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阳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良好,是全省的重要农业区。本区辖十八个县市,幅员四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耕地面积,粮、油、棉总产量,均居全省首位。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福贡、泸水3县,是一个集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地区为一体的特殊地理区域。以怒江州边境3县为例,对边疆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对策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分析本区特殊的地域背景、小城镇发展意义、小城镇发展现状、小城镇发展障碍,以及小城镇发展潜力的基础之上,探讨了怒江州边境3县小城镇的发展对策,目的在于为本区以及其它边疆民族地区制定小城镇发展对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衢地区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包括2市1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770.18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9.4%,地势四周高,形成盆地地形,金衢盆地贯穿2市中部,成为2市农业精华所在。本区自然条件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有,是我省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农区。此外,金衢地区待开发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据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4.
包头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包头地区属于季风尾闾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几十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本区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因此积极探索本区生态环境建设途径,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退化,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条件的意义非常重大.在大量实地考察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本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南三省(云、贵、川)交界区系指四川省攀西和宜宾-泸州地区、云南省东川-昭通-宣威地区及贵州省六盘水和毕节地区,共72个县、市范围,东西长约600km,南北宽约400km,国土面积17.8万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5%、西南三省国出面积的16%。本区总人口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  相似文献   

6.
地貌: 柴达木地区是指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的青海省西北部的乌兰、都兰、格尔木(不含唐古拉地区)三县市,和大柴旦、冷湖、茫崖三镇,以及天峻县生格乡所属地区。自然区域即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同时包括茶卡盆地和部分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地  相似文献   

7.
基于吉林省中部地区2005—2014年城镇化相关数据,从经济、人口、土地三个维度构建以县域为研究单元的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县市城镇化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ESDA与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研究区近十年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的演化过程,探究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旨在为吉林中部城市群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吉中地区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研究末期略有扩大;2研究区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相比,城镇化水平高且空间差异较大;3城镇化发展整体关联性差,偏南和偏北区域的关联性高于中间区域;4非农人口规模、国内生产总值、土地城镇化指标是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5城镇化低水平县市比例过大,中高水平县市比例过小,不利于吉林中部城市群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气污染物超标指数、水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污染物浓度综合超标指数等3个指标,针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10个县市,评价了区域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撑能力。结果表明:10个县市中,环境承载力超载的县市有7个,接近超载的县市有3个。其中,9个县市的大气存在环境质量问题,4个县市的水环境质量存在问题,整个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形式更为严峻。10县市的大气污染物中,O3、PM2.5、PM10普遍超标或接近超标,是影响区域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在3指标中,又以PM10和PM2.5超标情况最为严重。大气污染在10个县市中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都江堰市、彭州市、安县、绵竹市、什邡市等环成都城市圈的5县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普遍高于远离成都经济中心的5县市。根据影响水质的水污染物性质,及水环境影响因子排序分析,彭州市、什邡市在CODCr、P、N-NH3上有较高载荷,平武县在CODMn、DO两因子上载荷较大;汶川县的主要水环境影响因子是BOD5。根据在水污染因子上的载荷,10县市水污染特征归为集中污染型和面源污染型,以及混合污染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鉴定,流经广西河池地区的红水河、龙江和四堡河的鱼类资源有156种,分隶7目19科97属。其中有91种为本区第一次记录,有土著鱼类153种,并发现金线鲃属鱼类有4个新种。  相似文献   

10.
安徽沿江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沿江地区依托矿产资源和长江水运的双重优势,矿业经济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城市专业化分工明显,但经济总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层次不高。通过对沿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态势、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得出了本区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性,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喀纳斯地区的产业开发与科技发展徐锦峰(新疆环保科研所乌鲁木齐830011)喀纳斯地区位在中国的西北边陲,以布尔津县为中心,包含相邻的哈巴河、福海及阿勒泰等县市,其核心所在的喀纳斯湖,是中国最佳的旅游景区,也是世界罕见的旅游景点,在其东侧的禾本乡美丽山...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山区位于川西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幅员4718.5km~2,占全市的33.16%,总人口39.9万人。境内海拔最高5364m、最低750m、地形复杂,土地、生物、气候类型多样,水利、矿产资源丰富。本区地处川西平原主要河流上游,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是天然的绿色屏障。充分合理地开发本区资源,不仅对本区、全市乃至整个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和农业持续稳定增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出以下开发措施与建议:①广辟资金来源,支持对本区的开发。资金来源应坚持“以自筹为主、国家支持  相似文献   

13.
1 攀西地区自然概况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海拔600~5900m。其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高山耸立,河谷深切,山谷相间,安宁河、雅砻江流经境内。森林分布于海拔1300m 以上地带,依次为落叶阔叶与常绿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主要土类为红壤、红棕壤、黄棕壤、灰化土等。本区冬春干  相似文献   

14.
应用修正过的土壤流失方程(USLE),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确定了淮北地区的降雨因子、土壤侵蚀因子、植被覆盖因子、水土保持因子和坡度坡长因子,估算了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模数,评价了区域内土壤侵蚀分布特征,以期为本区水土保持布局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地表水、地下水(泉水)、冰川融水、湖水及大气降水环境背景状况,研究了水中铜、铅、锌、镉、砷、铬等微量元素的浓度特征及分布状况,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给出了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各类水体环境背景值资料信息,同时通过与其它地区环境背景值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本区水环境微量元素属高背景区,各类水体环境质量差异较大,另存在异常背景值区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青海湖地区由于湖水位下降,沙化面积日趋扩大、草场不同程度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而植被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是本区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青海湖地区植被的基本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资源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对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意见。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特征本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湖盆地形以及巨大的青海湖对湖区气候所起的调节作用,致使多种生境类型共存并具有明显的高寒生态系统特征。与此相适应的植被,基本止可分为两大类型。山前湖盆地带与河谷阶地中的草原(温性草原和高寒草原),而四周山地则发育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等其它高寒植被类型。受局部地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本文中的川南地区是四川省计委为发展四川省南部经济而圈定的规划区,包括自贡市、宜宾地区、泸州市、凉山州的雷波县和乐山地区的马边县,共计21个县市,面积35011km~2,占四川省的6.2%。所处地理位置为北纬27°39′31″—29°38′26″,东经103°10′6″—106°22′16″。川南位于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之间,自然景观具有过渡色彩。根据农业自然条件的分异特征,考虑农业生产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可将川南分为三部分,即盆地亚热带丘陵区、盆周西部山地亚热带与温带区和盆周南部山地亚热带区。前两者间界线大致沿岷江以西500m等高线延伸,后两者间的分界由西向东经过高县→巡场→古宋  相似文献   

18.
评价的范围及社经概况陇海—兰新线青海部分(简称区域)位于我省东部,面积418961平方公里,包括1个地级市,5个地区(自治州),2个县级市、25个县(自治县)。本区1990年底人口414.35万,其中农牧业人口280.57万。大小牲畜301.2万头,羊1046.87万只,猪96.49万头,农田灌溉面积320.37万亩,林地灌溉面积12.3万亩,牧草灌溉面积129.23万亩,工业总产值32.42亿元,农牧业总产值10.62亿元。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沿江地区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部崛起"战略和安徽省"沿江开发"战略的指引下,安徽沿江地区得以快速发展。合理划定区域生态功能区,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GIS技术为支撑,从自然生态约束分区评价着手,以安徽沿江41个县市为基本单元,选择山地、水网、湿地、水环境容量等指标进行生态功能差异评价,经聚类归并以及兼顾功能区的完整连片,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功能区1、4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安徽沿江地区生态功能分区对科学有效地管理安徽沿江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实施保护和治理策略,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安徽沿江地区提供了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0—2015年江苏省县市经济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引入空间自相关探究了江苏省县市经济综合效率的空间集聚演化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2015年县市经济综合效率水平一般,存在明显的"南—中—北"空间结构,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规模效率水平较高。(2)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动趋势与全国TFP变化基本相同;县市TFP变化主要是源于技术进步的变化,但在实际经济发展中对投入要素的使用存在效率低下问题;规模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小。(3)综合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日益明显,L-L和H-H集聚区分布日益集中,H-H集聚区有明显的跨江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