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我国目前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其中建筑业碳排放约40%,所占比重最大,而高达550亿m2的存量住宅能耗和排放是建筑业碳排放的主力。住宅建筑节能是关系到我国建筑业节能减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领域。构建一个可用于衡量住宅建筑节能对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影响的可计算模型是推动住宅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尝试以CGE标准模型为基础,依次对住宅建筑生产模块、污染排放模块、节能住宅建筑模块、动态模块和环境福利模块进行详细构建说明。在四方面对标准模型进行扩展:第一,将生产要素扩展为资本、劳动和能源要素束,能源要素束被深化分解为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束,然后再予深化细化;第二,依据差异的贸易伙伴将进出口细化为差异的国家和地区;第三,将建筑污染排放作为一个特殊部门,建立建筑污染排放模块,纳入到CGE模型中,并将污染要素纳入到效应函数中;第四,依据资本增长模型,建立动态模块。通过将住宅建筑节能作为变量扩展到标准CGE模型的方法,构建了住宅建筑节能CGE扩展模型。借助该扩展模型,可以研究非节能建筑约束、外部节能建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破解非节能建筑约束、外部节能建筑与住宅建筑节能快速发展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在本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建立相应的社会核算矩阵(SAM),并对各种函数的参数估计和敏感性检验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筑与工业和交通并列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三大重点领域,同时,建筑也是碳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领域,控制建筑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和优先领域。设计和建造低碳建筑是控制建筑领域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国际建筑发展的新趋势。欧洲各国正研究制定低碳或零碳建筑的法定标准,美国也在推行建筑零能源账单计划。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6年又推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目前尚没有低碳建筑标准。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大量绿色建筑标准、节能建筑标准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低碳建筑的含义,然后基于一个三星级绿色建筑实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利用等10个方面,选取了42项指标,研究制定了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的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本文认为,低碳建筑是指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至少低于依照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造的参照建筑的建筑。建设低碳建筑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二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比例。构建低碳建筑标准,首先要超越现行的国家建筑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覆盖范围要更广,标准要求要更高;其次,要强调建筑本体节能优先,突出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体形系数等设计要求;再次,要强调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鼓励安装储能和能源输出设施,建设"零碳建筑"和"负碳建筑";最后,要注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针对建筑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控制和评价方法,增强标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文建议以本标准为参考尽快制定国家低碳建筑标准,制定低碳建筑的量化评价与考核方法,并将低碳建筑纳入国家政策支持范围。  相似文献   

3.
对建设年代较早的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建筑节能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建筑围护结构内、外保温构造做法的适用条件和热工效果,以河南开封地区既有多层住宅建筑为例,通过保温隔热节能构造方案对比分析,对冬季采用间歇式供暖和夏季使用空调降温的寒冷地区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墙体外围护结构来讲,内保温构造做法是相对节能的优化方案。在建立热工学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围护结构内保温构造技术的具体做法,并对改造后的节能效果进行了量化评价,其节能效果显著。为了防止墙体围护结构内部产生冷凝,保证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及节能效果,围护结构需设置隔汽层,并辅以装饰保温隔热材料做室内吊顶的节能改造措施,以最大程度地获得建筑节能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4.
作为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不仅会对生产侧的能源消耗状况产生影响,还可能会抑制不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促进投资需求向低耗能的方向转变。基于2007、2010、2012、2015和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和省级行业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节能评估政策如何对各行业需求侧隐含能源强度产生影响,从生产侧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结构两个方面探究节能评估影响行业隐含能源强度的潜在机制,并探讨了节能评估政策效果在不同类型行业或省份的异质性。研究表明: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政策可以有效降低行业隐含能源强度,驱动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度消耗能源的粗放式进一步向集约式转变。②机制分析表明,节能评估政策主要通过提高生产侧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来降低行业隐含能源强度,主要体现为提高能源单要素生产率和加快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等,但并未显著降低高耗能行业产品中间投入占总中间投入的比重,对行业的非能源中间投入结构影响不大。③异质性分析表明,节能评估政策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隐含能源强度影响更显著,且在节能压力更大、市场化程度更低、财政分权度更低、政府规模更大的省份实施效果更好。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时注重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节能评估政策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建设部近日下发有关通知,决定设立“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相似文献   

6.
节能是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实现能源可持续消费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居民节能措施选择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联合分析方法对其所涉及的节能项目、途径、成本和效果诸方面的偏好程度如何影响节能措施的最终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在进行节能活动时,首要考虑的是节能措施的效果。其次是节能成本和项目。而对节能实现途径不太关注;居民更偏好效果明显、成本低的节能措施;倾向于简单、初级的行为节能方式(改变用能习惯);在技术节能方式中。更倾向通过购买能效用具而非改造原来用具实现节能。同时.本文对于不同特征家庭能源消费者选择节能措施的偏好差异也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政府推进全社会节能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7.
建筑业能源消耗全生命周期核算与特征分析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建设具有较大的意义。本文在生命周期视角下,构建建筑业能耗生命周期核算模型,测算建筑材料准备、施工、运营、拆除阶段能源消耗,分析建筑业能耗的全生命周期特征;以25个省市为例,研究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气候区等条件下各省市建筑业能源消耗特征,解析能耗控制重点。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建筑业96.30%的能耗源于材料准备阶段(51.41%)和建筑运营阶段(44.89%),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材料准备阶段就超过运营阶段成为能耗主要领域,钢结构建筑比例的增加致使材料准备阶段能耗明显增加,但从全生命周期来看较为节能;25个省市因经济水平、气候区的差异,而出现"建筑运营阶段能耗高于材料准备阶段能耗区域(Ⅰ类区)""材料准备阶段能耗高于建筑运营阶段能耗区域(Ⅱ类区)",Ⅰ类区主要为东北严寒地区、西北严寒地区、南部夏热冬暖地区,其因供暖或制冷时间长、强度大而使建筑运营阶段能耗较高,而华北、华东地区的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因城市扩张受限、人口高度集中、公共建筑运营强度大等使建筑运营阶段能耗高;Ⅱ类区主要为中东部寒冷地区及夏热冬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城镇化进程较快等使建筑施工面积不断增加,建造材料能耗高于运营能耗。因此,各省市应该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属气候区,把材料准备阶段和运营阶段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以实现中国建筑业能源消耗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崇明岛上,两年半后将建成一个住宅小区——向明小区。作为上海地区节能省地型住宅规划与建筑设计课题的示范项目,这个小区的设计理念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是粗放的、不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高增长、高能耗、高环境问题,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对比和分析,指出当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一定要“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更表明了我国当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决心。本文首先提出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相关概念及含义;再以重点行业中的电力、钢铁行业如何搞好能源资源节约和“三废”综合利用为例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要通过加快资源价格机制的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转变领导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认识等措施来达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疆托里30兆瓦和河北张北满井45兆瓦风电场建设提速。北京国投节能公司与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北京紫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目前签约,合作开发建设这两个风电项目。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思路、目标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环境和生态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十一五”期闾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一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点上治理”.并据此确定了主要目标。同时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等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政策导向.通过产业政策和治理行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在污染末端治理中深化市场机制.建立“谁治理、谁受益”制度;完善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抓住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这两个重点目标;将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进一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港口发展与广州南沙地区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 ,而港口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赋予了港口以及港口城市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广州南沙地区开发应顺应这种发展变化 ,以港口建设为动力 ,以港口经济开发为重点 ,形成广州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新的滨海城市中心区 ,使广州由只有“云山珠水”的内河港口城市向拥有“山、城、田、海”的滨海城市转变 ,并进一步奠定其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为社会公众参与节能减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有色金属资源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有色金属产业特点的分析,及对当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回顾,认为有色金属资源型实现主导产业由依赖矿产资源的采掘和治炼业向后续加工产业的转变,是有色金属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选择,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与深加工产业是逐步摆脱资源有限性对经济发展制约的有效途径,文章还阐述了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与深加工产业应处理几个问题:①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②要一手抓有色金属新材料,一手抓有色金属产品的深加工;③要统筹兼顾有色金属新材料与深加工产业和其它接统产业的发展;④要不断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和品牌效应;⑤要处理好“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科技部、发改委、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推动的“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的具体内容之一,在科技部社发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组织下,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专家们在其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公民节能减排潜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开发完成了“全民节能减排计算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13个省份的100个县实施了国家保护性耕作项目,涉及约150万农户。未来5年内,我国还将在“三北”地区建设213.33万hm^2(3200万亩)保护性耕作工程区。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开展区域生态农业建设,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农业由资源数量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湖南省近10年生态农业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针对全省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系统研究阐明了山地“林-药-果”、丘陵“草-粮-牧”、岗地“果-粮-猪”、平湖“粮-经-牧-渔”、水域“水生经济作物-水禽-水产”共生、蓄洪垸“林-草-牧-渔”、庭园“猪-沼-果”、城郊(或旅游区)“农业观光园”等区域生态农业实用模式的建设重点与技术要点,并实例分析了推广应用上述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所产生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由烟台市牟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的“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与示范”课题 ,日前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课题将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下 ,通过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及设备进行优化组合 ,探索试验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最佳技术方案 ,研究探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机制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机制 ,建设示范处理厂和建立污水资源化利用机制 ,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提供示范。牟平区又一课题被列为“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烟台市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华阴市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 ,提出了华阴市实现畜牧业由“哑铃型”向“纺锤型”转变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筑部门的低碳发展已成为推进我国低碳经济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正确客观地评价建筑的低碳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研究对象,采用碳排放情景分析法,针对中国馆的基准建筑与实际建筑,计算其世博结束后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碳排放水平,评估中国馆实际建筑的碳减排效益。使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ignBuilder对建筑全年能源消耗水平进行了模拟,并通过相应能源品种的碳排放因子分别计算了实际建筑和基准建筑的碳排放水平;同时应用全生命周期方法(LCA)分析了中国馆实际建筑应用太阳能光伏、LED照明技术相比于基准建筑所带来的减排效益。结果表明:世博结束后正常运行条件下,中国馆实际建筑年碳排放量为18 969 t CO2e,基准建筑年碳排放量为25 770 t CO2e,因此,相比基准建筑,中国馆实际建筑一年减排6 801 t CO2e,年碳减排率为26.4%;减排效益主要由节能设计及绿色技术贡献,分别占96.3%和3.7%。本文通过综合评估中国馆的碳减排效益,以期为我国公共建筑低碳工作的开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