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区经济出现新的发展态势。“天保工程”实施5年来,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公司木材产量已由1997年“天保工程”实施前的3 3 9.1万m3调减到2 0 0 2年的2 2 2 .4万m3,减幅为3 4.8% ,5年累计减少木材产量2 96.8万m3,减少森林资源经营性消耗5 0 1万m3。为确保森林资源不再遭受人为的破坏,集团公司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管护、专业管护队管护、公安森警林政执法巡护管护为主的“三道防线”,进一步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力度。到目前,已落实家庭管护承包户14 65户,专职管护人员2 .1万人,建立…  相似文献   

2.
征收能源消费税对社会经济与能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能源税是遏制能源消费膨胀、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政策手段,但能源税的征收环节和税收使用方式不同,对于社会经济和能源环境的影响也会有很大差异,从而直接影响着政策实施的效果.CGE模型是考量政策变动对社会经济全局影响的有力工具,本文在传统基准CGE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能源消费税,并对能源使用与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刻画.基于这一扩展的CGE模型,文章模拟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的能源消费税征收环节和税收返还方式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与能源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如果税收返还能够很好地发挥正向激励的作用,进而使能源生产效率有所提高,那么最终可以达到"双重红利"的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3.
山区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地的山区,这些森林资源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建国以后,我国山区的森林资源却遭到了很大破坏,山区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本文即是从上述现实出发,分析了造成山区森林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怎样才能保护森林,保护好人类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4.
宁夏盐池县生态保护政策对农户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态保护政策能否真正起到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被农户在经济利益上所接受。盐池县的草原退化和沙漠化问题严重,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造成的。近年来盐池县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政策,并开始实行草原禁牧的政策,以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农户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生态保护政策并不成功。90%以上的农户仍然在草原上偷牧,禁牧使农户收入减少是导致该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虽然农户的生态意识较为理性,但是目前的生态保护政策与农户经营行为之间至少存在两大矛盾:一是,生态效益长期性与农户追求短期效益的矛盾;二是,生态环境外部性与农户小农意识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环境税作为政府采用财政手段调整影响生态环境利益相关者行为的重要工具,研究环境税的环境经济效果对于推进健全中国环境财政制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随着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实施,从"双重红利"视角对中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政策进行评价,对后续中国环境保护税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2006—2014年中国省以下排污费征收标准的改革实践,从地级市层面检验中国环境保护税对地区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提高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对二氧化硫排放产生污染减排效应,但是在工业废水上并没有发现这一政策的溢出效应。②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抑制效应。③中国环境保护税政策未能产生预期的"蓝色红利"的原因在于:在缺乏产能约束政策的背景下,企业在面对环境保护税税收压力时往往通过扩大产能,依靠规模效应以抵消环境保护税税收压力。这使得中国环境保护税税负的提高不仅没有产生"波特效应",反而对地区绿色创新能力的发展产生"负激励"。最终导致中国环境保护税政策不但未能产生"蓝色红利",反而在数量和质量层面抑制了中国经济增长。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从排污费征收标准变动视角对中国环境保护税的政策效果进行衡量,而且在实践方面为环境保护税后续改革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耕地保护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的效果,论文把目标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是否对耕地流失面积的减少产生了影响;二是如果有显著影响,效果有多大,即因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耕地流失面积减少了多少。论文收集了2004-2007年的省级面版数据,分别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和混合OLS模型加以估计,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均不优于混合OLS模型。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流失的影响,并计算了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耕地保护效果。分析表明:①在2004-2007年期间,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对于减少耕地流失面积产生了显著影响,基本农田保护率每提高1%,每省每年平均耕地流失面积约能减少364.4 hm2;②由于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2004-2007年期间,全国耕地流失面积分别减少了853 445.19 hm2,847 724.91 hm2,859 559.37 hm2和857 961.26 hm2,4年合计减少耕地流失面积3 418 690.73 hm2,约为期间实际耕地流失面积3 020 769.49 hm2的1.13倍。  相似文献   

7.
低碳出行是交通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汽油消费税已成为控制私人汽车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当下政府全面完善税费体系,急需深入研究第一大税种成品油消费税的减排效果和环保异质性。因此,本文针对私人汽车数量持续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将具有环境调控功能的汽油消费税引入STIRPAT模型。以2009—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为样本,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和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测算汽油消费税对私人汽车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果及影响途径。研究结果显示:①汽油消费税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抑制作用,税费通过作用于私人汽车的使用,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当税费每吨上涨1 000元,地区的机动车保有量每增加全国平均水平的10%时,将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降低0. 25%。②基于地区、车辆差异进行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汽油消费税施加在不同机动车保有量地区和不同车辆性质上的政策效果不同,机动车保有量越大的地区汽油消费税的减排作用越显著,私人汽车保有量在200万辆以上的省份,汽油消费税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显著,且抑制效果显著高于机动车保有量在100~200万辆的地区,而在100万辆以下的省份,汽油消费税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汽油消费税对私人汽车碳排放的抑制作用相对公交车与出租车更为显著。③汽油消费税对其余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略小于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因此,建议适当提高汽油消费税,大城市税费提高幅度要高于人口和车辆稀少地区,同时针对公交和农业的燃料使用采取补贴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将用 5年时间 ,使草原严重退化区、生态脆弱区和重要江河源头区的草原植被有所恢复。到 2 0 2 0年使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目前 ,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 ,草原”三化”面积仍以每年 30 0 0万亩的速度扩张 ,草原严重退化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 ,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广泛影响。目前 ,我国退牧还草工程已正式启动 ,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工程也将于年内启动。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强调 ,各地要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制度。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基本草原的划定工作。在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9.
采用1998~200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耕地数据,分析了近10 a来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空间差异。然后运用Moran I指数验证了耕地资源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存在,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江苏省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8~2008年,江苏省耕地面积净减少2969×104 hm2,平均每年减少270×104 hm2。耕地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无锡、苏州、常州、南京和镇江5个地区耕地资源减少最为严重;(2)全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1998~2008年,耕地面积Moran I值由0400 3增加至0452 4,呈逐步增强的趋势;(3)人口、经济增长和粮经作物比是江苏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803、-0070、0069;(4)相邻地区各因素的空间扩散效应对耕地数量变化存在显著的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779,因此,未来在制定耕地保护政策,应考虑区域耕地资源分布的空间相关性,推进跨区域耕地保护机制的形成,建立一体化的区域耕地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0.
林业政策在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方面起相当大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作用的框架下林业政策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影响市场机制传递的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信号,进而影响生产经营主体的收益成本预期及其决策行为,最终影响到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效果,因此分析和认清林业政策对林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市场机制.以林业经济福利为目标,把森林资源培育的第一产业环节和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的第二产业发展结合一起作为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一个林业的政策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木材价格、林业税费、信贷利率和采伐限额等林业经济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着重比较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前后政策变化所产生的效应,以及所具有的激励效果,从而认识林业政策的变动和调整如何影响政策目标,为政策的制定和对合理政策进行选择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及一体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以稳步提高农产品供给的农业发展模式在迅速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危及可持续农业发展,因此,农业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本文对农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论证了生物多样性对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提出了用生态农业改造传统农业,从而实现农业发展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绿色现代化国家,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目标。环境规制强度也必然会随时间不断强化。全面评价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对FDI的影响效果,将为今后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由于"污染总量控制"与"污染当量控制"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本文以1995—2017年中国城市数据为样本,利用SO_2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倾向得分匹配(PSM)和非线性估计等方法,考察了以该政策为代表的"污染当量控制"型环境规制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各省开始实施的SO_2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政策,对地区FDI的流入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并且通过稳健性检验。这说明,总体上中国环境规制强度对FDI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污染天堂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还表明,该政策对北方城市FDI流入的抑制影响强于南方城市。另外,非线性估计发现,随政策时间的推移和SO_2排污费征收强度的提高,SO_2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对FDI的影响均呈U型特征。这表明,中国环境规制强度对FDI的影响存在多种效应和影响渠道。对此,本文还利用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三重差分(DDD)等方法进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该政策对SO_2高污染行业FDI具有抑制作用;对高新技术行业FDI具有促进作用;对非SO_2高污染非高新技术行业FDI也具有抑制作用,但抑制影响不及SO_2高污染行业。这说明,"污染天堂效应"和"污染光环效应"在中国同时成立但适用对象存在差异。这些发现将为我国未来制定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国际油价波动、全球变暖,中国成品油消费税频繁上涨成了亿万民众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先建立一套中国社会核算矩阵,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成品油消费税上涨2%和4%两种情景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发现,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会导致:(1)名义GDP上涨,实际GDP下降。(2)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3)污染气体排放量降低。(4)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煤炭消费占比略有提升,而石油与天然气的比例有所下降。(5)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大幅度下降。(6)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由于严重依赖石油而导致成本大幅提高、产品价格巨幅上涨、行业产出严重萎缩。轻工业等对石油依赖较轻的行业变动不大。  相似文献   

14.
征收环境税对经济和污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而我国经济总量将继续扩大,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加大。开征环境税被认为是减少污染排放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有效经济政策之一。本文利用GREAT-E模型分析环境税改革后不同税率水平对宏观经济、污染减排、收入水平、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和要素需求的影响,为制定相关的环境税制度和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依据。模拟结果表明,征收环境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GDP的下降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相对而言,征收环境税对污染物的减排作用远大于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较高税率的环境税能够较大幅度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模拟结果表明,征收环境税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重污染行业受到抑制,而清洁产业反而加快发展。征收环境税会抑制重污染产品出口,提升清洁行业的出口竞争力,降低贸易顺差对我国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重污染行业因为成本的增加,减少了生产规模,释放出的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资源被转移到了清洁产业,从而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征收环境税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会对居民福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考虑到污染减排能够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进而产生正面的居民福利效应和社会效应,环境税征收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实际上要小于模拟结果。为了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建议提高污染税/费标准。由于现有排污收费标准偏低,远低于污染治理成本,很多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意治理污染。因此未来开征环境税应将税率应至少与治理成本相当,通过将环境成本完全内部化,达到促进污染者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另一方面,建议政府通过减免所得税或者向弱势群体提供补贴等方式减少环境税征收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四川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好四川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保障全国粮食安全,对全国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分析研究了四川水土资源与生态保护现状,针对水土流失面广强度大、土地沙化、退化和荒漠化严重、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利用率低、旱灾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合理确定退耕还林规模,稳定和保护现有耕地面积;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用水,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供水能力;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等5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耕地综合价值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现行耕地征收补偿仅对耕地的农业经济价值以及部分就业保障价值进行补偿,忽视了耕地的其他价值,导致了耕地征收中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产生.因此,合理制定耕地征收补偿标准对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保护耕地资源具有十分熏要的意义.论文从耕地资源综合价值角度出发,将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构成分解为农业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三部分,并分别采用收益还原法、成本替代法和支付意愿法对他们进行量化测算,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按照耕地资源综合价值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农民将比现行征地补偿多获得6.6倍的补偿金,而且由于新的征地补偿能有效将耕地的外部性价值如社会稳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等内部化,清除了耕地征收中的市场失灵,更有利于耕地资源非农化配置效率提高.此外,由于新的征收补偿标准远低于现行的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因此,该标准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社会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17.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世界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现行的财政政策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①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财政投入相对于需求严重不足;②环保投资使用效率低下;③现行税收措施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力度有限;④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存在问题;⑤缺乏环境保护税种;⑥现行自然资源税存在性质定位不合适、征收范围过窄、计税依据不合理、单位税额过低等问题。为此,从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两方面提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于我国稳定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占水田补旱地、破坏生态等异化行为较普遍,如何协调好耕地保护与湿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探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湿地变化的影响机制,应用转移矩阵、空间分析以及景观开发强度指数等方法,分析了耕地保护政策下湖南省湿地数量的时空变化,研究了该政策对湿地生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有:(1)2009~2018年水田被建设占用是湖南省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014~2018年水田占补平衡政策虽然有效控制了湖南省湿地面积的减少速率,但也提高了自然湿地转为水田的比率。(2)从空间上分析,由于城市建设占用人工湿地(水田)的原因,长沙市、湘潭市、常德市等经济发达的市区是湖南湿地减少较多的区域,而洞庭湖周边地区则是自然湿地减少较大的区域。(3)2009~2018年来湖南省湿地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越来越大,其生态质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研究认为将来需要继续科学、系统地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严格管控建设用地占用水田的同时,既要加强优质水田的补充,也要注重自然湿地的保护。研究成果可以为将来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省武汉、荆门和黄冈为实证,分析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偏好及差异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大部分农户比较重视农田生态环境数量、质量保护,但对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较匮乏;2多数农户愿意将自家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但有经济补偿时其参与意愿会提高;3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有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情况、农业收入比、了解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和是否知道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0.
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重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我国森林资源有限.并且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然而森林生态效益的受益者主要是江河中下游地区,一般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因而如何给森林生态效益提供者实施补偿.实现生态公平。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提出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总体框架和分析评价国内外森杯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重点问题进行操讨:界定了森林生态补偿的内涵与范畴;对补偿森林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两类;对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估算.考虑营造林的直接投入、保护森林生态功能而放弃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益三个方面的因素;培育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途径,加强对私人企业的激励机制.建立基金寻求国外非政府组织捐赠机构支持等办法;开征森林生态税,对征收对象、征收范围、征收依据和税率等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森林生态补偿的“三步走”战略。包括补偿基金完善阶段。补偿基金与生态税双轨并行阶段。生态税独立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