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晶 《世界环境》2006,(4):12-13
对于国人来说,沙尘暴一词应该说是非常熟悉、家喻户晓的术语。特别是今年春天北京城里的“满城金甲”更是让沙尘暴成了“罪大恶极”的“污染”元凶。沙尘暴不光是中国的“敌人”。更是全球荒漠化恶化的“副产品”。因此。在纪念国际荒漠年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效10周年,以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之际,我刊记者对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大气科学家,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能力建设中心主任格兰茨(Glantz)先生进行了越洋电话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吴正 《环境》1996,(6):6-7
今年6月17日,是第49届联合国大会115号决议确定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也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完成制订两周年。荒漠化,作为当前世界上重大的环境问题,困扰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引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17日是第十四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加快防沙治沙步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孙钰 《环境保护》2012,(11):72-73
5月23日至25日,由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国家林业局、新华通讯社和韩国山林厅联合主办的“亚洲防治土地退化、荒漠化及干旱区域媒体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韩国、印度、埃及、乌兹别克斯坦、泰国、越南、孟加拉以及中国等国共计40余名媒体记者和管理人员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6月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之前的一次媒体准备会.  相似文献   

5.
阜新地区土地荒漠化演变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RS和GIS作为信息获取与分析工具,通过对1978年、1989年研究区土地荒漠化遥感影像解译分析,对阜新地区21年来土地荒漠化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的空间演变经历了“强化-逆转-强化”的过程,荒漠化则表现为“重度荒漠化逆转,轻度荒漠化扩展”的演为格局,不同类型的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荒漠化)分别有不同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荒漠化进行了区位划分,提出了土地荒漠化区分区治理的模式,并从恢复生态学角度提出了区域生态恢复的政策和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6.
蒋高明 《世界环境》2006,(4):F0002-F0002
2006年6月19~21日,“荒漠化与干旱区国际研讨会:人类50年来干旱区问题回顾”在北非国家突尼斯召开。本欢会议是国际社会为纪念2006年“国际荒漠化年”而开展的重大活动之一。会议由突尼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ENSCO)、比利时政府联合发起.撒哈拉沙漠观测站(OSS)、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茸荒漠化防治委员会(UNCCD)、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多家机构合办。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政府官员、国际组织的5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波恩 《世界环境》2006,(4):14-16
荒漠化概念是用来表达陆地生态系统严重的退化形式和它们服务功能丧失的影响。干旱是沉默的杀手,是非常容易被人遗忘的自然灾难。经验显示,对荒漠化和干旱内涵的知识必须扩大,政策取向必须由健全的监测和相关的调查结果所支撑。千年生态评估对这一目的做出了重大的和值得赞赏的贡献。它谨慎地描述了生态系统功能对人类福祉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有着极端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世界的早地有更强的说服力。在早地、半旱地、干旱的半湿气候地区的人口受环境脆弱性和贫穷的极大影响,被定义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所干预的领域。 依据健全的科学证据,荒漠化综合报告声明,为了满足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必须要解决荒漠化的问题。防治荒漠化的战斗必须在各级展开,并且最终必须在当地获胜。证据还表明,成功是完全可能的。这份报告始终,现在更清楚地表明这一现象植根于全球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之中,它的后果远远超越所影响地区的疆界。荒漠化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有重大影响。 在荒漠化的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了扩大知识基础,应该产生政策相关的调查结果、促进决策过程更加明智,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科技委员会应该有能力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同时,这份评估显示了这一挑战的广度,并邀请国际社团把精力集中在所需要的行动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土地退化在中国西部是一个严重问题。它对千百万穷苦农牧民的生计具有负面影响,并制约着中国几个最穷困省份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于土地退化的真正原因及制止土地退化的可行办法。还存在许多争议。这也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世界银行相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能够帮助中国为解决西部干旱省份土地退化问题找到可行的办法。《公约》和世界上其他环境公约一样,是用来减少穷困和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但如何在一个特定国家水平上成功地履行防治荒漠化公约主要取决于如何诊断问题的症结。如何从解决问题的国际经验中学习和应用这些经验教训。[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环境资讯     
《环境》2005,(6):96-99
广东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年内提高到95%,我国将大力推进物种安全监督管理,第11个“世界荒漠化和干旱日”,2010年我国ODS生产和消费量可为零,生态破坏一年吞食我国GDP的15%,……  相似文献   

10.
环境墙报     
《环境》1996,(6)
(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有关工作防治荒漠化公约是联合国环发大会后签署的第一个环境公约。为了更好地在中国履行《公约》,采取了以下措施: (1)、成立了防治荒漠化公约的中国执行委员会。 (2)、成立了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执行委员会高级专家顾问组。 (3)、编制防治荒漠化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