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近年来,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大发展,许多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旅游胜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为保护自然遗产,各国竞相推行"绿色旅游". 土耳其戴利恩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终年阳光灿烂,海风温和,蓝天碧海交相辉映,是一处度假的天堂.然而,这里曾一度受到旅游污染的威胁.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在此兴建了大型酒店,在沙滩上办起了"迪斯科"舞厅.一到夜晚,灯火辉煌,令人眩目.这种美景使欧美旅游者奔走相告,土耳其的海岸真"棒"!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一度被认为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是遵循产业革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旅游对象采用的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得旅游活动的范同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破坏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向纵深发展,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也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本文从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要和必要的时代紧迫性出发,主要阐述有效地保护我国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绿色旅游,方兴未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倩 《环境》2001,(9):4-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继实行双休日之后,国家又将春节、五一、国庆三大节日的假期延长为一周,“假日经济”应运而生,国民的旅游需求越来越旺盛,我国旅游业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期,“不仅回家看看,还要出去玩玩,甚至想出国转转”成了国人的新时尚。国人的这种消费新时尚,使刚刚起步的中国旅游业的前景一片光明,但制约中国旅游发展目前有两个大问题,一是环境破坏导致旅游资源价值降低,二是旅游开发过度导致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在又一个国庆长假即产将来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关注生态旅游”一组文章,希望绿色旅游得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5.
到大自然中去,享受绿色的熏陶,或漫步林中,或采蝶摘花,或登山探险,其乐无穷。多年来,人们通常把旅游业誉为“无烟工业”,许多国家的旅游业甚至跃居主要国民收入来源,森林旅游倍受青睐。例如,日本每年到森林旅游的游客超过8亿人次,法国达6亿人次,美国也有3亿以上。近年来,不少游览区的游人骤增,加之管理措施不力,使“无烟工业”变成了“污染工业”。由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还我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就是指在大自然生态体系内,以保护自然景观为主体,将人文特色、风土人情的社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馆。开展旅游业以来,每年7、8月份有7万人左右登天池,以至造成环境污染,动植物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物种绝迹。保护区的白头山是“三江”的发源地。“三江”的水哺育着东北几千万人民,水源不能污染。长白山有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和典型的山地垂直自然景观,不能受到破坏。因此,长自山自然保护区不宜开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7.
石油业和滨海旅游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关联度较小的两个产业部门,但它们在现代社会共同具备的快速发展特点,使两者之间形成了"破坏与被破坏"的特殊关系。海上石油开采输运、海上船舶运输和港口码头作业等生产活动的快速增长,导致溢油污染事故随之增多,对同样快速发展的滨海旅游业构成威胁和破坏,致使滨海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岸和海洋生态环境遭受损害,带来程度不等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本文以分析导致滨海旅游业受损的溢油污染来源为前提,全面剖析溢油污染对滨海旅游业的损害构成及损害程度影响因素,旨在引起政府和全社会对溢油污染防治的重视,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小对滨海旅游业的威胁和破坏。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国内有利因素的共同促进下我国的旅游业如雨后春笋,正如日中天。旅游业被形象地称之为“无烟产业”,在经济、政治以及会地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旅游业真的跟所说的那样“无烟”么?本文将对旅游的性质旅游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展开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到目前生态旅游的迅速崛起,我们逐渐对旅游业环境保护关注,人民渐渐意识到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游客旅游过后的旅游景点几乎都面临着各种污染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环境,并且竭尽所能的想保护生态环境,所以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方法,在我国逐渐施行开来。本文主要对旅游环境的相关研究,对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树春 《环境》1995,(8):18-19
旅游业是指围绕旅游而兴建的交通、住宿、饮食、商业、娱乐及其它服务设施。旅游业做为全球一项经济、文化综合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各国方兴未艾、蓬勃发展重要产业。为适应人类旅游需求的发展,每年的9月27日被确定为“世界旅游日”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创汇多、收益大的特点,并可交流思想、文化、信息,发展友好往来,促进人类共同进步与发展,故各国把旅游业做为发展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旅游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旅游环境与地球表层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了旅游资源的特性及旅游环境遭破坏和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关于旅游业和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良好的城市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但旅游超载也会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所以旅游业与城市环境必须做到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双赢”。本文以协调发展为理论基础,应用协调发展度计算公式,采用相应的标准和指标对大连市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是大连市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的生态环境滞后型,旅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呈上升势态。最后提出了大连市今后发展旅游业在环境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现已成为新西兰最大的创汇产业。1993年接待了120万国外游客,比上年增加9.6%,为新西兰增加了34亿新元的收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传统的畜牧业、林业逐渐失去了世界市场的优势地位,出口下降。新兴的旅游业逐渐成为该国经济支柱。新西兰旅游成功经验在于这里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它拥有举世闻名、未被污染的北部亚热带海滩风光;有冰雪覆盖的南部阿尔卑斯火山地貌;还有独特的毛利  相似文献   

14.
从表面上看,非典影响了中国旅游业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从更深层次来看,非典不仅给中国的旅游业,也给世界各国的旅游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旅游业对突发危机的“免疫力”成了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话题。6月中旬,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地区旅游危机管理部长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与会者呼吁各国加强危机管理,提高旅游业对抗危机影响的“免疫力”。如此看来,非典固然是坏事,但若以抗击非典为契机,使人们与一切不文明的陋习告别,同时提高旅游产业规避风险和危机的意识,反倒可以促进旅游业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5.
李殿强 《环境》2001,(12):34-35
自国务院在1999年国庆调整了节假日时间,形成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长假期以后,在以“黄金周”为核心的长假日内,居民能够走出居住地,以旅游方式进行消费,从而带动旅游业以及铁路、交通、民航、金融、房地产、城市出租车和餐饮、商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产生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现象,“假日旅游经济”概念从此兴起。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虽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只是在近一、二十年来,才有令人注目的发展。据估计,1978年世界旅游人数达二亿六千万人。旅游人数的激增,已给某些国家或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1978年,英国从旅游业中挣得了七十亿美元,同时获得了一百五十万人就业机会,获利超过了北海油田的收入;我国邻邦菲律宾,1978年接纳游客约一百万人,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外汇,对该岛国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现在普遍公认,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新的积极因素。从而称旅游业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等。新兴的旅游业,逐渐地改变人们对资源含义的理解。以往一般认识,资源系指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财富。熟知的如森林,矿藏等等。今天,这个概念已扩大了。我们可以把资源理解  相似文献   

17.
宋晓虹  欧敏 《环保科技》2001,7(3):41-45
贵州有“公园省”之称,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贵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不可多得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优美的旅游生态环境。但其现存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对旅游业的发展也产生着制约作用。因此,加强贵州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它的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环境基础上,近几年来,中国的旅游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它带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旅游景点进行合理的开发又提高了环境的质量,反之,过度的开发旅游资源则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且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本文主要叙述了中国旅游业对环境引起的污染及治理。  相似文献   

19.
贵州自然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有“公园省”之称,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贵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不可多得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优美的旅游生态环境。但其现在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对旅游业的发展也产生着制约作用。因此,加强贵州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贵州旅游业可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80年3月7日深夜,满载着26000t中级燃料油的马达加斯加“塔尼”号(Tanio)油轮当通过英吉利海峡西部时,被狂暴的风浪折为两段,在法国布里塔尼(Brittany)海岸西北部失事。 “塔尼”号船尾装载着的7500t油被拖拽到法国海岸,而船头部分的一万多吨石油却沉没在离海岸17.3km远的水深为87m的海水中。在事故发生15个月之后,沉没在海底的石油大部分被抽引出来,但仍有约8,700t石油在油轮失事后立即扩散到海洋环境中。在风和潮汐驱动之下,这些油5天后到达了布里塔尼海岸,污染了200km的海岸地带,给海水、潮间带和海岸沉积物带来严重损害。这个海岸地区以盛产粉红色花岗岩著称,是旅游胜地,近海养鱼和牡蛎养殖业也很发达,所以海洋经济损失很大。据欧洲经济发展组织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