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编者按:2006年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环保总局今年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生态保护>,全面介绍中国生态保护情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本刊刊发<中国生态保护>内容,以指导下阶段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3,(4):2
为纪念2013年"6·5"世界环境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省委宣传部、省环境保护厅决定在今年5月15日至6月15日,继续开展第17个"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掀起一年一度的全省环境保护宣传高潮。为配合各地、各行业、各单位开展环境宣传活动需要,我中心精心编制了一批精美实用的环保宣传资料,欢迎订购。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3,(3):2
为纪念2013年"6·5"世界环境日,加强生态文阴宣传教育,省委宣传部、省环境保护厅决定在今年5月15日至6月15日,继续开展第17个"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掀起一年一度的全省环境保护宣传高潮。为配合各地、各行业、各单位开展环境宣传活动需要,我中心精心编制了一批精美实用的环保宣传资料,欢迎订购。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5,(4)
<正>各市、县(区)环保局及有关单位:为纪念2015年"6·5"世界环境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省委宣传部、省环境保护厅决定在今年5月15日至6月15日,继续开展第19个"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掀起一年一度的全省环境保护宣传高潮。为配合各地、各行业、各单位开展环境宣传活动需要,我中心精心编制了一批精美实用的环保宣传资料,欢迎订购。  相似文献   

5.
在 2月 2 0~ 2 2日召开的甘肃省环保工作会议上 ,甘肃省提出了“十五”环境保护目标。到 2 0 0 5年 ,将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法制体系和环境管理体制 ,力争使全省环境污染的状况有所减轻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减缓 ,重点城市和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与“九五”相比 ,甘肃省“十五”期间明显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分量 ,在环境保护的5个重点区域中 ,两个属于生态范畴———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级特殊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特殊生态保护区包含黄河玛曲、黑河源头及黑河中游。其余 3个重点区域是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6.
《环境》2009,(5)
2009年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保护和改善环境,省委宣传部、省环保局决定在今年5月15日至6月15日,开展第十三个"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掀起全省环境宣传新高潮。  相似文献   

7.
郭方 《环境科学》1989,10(4):2-3
4月28日至5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这次会议集中了400多位政府领导人、环境保护管理专家和生态、环境科学家;正确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形势,总结了成绩和经验;提出奋斗目标和建立环境保护工作新秩序的措施。这次会议再一次把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自1972年6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到今年6月5日已经是第17个年头了。也就是说,今年的“世界环境日”是第17个环境日。每年的6月5日,是全世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者集中思考环境问题,并采取实际步骤来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节日,也是向全世界人们宣传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警惕全球变暖”。这一主题的出现将意味着,世界环境  相似文献   

9.
行业观察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前插6-前插7
<正>生态环境部:重点部署六大任务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水平2020年12月22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包括环境管理的需求、面向基层的实际环境问题,重点部署六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环境问题成因机理,以及时空和内在演变规律等前沿基础研究,提升科学认知。二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精准治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第十七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4月30日在上海举行,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日本环境省大臣望月义夫、韩国环境部部长尹成奎率团出席会议,就各国最新环境政策和全球及区域热点环境问题等深入交换了意见.陈吉宁在介绍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进展时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过去一年,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平衡和处理好发  相似文献   

1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7):150-151
<正>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于近日完成督察反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介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取得显著成效,查处了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9月17日,“第五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主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同时设立了四个专题分论坛,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维护、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提出,要不断出台绿色经济新政策,鼓励推行绿色经济发展,并以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将其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11月28日,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条例》明确规定,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重点排污单位和违法企业名单,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结果等环境信息;对属于依法主动公开范围内的政府环境信息,应当自这一信息制作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公开的时间不得少于30个工作日。  相似文献   

14.
<正>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的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福建南平生态破坏案",于2015年5月15日在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生效当天,南平生态破坏案的原告方,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福建绿家园得到南平中院的案件受理通知书,被誉为新《环境保护法》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案。时隔五个多月,该案进入公开开庭审理环节。  相似文献   

15.
生态问责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问责的法律制度、问责主体、问责机制三个方面,对不同法系、不同政体的典型国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发现各国环境法律制度均明确了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为生态问责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且各国均构建了多元参与的生态问责制度。除了国家层面的问责机构,社会公众和第三方组织如环保团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各国围绕环境审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诉讼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生态问责制度体系。在借鉴各国生态问责制度的基础上,为我国健全完善生态问责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0,(3):F0002-F0002
2010年6月5日是第39个世界环境日,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和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在新华广场隆重举行纪念“6·5”世界环境日暨低碳减排·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大型环保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7.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13,(16):13-16
当前,《环境保护法》修改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现将本次修改涉及的背景、难点、目前进展和下一步工作方向做简要梳理,以期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修改《环境保护法》提供参考。《环境保护法》修改概况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环境保护法(试行)》,同日开始试行。试行法实施十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和治理,但就全国来看,污染和破坏环境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在此背景下,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  相似文献   

18.
第五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行为 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开始和发展 环境的公共性、环境问题的公害性和环境保护公益性决定了环境保护一开始就需要公众的参与,而且环境保护正是在公众的推动下发展与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胜利召开为了在“九五”期间努力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战略,实现“九五”目标,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国务院于1996年7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各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20.
南粤绿讯     
《环境》2009,(9)
环保列入粤港澳合作重点8月19日,在香港举行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十二次会议上,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表示从八个方面深化合作,其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重点之一,要求建设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加强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