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于益雷 《环境保护》1998,(11):32-34
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硫问题是当前国际上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是解决二氧化硫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1997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保局《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今后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火电厂”。我国以燃煤为主的电力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二氧化硫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是彻底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的根据途径  相似文献   

2.
排污交易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江苏发生了我国首例二氧化硫排污交易,2002年底同样在江苏完成了首倒异地二氧化硫排污权。同时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在我国七省市全面展开。随着试点工作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现状,指出燃煤电厂减排SO2管理措施不到位,经济政策不落实,国产化脱硫技术尚不成熟是目前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燃用低硫煤或洗选煤,采用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是解决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工程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工程讲座张慧明,林小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山东国际天马实业有限公司)[编者按]二氧化硫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受到普遍关注.我国目前正在部分城市进行二氧化硫排污收费试点,说明对二氧化硫排放正逐步加强管理,对二氧化硫排放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我国现阶段常用的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技术原理,特点及应用水平,介绍了几种较受重视的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技术。电子束烟气脱硫技术,脉冲电晕放电气脱硫技术,膜吸收法,微生物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6.
雪琳 《环境保护》2006,(4B):79-79
记者近日从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十五”期间,我国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趋于好转,但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在“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指标中,未完成目标控制要求的主要指标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和COD排放量。根据初步统计结果,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COD排放量仅比2000年减少了2%,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另外,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两项指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反弹。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我国二氧化硫和酸雨的污染现状与燃煤的关系。提出了解决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的总体思路,以及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对提出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战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我国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特征以及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水平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总体控制规模,阐述了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的管理政策必须坚持实施区域防治战略和推行综合防治措施两个基本方面,并就优先选择控制技术战略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热电厂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对热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小,造成热电厂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不能达到减少空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的目标。因此,需要加强对热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监管,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伟利 《环境》2006,(10):33-35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二氧化硫污染日渐严重,烟气脱硫已经成为电厂与工矿企业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措施。由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大面积推广脱硫设备成为必需,这也关系到“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减排目标的实现。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上马脱硫项目,在脱硫技术大多依靠国外进口的今天,我国的脱硫设备能否满足市场需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力行业SO2排放控制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总结了中国SO2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放权交易政策研究与实施3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与成果。使用YRDEGS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力行业实施SO2排放权交易所能产生的SO2控制费用的节省、安装FGD装机容量的变化、可引起的脱硫变动成本的节约、SO2排放许可的市场需求、不同交易方式所引起的脱硫费用变化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若发电量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实现SO2减排20%的目标,采用排污交易脱硫费用将会节省38%,可以少安装FGD的机组装机容量达6.3GW;随着发电量的增加,对SO2排放许可指标的市场需求呈增长趋势,发电量的改变比逐步严格的SO2减排要求更会增加区域SO2减排的负担;当SO2排放削减率为20%时,在不实施排污交易时脱硫费用约为30亿~45亿元;实施跨省排污交易以电厂为交易单位时费用最低,约为6亿~28.5亿元,脱硫费用可以节省16.5亿~24亿元。  相似文献   

12.
干法半干法脱硫灰升温过程中二氧化硫的逸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通气流量等条件,研究了干法半干法脱硫灰中二氧化硫的逸出规律。结果表明:850℃~1050℃,二氧化硫的逸出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大约由0.15mg/g增加到0.5mg/g;脱硫灰焙烧1h后二氧化硫逸出量比焙烧10min后增加最多为0.047mg/g,因此焙烧10min二氧化硫基本全部逸出;在通气量0.6L/min~0.9L/min的范围内,二氧化硫逸出量随着通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焙烧时间时的增加量都约为0.062mg/g,然后趋于平缓,最后基本不受通气流量的影响;计算得出二氧化硫最大排放浓度为101.4mg/m3,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规定800mg/m3,因此在脱硫灰渣的再利用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
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国燃料消费、燃料的含硫量和硫与氮氧化物排放因子,计算我国各地区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结果指出,我国原煤含硫量为1.12%。1990年全国SO_2和NO_X的排放量分别为1751.8万t和842.2万t,排放强度最大的地区是中东部地区,即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和浙江。这些地区平均排放强度大于7t/km ̄2·a。还估算了全国1950~1990年SO_2和NO_X历年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现状、费用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系统地研究了国家级层面上的30多个法规、政策、规划和文件对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要求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现行政策还不完善之处.通过对典型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费用的研究,提出了4个费用估算预测公式.研究表明,煤的含硫量对脱除每kg二氧化硫的费用影响最为敏感.提出清理修订现行法规及政策,加快实施二氧化硫在电力行业内的排放总量平衡和排放权交易政策,鼓励发电企业依法自主选择治理措施;出台火电厂二氧化硫治理优惠经济政策,规范脱硫产业化发展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十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分析"九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大气环境资源分区的理论,对"十五"期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目标以及地区分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十五"期间全国以及"两控区"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控制的初步方案。经研究,建议中国2005年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控制在1820万t以内。   相似文献   

16.
国外控制SO2排放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我国SO2控制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SO2排放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回顾了“十五”期间SO2排放控制政策的实施情况,之后通过对国外SO2控制的成功经验的分析,提出了对“十一五”期间SO2控制政策的建议。一方面,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SO2减排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矛盾;另一方面,我国所面临的特殊国情和所处的特殊时期又决定了减排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除了最大限度地改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十一五”期间我国的SO2减排政策应该更多着眼于能源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和烟气脱硫设施的普及;加大环保投资、扩大需求、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7.
西气东输工程的环境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效应研究是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的新领域,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中东部地区输送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其实施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东部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利用较成熟的中国区域环境与经济综合评价模型(AIM-LOCAL/China模型),从用气项目的SO2和CO2排放的常规情景(BAU)和利用天然气后的情景(NGS)两方面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环境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在用气项目的范围内,NGS情景下的SO2排放相比BAU情景明显减少,同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也大幅减少.2003-2020年,累计可以减排约312×104 t SO2和3 475×104 t CO2,分别比BAU情景减排40.5%和17.9%.从4个用气部门来看,不论是SO2还是CO2,电力部门用气项目的减排量都占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8.
对京津区域1980-1992年间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模式计算该区域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随能源利用增加而增加,其增加速率NOx大于OS2,经预测,至2004年京津地区SO2排放量增咖11.40%,NOx增加56.80%,由于气象和地形条件所致,该区域内不利于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输送,这使箱型区域内物料平衡计算可以简化。  相似文献   

19.
在2000年珠江三角洲工业排放清单基础上,利用2003年工业能源消耗量,结合文献和实测排放系数,建立了珠江三角洲2003年工业排放清单. 比较2个工业排放清单发现,2003年珠江三角洲SO2,NOx的工业总排放量比2000年分别增加60%与50%;排放增加主要在东莞、佛山、广州和珠海. 利用在线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分别对2个工业排放清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ρ(SO2),ρ(NOx)变化趋势与污染源排放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ρ(SO2)在东莞、广州和佛山增加最多,最大增值分别为180,150和150 μg/m3;ρ(NOx)增加最多的地区也在东莞、广州和佛山,最大增值分别为60,30 和30 μg/m3. SO42-与NO3-和一次污染物的高值中心不对应且变化趋势有差异,表明二次污染物的分布不仅受排放影响,同时也受污染物输送与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煤焦化洗油代替部分工业萘合成高效减水剂,研究煤焦化洗油合成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工艺,研究表明:磺化时间、磺化温度和缩合温度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合成过程中加入氧化剂(MO)可以减少尾气中SO2的排放,合成的洗油高效减水剂(NF30)与萘系减水剂(NF)相比,具有减水率高,早期强度高,成本较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