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环境用水是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内容。概述了我国生态环境用水法律保护的进展,即明确了生态环境用水的法律地位及用水顺序,分析了生态环境用水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为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我国生态环境用水的法律保护必须进一步加强。具体建议是:不仅应确立我国生态环境用水分配的责任主体,也要明确生态环境用水保护的责任主体;应加强生态环境用水信息公开,实现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低成本或零成本,完善生态环境用水公众参与机制;应强化监管依据的系统性,加强监管主体之间的联动,完善生态环境用水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本质上也是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和改善,直接取决于各社会主体的环境意识和行为。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一、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分析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转型、环境形势严峻的特殊时期,为有效预防和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中国不断深化生态环保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环保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3.
农民环境意识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的社会心理基础,没有农民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和广泛参与,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就是一句空话。但目前我国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环境意识薄弱,保护环境的技能也亟待提高。本文认为要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必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教育体系,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稳定耕地和林地的承包体制,才能有效地培养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实现农  相似文献   

4.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沙漠化治理关乎民族未来、百姓福祉。企业参与沙漠化治理,有利于沙漠化治理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企业参与沙漠化治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并就如何实现沙漠化治理与企业盈利的耦合,促进企业参与沙漠化治理提出了深化沙漠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以治沙成果换排污权和实施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处于复杂多样性的特殊时期,决定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一方面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更应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应当对立法进行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重新调整司法与执法过程,让公众参与到我国生态环境的法制建设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忽略生态文明,否则引起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应该体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城市,代表现代社会发展形态的都市,饱受废弃物污染之苦的人口聚集地,更应该注重对废弃物的治理。如何有效治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什么样的治理范式是合理高效的?从环境经济的角度讲,城市固体废弃物属于准公共物品,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因此需要构建多方参与的互动型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7.
全力推进江苏生态省建设,通过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行为和生态制度等生态文明核心要素的建设,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先进生态文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实践活动,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实现依赖于制度环境、组织因素、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等多个关键条件,同时,合作治理需要各主体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明确和重塑角色定位,进而通过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健全生态补偿和生态支出竞争使用机制,建立信息交互制度,寻求多元合作模式,最终实现统筹协调、联动增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9.
从国内外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体以及生态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中国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介入时间、累积影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以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为评价主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要充分结合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并提出了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过程中,转变传统政府主导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实施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调动起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成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率与质量的必然路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实施,应当走法治之路,以生态环境法治观念的推广、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环境信息公开及环境治理参与法律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张雄 《环境工程》2022,(1):298-299
<正>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愈发注重生态环境问题,在“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重要生态思想引领下,生态经济理念已然形成。然而,虽然国家在经济领域中已开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但从整体社会层面上看,诸多社会主体依旧缺乏对生态理念的充分认知。据“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尚未形成普遍的科学认知,尤其包括技工院校学生在内的国民系列教育学生环保意识亦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是区域性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规划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一、区域性城市群各城市生态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环保社会组织(又称环保NGO)作为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重要力量,如何培育引导环保NGO有序发展,充分发挥为社会提供优质环境公共服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没有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作支撑,生态环保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2015年,国务院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价值结构多元化的背景下,多元共治因具有平衡多主体间利益、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等特点而开始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新理念。随着我国提出"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传统的行政主体与社会主体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关系也将由"命令管制"向"沟通协作"发展。环境多元共治具有促成保障环境利益的法律秩序、实现公众与行政主体互动协作、提升环境行政的制度化能力等功能,不仅为社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提供了法治化路径,而且也为构建政府主导、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如何有效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的重点。近年来,厦门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以普及生态文明为着眼点,以推动公众参与为抓手,以绿色创建为突破口,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环境宣教格局,为建设生态文明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公众参与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环境公众参与度进行了思考,提出提高生态环境公众参与度,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运用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把握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在实践中从法律法规、制度保证、理念培育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资源利用过度以及环境污染加剧,造成东北地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客观地分析东北地区生态及环境方面的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对策、改善生态环境,对振兴和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对辽河流域水生态、社会经济和自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制约辽河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区域内生态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提出建设生态恢复与生态功能提高、污染阻控与水环境改善、湿地公园与区域性休闲旅游度假、人居环境改善与河流城市景观建设、生态高值农业与新农村建设5种模式生态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可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可为全面建设生态经济高效、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良好、社会稳定和谐、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辽河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主题一: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推动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刘友宾首先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他指出,公众参与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环境决策科学有效的重要举措,是强化生态环境监管能力的重要补充,也是减少生活性污染排放的重要力量。他认为,积极引导和推动公众参与,实现政府主导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良性自治的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生动局面,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