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灾博览》2008,(3):6-17
在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发生了,一时间汶川、北川、什邡、绵竹、青川,乃至大半个中国都感到了大地的颤动。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特大地震震惊了世界、震惊了全国人民,它的震中就在享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汶川。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汶川县13个乡镇118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3.
汶川8级大震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笔者随同江苏省地震救援队即赴重灾区北川县城实施救援。在救援期间所获取的现场资料基础上,对该次大震的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进行了探讨。汶川8级特大地震的极震区地震烈度高达11度;10~11度重灾区主体沿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呈北东方向展布。龙门山断裂带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其运动方式为逆冲兼右旋水平错动。由于所处的特殊地震地质环境,地震地质灾害非常严重,致使此次地震的震害更具毁灭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研究现状与存在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龙门山区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一次震惊世界的灾难性地震,四川省汶川、北川和青川等县均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截至2008年9月,因地震死亡69197人,受伤374176人,失踪18209人。同时,本次地震也为国内外地震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深入剖析逆冲型地震构造特征、地震破裂过程、深部孕震构造环境、发震活动断层地质滑动速率、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胜利。转瞬12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给世人呈现了一个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这片土地上书写的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19,(3)
中国政府为汶川地震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地震纪念景观体系。汶川地震十周年,选取汶川地震灾区场域349处地震纪念景观,采用地方考察、科学计量、空间分析等方式探讨其类型划分与空间分布问题。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纪念景观可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3个主类,地震纪念地、地震遗址公园、地震遗址、地震场馆、纪念园、纪念广场等11个亚类和若干景观元。②汶川地震纪念景观以"映秀-绵竹-青川"聚集点为核心向外围扩散,主要集中于汶川县、绵竹市、什邡市、北川县、青川县,共涉及6个市州,并沿龙门山地震断裂层密集分布,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且各个市州在全省尺度下的空间分布存在正相关性。研究结论有望为地震纪念景观的空间配置、空间冲突、地方错置等问题的解决作出新贡献,为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1.映秀—北川:80秒大断裂2008年的中国注定极不平凡。开年伊始至5月12日,短短上半年光景里,一幕幕被聚集的人间悲喜剧在中国上演。战胜冰雪灾害、排除"藏独"干扰、护卫奥运火炬全球传递、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爆发以及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这一轮又一轮悲壮而激动人心的中华潮冲击着世界……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09,(2):F0003-F0003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特大自然灾害是对中国人民意志、勇气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大检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相似文献   

9.
地震是自然灾害之首,仅“5·12”汶川特大地震瞬间就夺去了近9万同胞的生命,伤亡总数近4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多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14,(2):F0002-F0002,1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任家坪,紧邻北川地震遗址,占地1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8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这一举世罕见的自然灾害,我们除了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工作外,还有一个历史性的重要任务,那就是全面总结反思抗御灾害的经验教训,吸纳伴随巨灾的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信息。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应得到巨大的补偿.但这种补偿需要我们对灾难的深入认识,对历史进步的积极争取。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12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其破坏之强烈、灾害之严重、救灾难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乃历史所罕见,全国震惊,举世关注。作者作为国家汶川地震科学考察队成员,负责汶川地震后水库震害的科学考察工作,深入地震灾区,爬山涉水,行程1万余公里,对成都、都江堰、德阳、绵阳、广元等市及其下辖区、县开展水库震害科学考察,详细收集了水库重灾区的震害,涉及四川全省各县市近300余座高危险情及以上的水库震害和应急除险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3.
李大光 《民防苑》2009,(5):28-31
去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超过唐山大地震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场大地震的震级之高、破坏之大、波及之广、营救之难,均历史罕见。在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人民解放军空降部队在中国汶川大地震救灾行动中吸引了世界的目光。5月14日,15名空降兵首次在因地震与外界隔绝的阿坝地区茂县成功进行伞降。  相似文献   

1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2008年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北川中学、北川县曲山小学、都江堰市聚源中学等中小学师生伤亡惨重。  相似文献   

15.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因2200名学生和老师无一伤亡而声名远扬,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校长每年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5·12汶川M8.0级特大地震,其破坏之强烈、灾害之严重、救灾难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乃历史所罕见,全国震惊,举世关注。作者作为国家汶川地震科学考察队成员,负责汶川地震后水库震害的科学考察工作,深入地震灾区,爬山涉水,行程1万余公里,对成都、都江堰、德阳、绵阳、广元等市及其下辖区、县开展水库震害科学考察,详细收集了水库重灾区的震害,涉及四川全省各县市近300余座高危险情及以上的水库震害和应急除险的第一手资料。对四川省发生严重水库震害的德阳、广元、绵阳3市及其19个下辖区、  相似文献   

17.
魏庆 《防灾博览》2010,(1):42-43
<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地震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宏伟的科学研究目标。如能同时准确地预测出未来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无疑可以拯救数以万计生活在地震危险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18.
王晓青 《灾害学》2011,(4):103-105
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震后灾害监测、应急指挥与抢险救援、灾害调查、损失评估、灾民安置、恢复重建以及地震科学研究等工作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遥感解译图集》根据地震后地震现场建筑物震害遥感比对科学考察资料和震害遥感资料分析处理结果,按照科学性、知识性和资料性的编制原则编制而成。主要包括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地势和社会环境,灾区遥感影像获取、建筑物震害影像特点与实际震害表现、震害遥感定量评估方法、汶川大地震灾区(Ⅷ度及以上地区)震害遥感定量评估模型,以及主要城市和乡镇震害遥感影像和震害评估结果等。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问题已成为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为纪念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18年11月2日-4日在南京召开。  相似文献   

20.
用1971-2000年的3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按旬统计汶川地震重灾县5-12月各旬的雨日、中雨日、大雨日、暴雨日的平均日数和气候概率,根据地震重灾区实际地质环境条件,降低强降雨强度条件,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对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的39个县进行地质灾害时空气候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重灾区的地质灾害气候风险指数值存在两个高值期间,一个是5月中旬至7月上旬,另一个是8月下旬至9月下旬。而10月下旬至次年4月,重灾区降雨明显减少,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地质灾害气候风险;从地域分布来看,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重灾区的西部和中部,风险等级为3~4级(风险较大或很大),东部地区风险等级为1~2级(中等风险或风险较小),但7月下旬高等级风险区位置集中在重灾区的南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