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固定化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化生物技术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游离细胞或酶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内 ,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该技术具有生物密度高、反应迅速、生物流失量少、反应控制容易的优点。本文系统介绍了固定化生物技术在水处理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且对固定化生物技术的发展、固定化方法以及固定化生物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和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固定化生物技术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游离细胞或酶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内,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该技术具有生物密度高,反应迅速,生物流失量少,反应控制容易的优点,本文系统介绍了固定化生物技术在水处理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且对固定化生物技术的发展,固定化方法以及固定化生物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和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与普通生物处理法相比有许多优点。本文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化载体及固定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 ,并对其以后的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与普通生物处理法相比有许多优点。本文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化载体及固定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以后的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处理废水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游离微生物固定于载体材料内部或表面,并加以有效利用。该技术具有微生物活性高、单位空间微生物密度高、耐受性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综述了固定化载体、固定化方法、固定化装置,阐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废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氨氮的去除机制,并展望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领域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情况 ,即直接投加特效降解微生物或共代谢基质、固定化技术和生物强化制剂来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  相似文献   

7.
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即直接投加待效降解微生物或共代谢基质、固定化技术和生物强化制剂来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同步去除复合污染地下水中硝酸盐和重金属的可行性,选取蛭石、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为PRB反应介质,采用批实验和柱实验在不同填装方式及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等条件下,考察PRB技术对硝酸盐和Cd~(2+)的同步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RB介质为蛭石或活性炭与固定化微生物组合型填料时,Cd~(2+)对PRB去除复合污染水体中的硝酸盐影响甚微,可实现高效的同步去除;当进水NO_3-N浓度为50 mg·L-1、Cd~(2+)浓度为10 mg·L-1时,活性炭与固定化微生物的组合型反应介质对NO_3-N和Cd~(2+)去除率分别可达93.13%和95.80%,蛭石与固定化微生物的组合型反应介质对NO_3-N和Cd~(2+)去除率分别可达92.70%和99.50%,经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地下水Ⅲ级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以蛭石+固定化微生物、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作为反应介质的PRB技术可以实现NO_3-N和Cd~(2+)的同步去除,该技术可应用于处理硝酸盐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其定义、分类及载体选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主要是菌类和藻类)技术近年来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认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于处理含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均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其定义、分类及载体选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主要是菌类和藻类)技术近年来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认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于处理含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均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