流方向呈先稳定后降低再缓慢升高的特征.源解析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道路交通、建筑装饰材料及汽车维修可能是北京清河地表水中OPEs的主要来源.风险熵评估结果表明,水体中TCEP等10种OPEs的生态风险相对较低,但其引起的联合效应值得进一步关注.研究显示,北京清河地表水中OPEs污染水平相对较高,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造成的生态风险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8.
三沙湾海上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沙湾海域的海上养殖区域不断扩张问题,监测海水养殖面积在海洋渔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强度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不同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法提取和统计2003、2005、2008、2011、2013、2014和2016年三沙湾海域的海水养殖面积,并使用不同的面积扩张指标来评估研究区海水养殖的扩张强度。结果表明:(1)2003-2016年间,三沙湾海域的网箱和藻类养殖区面积扩张迅速,扩张速度分别为1.7 km2/a和9.3 km2/a;(2)2016年三沙湾海上养殖总面积达160 km2,超过三沙湾海域计划海水养殖量的21.2%;(3)2003-2016年间,网箱、藻类养殖区面积不同时期的扩张强度差异较大,且网箱养殖区范围由大陆、岛屿沿岸向深水区域发展,而藻类养殖区扩张范围几乎覆盖整个海域。  相似文献   

9.
海洋微塑料污染现已成为被高度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北黄海近岸区域——四十里湾周边包括潮滩、海水以及河流中的微塑料污染情况。调查发现,四十里湾微塑料在表层水、河流和潮滩中的平均丰度分别是(5.2±1.6) N/L、5.2 N/L和(163.2±151.3) N/kg(干重)。微塑料类型以纤维类为主,主要来源于养殖活动和河流输入,其次是碎片类、薄膜类、发泡类以及颗粒类,粒径分布中 < 1 mm的微塑料含量最多(>50%)。四十里湾水体和潮滩中的微塑料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主要受养殖活动、生活和水动力的影响。未来需要更多数据以充分认识微塑料在近岸开放海湾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依据2018年山东近岸养殖区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评价方法,对DIN、PO4-P、SiO3-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山东近岸养殖区DIN、PO4-P和SiO3-Si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253±0.048)mg/L、(0.00743±0.00238)mg/L和(0.269±0.089)mg/L,渤海养殖区片的DIN、SiO3-Si浓度总体高于黄海养殖区片,高值站位多分布于莱州湾等半封闭海湾;PO4-P浓度均普遍较低。N/P、Si/N和Si/P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31±47、0.92±0.47和90±60。N/P高值区多分布于渤海养殖区及海阳-莱阳区片;Si/N、Si/P高值区多分布于牟平区片及渤海的潍坊、龙口及莱州-招远区片。对营养盐限制状况的分析表明,山东近岸养殖区营养盐结构表现为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4个季节磷限制状况都较为明显,枯水季节的冬季、春季和秋季硅限制较为明显。建议滩涂贝类养殖区片合理规划放养密度,充分利用海洋初级生产力,净化水质;筏式养殖贝类、藻类养殖区片积极推广贝藻兼养、轮养,开展时空立体养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改善因营养结构改变导致的贫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汕尾近岸水体和沉积物中两类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分析测定,评估了汕尾海域的有机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研究表明,汕尾近岸水体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含量分别为0.26~3.53ng/L和nd(未检出,下同)~6.77ng/L,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含量分别为nd~0.62ng/g...  相似文献   

12.
钦州湾秋季营养盐分布特征及营养状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年9月对钦州湾海域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钦州湾表层海水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富营养化。结果表明:该湾亚硝酸盐(N02-N),硝酸盐(NO,-N),铵盐(NH4-N),磷酸盐(PO4-P)和活性硅(SiO3-Si)平均含量及范围分别为0.032(0.006-0.059)mg/L,0.262(0.018-0.663)mg/L,0.076(0.032-0.120)mg/L,0.009(0.001~0.02)mg/L和1.213(0.191-4.078)mg/L。在空间分布上,各营养盐含量均呈现出湾内高,湾外低的分布趋势,体现出秋季陆地径流的主导控制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秋季营养盐的补充均以陆源输入供应为主,对整个海湾的营养水平起到了主导控制作用。根据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式计算结果显示,秋季钦州湾调查海区总体表现为中度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5~2016年对广西钦州湾进行4个航次的调查,采集海水样品分析该港湾总溶解态氮(total dissolved nitrogen,TDN)、总溶解态磷(total dissolved phosphorus,TDP),以及溶解态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和溶解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一年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2015~2016年间钦州湾海域TDN浓度为9.37~77.52 μmol/L,TDP的浓度为0.20~4.08 μmol/L。受河流径流的影响,钦州湾的TDN和TDP总体上都呈现出从内湾向外湾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DON平均浓度在8月、11月和3月,DOP在8月和3月,都分别高于无机形态的氮、磷。其中,8月份DON和DOP分别占TDN和TDP的72.0%±19.7%和58.4%±20.1%,DON和DOP是钦州湾溶解态氮、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6年初夏渤海湾营养盐、叶绿素a和相关水文参数等数据,利用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最低阈值和化学计量关系作为判断依据对渤海湾营养盐限制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陆地径流和渤海中部冷水输入的影响,初夏渤海湾在近岸、中部和湾口呈现三个明显的温盐特征海区.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硅酸盐(SiO32--Si)受陆源输入影响,呈现近岸高湾口低的特征;DIN平均浓度为(7.67±6.48)μmol/L,SiO32--Si平均浓度为(5.44±3.01)μmol/L,在湾口表层,DIN含量较低仅为(2.21±2.94)μmol/L,其中50%站点含量低于阈值(1μmol/L),58.3%的站点存在DIN限制.而活性磷酸盐(PO43--P)受陆源输入和浮游植物吸收储存作用等因素影响,呈现西部和曹妃甸外近海高中部较低的分布特征,平均浓度为(0.07±0.07)μmol/L,近岸受陆源氮磷输入总量差异影响,表层存在磷潜在限制比例达100%,而中部表层受浮游植物消耗吸收的影响,PO43--P含量较低,仅为(0.02±0.02)μmol/L (未检出设为0),其中近74.3%的水样含量低于阈值(0.03μmol/L),磷限制状况严重.随着渤海湾氮磷营养盐陆源输入总量差距不断扩大,磷限制状况必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析了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有机磷酸酯(OPEs)的含量水平,阐明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OPEs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TOC)的关系,评估了OPEs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3种OPEs在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的总浓度范围为19.6~89.4ng/g,平均浓度为44.2ng/g,处于国内外研究的较低水平;河岸带土壤中OPEs的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上游较低、中下游较高,辽河上游主要由烷基OPEs和TPPO(Triphenylphosphine oxide)组成,辽河中下游主要是烷基OPEs;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OPEs的含量与土壤TOC含量没有相关性,这与OPEs的疏水特性有关;各OPEs单体的危害熵以及12种OPEs的总危害熵均低于1,表明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OPEs造成的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6.
2015年至2016年间,对钦州湾海域开展了四个航次调查研究,结合其它理化环境因子,对该海域尿素含量和浮游植物脲酶活性季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尿素的来源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水体中尿素分布呈现明显的由内湾向外湾递减的趋势,含量范围为0.24~5.14 μmol N/L,平均值夏季>春季>冬季>秋季,其中夏季尿素平均值为3.30 ±1.14 μmol N/L。浮游植物脲酶活性为0.15~2.60 μmol N/(L·h),冬季浮游植物脲酶活性最高,平均为0.91 ±0.55 μmol N/(L·h),其次是秋季和夏季,春季脲酶活性最低。不同季节尿素含量均≥1.00 μmol N/L,占溶解态有机氮(DON)的1.2%~63.0%,平均值为(15.6 ±14.2)%,表明尿素是钦州湾海域的重要氮源。钦州湾尿素含量和分布主要决定于陆源输入,尿素是DON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钦州湾DON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生长提供重要的氮源。  相似文献   

17.
2014年秋季对全国14个典型潮间带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合沉积物粒度、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隙水中氮的浓度均受到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氮输入是导致河口区间隙水氮浓度高于非河口区的原因之一。不同粒径沉积物对氮的保持能力也是影响其浓度的重要因素。在河口区,人口密度、农田面积和污水排放量对间隙水中DIN浓度有一定影响,海水养殖面积对间隙水中DON浓度有重要影响。其中大辽河口、九龙江口和珠江口潮间带间隙水主要受人口密度的影响,大沽河口主要受人口密度和农田面积的影响,闽江口主要受人口密度和污水排放量的影响,黄河口主要受海水养殖的影响。在非河口区,污水排放量对潮间带间隙水中DON影响显著,由于非河口区养殖降低了氮营养盐尤其是硝酸盐浓度,海水养殖面积和种类对DIN的浓度和结构有明显影响。其中苏北浅滩间隙水中氮主要受污水排放的影响,北戴河沙滩、四十里湾和英罗湾均受海水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