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不同浓度支持电解质条件下,利用滴定方法研究黄土样品的表面酸碱属性,将酸量滴定上清液作为体系空白以补偿固体颗粒溶解和份间络合反应对定量估算子质子消耗的影响,两种简易的表面络合模式的拟合结果表明,恒定容量模型和扩散层模式分别适用于高离子强度(0.1mg/L)和低离子强度(0.01和0.005mol/L)条件下黄土表面的质子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光谱技术研究酸碱电位滴定对不同地碱天然伊利石表面性质的影响,特征衍射线的强度变化与XRD标准模式的匹配结果表明,酸碱滴定过程的产物为表面硅铝铬合物,在显微喇曼光谱中,酸量滴定导致Si-O键和Al-O键的谱峰强度显著削弱,而在碱量反滴定之后又有所恢复,在^27A核磁共振光谱中,四配位铝与六配位铝共振信号的强度比酸量滴定前后发生明显变化,而样品比表面积的变化却不大,这些现象说明伊利石层状晶体结构中相对稳定的基础层面同活性较高的边缘侧面一校对 表面反应活性产生影响,固体基质酸解释放的硅酸,水合铝形态与伊利石表面位相互作用生成新的表面硅铝络合物。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离子在腐殖酸表面的吸附——类颗粒表面吸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伏安质子滴定法获得重金属离子(Cu~(2+)、Pb~(2+)、Cd~(2+))在腐殖酸表面吸附的实验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提出重金属离子在腐殖酸表面的络合模型。模型中引入两个实验常数:反应系数α和竞争反应常数K_H。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常数的实验值在一相当宽的起始溶液条件下基本稳定。基于这两个常数而获得的pH相关吸附等温线和实验数据相当符合。模型中采用了由电位滴定得到的腐殖酸表面羧基浓度作为最大表面基团浓度,并对其质子解离常数进行了表面电荷影响的修正。  相似文献   

4.
天然泥沙颗粒表面特性复杂,其与营养物质及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天然水体水环境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以石英砂为例,在考虑天然泥沙表面形貌引起的电荷非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了统计意义上的表面电荷分布-表面电位数学关系,并修正表面络合模型,对表面络合常数采用更合理的静电力校正,模拟营养物质及重金属在天然泥沙颗粒表面的吸附-解吸关系.同时,表面滴定实验及吸附实验数据被用来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泥沙颗粒的吸附特性受pH值、水相平衡浓度和背景离子强度等影响,考虑颗粒表面电荷非均匀分布的修正模型,更接近天然泥沙的吸附特性,相比传统表面络合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吸附结果.  相似文献   

5.
乐安江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应用表面络合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乐安江沉积物的表面特征及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乐安江沉积物样品的表面电位滴定实验及样品对重金属Cu、Cd的吸附实验。应用图法及FITEQL优化程序确定了表面络合模式中的相应参数,并对模式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研究了3种表面络合模式即恒定容量模式,扩散层模式和三层模式的拟合应用飞速,结果表明,3种表面络合均能较好地描述天然沉积物的吸附过程,但哪种模式从化学  相似文献   

6.
杨航  李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2):189-193,223
以双电层作为基本结构的表面络合模式,由于对其构造的不同假设可以导出多种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研究表明表面络合模式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较准确的模拟离子在天然体系中的吸附作用。目前表面络合模式在氧化物和土壤矿物体系的研究日趋成熟,对天然体系中的表面络合模式应用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实际应用中,广义复合与组分添加的方法为表面络合模式对天然体系的模拟提供可行依据,但天然体系的复杂性和表面反应的多样性将会影响模式的效果,需要对天然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对模式进行优化和扩展,以更好的揭示吸附反应。  相似文献   

7.
应用表面络合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乐安江沉积物的表面特征及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乐安江沉积物样品的表面电位滴定实验及样品对重金属Cu、Cd的吸附实验.应用图解法及FITEQL优化程序确定了表面络合模式中的相应参数,并对模式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研究了3种表面络合模式即恒定容量模式,扩散层模式和三层模式的拟合应用情况.结果表明,3种表面络合模式均能较好地描述天然沉积物的吸附过程,但哪种模式从化学原理上看更正确尚不能证明.从模式计算的难易程度分析,扩散层模式有一定优势.模式应用中应特别强调的是模式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硫酸铁氧化物的表征及其对重金属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根据酸性矿山废水污染河流的特征,着重研究了硫酸铁溶液中和沉淀生成的无定形氧化铁颗粒的表面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并以硝酸铁溶液中和沉淀生成的无定形氧化铁颗粒作对比,同时应用表面络合反应关系求取了该颗粒的表面络合反应的基本特征参数,最后采用简化的表面络合模式计算了该氧化铁颗粒表面与重金属离子,如Cu^2+,Cd^2+和Pb^2+结合的表面络合形成条件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9.
腐殖酸与稀土元素的作用及体系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稀土元素(La3+,Ce3+,Ho3+,Yb3+)标准溶液对湖泊沉积物腐殖酸进行非连续滴定,研究二者之间的络合反应能力及其结合产物在水溶液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腐殖酸结构中的活性点位在与三价稀土离子作用时表现出两种不同类型,在机制上采取两级络合反应。体系中沉淀生成与否主要取决于腐殖酸对稀土离子的容纳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电位滴定实验求定了氨基膦酸型螯合纤维的表面质子电荷密度σs、零电点pH(PZC)的表面总吸附位Ns。并尝试了运用表面络合恒定容量模式求解此螯合纤维的表面固有酸度常数pKa1和pKa2。  相似文献   

11.
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赋存于下二叠统岩溶面之上的第三、第四系红色粘土层中 ,矿体形态受地形控制明显 ,呈似层状。品位较高 ,规模中等 ,适合于露天开采。矿体的红土化作用不彻底 ,去硅富铁铝能力低 ,常见高岭石与伊利石共生。矿石中石英、褐铁矿、粘土矿物为主要载金矿物。成矿物质来自燕山中晚期形成的中侏罗勐嘎组中段与二叠系的沙子坡组的断层接触破碎带内的卡林型金矿。在湿热条件下 ,金发生活化、迁移、富集 ,在潜水面附近成矿。  相似文献   

12.
13.
调质碳酸钙硫化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经Na2CO3溶解调质后石灰石煅烧、硫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调质后石灰石比未经调质石灰石具有更快的煅烧分解速率。CO2浓度变化对调质CaO硫化效果的影响程度要比未经调质CaO更为明显。调质CaO比调质前具有更高的最终钙转化率,但脱硫剂微观结构测定表明,调质CaO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均小于同等条件下获得的未经调质CaO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利用X-衍射技术对CaO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对比晶格畸变度等参数并综合煅烧、硫化及脱硫剂孔特性,提出了调质CaO硫化反应机理为:前期为化学反应控制阶段,后期为离子扩散控制阶段。应用分形理论对CaO分形维数进行了计算,发现随CO2浓度的增加,无论调质与否得到的CaO,分形维数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管道内烟气喷雾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不同SO2 初始浓度下 ,竖直管道内利用石灰浆喷雾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方案做了实验研究 ,以模拟石灰液喷雾对燃煤锅炉尾气中SO2 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 ,可以在较低的钙硫摩尔比下 ,用这一方法使中等浓度SO2 烟气获得较高的脱硫效率。本研究结合双膜理论和双反应面模型 ,对石灰浆滴吸收SO2 的机理给出了解释 ,说明了实验现象和某些类似实验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旋流板塔为脱硫塔,实验研究了Na2CO3-Ca(OH)2双碱法脱硫工艺,试验了不同液气比L/G、Na^2 浓度、吸收液pH值和进气SO2浓度等主要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并考察了Na^ 的损失与操作条件的关系,分析了双碱法脱硫过程的传质反应过程机理以及不同pH值对脱硫率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本工艺适宜操作和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除草剂2,4-D在胡敏酸上的吸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除草剂2,4-D在胡敏酸上的吸附,结果表明:2,4-D在胡敏酸上的吸附符合非线形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胡敏酸的粒径,含是,到及环境温度对2,4-D的吸附均有影响,2,4-D在胡敏酸上的吸附量随胡敏酸的粒径变小以及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并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旋流板塔价廉脱硫剂湿法烟气脱硫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旋流板塔为脱硫塔,对几种价廉吸收剂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分析了传质反应机理,试验了不同液气比(L/G)、吸收液pH值和进气SO2浓度等主要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其传质反应机理,得出了回归方程式,这些吸收剂均来自于工业废料,达到了废治废的效果,价廉脱硫剂的旋流板塔湿法脱硫工艺已用于苏州热电厂35t/h锅炉的烟气脱硫。  相似文献   

18.
介孔钛硅分子筛的表面化学特征及除铅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的液晶相为模板剂,考察了钛含量对制备介孔钛硅分子筛性质的影响;应用表面络合反应关系式计算了介孔钛硅分子筛表面络合反应的基本特征参数。研究了溶液pH值、温度等对Pb^2+离子在介孔钛硅分子筛表面吸附的影响;并就Pb^2+离子在介孔钛硅分子筛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