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住乡愁"是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基于居民和游客视角,以苏南传统村落为案例地,开发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量表,探讨乡愁的资源价值。结果表明: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是一个综合概念,是特定人地关系的体现,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乡愁主体、乡愁触点、乡愁载体、乡愁情感、乡愁愿景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离乡的愁绪,思乡的记忆,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化概念,是情感、记忆和文化的集合体;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并验证了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的"文化—情感—记忆"三维度量表;主客乡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居民乡愁强度高于游客,居民情感维度均值最高,文化维度均值最低,游客文化维度均值最高,情感维度最低;乡愁有一定的资源价值,主要体现在情感联结价值、文化认同和传承价值、保护和开发价值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惠及广大农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亦是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让记忆中的那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记忆重现,重庆市渝北区一直在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环境优美,让乡村颜值更高"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山水田园映衬着农家村落,顺着洁净的小道来到龙潭子彭家大院,这里村落古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计划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其中生态环保扶贫成为八大扶贫方略之一。生态扶贫是生态保护和精准脱贫的有机结合,坚持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自1982年成立以来,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龙")秉承着"发展生态经济,创造有机生活,服务和谐社会"的经营理念和"生态文  相似文献   

4.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近20多年来,生态环境部门主动发挥行业特色,开展了大量坚实有效的行业扶贫工作,科学客观地评价生态环境部门的扶贫绩效,对于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精准施策、融入并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和统计数据,建立了包括生态资源保护、环境质量改善、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提升以及抵御风险等4类26项指标在内的生态环境行业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围场县")为例,对生态环境部门扶贫绩效进行了量化评估. 结果表明:①2006-2018年,承德市围场县扶贫绩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增长了68.3%,成效十分显著. ②生态环境行业扶贫在围场县的扶贫绩效主要体现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生态资源保护以及环境质量改善等3个方面,占总绩效的81.1%. ③生态环境行业扶贫对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 在环境质量改善绩效指标上升47.1%的同时,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抵御风险能力绩效指标分别上升了90.5%和83.3%. 研究显示,生态环境行业定点扶贫对提升贫困地区持续"造血"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生态环境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措施的针对性,在帮助贫困地区保住优质生态资源的同时,充分挖掘生态资源的经济优势,推动贫困地区巩固好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期间,生态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扶贫方式在我国扶贫工作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在具有一定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贫困地区,生态旅游成为当地生态扶贫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贫困地区多地处偏远山区,旅游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状况的组合状况多有不同,传统相对单一的旅游开发模式,可能有助于贫困地区在国家扶贫的战略时限内如期实现脱贫,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不利于脱贫的可持续性.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状况的组合状况分类指导,进而创新后扶贫时代贫困地区的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既有助于巩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也有利于实现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乡村生态振兴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态红利,不仅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乡村改革的路径选择,也是农业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必然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一体两用"与"强体善用"理论为基础,从生态系统修复、人居环境整治、自然资源利用等领域分析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制约因素,并且从乡村生态制度建设、乡村生态设施建设、乡村生态行为建设、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等层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精准扶贫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重要举措,两者在客体、主体、载体、标准、方式及途径等方面存在对接点。国家提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各区域也结合实际情况,将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开展了相关工作。当前,中国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途径主要有贫困人口与生态补偿对象、扶贫地域与生态补偿地区、产业扶贫与生态补偿措施、贫困程度与生态补偿标准、扶贫政策与生态补偿需求等方面的对接,各有其内涵及特征。为进一步促进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发展,可从加强理论研究、明晰对接方向及重点、夯实公众基础、创新发展途径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8.
“记住乡愁”是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基于居民和游客视角,以苏南传统村落为案例地,开发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量表,探讨乡愁的资源价值。结果表明: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是一个综合概念,是特定人地关系的体现,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乡愁主体、乡愁触点、乡愁载体、乡愁情感、乡愁愿景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离乡的愁绪,思乡的记忆,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化概念,是情感、记忆和文化的集合体;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并验证了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的“文化—情感—记忆”三维度量表;主客乡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居民乡愁强度高于游客,居民情感维度均值最高,文化维度均值最低,游客文化维度均值最高,情感维度最低;乡愁有一定的资源价值,主要体现在情感联结价值、文化认同和传承价值、保护和开发价值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春日和煦,阳山县黎埠镇处处鸟语花香。这个山区小镇,每逢节假日都能迎来不少自驾游客。近年来,黎埠镇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升温,在美丽乡村建设"竞比"中,黎埠镇被认为是推行力度最大、效果最明显的乡镇之一。如今,美丽乡村建设在清远已成遍地开花之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乡村绿色发展现状及意义,认为乡村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是满足消费升级、提供生态产品的需要,是建设宜居环境、守住乡愁的需要,更是发掘新时期发展新动能的需要。识别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加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要加强规划研究;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康养、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同时从政策扶持、激励机制、市场机制、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促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即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融为一体,将南水北调沿线为主轴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成为"绿色生产、净化田园,崇尚生态、营造花园,享受生活、美化家园,蕴藏生机、打造乐园,聚宝生财、丰盈财园"(简称"五生"和"五园")宜产、宜贸、宜居、宜游、宜养的人间福地,即"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应植入"五生"和"五园"理念。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灿烂的"农耕文化"。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寄情田园、赞美家乡,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寄托了情感,安放了乡愁。可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致使环境污染从城市蔓延到乡村,"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  相似文献   

13.
薛荣娟 《环境工程》2022,(5):266-267
<正>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化,我国愈发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致性,坚持在各个行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多年来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为了平衡该矛盾并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战略被提出并投入实践,成为美丽中国视域下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之路。本文将结合《新时代乡村生态文明十讲——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一书,思考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的现实意义,并基于对部分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推动乡村发展与生态治理的融合,以期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机遇、挑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当前乃至今后中国"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新时期下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  相似文献   

15.
优化乡村聚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是新的发展阶段,加快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乡村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论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典型旅游村落苟各庄村为案例,研究了28 a来聚落"三生"空间的重构过程。研究发现,因旅游业导入村落正经历着加速的空间重构过程。在此过程中,传统乡村生产生活空间逐步减少,生活-生产和生态-生产复合新型功能空间逐步增加,具体表现为生产空间由村外向村内转型发展,生活空间由分散到集聚的立体扩展,生态空间由斑块分割向整体利用的全面扩展。与传统乡村聚落"空心化"空间重构过程产业发展集聚、农民居住集中、资源利用集约不同,旅游乡村聚落则以乡村聚落空间融合、立体扩张和适度集约为基本特征。这种空间重构过程和演进模式的基本出发点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导向一致,代表着未来乡村城镇化进程的一种理想模式。当然,作为旅游城镇化空间演化路径,其发展必须遵循旅游城镇"外向型"发展导向,在生活空间中要重视公共空间扩展和重建,生产空间中要关注服务功能模块化提升,生态空间要重视景观生态整治和历史文脉挖掘,并以配套综合制度体系建构作为保障。研究结论将为推进中国新阶段旅游城镇化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规划建设佐证。  相似文献   

16.
浙江余村生态富民与环境治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始终把这一工作当作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来抓。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17.
正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中的两大战役,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的《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和《生态环境部定点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把二者结合起来了,这是生态环境部指导未来一段时间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的方向性、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精准扶贫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重要举措,两者在客体、主体、载体、标准、方式及途径等方面存在对接点。国家提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各区域也结合实际情况,将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开展了相关工作。当前,中国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途径主要有贫困人口与生态补偿对象、扶贫地域与生态补偿地区、产业扶贫与生态补偿措施、贫困程度与生态补偿标准、扶贫政策与生态补偿需求等方面的对接,各有其内涵及特征。为进一步促进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发展,可从加强理论研究、明晰对接方向及重点、夯实公众基础、创新发展途径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是生态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结合扶贫领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情况,从生态保护修复效益、环境污染治理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方面构建了生态环境损益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选择江西省崇义县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构建的生态环境损益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的增值量、环境污染治理产生的减损量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经济收入.②崇义县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初步显现,2018年崇义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经济收入为22.77×108元,是2013年的3.77倍,通过“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经济收入得到逐步释放.③生态环保扶贫不仅可以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可以防止产生新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事件,通过发展生态经济,促进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撑乡村振兴.研究显示,着眼于生态环保扶贫促绿色转型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评估包括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生态旅游和生态补偿类收入,指标简单、可操作性强,可为生态环保扶贫政策优化和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韦联桂 《环境工程》2023,(1):296-297
<正>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事关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多方面实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来支撑。以学生“双创”精神、意识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双创”教育是生态文明理念和“双创”政策在乡村地区落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又为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和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供路径选择与发展空间,两者存在一种联动共生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