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现场束管监测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综放采空区特性.根据计算流体力学原理,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计算软件,针对综放采空区的不同特性,分别对采空区氧化带和窒息带的关键划分指标"氧浓度"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讨论了在考虑综放采空区不同特性情况下的数值模拟结果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即"散热带"、"氧...  相似文献   

2.
时尚科技     
《防灾博览》2014,(1):88-89
正穿上智能鞋不怕老人迷路北京服装学院发布的一款名为"在哪"智能鞋,这款智能鞋从外观上看与普通运动鞋无异,网眼鞋面,透气清爽,约1厘米厚的鞋底配合鞋帮能充分保护脚底、脚踝。鞋子的"奥秘"就在鞋底——那里有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智能模块,由芯片、电池、天线、通信器件等部件组成,是整双鞋子的"大脑"。专家介绍,作为监控者,子女需要先在手机上安装一款专门的客户端软件,利用该软件扫描鞋子白带的二维码,再输入鞋子唯一的验证码.让软件与鞋子成功  相似文献   

3.
龚川  李盛乐  武晓芳 《灾害学》2021,(2):187-192
随着3S(RS、GIS、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地震领域上的应用已引起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文献源,检索2000-2019年3S技术应用于地震领域的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文献分析,通过探究研究主题及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前沿。研究结果表明,3S技术应用于地震领域涉及到了多个交叉学科及方向,体现出地震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可划分为8个知识群组,形成了以"地震案例"与"板块运动"为主的两条演化路径;关键词分析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应用"、"模型反演","滑动分布研究"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并趋向于多样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4.
煤巷高冒区遗煤自燃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巷高冒区因遗煤易自燃而成为煤矿内因火灾的重要危险源之一。本文在分析高冒区遗煤赋存状态的基础上,结合平煤十三矿11111巷道高冒区实际情况,应用FLUENT软件,对高冒区漏风风速、温度、氧气浓度以及CO浓度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高冒区中部漏风在自燃风速范围内;在高冒区内,高温点出现在中部;高冒区中部氧气消耗量最大,煤氧反应产物CO浓度在高冒区中部最高。根据高冒区温度、氧气浓度、CO浓度、漏风风速的分布规律,可将高冒区划分为"易自燃带"和"不易自燃带"。  相似文献   

5.
微观点     
《民防苑》2014,(5)
正@广州公安:【手机丢了,记得到110.qq.com解绑微信!】随着"打车软件"、手机理财普及,越来越多微信绑定银行卡,万一手机丢了怎么办?已出现微信被盗,骗子在朋友圈到处"借钱"的案件!请牢记这个链接:110.qq.com,这里可立即解除微信绑定!@上海环境:【我国大气治理要实现四个战略性转变】1.控制目标由总量控制变为质量改善。2.控制对象由燃煤污染物转向多种污染物。3.控制手段由工业点源治理转向多污染物综合控制。4.管理模式由属地管理转向区域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6.
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受力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级地震震害调查发现,这次地震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发生"强梁弱柱"型破坏,这与规范中"强柱弱梁"抗震设计原则相悖。为探究其原因,采用ABAQUS软件对钢筋混凝土带楼板框架和空框架结构进行了侧向加载情况的性能分析。通过对比纵向梁端钢筋应力变化和柱端钢筋应力变化,以及分析不同侧向位移对应的楼板钢筋的应力变化情况,指出楼板对梁端抗负弯矩能力的增强有很大贡献。研究了节点类型、楼板钢筋材性、侧向位移、梁高、梁跨和板厚等因素对纵向梁端处楼板有效宽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负弯矩作用下梁端处楼板有效宽度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供水管网震害预测的效率,修订了现有供水管网震害预测模型,应用Visual Basic 6.0软件平台,开发了供水管网震害预测软件。震害预测软件提供了两方面的预测功能,分别为不同地震烈度下供水管段基于三态的破坏等级预测和供水管网基于五态的破坏等级预测。软件实现了批量供水管段及整个管网的震害预测,且可以进行管网在设定地震下的震害预测,提高了预测效率。经算例分析,验证了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土-桩-框架结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精细数值模型及其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土-桩-框架结构非线性相互作用(SSI)的二维精细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记忆型粘塑性嵌套面模型和损伤塑性模型模拟土体和混凝土材料,采用梁单元和rebar单元模拟RC桩基及其内部纵筋,采用接触面对法模拟桩土接触效应,取得了良好的计算效果。将自由场、框架、土-桩-框架结构模型的分析结果和其它成熟的计算软件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发现:桩基外侧靠近承台处的土体的非线性反应很强烈,而桩基内部土体的非线性反应较小,很大程度上只是跟随群桩一起运动。由于桩土动力接触,桩顶的加速度反应可能超出上部结构,并且桩顶的加速度时程曲线上有非常明显的"针"状突变。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上部框架逐渐表现出单自由度体系的动力特征,加速度反应谱有从多个波峰退化为单一波峰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灾害史研究中的年代换算及其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立晔  于德源 《灾害学》1997,12(1):80-83
“灾害史中的年代换算(TCHD)”软件是进行年代换算的专用软件。本文研究了几种主要历法的年代换算的具体算法.介绍了该软件的结构,流程和功能.TCHD软件使灾害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摆脱了传统的朔闰表式的历法对照和检索方式,并成为灾害史工作计算机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考虑软土蠕变效应的路基沉降有限元反演分析方法,通过Matlab语言将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嵌入改进的鲸鱼算法中,实现了软土地层计算参数快速而又准确的获取。并采用修正的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模型与"时间硬化"蠕变法则耦合模型模拟考虑蠕变效应的路基土体的沉降变形情况。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构建了某跨越软土地区的高速公路路基有限元反演模型,模拟了整个施工期内路基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反演分析得到的路基变形情况与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另外,利用反演分析得到的计算参数预测了工后10年的路基与路面的沉降情况,为该公路的运行与管理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对上海余山地震台在汶川地震中测得的基岩波地震记录进行频谱特性分析,然后以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场地土层为研究对象,应用水平成层土层地震反应的一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该深覆盖场地在这一实测地震记录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并将其与同济大学强震监测台在汶川地震中获得的地表波记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远场地震动记录中,基岩波的长...  相似文献   

12.
地震对人类影响及应对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银  周俊山 《灾害学》2011,26(1):118-122,127
每一次破坏性地震都给人类的财产、生命、身心、生活等各个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地震灾情因社会发展而加重.已有研究从地震灾后抢救、重建和防震减灾等角度进行,存在很大不足:应急研究频繁,长期灾后重建研究不足;政府支持角度研究多,非正式支持研究少;自然科学研究较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少,尤其是中国对地震的经验总结不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丰江、黄壁庄、喀什、龙羊峡、官厅、刘家峡和陡河等水库地震的近场地面运动资料,给出了水库地震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频谱特性和持续时间。分析结果表明,较:天然地震而言,水库地震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高,衰减快;地震动反应谱特征频率高,持续时间短;场地卓越周期以坚硬基岩的最短,硬土次之,软土最长。研究得到的水库地震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和频谱特性可为水工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地震影响系数是构建地震反应谱的最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抗震房屋设计和减灾的基础,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的分布受到场地条件、基岩条件和特殊地质现象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分析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影响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的主要指标。考虑各指标与地震影响系数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关系,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预测模型。根据实际资料,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和多个系数矩阵,计算和分析了综合考虑场地和基岩等诸多条件的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并对唐山市的抗震设防规划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防震减灾建设的核心内容。”十五”期间,将建设中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体系结构,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根据所从事的项目建设过程,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首都圈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作,并就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IAIN HAY 《Disasters》1996,20(1):34-48
Global collapse of the Fordist–Keynesian regime of accumulation and an attendant philosophical shift in New Zealand politics to neoliberalism have prompted criticisms of, and changes to, the Earthquake and War Damage Commission. Earthquake insurance arrangements made 50 years ago in an era of collectivist, welfarist political action are now set in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emphasis is given to competitive relations and individualism. Six specific criticisms of the Commission are identified, each of which is founded in the rhetoric and ideology of a neoliberal political project which has underpinned rad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n New Zealand since the early 1980s. On the basis of those criticisms, and in terms of the Earthquake Commission Act 1993, the Commission has been restructured. The new Commission is withdrawing from its primary position as the nation's non-residential property hazards insurer and is restricting its coverage of residenti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7.
地震救援能力的一项指标--地震灾害发布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建国  贾燕 《灾害学》2005,20(1):31-35
地震救援能力一般很难给定.本文提出利用地震死亡人数的报出时间作为衡量指标来评价地震的救援能力.首先,需要指出,地震发生后存在"黑箱"时间,即地震发生至灾情报出时间;其次,报出灾情后救灾进入"灰箱"状态,而地震死亡人数报出时间长度与总死亡人数有关;再次,死亡人数基本报出时间的长短,反映了救援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8.
高架路桥的震害、震害原因及抗震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修政  徐世芳 《灾害学》2000,15(4):55-60
对近年来美、日等国的高架道路和高架桥梁所遭受到的地震破坏以及破坏原因进行了概述,对其在高架路桥的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所要取的抗震措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ArcView在区域历史地震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rc View是ESRI公司推出的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本文着重介绍了使用Arc View建立区域历史地震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区域历史地震信息系统包括地震记录数据库和这些数据进行的必要操作;地震记录包括该欧域内和周边区域有史以来的地震记录;历史地震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功能:数据的输入输出和维护,以及数据的查询和显示。使用Arc View GIS软件可  相似文献   

20.
LLOYD PETTIFORD 《Disasters》1995,19(2):148-155
Over the past 25 years Central America has suffered a number of major disasters: the Managua Earthquake (1972), Hurricane Fifi (1974), the Guatemalan Earthquake (1976), the San Salvador Earthquake (1986) and Hurricane Joan (1988). These events are briefly describ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ir political aspects and implications. Recognition of the political importance of disasters in Central America leads to a questioning of the traditional notion that security is essentially a matter of defending the state from outside aggres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nalysis of disasters should be part of the debate that is currently underwa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bout redefining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