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救命的微风     
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几十位老矿工当时在极深的坑道中工作,他们被困井下,生命危在旦夕.他们摸索着寻找洞口撤退,前边出现一个二十多米长的斜坡地段,矿工小王体质较弱,爬了几次也没爬上去,急得他直跺脚,差点哭出声来.  相似文献   

2.
“我们违章也没有违法,给我们穿的衣服,与监狱里犯人穿的一样,这是侮辱人格呀!”近日,重庆市万盛区南桐煤矿的一些违纪矿工,纷纷说着他们的不满。  相似文献   

3.
山西的煤矿矿工境遇多悲惨不要提了,山西煤老板比富,攀比买名车动辄几十辆,也传为“美谈”。一面香车宝马,醉生梦死;一面以命挖煤,泣血为生。“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靠榨取矿工骨髓膨胀起来的“资本”,公然蔑视社会正义,缺文化少公德无品位地炫耀着它的邪恶,矿工生命却难保朝夕。什么是社会正义?所谓“先富起来”的人凭什么无视社会正义?去过山西的人都知道那些先富起来的“煤老板”住在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里,周围的贫困多么触目惊心。他们想不起来花点钱美化一下豪宅外面的世界,源于小农的头脑中缺乏“公共意识”,不认为门前不远的烂泥路和屋后的  相似文献   

4.
10名湖南师范大学学生两年来走访了湖南30多处煤矿,形成了两万多字的调查报告。“要钱还是要命?对矿工来说,这个看似两难的选择,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在调查中发现,矿工和家属对生命的漠视令人震惊。对于“要钱还是要命”这道选择题,许多矿工与家属之所以选择前者,  相似文献   

5.
今年五月六日,我厂一分厂几名电工同志修理桥式吊车滑线。修前,将电闸拉下派了一名女同志看守。为了更安全可靠,张师傅还将三根沿线用粗导线连接在一起,做了短路保护。当时小梁同志说:“已经有人看闸了,甭多这道手续了。”张师傅则说:“哎,这可不是‘多道手续’,还是这样更好,防备万一嘛。” 在他们干活时,看闸同志找水喝离开了。事有凑巧,吊车工来到,想吊东西。 一看,闸没合上,他就马上合上了。这时,站在滑线上干活的同志,一人忽然发现连接滑线的导线发红,他就大喊一声:“不好!有电!”几人马上离开。在刚离开的霎那间,连线烧断了,险些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骑三轮自行车的妻子能与自己一路同行,安徽人扬某想出了一个“妙”招,用绳索把三轮自行车的前轮拴在自己驾驶的三轮摩托车后面“牵”着走,岂料,没走多远就被泉港交警逮住了。  相似文献   

7.
小王:咱车间安全员老孙这一年工作真没少做,你为啥几次三番地不同意选他当先进工作者呢? 小刘:选他?上月我们经发生一次未遂事故,本来小事一桩,你着他那个劲儿,又是找原因,又是教育,还逼着我们搞什么防范措施。 小王:处理事故应该“三不放过嘛.” 小刘,所以我也给他来个“三不放过”,在小组、工段和车间都扭了他的反对票。也来个“三不放过”@郑焕瑶  相似文献   

8.
"我们违章也没有违法,给我们穿的衣服,与监狱里犯人穿的一样,这是侮辱人格呀!"近日,重庆市万盛区南桐煤矿的一些违纪矿工,纷纷说着他们的不满.  相似文献   

9.
每次提到“安全”二字的时候。在我的脑海里总会闪现出父亲离开电工岗位前抚摸着用了近十年的安全带说过的一句话:这根安全带呀,是我美好生活的桥梁,它的一头系着我的生命,另一头系着一个幸福的家。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安全”二字的分量。  相似文献   

10.
“小王,你这棵柱子退山,必须马上整改。”“小周,你这里有块悬矸离层,赶紧处理。”在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北徐楼煤矿井下21611采煤工作面,有这样一个人,他经常到其他工友身边“指东道西”,给别人帮忙.管着自己工作之外的“闲事”。他就是被大家称为天生一副“热心肠”的采三工区安全小组长马广军。  相似文献   

11.
在小河嘴煤矿,有这么一群特殊的“织布”女工:她们用来编织的不是细细的棉线,而是一根根坚硬粗实的铁丝:织好的作品不是穿在人们身上的衣服,而是用在千米井下撑起矿工头顶安全大事的钢铁锚网。她们就是被誉为织起矿山“安全网”的小河嘴煤矿机电队锚网制作班的女工们。  相似文献   

12.
无知害死人     
去年9月2日下午,南昌市罗家镇磷肥厂发生了一次5人中毒死亡的事故。 水泵工王本生准备下井启动水泵,发现井下有白雾状气体,便向车间副主任胡玉明报告,并拉他到现场看。老胡看后说。“你先下去试试看。”王本生就下井去了,胡玉明随即听到有灌水声,还听王本生说了声:“真难受。”老胡让他赶快上来,可未见回音,胡玉明便用湿毛巾包住口鼻也下去了。不一会,只听胡玉明说:“王本生倒下啦!你们快下来帮帮忙。”就没声了。在上面的吴祖华、陈瑞根、罗细平、秦王顺救人心切,又接连下井,也晕倒,只有秦三顺刚感到难过,马上憋住气爬了上来。这时,保卫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19日凌晨,承德暖儿河矿业有限公司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50个鲜活的生命,再一次血淋淋地被“供奉”在矿难的祭坛上。记者历时月余,采访了相关各方众多知情人士。在采访现场,一些罹难矿工遗属用中国人最虔诚也最屈辱的方式,数次向记者下跪,他们惟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记者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还生命以敬重!  相似文献   

14.
校园,是我们学生的另一个家,它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有时,也给我们带来“惊险”。 还记得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和同学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拿着羽毛球拍来到了教学楼下,“嘿,来打羽毛球吧!”我对同学说着。“好呀,来场比赛怎么样?”他兴奋地说着,“好,看谁打得过谁!”我不甘示弱地说道。这时又跑来了几个同学,他们主动地来给我们当裁判。  相似文献   

15.
又到岁末年关,农民工急着回家,但拿不到一家老小吃饭穿衣看病上学的糊口钱,拖住了他们返乡的步履。他们爬塔吊、跳楼,种种无可奈何的极端行为层出不穷,以摧残自己身体、甚至生命的方式来追缴本属于自己的劳动报酬,他们的工钱几乎成了名副其实的“血汗钱”。时下农民工“讨工资”的说法,反映了一个被扭曲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煤矿“八二三”透水事故被困的26名矿工中22人获救,1人遇难,3人失踪。在为22名矿工兄弟获得重生欢呼时,安监部门有关领导也再次强调,应冷静看到“生命奇迹”背后,违法生产屡禁难止的隐忧。比如,矿主因何敢铤而走险私挖乱采?政府部门为何监管失利?这都值得人们认真思考。毕竟,“奇迹”不是每次都能上演。  相似文献   

17.
共同的秘密     
《安全》2000,(2):8
矿工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哑炮响了,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不再过问矿工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 悲痛的妻子在丧夫之痛之后是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她无一技之长,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到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去。这时矿工的队长找到了她,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上食堂做的早饭,建议她在矿上支个摊儿,卖些早点,一定可以维持生计。矿工妻子想了一想,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支,馄饨摊就开张了。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时间一长,许多矿工的妻子都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种种方法来探求究竟,结果均一无所获。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饭给丈夫吃,却又发现丈夫仍然去馄饨摊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队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从此之后每天的早晨,在众多吃馄饨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时光飞逝之间,当年矿工的儿子已长大成人,而他饱经苦难的母亲两鬓花白,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着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更重要的是,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个人。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有一种承诺可以抵达永远,而用爱心塑造的承诺,穿越尘世间最昂贵的时光,12个共同的秘密其实只有一个秘密:爱可以永恒。 (摘自《青年博览》1999年第11期,作者:崔浩)  相似文献   

18.
无价之宝     
我躺在沙发上 ,透过窗子凝望着天空一朵朵白云的飘过。这时 ,窗沿边正有一个虫子在缓缓爬行 ,仿佛是爬在天穹。突然 ,“乓”的一声 ,我的思绪被彻底打断 ,原来是小侄儿摔碎了老岳奶的茶杯。老岳奶是妻生小孩后到城里来帮我们带小孩。我的父母去世得早 ,老岳母也丢不开乡下的家 ,本来我们打算找个保姆 ,老岳奶听后十分不高兴 ,问我们是不是钱多了无处用 ,说一个月花几百块钱还不如她来帮我们带。我们怕她年纪大折腾不起 ,但她坚持要自己带 ,我们便依了她。小侄儿现在读学前班 ,他是就学校放暑假到我家来玩。小侄儿看到眼前的景况 ,呆立在那儿…  相似文献   

19.
6年前,孙志刚以年轻生命的代价,换得了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今日的张海超,则用自身近乎残酷的自戕,再一次刺痛了社会的良知。在他的身后,站着千百万面临同样处境的农民工。他的命运不仅关系着职业病群体的命运,也关系着中国农民工的未来,他们是被边缘化了的社会财富创造者,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人.面对张海超的呐喊,我们能让他再一次撕开胸膛吗?这一次的开胸,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些什么?我们期待着。——网友:话不在多  相似文献   

20.
“车把式”是啥东西?说白了就是如今耍自行车玩的人,这不过是街坊老李头的一个“戏说”。 退休赋闲在家的老李头,某一天在街上溜达时发现,有几个骑自行车的,竟结伴从大街的机动车道上大大咧咧地迎面骑来。他远远就看见这几个骑车的年青人,彼此间在眉飞色舞地“说”话。老李头知道他们“在说话”,是因为他们的姿势。他们的手不是在车把上,而是在不断比划着一种手势。起初老李头很纳闷,后来还是旁边的人让他回过神来——那是一群哑吧在打“手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