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潮沟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典型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潮沟发育对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景观类型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通过对1989-2016年黄河三角洲7期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在获取潮沟及湿地景观类型空间分布基础上,通过冗余分析识别影响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景观特征的主要潮沟指标。结果表明:光滩面积占比的变化趋势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碱蓬(Suaeda salsa)相反;黄河三角洲北部区域湿地景观的斑块密度整体上大于南部,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RDA结果显示前两个排序轴能够解释潮沟发育指标与景观格局指数关系的85.7%,较好地反映了两者的相关关系;潮沟长度、数量、网络连通度和曲率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较大;潮沟分维值对景观格局影响程度最小;潮沟长度、数量、分维值与芦苇和碱蓬的面积占比及斑块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光滩面积占比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OMI/Aura卫星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07~2016年近10a对流层O3浓度(0~3km)、硫酸盐气溶胶光学厚度(0~2km)、SO2(边界层以内)柱浓度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10a来北京地区O3浓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最低值在2007年,浓度为33.65 μg/m3;硫酸盐气溶胶污染总体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2007年硫酸盐气溶胶污染最为严重,2011年污染最轻,对应的AOD值为0.252,但在2014年以后,硫酸盐气溶胶污染又出现增长趋势;SO2浓度在2007~2016年总体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最高值为2007年,最低值出现在2016年,最低值比最高值降低了60.42%,但在2011年污染出现反弹.北京O3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高、春秋次之、冬季低;硫酸盐气溶胶污染季节特征与O3相同;SO2污染主要集中在冬季,采暖期污染程度高于非采暖期.  相似文献   

3.
基于OMI/Aura卫星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07~2016年近10a对流层O3浓度(0~3km)、硫酸盐气溶胶光学厚度(0~2km)、SO2(边界层以内)柱浓度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10a来北京地区O3浓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最低值在2007年,浓度为33.65 μg/m3;硫酸盐气溶胶污染总体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2007年硫酸盐气溶胶污染最为严重,2011年污染最轻,对应的AOD值为0.252,但在2014年以后,硫酸盐气溶胶污染又出现增长趋势;SO2浓度在2007~2016年总体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最高值为2007年,最低值出现在2016年,最低值比最高值降低了60.42%,但在2011年污染出现反弹.北京O3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高、春秋次之、冬季低;硫酸盐气溶胶污染季节特征与O3相同;SO2污染主要集中在冬季,采暖期污染程度高于非采暖期.  相似文献   

4.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上空大气污染状况,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利用2015~2019年MODIS L1B 1 km数据,在IDL平台下调用6S辐射传输模型构建查找表(LUT),结合地面暗像元法反演得到近5年乌鲁木齐AOD,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AOD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统计法分析气象因子对AOD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5~2019年,乌鲁木齐市AOD先增加后减小,整体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近于0,年均AOD在0~1.95之间。在空间上,AOD呈现西南-东北方向浓度逐渐增加的趋势。AOD高值区(1.67~1.95)主要分布在达坂城区、头屯河区及沙依巴克区。(2)研究区冬季和秋季AOD值相对春季和夏季偏高,冬季AOD平均值可以达到0.63。(3)2015~2019年研究区AOD呈正的空间自相关。AOD的Moran I值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991和0.979。近5年研究区AOD的空间分布中心主要集中在达坂城区和乌鲁木齐县,AOD在空间上呈现先扩散后逐渐集中的趋势,标准偏差椭圆先增大后减小。(4)研究区年总降水量、风速分别与AOD负相关,R2分别为0.04和0.26。相对湿度与AOD呈正相关,R2为0.27。本研究可以为西北干旱区城市气溶胶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不同气候背景城市O3污染及其与前体物的关系,选取北京市、沈阳市、银川市、成都市、南京市和广州市作为典型代表城市,基于这6个城市2014-2016年ρ(O3)、ρ(NO2)和ρ(CO)资料对O3与其前体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二者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14-2016年6个城市ρ(O3)年均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南京市>沈阳市>北京市>银川市>成都市>广州市,ρ(NO2)年均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北京市>成都市>南京市>沈阳市>广州市>银川市,ρ(CO)年均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北京市>银川市>成都市>沈阳市>南京市>广州市.2014-2016年除广州市ρ(O3)下降、沈阳市变化不明显外,其他城市ρ(O3)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城市ρ(NO2)和ρ(CO)普遍呈下降趋势.②广州市ρ(O3)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其他城市四季ρ(O3)大小顺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北京市、沈阳市和银川市四季ρ(NO2)和ρ(CO)大小顺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成都市、广州市和南京市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各城市ρ(O3)和ρ(Ox)日变化呈单峰型,ρ(NO2)和ρ(CO)日变化呈双峰型.③6个城市城区ρ(O3)均低于清洁对照点,城区ρ(NO2)和ρ(CO)均高于清洁对照点,并且城区与清洁对照点O3及其前体物质量浓度差值随城市和月份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④各城市ρ(O3)与ρ(NO2)和ρ(CO)均呈负相关,与ρ(Ox)呈显著正相关;城区ρ(O3)与ρ(NO2)和ρ(CO)的相关性均好于清洁对照点,清洁对照点ρ(O3)与ρ(Ox)的相关性则好于城区.⑤各城市ρ(O3)超标率随ρ(NO2)和ρ(CO)的增加均呈先迅速上升再快速减小,之后缓慢变化的特征,但ρ(O3)超标率峰值对应的ρ(NO2)和ρ(CO)有所差异.研究显示,日照条件较好的银川市、北京市和沈阳市O3与其前体物相关性较成都市、南京市和广州市强.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矿业开发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长时序GIMMS AVHRR NDVI3g(1982-2013年)全球植被指数数据集和气候信息(年均降水量和气温数据),运用IDL编程实现数据合成运算、线性回归和趋势拟合,从时间、空间、气候三方面对矿区、缓冲区(10 km、20 km)、校验区的NDVI平均值和总值进行比较研究,并推算出生长期变化趋势.时序分析表明,32 a来矿区NDVI总量随开采年限延长呈先增后减/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下降速率为0.18/(10 a).矿区植被返青期滞后3 d,枯黄期提前30 d,生长期缩短33 d,缩减速率为10.3 d/(10 a).空间分析表明,除潞安矿区外其他三区生长季均有所延长,研究区平均NDVI年增长率依次为矿区(1.09%) < 10 km缓冲区(2.16%) < 20 km缓冲区(8.86%) < 校验区(9.87%),矿区NDVI总量自1995年后开始减少,非开采区NDVI总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分析表明,校验区NDVI对温度敏感性高于降水量,矿区NDVI对降水量敏感性高于温度,其中温度对两区植被生长有明显滞后性.研究显示,矿业开发活动抑制了矿区及周边区域NDVI的增长,NDVI年增长率远低于校验区,受温度升高、降水量减少共同作用,自然生态下校验区NDVI呈增加趋势,生长季延长;而受开采扰动影响下的矿区植被活动呈减弱趋势,生长期也有所缩短.   相似文献   

7.
石油污染土壤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多酚氧化酶是一种氧化还原酶,能够将土壤中芳香族化合物氧化成醌,促进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分解转化.以距大庆油田工作区不同距离(1、5、15 km)的石油污染地为对象,研究不同温度下石油污染裸地及羊草(Leymus chinensis)修复地的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和底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温度为30℃或40℃、底物浓度为80 mmol/L或16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各样地土壤酶的动力学参数Km(Mihaelis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Vmax(酶促反应最大速度)和Vmax/Km(催化效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均在30℃或40℃时达到最大值;热力学参数Q10(温度系数)、ΔH(活化焓)、ΔS(活化熵)随温度变化差异不显著,ΔG(活化自由能)随温度升高呈逐渐增加趋势.在同一温度下,石油污染裸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羊草修复地;Km和Vmax/Km在各样地均表现为无规律性变化,Vmax最大值出现在距油田工作区5 km处的裸地(BMP),最小值出现在距油田工作区5 km处的羊草修复地(LMP);Q10、Ea(活化能)、ΔH、ΔS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距油田工作区1 km处的裸地(BVP),最小值均出现在距油田工作区1 km处的羊草修复地(LVP).研究显示,升温和植物修复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反应特征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青  骆梦  邱冬冬  谢湉  施伟  崔保山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2):2569-2579
为了揭示盐沼水文特征对植物定植的影响,选择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无植被、具有一定水文梯度的区域,通过定点监测和野外控制实验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潮沟作为盐沼潮水的主要源汇通道,高程和水文特征在垂直潮沟方向上发生显著变化;在时间上,盐沼表面潮汐过程存在干湿季特点;在空间上,淹水频率和淹水时长随高程增加而降低。(2)土壤水盐特征与水文特征相关性不高,但趋势显著:盐度随着距潮沟距离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含水率则相反。(3)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种子捕捉量、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随距潮沟距离增加而下降,远离潮沟区域由于种子到达概率较低、萌发和生长条件较差,降低了植物成功定植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广州国家基本气象站2013年11月~2014年4月的能见度(Vis)、相对湿度(RH)、微波辐射计液态含水量(LPR)小时资料和云资料,分析了广州地区能见度的时间变化,以及低能见度时液态含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地区Vis<10km的出现频率为66.37%;Vis ≤ 1km只在RH ≥ 95%情况下出现,1km < Vis ≤ 2km只在RH>90%出现,Vis>5km在RH>95%区间出现频率为0,Vis>15km在RH>90%的出现频率为0;低能见度事件出现的频率高低顺序依次为早 > 晚 > 中,与相应时段低空LPR的平均值高低一致,说明低能见度事件与低空大气中高液态含水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当Vis<10km时,大气液态水含量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在3000m以下存在一个大于0.02g/m3的高含水量层,液态含水量出现最大值的高度在1550m左右;当Vis ≥ 10km时,大气液态含水量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液态含水量出现最大值的高度大约在2000m,未出现有大于0.02g/m3的情况;广州地面低能见度过程不是低云(或低云接地为雾)过程导致的概率基本在50%以上,Vis ≤ 1km情况下LPR值基本为0(微波辐射计没有监测到液态水),但由于RH>95%接近饱和且出现高浓度的颗粒物,说明广州地区低能见度(Vis ≤ 1km)应为雾霾混合情景.表明只有联合利用微波辐射计的液态含水量、相对湿度与颗粒物浓度等要素变化特征的综合分析才能为雾、雾霾混合与霾现象分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臭氧时空分布特征的飞机探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鹏飞  张蔷  权建农  高扬  黄梦宇 《环境科学》2012,33(12):4141-4150
利用2007~2010年北京地区上空(0~3.5 km)飞机探测的臭氧(O3)及氮氧化物(NO、NO2)等数据资料,分析O3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O3月平均体积分数随高度变化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随高度增加,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然后稳定不变的趋势,且高空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分界线(约1.5 km).1.5 km以下是O3体积分数垂直梯度变化较大的层次,均存在一个O3体积分数高值区,说明其受近地面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在1.5 km以上,O3体积分数的垂直梯度变化明显减小,此空间处于混合层以上,气团运动受下垫面影响较小,输送作用可能对污染物体积分数的影响更加显著.②O3体积分数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春秋季节O3体积分数较低,夏季O3体积分数较高.统计的月份中,只有7~9月之间O3均值变化最不明显,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其他月份之间均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③在夏季一天(白天)当中,每小时O3体积分数垂直廓线与月平均统计的变化趋势一致.低空1.5 km以下O3体积分数的低值出现在上午(09:00~10:00)时段,高值出现在下午(15:00~16:00)时段,同高度内O3体积分数不同时段相差最大约为60×10-9;高空1.5~3.5 km内,O3体积分数相差不大,一般在70×10-9~80×10-9之间波动.④O3体积分数水平区域分布,0~2 km内城区四环O3体积分数较高,周边地区也出现较多明显的高值区,源强汇低造成北京市区周边近地层O3体积分数较高;高空2~4 km内,除了北京城区O3体积分数较高外,城区正北面、东南面(北京-天津方向)、西南面(北京-保定方向)的O3体积分数较高.⑤在0~3.5 km内,O3与NO、NO2和NO2/NO值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O3与NO、NO2皆为负相关,但与NO2/NO值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典型潮沟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盐沼土壤碳氮含量在潮沟水系中的时空分布特征,选取黄河口一条典型的潮沟系统,采集一、二、三级潮沟表层土壤,探寻土壤有机碳、总氮与土壤容重、盐度、pH等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在时空尺度上表现出极大的异质性特征。时间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空间尺度上,一级潮沟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平均值(2.9 g·kg-1、0.36 g·kg-1)大于二级(1.4 g·kg-1、0.18 g·kg-1)、三级(1.6 g·kg-1、0.21 g·kg-1)潮沟。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盐沼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受土壤水盐条件的影响,而潮沟水系的树状结构对水盐条件的影响是导致土壤碳氮含量时空差异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能够敏感反应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变化及功能演变.为了探索土壤微生物在生态恢复措施下的变化及响应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广东海丰湿地在生态恢复进程中4种不同生境(植被恢复区、乡土植被区、潮沟和光滩)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不同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表现为潮沟土壤TC、TN、TOC和TK含量最高,且植被恢复区土壤的TC、TN和TP含量显著高于光滩.潮沟和光滩上EC值显著高于植被恢复区和乡土植被区.细菌在潮沟中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最高,且植被恢复区土壤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光滩;古菌群落结构在潮沟中比其他3种生境显著复杂,多样性与丰度更高;而真菌在乡土植被区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生境,群落结构也最为复杂.TN和TC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TN和EC是影响古菌群落的主要因素,而pH、TP和TN是影响真菌群落关键性因素.由此可见,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光滩上植被的定植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生态恢复初见成效,研究结果可为光滩生态修复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南涌是广东佛山一条重要的纳污河流,其水质长期未能稳定达标。与大部分的城市被污染的内河涌不同,西南涌的主要污染来自于农业生产。本文对西南涌污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西南涌治污的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三沙湾海上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沙湾海域的海上养殖区域不断扩张问题,监测海水养殖面积在海洋渔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强度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不同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法提取和统计2003、2005、2008、2011、2013、2014和2016年三沙湾海域的海水养殖面积,并使用不同的面积扩张指标来评估研究区海水养殖的扩张强度。结果表明:(1)2003-2016年间,三沙湾海域的网箱和藻类养殖区面积扩张迅速,扩张速度分别为1.7 km2/a和9.3 km2/a;(2)2016年三沙湾海上养殖总面积达160 km2,超过三沙湾海域计划海水养殖量的21.2%;(3)2003-2016年间,网箱、藻类养殖区面积不同时期的扩张强度差异较大,且网箱养殖区范围由大陆、岛屿沿岸向深水区域发展,而藻类养殖区扩张范围几乎覆盖整个海域。  相似文献   

15.
利用MODIS和CALIPSO level2气溶胶产品,通过统计分析多个气溶胶光学参数(光学厚度、消光系数、色比和退偏振比)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得出2007~2016年华东地区(27°N~37°N,113°E~123°E)气溶胶三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平均呈现出北高南低,平原高、山地低的分布特征.AOD季节分布表现为春夏高,秋冬低,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且研究区域北部(31°N以北)AOD季节变化比南部地区剧烈.气溶胶消光系数(σ)随高度呈指数衰减,秋冬(春夏)低层σ较大(小)但随高度衰减较快(慢),2km以下北高南低.年平均色比(CR)随高度递增,变化范围为0.6~0.7,随时间有减小趋势.CR季节特征为4km以下春季最大,夏季最小且均一;4km以上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年平均退偏振比(PDR)随高度递增,变化范围为0.1~0.25,北部较大.PDR季节特征为5km以下春季最大,夏季最小;5km以上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从气溶胶组成来看,华东地区2km以下以污染沙尘为主;2~5km春季以沙尘为主,其它季节以烟尘为主;5km以上冬春以沙尘为主,夏秋以烟尘为主.  相似文献   

16.
基于辽东湾东部秋季7个站点的同步实测海流资料,通过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该海域的潮流和余流,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M2分潮流是辽东湾东部的优势分潮流,其最大流速介于35.8~69.8 cm/s之间,M2和K1分潮流长轴方向基本与岸线走向一致。(2)研究海域北部潮流呈现显著的规则半日潮流性质,中部和南部主要呈现不规则半日潮流特征。研究海域北部和金普湾口南部属于强潮流区,金普湾口北部和中部潮流较弱,各站点最大可能潮流流向大致平行于岸线。(3)辽东湾东部海域余流整体较弱,且呈现沿海岸线向南运移的特征,因此对污染物的长期输运效应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了解掌握临近空间大气风场的扰动状态,给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精确入轨、有效运行提供可靠的环境信息。方法用昆明站(25.6°N,103.8°E)临近空间观测平台中的MF雷达开展临近空间大气风场扰动观测。基于谐波拟合方法得到昆明地区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的周日和半日潮汐分量及背景风场,分析昆明地区临近空间80~100 km之间潮汐波动的变化特征。结果周日潮汐振幅具有明显的年变化和半年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10月份和3月份的86~92 km高度范围内,同时第一年度的潮汐幅度明显强于第二年度,类似准两年变化。纬向半日潮汐的变化特征不是非常明显,而经向半日潮汐在88~94 km之间具有年变化,在其他高度处则出现多个峰值。结论潮汐相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潮汐的下行传播,潮汐振幅的高度变化符合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呈现胞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利用FVCOM三维海洋数值模型,模拟嵊泗大洋山围垦工程建设填海前后的流场及泥沙运动,对该工程附近海域潮流及各层泥沙分布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围垦实施后,工程位置西侧及东南侧海域涨、落急潮流减弱、泥沙浓度减小,影响范围主要位于离岸0.26 km以内海域,以外海域潮流和泥沙场格局基本不变;工程东南侧缓流区可能会出现轻微淤积,西侧前沿可能存在冲刷。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浙江舟山澳洲活牛进境加工项目可能的溢油事故,预测分析溢油油膜的扩散漂移对周边海域的影响。首先采用MIKE21 HD模块建立了舟山海域二维潮位模型,在利用实测水文数据对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通过MIKE OS模块模拟溢油油膜的扩展、输移和风化过程,计算了在航道和靠泊平台发生溢油时不同工况下油膜的扩散输移过程。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油膜的扩散输移与油品泄漏地点、溢油发生时刻、流场特征以及风速风向相关;静风时,油膜运动由涨、落潮流主导,随水流流动扩散输移,24 h最大扫海面积为195.74 km2;夏季主导风向SE向风条件下,向杭州湾开敞水域输移,不受岸线和岛屿的阻挡,扩散范围更广,24 h最大扫海面积为209.71 km2;不利风向NW向风条件下,油膜在金塘岛南侧岸线和周边岛屿沿岸堆积,24 h最大扫海面积为131.99 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