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库是饮用水源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社会经济急剧发展,大量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威胁了水库饮用水源的健康。为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准确识别水库型饮用水源地健康风险程度,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和BP神经网络建立了水库型饮用水源健康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了一个具有多层次多指标特性的饮用水源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珊溪(赵山渡)库区的实例,对该库区饮用水源进行了健康风险预测。结果表明:该库区的水源健康等级为健康,与实际调研情况相符。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于对饮用水源健康风险预警,对水源地相关管理部门的水源健康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保护饮用水源就是保护我们生命健康,丝毫大意不得、懈怠不得,麻痹不得和糊涂不得。何以能让群众喝上放心的水?笔者建议首先要强化乡镇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的工作及责任。饮用水源事关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让群众喝上清洁干净的水",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和紧迫任务。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发现,较之城市饮用水源环境安全,农村"大水缸"安全系数要低。这不仅因为农村饮用  相似文献   

3.
蒋绍阶  王峰 《四川环境》2004,23(6):110-113
饮用水源的污染以及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去除污染的局限性等原因,使库区人民健康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结合三峡库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分析了库区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供水水质安全保障对策,即加强水污染控制,保护水源安全;采用先进、适用的净水技术;控制生活饮用水的二次污染,为库区构建新型的安全饮用水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住在安徽省城合肥的人们恐怕想不到:他们日常生活用水的一部分竟是来自于遥远的大别山区,每年有4000万立方米清纯甘洌的淠河水输往合肥市,不仅如此,淮南市也将饮用水源的取水口设在了大别山境内的瓦埠湖。遍布皖西大别山的河流、水库、湖泊,水质好,无污染,有力地保障了合肥、六安和淮南等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可谓安徽省水源保护的一方“净土”。  相似文献   

5.
《绿色视野》2011,(12):32-33
"横排仙境"名不虚传寻访了水库源头与库区,自然应该去水库优质水源汇集输出下游去打探一番。车出六安,沿淠河总干渠蜿蜒20公里便来到位于裕安区苏埠镇雄伟的横排头水利工程枢纽。湿润清新空气中,置身"青山环碧水,绿树映红楼;白鹭蓝空舞,画舫逐浪游"的胜境,令人心旷神怡,"横排仙境"果然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6.
对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法律责任和执行标准的问题,各地区有着不同的做法。本文拟从环境保护法规要求的角度,谈一点看法。一、所有集中式供水单位都应当申请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究竟哪一些供水单位可以申请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有人认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只适用于市政水厂;也有人认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只适宜于某些大型水厂。  相似文献   

7.
国外饮用水源保护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国外水源保护管理体制评介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饮用水源保护管理体制进行深入反思,提出在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中改进我国饮用水源管理体制的具体对策,为我国饮用水源法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现状不容乐观,饮用水源污染已经成为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中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更为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较多,其中数值模拟法能客观并详细地描述含水层结构与水文地质条件,适用于各种背景的地下水水源研究.本文以崇州市城区饮用水源为例,采用MODFLOW软件建立地下水渗流场,应用MODPATH对水源地抽水井进行粒子逆向示踪模拟,根据不同的时间标准确定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并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标、地界特点确定各级保护区的界线.  相似文献   

9.
锦州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因素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锦州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现状;针对部分水源水质超标现象,分析其成因,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工矿企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养殖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不合理开采等几方面进一步阐述水源地潜在污染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预防、治理、生态修复及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饮用水源特性和我国实际管理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饮用水源保护立法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并对完善或创新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提供了有关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各省动态     
《绿色视野》2012,(8):5-5
安徽:强化饮用水源保护 安徽省将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深化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扎实推进相关规划实施,切实提升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水平。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开展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不断加大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水质监测、信息公开、项目审批、应急预警力度,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当前,安徽省正把握重点,集中力量确保饮水安全,保障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12.
《绿色视野》2011,(12):34-35
一路走来,收获与感慨并存。记者发现,达到像金寨县燕子河镇那样生态保护水平的仅仅是六大水库流域数十个乡镇中为数不多的典范之一。进而言之,尽管大别山老区人民竭尽自身潜能全力保护好境内大水库水源质量,但仅凭一县之力要建设保护好境内一个乃至数个甘甜醇美的"大水缸",早显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3.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是国务院决策的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宏伟工程。这项工程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让缺水地区人民喝上优质、洁净的丹江水。农业面源的污染与水质保护和环境保护关系十分密切。按照国家提出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生态后用水"的总体方针,必须加大库区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杜绝水质污染,确保京津冀地区饮用上放心水。笔者对南阳市水源地面源污染现状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7条治理对策,旨在对综合治理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湖北省饮用水源保护的现状和法律调控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湖北省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的必要性;分析了完善湖北省饮用水潭保护法律调控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创新相应的法律制度,对湖北省饮用水源法制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划分水源地保护区是保障饮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在卢氏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中,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采用现场调研和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形、地标、地物的特点,科学地对卢氏县地下水型、河流型、湖泊型水源地进行保护区划分,并提出卢氏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面积及目标,为卢氏县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卢氏县饮用水源的特点,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为下一步饮用水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饮用水源环境安全,近日,白山市环保局开展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重点查看了各饮用水源保护区是否设立保护标牌、是否有排污口、是否有影响饮用水源地安全的污染和隐患,以及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取水情况、环境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等,对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问题,依法进行查处,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丹麦环境部最近公布一项环境与健康国家战略,共10项优先领域:用危害小的材料代替危险化学品;减少过敏症和呼吸道疾病;采取措施控制内分泌失调;减少噪声污染;改善室内小气候,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保障副食品质量;保护地下水和饮用水源;鼓励开展环境健康研究;加强政府间合作;强调开展环境与健康的国际合作项目。另外,丹麦政府今年将继续关闭和清洗710个加油站,旨在减少地下贮油罐造成潜在的环境污染。自1993年以来,丹麦已清洗了4000个加油站,耗资1亿6千万美元。至2010年丹麦将投资1亿1千万美元,继续清洗另…  相似文献   

18.
正"人可一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饮用水安全保障基本前提是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的监测和管理,而水源保护是水污染防控最安全和最廉价的控制关口。近年来,安徽各地加大环境执法、监测力度,着力加强"源头"保护,保证水源安全。重拳整治,加强"源头"保护作为老百姓"大水缸"的"看门人",一直以来,安徽省各级环保部门盯紧老百姓"大  相似文献   

19.
一东北是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而松花江是吉、黑两省人民赖以生存的宝贵水源。沿江居住着几千万人民;兴建了万余处工矿企业;每年为国家创造着几百亿财富;全水系灌溉土地一千九百万亩(占两省土地面积总数百分之十二),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可见,保护与治理好这条江,对吉、黑两省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极为重要。松花江已遭严重污染。虽几经治理,但水质尚未恢复到良好状态。特别是作为沿江地区几千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加快治理速度,是十分迫切的。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手段落后,大部分是手动式的,同时只依据瞬间采样,所取得的数据很少,其代表性和可靠性很差。这样,不论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将于2016年12月1日施行。较2001年颁布施行的《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覆盖更全面、条款更完善、处罚力度更大,是一部长"牙"的保护城乡人民群众"大水缸"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将保障广大居(农)民用上更加清澈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