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尺度和多层次的,包括正面也包括负面效应。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适应气候变化也要花费不小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这一个世纪以来,气候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所需要面对的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不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对整个生态环境也产生着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讲述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方法,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不利影响的对策及措施。气候变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了解和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对于了解相关的水文水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3.
安全监察的技术方法 事故的发生是由许多非正常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比较有影响的事故致因理论包括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因果连锁理论和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安全程度的可能性分析方法 安全是指人类所面临的系统存在或运行的状态对人类自身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低于人类目前最大的承受能力限度的一种状态过程.  相似文献   

4.
河流水文过程的变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变化之间存在着极强的响应关系,研究河流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对认识河流生态系统演变的规律及机理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黄河中游潼关断面径流要素、洪水要素、河流泥沙要素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水文指标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及突变特点,分析由此引发的生态系统响应过程,并进一步挖掘影响河流生态水文系统演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中游生态水文系统中改变强烈的水文要素主要有大洪水发生次数、径流年际丰枯变化、年内分配以及水文极值发生时间等.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水库运行及引水)的影响,中游水文系统要素发生了较大变异,将对河道内、洪泛区和湿地的生物数量、多样性以及其繁衍、迁徙、洄游行为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与水库的累积作用和不科学的取用水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不仅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危机和严峻挑战。这种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但最近50年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人类活动的可能性占90%以  相似文献   

6.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作用与释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属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环境和人类生存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们具有杀菌抑菌、保健等功能;另一方面,它们还参与对流层大气化学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碳循环和人类健康等有潜在的负面影响。综述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作用、影响BVOCs释放的因素及还有待扩展和深入研究的方面,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植物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杀菌抑菌等正面效应,而针对植物VOCs的负面效应研究较少;2)影响植物VOCs释放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树种差异、生理因素、N素)和外部因素(光照、温度、湿度、CO2、臭氧和胁迫),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因素;3)今后应加强植物VOCs释放机理的研究,分析其他因素或几种因素相互作用对植物释放VOCs的影响;建立和完善理论模型,用以模拟各种植物VOCs排放的时空动态,更好地预测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
热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热污染状况进行了介绍.概括了热污染的危害,包括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加快水分蒸发、增加能量消耗等.分析了热污染的原因,自然气候的异常变化和人为因素是热污染产生的两大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点防治热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而在人类自身身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寿命不断延长的同时,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由于人们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有关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匪夷所思,甚至极度恐慌.而妒忌、怨恨与愤恨则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问题极为重要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9.
如果是2℃     
<正>2℃看似很小,但其对地球的影响却难以估量。气候变暖后的地球会是何种面貌?事实上,这是一场人类与自己的搏斗,只有真正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风险,才有可能形成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局面。物理作用——海平面上升或淹没大量沿海栖息地如果全球温度比工业革命前上升2℃(有可能在1℃~4℃之间)并持续千年以上,格陵兰冰盖就会几乎完全融化,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7米。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勇解释了温度上升与海平面上升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海水吸  相似文献   

10.
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随之产生的智能建筑中安装了通信、计算机等大量的电子设备并形成智能系统,称之为智能建筑.智能建筑主要包括通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等.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2月 ,由 10 0个国家科学家和官员组成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一份报告称 ,尽管地球气温在过去 10 0年中仅升高了 0 5摄氏度 ,却已对地球各方面产生了影响。到 2 0 0 1年 ,全球气温会上升几摄氏度 ,洪水、干旱、飓风及高温气浪等灾害性气候数目会更增加 ,进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份约 10 0 0页报告 ,汇集了各国科学家最近对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如何减轻这些影响的研究成果。参加日内瓦气候变化小组会的加拿大气候学家斯通说 ,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灾难性气候。灾难性气候造成的经济损失 ,已从 2 0世纪 5 0年代每年损失 4 0…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参与应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碳权利,倡议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国作为人口众多和气候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在维护自身碳权利的同时积极承担碳责任,承诺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从碳达峰量变到碳中和质变的颠覆性改变,并通过绿色“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非气候变化合作宣言等渠道,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3.
一、宜早睡早起.仲秋之时天气已凉,风声劲疾,地气清肃,万物变色,人们宜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宁静.肺气不受秋燥损害,就可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二、宜秋冻.秋天气候变化比较大,早晚气温相差悬殊.青壮年包括体质较好的老年人和小孩不可顿添厚衣,宜稍受寒冷,这样有利于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如抵抗能力较弱的老人和小孩,此时容易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应注意日常健康监督.  相似文献   

14.
如水容颜     
<正>在冰岛南部,附近冰川溶解的水流经沼泽地,变成酸性,然后溶解了黑色火山岩中的铁元素,变成橙黄色。曾是地质学家、土木工程师的58岁德国摄影师本恩哈德·艾德迈尔(Bernhard Edmaier)通过航拍,记录了地球的水、火山、冰川、地表的纹路和颜色。他镜头所到之处,均是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地区,也未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都是地球某个角落最真实的样子。今年8月他的新书《水》,更是专题展示了地表水的形态,美如抽象画。摄影师不仅拍出美感惊人的画面,还从地质学家的角度解释了气候变化对地球水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环评工具将气候变化因素融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各层面是近年来国际影响评价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梳理了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将气候变化融入环评的政策意愿、技术方法和案例实践,发现国际上对于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融入环评已有共识,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制定了相关导则,并在实践层面开展了案例试点和研究。我国应借鉴这些做法,完善环评相关法律法规,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法定的评价范围,在分析研究现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导则或推荐优秀实践案例经验,为评价人员在实践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刘家玲 《安防科技》2006,(1):103-106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男尊女卑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男尊女卑不仅反映在社会的分工、权力的占有和财富的分配等方面,也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中,即形成了语言的性别歧视.同其它许多语言一样,英语中也广泛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作为语言家庭中的一员,在英语中,性别歧视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显得很复杂,既有社会方面的,也有文化方面的.而性别歧视表现在语言内部,既包括语义方面,搭配方面,也包括词法方面的.我们对此要一一加以省视.  相似文献   

17.
<正>去年10月30日,《2022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在京发布。报告分两个部分追踪了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态势,包括《全球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2022》(以下简称《全球报告》)和《中国版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2022》(以下简称《中国报告》),深入探讨当下面临的气候与健康问题,并为协同实现气候与健康方面的双重目标提供政策建议。其中,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如何引导公众有序、有效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是《气候变化应对法》制定时应当考虑的问题。目前,各界在《气候变化应对法》的立法定位,气候变化应对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气候变化应对立法中的公众概念,气候变化应对中公众参与的情形、方式、环节、程序和保障,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法律体系建设,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法律规定方式等方面,既存在某些共识,也存在一定分歧,值得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时参考和借鉴。科学、全面、合理、可操作的体制制度和机制设计,有利于发挥公众的法治主体地位,壮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力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参与气候变化的平衡格局,促进三方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如何引导公众有序、有效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是《气候变化应对法》制定时应当考虑的问题。目前,各界在《气候变化应对法》的立法定位,气候变化应对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气候变化应对立法中的公众概念,气候变化应对中公众参与的情形、方式、环节、程序和保障,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法律体系建设,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法律规定方式等方面,既存在某些共识,也存在一定分歧,值得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时参考和借鉴。科学、全面、合理、可操作的体制制度和机制设计,有利于发挥公众的法治主体地位,壮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力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参与气候变化的平衡格局,促进三方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表层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在济南市平阴县城区及附近区域布设3条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并分析其中7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结合土壤重金属元素质量比的数理统计与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如数据形态分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表层土壤中7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As、Cr、Cu、Pb和Zn,这类元素的平均质量比接近于当地背景值,且具有较小的变异系数;第二类包括Cd和Hg,其中Cd的平均质量比接近于当地背景值,但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而Hg富集系数及变异系数均较大.地球化学剖面图也显示Cd和Hg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得出,在研究区表层土壤中,As、Cr、Cu、Pb和Zn主要受土壤母质和自然过程的控制,Cd及Hg则受到较为强烈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