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车辆类型及排放因子计算西安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及颗粒物(PM)的特征。结果显示,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中一氧化碳含量远大于其他三者。CO和HC主要来自客车,尤其是小型客车,而颗粒物主要由重型货车排放;超过80%的CO和HC来自汽油车,而超过90%的PM排放来自柴油车;国Ⅰ前汽车在西安市汽车保有量中仅占3.48%,而四种污染物排放量在的比例分别为33.55%、29.68%、11.92%和21.43%。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建议淘汰国Ⅰ前车辆,对柴油车尾气加强处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探讨了简捷、快速地估算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系数的方法,并计算了鞍山市机动车尾气中CO的排放系数。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2012年长株潭区域机动车尾气排放清单,分析了区域内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研究了排放的时空分配因子,并对清单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长株潭区域道路机动车尾气CO、HC、NO_x、PM_(2.5)、PM_(10)、VOCs、NH_3排放量分别约为11.86、1.78、3.88、0.23、0.26、2.52、0.06万t。其中,载货汽车是NOx、PM、PM2.5的主要贡献源,载客汽车和摩托车是CO主要贡献源,摩托车是VOCs的主要贡献源,而载客汽车是NH3的主要贡献源。国I前标准车辆对CO、HC、VOCs的贡献率分别约为33.5%、31.8%、53.9%,国I标准车辆CO、HC、NO_x、PM_(2.5)、PM_(10)、VOCs、NH_3的贡献率分别约为38.6%、40.4%、47.4%、54.1%、54.1%、17.1%、16.2%,均高于车辆保有量的占有率,因此控制尾气排放应从国I前、国I车入手。此外,一周中工作日,每天08:00和17:00排放量占比较大,城区的空间分配因子明显高于郊区及乡镇区域,城镇居民使用车量对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影响较大。道路机动车排放清单估算过程中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活动水平数据,尤其是平均行驶里程的选取上。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大气中非甲烷烃与机动车尾气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特征性化合物法和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与作为机动车尾气特征性化合物的CO与Pb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NMHC与Pb在显著性水平0.01下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593(n=18);NMHC与CO小时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495(n=2329),日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581(n=114)。从而判断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逐渐成为上海市大气中NMHC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比功率在高排污车辆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是I/M制度的有益补充.以2004年广州市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实验为基础,对实验数据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占全体车辆10%的高排污车辆所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分别占当日该污染物总量的36.81%,41.80%和48.52%,证明了高排污车辆是造成机动车排放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源.进一步引入机动车比功率概念研究了机动车比功率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并对15次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测量中,CO、HC和NOx的排放与机动车比功率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分布规律还表明,在遥感监测中,在机动车比功率区间高值部分,机动车的CO或者HC的高排放为瞬间高排放,此时,不能将其判别为高排污车辆.将此结论用于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排污车辆鉴别模型中,使高排污车辆的正确判断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重庆市政府在制定了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后 ,今年又审议通过了进一步控制主城区尘污染的通告。市环保局和市公安局按照通告要求 ,采取了措施进一步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一是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负责组织实施全市机动车排气和喇叭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二是明确工作重点 ,强化在用车排气污染控制。对机动车年检尾气严格把关 ,强化车辆报废制度 ,严查黑烟污染车辆 ,做好路检尾气执法工作 ,及时配备机动车尾气检测设备 ,在主城区设立机动车尾气路检点 ,确保路检达标率超过 75%。三是继续开展查处黑烟车辆专项…  相似文献   

7.
对机动车尾气有害气体的排放的检测,在严格把关控制的同时,能够利用有效防控措施,减少机动车因大量排放有害尾气,是保障我国环境减少被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前提。由于机动车车型的不同,其尾气排放中所包含的污染组成复杂,性质各异的特点,故此所包含的有害污染物都有其特定的检测和校验方法。而我国目前主要检测尾气污染物的检测仪器,是利用非分散红外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尾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而使用NDIR传感器,对机动车尾气进行检测的研究工作,一直是机动车尾气检测中的一项新型开发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以佛山市3辆汽油车(国0小汽车、国0面包车与国Ⅳ小汽车)为研究对象,利用PEMS测试技术,研究了机动车在实际道路行驶过程中的尾气排放特征,重点分析了不同车辆类型、排放标准与行驶速度下的机动车油耗与CO、CO2、NOx排放因子,并结合COPERT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辆测试车辆CO2、NOx排放与油耗曲线的走势趋于一致;2辆小汽车CO与油耗的曲线均随速度的提升而升高,而面包车CO的排放与油耗则呈现相反的现象。(2)实际测试数据中国0与国Ⅳ小汽车的CO排放因子差异较大,以国0/国Ⅳ小汽车气态物排放因子的比值为指标,实际测试数据中CO的该比值变化范围在272~600之间,而CO2与NOx分别仅为0.66~0.84与0.58~4.05。(3)对比CO与NOx,各车型COPERT模拟与PEMS实测所获的CO2排放因子结果最为接近,其模拟值/测试值之比间于0.645~1.497,故COPERT模型对于中国机动车尾气CO2排放的模拟相对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哈尔滨市道路机动车信息的调研,完成了2016年哈尔滨市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清单的建立,同时分析了研究区域内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哈尔滨市道路机动车尾气CO、NOx、HC、PM2.5、PM10排放总量分别约为76 569.55、10 763.78、35 014.53、1 106.04、1 228.39吨。其中,小型载客汽车是CO、HC的主要贡献源,而载货汽车是NOx、PM2.5、PM10的主要贡献源;就燃料类型而言,汽油是CO、HC的主要贡献源,而NOx、PM2.5及PM10的主要贡献源是柴油。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交通流的成都市高分辨率机动车排放清单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潘玉瑾  李媛  陈军辉  石嘉诚  田红  张季  周敬  陈霞  刘政  钱骏 《环境科学》2020,41(8):3581-3590
提出一种基于交通流监测数据的道路机动车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建立方法,对成都市道路交通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成都市机动车尾气高分辨率排放清单.结果表明,成都市道路车流量及排放均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早晚高峰时段机动车通行量占全天的39.85%,车队结构中排放标准以国Ⅳ车为主,车辆类型以小型车为主,燃料类型以汽油车为主;道路机动车SO_2、NO_x、CO、PM_(10)、PM_(2.5)、BC、OC和VOCs(不含驻车蒸发)日排放量分别为3.89、 162.08、 324.11、 4.79、 4.36、 1.89、 0.78和44.37 t,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从城市中心到外围排放强度逐渐降低趋势,时间分布基本呈现"双峰"分布,颗粒物相关指标受货车流量影响较大; NO_x、PM_(10)、PM_(2.5)、BC和OC主要来源为大型柴油车,CO主要来源为小型汽油车,其中大型车对NO_x的贡献率达80%;基于保有量的计算方法对成都市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存在一定高估,高估比例在1%~30%.  相似文献   

11.
车载尾气检测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机动车尾气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便捷、实时反映城市路网排放的测试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车载尾气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原理,综述了该技术在行驶周期开发、尾气排放特性和规律研究、建立机动车尾气排放数据库和建立城市路网排放清单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通过比较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差距,提出了在绿色交通领域充分利用该技术进行机动车污染评价与控制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机动车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根据近年来西安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变化情况,对现有数据线性回归可以预测到2015年机动车保有量约为222万辆,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计算出2008-2015年机动车尾气中CO、HC、NOx的排放量,据此提出今后西安市防治尾气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机动车尾气扩散模型为核心,采用集成微观交通仿真平台PARAMICS和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模拟系统(UTESS)的方法,将交通仿真技术与GIS技术应用到机动车尾气污染扩散模拟中。以广州市为例,给出了该系统的验证过程与应用实例。文章通过模拟道路下风侧接受点逐时的CO与NOX浓度进行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5.1%和15.6%;应用实例采用UTESS模拟路网上空10m高度的CO浓度分布,模拟结果较好的反映了不同路段交通流对CO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VB和SQL的城市交通大气污染扩散模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为将已经得到验证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开发成具有实用价值的操作模拟系统,以太原市为例,基于VB+SQL技术,结合 OSPM、Caline 4以及十字路口模型,设计并建立了城市交通大气污染扩散模拟系统关系数据库,研发了针对街道峡谷,城市快速道以及十字路口这3个热点区域的污染物扩散模拟系统.以CO为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和系统模拟数据的对比,对系统的可行性及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太原市建成区主要道路的交通污染物CO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该系统能较好地模拟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扩散;(2)从太原市交通大气污染的分布来看,CO浓度冬季高于夏季,市中心区主干路及建设路的CO污染较其他路段严重.  相似文献   

15.
要有效地减少城市碳排放和正确地判断城市现有减排措施的有效性就必须准确地确定城市大气CO2的来源.由于碳同位素比从污染源到受体的传输过程中同位素分馏现象不明显,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基于碳同位素比技术定量估算城市大气CO2来源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初步定量分析了上海市嘉定区大气CO2中来自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贡献的时空分布.上海市嘉定区大气CO2的上述3种来源中,生物质的贡献最大.燃煤的贡献在夜间(00:00、04:00和20:00)多于白天(08:00、12:00和16:00),且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大;机动车尾气的贡献则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气CO2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体现了上海市郊嘉定区大气CO2的排放特征和各来源的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上海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就汽油车排放的HC、CO及柴油车的烟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对2005年及2006年汽车超标情况进行了对比,以及按启用年限对2006年汽油车及柴油车的超标情况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上海机动车排放量大,汽油车超标率高达10.9%,柴油车超标率高达46.18%。因此,针对机动车排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抓紧制定与之相应的排放检测和污染控制政策。  相似文献   

17.
APEC会议期间北京机动车排放控制效果评估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影响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首要因素,为了保障APEC期间的空气质量,北京市采取了包括控制机动车排放在内的严格的控制措施.本研究基于路网车流量、车速和车型变化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自下而上排放清单的控制措施效果评估方法.结果表明,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路网车流量下降,车速上升,小客车的车流量下降幅度最大;APEC会议期间机动车尾气CO、NO_x、HC和PM排放削减比例分别为:快速路15.1%、22.4%、18.4%和21.8%,主干道29.9%、36.4%、32.7%和35.8%,次干道35.7%、41.7%、38.4%和41.2%,支路40.8%、46.5%、43.1%和46.0%.基于自下而上的排放清单方法,建立了APEC会前和会期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清单,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会期机动车尾气排放量CO、NO_x、HC和PM排放量分别削减37.5%、43.4%、39.9%和42.9%.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动车尾气逐渐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在2013年2月5—18日春节前后,乌鲁木齐市节日前3 d大量机动车外流,节日期间2月10—12日滞留市内的机动车停运,通过对比春节前后乌鲁木齐市汽车流出量和油耗减少量,分析该时段5项大气污染物逐小时浓度变化,研究机动车尾气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的潜在贡献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春节机动车停运期间,市区机动车流量下降明显,成品油消耗量减少约60%,尽管天气条件以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为主,但PM2.5、PM10、SO2、NO2和CO等5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均降至当月最低值(且均在达标范围内),分别比节日前下降44.2%、49.3%、54.5%、28.2%和3.7%.因此,"煤改气"工程实施后,乌鲁木齐市的煤烟污染得到极大改善,乌市大气污染类型已由煤烟型向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提高成品油品质将促进减少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在当前的油品标准下,重大节假日期间机动车停驶有助于显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机动车尾气遥测技术代表了车辆尾气快速检测的发展方向,具有快速高效、费用低和代表性好等诸多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尾气遥测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历程,综述了该技术在机动车排放规律分析、区域机动车污染评估、I/M制度实施效果评价以及路上实时检测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比较了该技术在我国和美国的应用差距,提出了在我国充分利用该技术进行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择CO做研究对象,采用累积百分比法对4类机动车尾气排放水平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昆明市机动车总体排放控制水平较低,须改进和完善现行的检测/维护制度,应考虑加快车辆的更新换代和微车电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