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沙尘暴既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它还是环境恶化的征兆。沙尘暴发生时,土地被迅速风蚀,沙质荒漠化。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荒漠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北方进入沙尘暴相对活跃时期,并多次出现影响长江流域的大的沙尘暴(俗称黑风暴)。1993年5月5日黑风暴席卷了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宁夏银川平原。持续近5小时。毁坏房屋4412间;死亡85人、伤264人、失踪31人;死亡和丢失大小牲畜12万头(只);许多地表被刮去10~30cm,沙漠边缘的沙丘向前移动1~8m,每平方公里降…  相似文献   

2.
据中央气象台的监测表明,今年截至4月16日-18日,我国北方地区已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10次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降下了大量浮尘,这次沙尘影响我国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北京地区总尘降量约33万吨,形成北京近年最严重的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3.
据中央气象台的监测表明,今年截至4月16日-18日,我国北方地区已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10次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降下了大量浮尘,这次沙尘影响我国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北京地区总尘降量约33万吨,形成北京近年最严重的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4.
蒋高明 《环境保护》2006,(10):50-51
今春北京发生的沙尘暴令人记忆犹新.截至5月11日,2006年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5次、沙尘暴3次、扬沙4次.今年是近7年以来沙尘天气的第二严重年份.而在此以前的我国沙尘暴趋势是,前30-4年中平均3年1次,而到上世纪90年代它就每年光顾1回了;2000年很快增加到12次;2001年,我国北方地区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41天;2002年3月18-21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自西向东经历了20世纪以来最强的1次沙尘天气过程,强沙尘暴席卷我国北方140万平方公里.2003-2005,由于老天帮忙,加上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沙尘天气有所缓和.今年沙尘暴再度频发,说明我们治理沙尘暴的道路还很漫长.  相似文献   

5.
张树春  张帆 《环境》1994,(7):4-5
1993年5月5日西北地区特大沙尘暴,以85人死亡、31人失踪,西北四省损失严重被列入中国该年十大国内环境新闻。回顾那场沙尘暴使人震惊:成灾耕地96.6万亩,风蚀深度10—50cm,沙埋厚度20—150cm。沙尘暴所过,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失踪,水井雍塞、作物绝产。因沙尘暴起时风卷沙石,天昏地黑,故又称做黑风暴或沙暴。  相似文献   

6.
应用气象站1954—2001年地面观测资料,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沙尘暴研究得出,北京地区的沙尘暴年均2.08日,1.79小时。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为严重,七八十年代逐渐减少,90年代以来更少。多方研究表明,北京地区的沙尘暴源于当地的土壤大面积风蚀,并非外来,而且沙尘暴和扬沙年均日数,北京地区均高于其大多数周边近邻地区。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内蒙、辽宁等北京周边远邻地区中,内蒙古沙尘暴最严重,其次是河北、山西。但这些邻近省区也不是北京地区的沙尘暴来源之地。而北京冬春季节的裸露农田,才是北京地区沙尘暴、扬沙的主要发生地,因此应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城市用水及供排水设施建设情况 城市用水效率逐步提高 城市用水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大幅度增长。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为城市供水和排水设施建设、城市水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与1990年相比,2004年城镇人口由3.02亿人增加到5.43亿人,增长80%;城镇化率由26.41%增加到41.8%;城市用水人口由1.56亿人增加到3.03亿人,增加近一倍;城市用水普及率由48%增加到88.8%。与此同时,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285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0406万平方公里,增加了一倍多。  相似文献   

8.
开远是滇南新兴的工业城市和交通要道;总面积1950平方公里,人口22.4万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15人;市区建成面积8.2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8.5万多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万人以上。市区所在的开远坝四面环山,南北长10余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坝心海拔1051米;昆河铁路自北向南  相似文献   

9.
邢台地震:揭开了中国地震预报的序幕。1966年3月8日凌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发生6.8级强烈地震。紧接着,3月22日,在宁晋县再次发生7.2级大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次发生在中国大陆东部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伤亡的地震,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6.8级和7.2级的震中烈度分别达到9度和10度,受灾面积达10余万平方公里,共损坏房屋508万间,其中262余万间严重破坏或倒塌。位于震中地区的隆尧县马兰、任村一带和宁晋东汪等地,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村镇街道变成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10.
《海洋污染调查暂行规范》修改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五年八月下旬在北京万泉饭店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海洋局所属有关研究所、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分局、海洋出版社和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预防医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有关大专院校及北京、天津、秦皇岛等市的环保、监测、卫生、防疫等部门的代表、专家五十余人。  相似文献   

11.
黑白风暴     
Sunverda 《环境》2005,(2):98-99
1934年5月11日凌晨,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条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黑色风暴带。风暴移动迅速,几乎横扫美国2/3的领土。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仅芝加哥一天的降尘量就达1242万吨,把重约3亿吨的沃土白白刮进了大西洋。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  相似文献   

12.
打印机的绿色风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禾生 《环境》2005,(3):86-87
我们惊喜于办公自动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遭受着办公自动化带来的烦恼。  相似文献   

13.
2005年2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通过系列环评执法行动共清查了电站项目388个,清理出违法开工项目139个,其中火电项目46个,水电项目93个。2006年2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打出重拳,对9省11家布设在江河水边的环境问题突出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对127个投资共约4500亿元的化工、石化类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对10个投资共约290亿元的违法建设项目进行查处。  相似文献   

14.
结合2010年苏州市出现的一次典型沙尘天气,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等资料,对此次沙尘污染过程进行分析,探究苏州沙尘天气下灰霾污染的规律.结果表明:苏州沙尘天气主要是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高空维持较强西北气流造成沙尘颗粒物长程传输造成的;沙尘影响过程中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明显升高,其他灰霾特征污染物也有所增长,大气能见度降低并伴随城市灰霾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较少涉及的风暴潮灾害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安全转移人员,如何科学合理地调度物资服务救灾,如何进行受灾地区的工情实时监测,以及缺乏与受灾具体地点相联系的小尺度风暴潮灾害中可视化预警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风暴潮灾害中辅助决策的实现过程机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事件驱动的风暴潮灾害中辅助决策系统,从而实现了风暴潮灾害地区工情情况实时监控、合理调度物资、就地安排抢险队伍、指导渔船回港避险等小尺度的处理决策,解决了与受灾具体地点相联系的小尺度防风救灾决策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海南省防风减灾应用结果表明,该决策系统可为政府职能部门防风救灾工作提供科学的、有效的、可视化的辅助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6.
绿网 《环境》2005,(2):6-10
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宣布停建金沙江奚洛渡水电站等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环评风暴”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据悉,这是环保总局自去年12月以来继“紧急叫停蜂拥上马的电站项目”、“通报68家不合格环评单位处理情况”后,第三次发布环评新闻。同时,这也是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环保总局首次对外界大规模公布违法开工项目。  相似文献   

17.
以悬浮物浓度、浊度、化学需氧量COD作为测试指标,通过小试对新型高效沉淀装置用于后期雨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PAC)和助凝剂(PAM)投加量分别为30 mg/L和1 mg/L时,对悬浮物SS、浊度和CODCr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了83.2%、76%和64.1%,出水水质达到了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沙尘暴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沙尘天气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有的一种天气。根据水平能见度的不同,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个不同的等级。其中浮尘天气是指尘土、细沙随风漂移,均匀地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见度大于 10km的天气;扬沙天气是指大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在 1~ 10km以内的天气;沙尘暴天气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的一种自然灾害性天气。 1沙尘暴的成因及危害   形成沙尘暴必须同时具备大风、裸露沙质地表和强劲对流 3个条件。其中,大风是动力条件,裸露沙质地表是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风暴潮灾害自然等级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风暴潮灾害为重大海洋灾害之一,灾害发生的频繁性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准确的灾前预报成为风暴潮灾害管理的关键。文章首先参照国家制定的《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响应标准》制定出超警戒水位和浪高相结合的风暴潮自然等级划分标准,运用多指标分级方法将风暴潮自然等级强度划分为超警戒水位强度和浪高强度两个方面,并依据超警戒水位强度和浪高强度建立风暴潮等级预报联立方程。最后对比分析了基于国家划分标准和本文划分标准的风暴潮自然等级与灾情等级结果,以此验证风暴潮等级划分标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尚宇  周毅  廖安意  方正 《环境科学》2018,39(8):3696-3703
为研究雨水管道沉积物的沉淀特性和污染物含量特征,在武汉市对建筑(包括住宅小区)、道路和绿地3种用地类型的雨水管道沉积物进行采样和分析.沉速测试结果表明,高沉速颗粒在沉积物中所占比例较大,建筑和道路中沉积物的沉速分布相对稳定,建筑、道路和绿地中沉速大于3.00 cm·s-1的颗粒占比依次递减.粒径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粒径分布范围较广,大多集中在13~628μm范围内,且同种用地类型沉积物粒径分布差别很大.按沉降速度将每份沉积物样品分为7组,分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与沉降速度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沉速大于3.00 cm·s-1和小于0.025cm·s-1的沉积物中污染物含量较低,但高沉速沉积物中污染物总量较多.对沉积物样品整体而言,各用地类型COD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绿地道路建筑;道路雨水管道沉积物中氮含量较低,其余两种用地中含量接近;建筑区雨水管道沉积物中磷含量较高,其余两种用地中含量接近;COD∶TN在(51~89)∶1之间,COD∶TP的值在(102~186)∶1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