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城市交通干道降雨径流中PAHs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温州市典型交通干道地表径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样品中16种溶解态和颗粒态PAHs浓度,了解了城市交通干道降雨径流中PAHs污染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径流中∑PAHs(包括溶解相、颗粒相)浓度范围为919.8~16711.6ng·L-1,溶解相中PAHs浓度要远低于颗粒相(分别为4.9~1558.0ng·L-1,635.4~16624.0ng·L-1).通过对3场降雨事件中PAHs浓度随降雨过程变化的研究,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道路径流都有初期冲刷效应,初期冲刷的产生受雨前干期、降雨强度以及径流量等因素共同作用,因此简单拦截初期径流并不能十分有效地降低PAHs污染负荷.径流中PAHs在颗粒相-水相间的分配系数Kp值为2.3×104~2.5×106L·kg-1,随着悬浮颗粒物含量增加而减少,这可能跟径流过程中颗粒物粒径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2014年6月降雨期间在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出口处进行连续采样监测,利用GC-MS定量分析地下河溶解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研究了降雨期间地下河溶解态PAHs变化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地下河溶解态PAHs对降雨反应迅速,ΣPAHs出现4个峰值,有2个出现在流量上升阶段,另外两个分别出现在流量最大值处和流量下降阶段.ΣPAHs范围为101~3 624 ng·L-1,平均值578 ng·L-1,7种致癌性PAHs变化较大,含量变化为ND~336 ng·L-1,平均值31.1 ng·L-1,PAHs的组成以低环(2、3环)为主,占水体ΣPAHs的86.17%;降雨对ΣPAHs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雨水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及地表径流对地表污染物的冲刷.降雨期间水体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类产品、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天然成岩过程,降雨期间老龙洞地下河水体中PAHs污染大部分为中等到重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3.
粗放型绿色屋顶对多环芳烃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庆然  侯娟  李田 《环境科学》2016,37(12):4700-4705
构建4个粗放型绿色屋顶中试设施,考察不同基质组成的设施在实际降雨条件下出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质量浓度并与降雨、沥青屋面径流、空白对照设施的出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8场监测降雨事件中,4种模拟屋面设施出流PAH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5、166、151、160 ng·L~(-1),沥青屋面和空白对照设施出流PAH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00 ng·L-1和270 ng·L~(-1),4个模拟设施出流PAHs质量浓度显著低于沥青屋面和空白对照设施;从质量负荷控制的角度,4个模拟设施均能有效控制屋面径流PAHs负荷,与空白屋面相比,平均负荷削减率为71.76%.绿色屋顶对PAHs的去除机制以基质材料的截留及吸附为主,同样基质配比的情况下,增加基质层厚度,能改善设施对PAHs的去除效果.将传统沥青屋面改造为粗放型绿色屋顶,有助于控制屋面径流PAHs排放.  相似文献   

4.
城市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多环芳烃(PAHs)分布及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武子澜  杨毅  刘敏  陆敏  于英鹏  汪青  郑鑫 《环境科学》2014,35(11):4148-4156
以上海市不透水下垫面降雨径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交通道路、校园、小区路面和小区屋面径流样品中16种溶解相、颗粒相PAHs质量浓度和场次降雨事件平均浓度(EMC).研究了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PAHs冲刷过程.通过对不同样点降雨径流初始冲刷散点进行幂函数拟合,定量表征了降雨径流PAHs和悬浮颗粒物(TSS)的初始冲刷强度.对径流样品中PAHs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样品Σ16PAHs(包括溶解相和颗粒相)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317.21~10364.32 ng·L-1,其中龙吴路Σ16PAHs质量浓度(均值)最大,而校园最小.污染物的EMC值在不同样点具有很大的差异.不同样点PAHs含量在径流过程中皆呈现出明显的衰减特征,并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初始冲刷效应.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解析PAHs来源发现,降雨径流PAHs来自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石油泄漏、炼焦等,且各源的贡献率在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北运河下游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非点源氮素输出规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对北运河下游灌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林地和村庄)进行降雨径流水质监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径流溶解态氮素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林地总氮浓度最低,为3.14mg·L^-1;农田较高,为12.68mg·L^-1;村庄最高,为17.81mg·L^-1.氮主要以有机氮、铵氮、硝态氮这3种形态流失,流失比例分别为3...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城市屋面径流中16种US 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采集并分析了上海3次降雨事件典型屋面径流中颗粒相和溶解相PAHs的质量浓度,对屋面径流中PAHs的质量浓度特征、动态变化过程、来源解析以及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屋面径流中溶解相∑16PAHs的质量浓度为33.9~581.5ng/L,颗粒相PAHs的质量浓度为134.6~27528ng/L,3种屋面径流PAHs含量基本为:瓦屋面>水泥屋面>沥青屋面;不同类型的屋面径流中PAHs组分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均以3~4环组分为主,苯并[a]芘BaP的场次降雨事件平均浓度(EMC)值为17.4~378.5ng/L,超过我国规定的污水中BaP排放标准.源解析结果表明,瓦屋面径流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源和燃煤源;沥青屋面和水泥屋面径流中PAH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源、燃煤源和石油类泄露和挥发源.屋面径流中PAHs毒性当量浓度为6.08~16.86ng/L,超过我国规定的标准限值,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危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8月,对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采用固相萃取,GC-MS检测,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中16种PAHs的总平均含量为87.06±90.62 ng·L^-1,变化范围为43.31~435.64 ng·L^-1,与世界其它一些近岸海区海水中的PAHs含量相比污染较为严重。A1站位的PAHs含量偏高,主要来源于陆地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渔船油污。PAHs含量的增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影响,最终将影响到人类的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8.
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区丹江口水库典型区域,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修建了5组径流场来收集径流,研究了降雨径流水相及颗粒相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价.采用GC/MS对降雨径流中美国EPA优先控制的20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径流颗粒物中有α-HCH和DDE两种有机氯农药检测出,而水相中仅有α-HCH一种有机氯农药检测出,不同利用类型土地径流颗粒物中OCPs含量的基本趋势为: 耕地(137.35ng/g)>果园(43.74ng/g) >山林(26.89ng/g),水相中OCPs含量的基本趋势为:耕地(1.94ng/L) >果园(1.90ng/L)>山林(1.19ng/L),说明耕地和果园受人为污染的影响,这和当地的开发情况也非常符合;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径流中OCPs含量的基本趋势为: 10~15°耕地>5~10°耕地>0~5°耕地,由此可知,径流中OCPs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能是由于坡度增大径流量也随之增大,降雨冲刷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影响较大.对降雨径流中α-HCH和DDE进行源解析,α-HCH可能来自早期残留,部分也可能来自大气沉降;而DDE可能源之早期施用的DDT农药在好氧条件下分解产物.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于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采集了西安城区大气样品,研究了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大气中16种美国EPA优控的PAHs(∑PAHs)气固两相总浓度为37~620ng·m-3(年平均为195ng·m-3),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依次为夏季(74ng·m-3)〈春季(106ng·m-3)〈秋季(213ng·m-3)〈冬季(360ng·m-3).气态PAHs以3~4环为主,颗粒态PAHs以5~6环为主.分子组成表明西安大气PAHs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及生物质燃烧的复合源.应用BaP毒性当量因子及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西安城区成人和儿童进行PAHs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成人和儿童的日均暴露剂量分别为24.3×10-6mg·kg-·1d-1和5.6×10-6mg·kg-·1d-1,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分别为7.5×10-5和1.7×10-5,可能造成成人和儿童的预期寿命损失分别约为467.6min和107.5min.  相似文献   

10.
辽河水系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武江越  刘征涛  周俊丽  高富 《环境科学》2012,33(12):4244-4250
采用GC-MS方法测定了辽河流域19个采样点位枯水期以及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共检出15种PAHs.枯水期ΣPAHs为123.5~21 233.4 ng·g-1,平均含量为3 208.1 ng·g-1;丰水期ΣPAHs为37.9~9 014.0ng·g-1,平均含量为1 612.0 ng·g-1.利用特征化合物指数法对PAHs进行源分析,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运用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商(mSQG-Q)对辽河流域PAHs进行风险评价,芴和芘存在中低度生态效应;丰水期抚顺段L3-1有较强的负面效应,枯水期沈阳段L1-1点位、抚顺段L3-1和L3-2有较强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2002-10~2005-11采集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域(东莞市、惠州市、中山市、珠海市和佛山市顺德区)的农业土壤表层样品260个,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美国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研究区农业土壤中16种PAHs含量范围在3.3~4 079.0 ng·g-1,平均含量244.2 ng·g-1,以3环和4环的PAHs为主;中心城区土壤中PAHs含量高于远郊区,菜地>水稻田>香蕉地>旱坡地果园地>甘蔗地.依据荧蒽/芘及2+3环与4环以上PAHs化合物分布特点,表明该区域农业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通过与国内外土壤中PAHs含量的对比,研究区的农业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中PAHs的污染水平及该区域被淹没后的生态风险,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技术,检测了该区域表层(0~20 cm)土壤中的w(PAHs),并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PAH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 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表层土壤中w(PAHs)为4.04~181 ng/g,平均值为41.3 ng/g,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居住地>玉米地>菜地>其他耕地>养殖地>林地>果园. ②特征化合物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菜地、居住地和其他耕地表层土壤中PAHs主要来自柴油燃烧,少部分属既有燃料燃烧又有石油污染的混合源,养殖地和玉米地表层土壤中PAHs主要来自燃料燃烧,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中PAHs的质量分数、组成及其来源等均产生一定影响. ③与国内其他地区湖泊和水库沉积物相比,研究区域表层土壤中w(PAHs)较低,属于清洁无污染等级. 迁建区表层土壤被淹没成为沉积物后,由于PAHs污染程度较小,因此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地表灰尘中PAHs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程书波  刘敏  欧冬妮  高磊  王丽丽  许世远 《环境科学》2007,28(12):2789-2793
研究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表灰尘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并探讨了这种变化特征的原因.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表灰尘中PAHs累积水平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AHs总量和组分均表现出冬季含量高于夏季的特征.冬季样品中PAHs含量为9 176~32?573 ng·g-1,平均值为20 648 ng·g-1;而夏季PAHs含量为6?875~27?766 ng·g-1,平均值仅为14?098 ng·g-1.PAHs组分也表现出相似特征,冬季含量为50(二氢苊)~3 162 ng·g-1 (茚并[1,2,3-c,d ]芘),夏季含量为3(苊)~1 485 ng·g-1 (茚并[1,2,3-c,d ]芘).各个功能区地表灰尘PAHs含量的差异明显.冬季最高值出现在工业区(31 163 ng·g-1)、商业区(24 932 ng·g-1)和交通要道(18 815 ng·g-1),最低值出现在公园(7 885 ng·g-1)和绿地(8 036 ng·g-1);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公园(7 942 ng·g-1),最高值出现在交通要道(14 528 ng·g-1)、工业区(14 247 ng·g-1)和商业区(11 523 ng·g-1).所有功能区样品中PAHs组分含量呈现出按环数或分子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大城市地表灰尘中PAHs的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与其来源密切相关,也受到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京科教园区绿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残留特征与潜在风险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科教园区绿地土壤环境质量关系到在其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本研究对多环芳烃(PAHs)在科教园区绿地土壤中的累积特征、主要来源、潜在健康风险及其与土壤有机质(SOM)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共采集了北京市城区20所学校和研究机构中的绿地土壤,使用自动索氏-固相萃取-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16种PAHs在其中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16种PAHs总浓度范围为194~6 988μg.kg-1,平均值为1 637μg.kg-1.中、高环的PAHs(4~6环)占到了总PAHs浓度的85%.源解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来源是科教园区内部冬季供暖和食物供应过程中所燃烧的煤.聚类分析显示NAP与其余15种PAHs组份在来源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区别.除NAP以外,其余15种PAHs含量与土壤有机质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推测这15种PAHs组份主要来源于近距离源的一次沉降.北京市科教园区绿地土壤PAHs对生活在其周围的人群产生的终生致癌风险较小,但其间接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了珠江三角洲地区6种主要树种叶片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对相应的叶脂含量、叶面积、比叶面积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叶片PAHs含量特征和种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松针PAHs含量显著高于阔叶,马尾松松针含量最高(1 034.7 ng·g-1),荷木含量最低(199.7 ng·g-1).在所有样品中,芴、菲、荧蒽、芘、世面(艹屈)为主要的PAHs组分,3、4环PAHs含量占∑PAHs的80%以上,各环化合物与∑PAHs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按脂含量计算PAHs含量能大大缩小种间含量的差异,高、低值相差约2倍(分别为6.8 ng·mg-1和2.7 ng·mg-1);按单位叶面积计算的PAHs含量进一步扩大了种间差异,最高值(15.3 ng·cm-2)约最低值(1.9 ng·cm-2)的8倍.进一步分析表明,ΣPAHs、3环PAHs、4环PAHs与脂含量呈良好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比叶面积表现出一定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显示两者是影响叶片PAHs含量种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GC-MS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内六大水系(长江、 岷江、 沱江、 涪江、 渠江以及嘉陵江)中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16种美国EPA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PAHs的含量范围为48.2 ~723.1 ng/g(平均276.1 ng/g),最高值在长江流域石门子采样点,最低值在涪江流域百倾采样点.各流域表层沉积物中PAH16含量总体趋势为:长江(358.6 ng/g) > 岷江(322.2 ng/g) > 沱江(292.7 ng/g) > 渠江(260.6 ng/g) > 嘉陵江(240.2 ng/g) > 涪江(82.4 ng/g).沉积物中PAHs组成为: 2 ~ 3环占15.1% ~ 52.3%、 4环占24.4% ~ 44.5%、 5 ~ 6环占3.3% ~ 56.9%.采用分子比值法cAn/c(An+ Phe)cFlA/c(FlA + Pyr)以及cInP /c(InP + BghiP)分析污染来源,表明各流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源于草、 木和煤的燃烧及石化产品的燃烧.采用表观效应阈值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还处于较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3种无机盐添加剂(NaCl、Na2CO3和CaCO3)对蚊香燃烧烟气和灰烬中多环芳烃(PAHs)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GC-MS方法分析样品中16种优控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未加添加剂时蚊香烟气中16种PAHs均有检出,其中萘最大(3.109μg.g-1),其次为菲(1.230μg.g-1)、二氢苊(0.495μg.g-1)和荧蒽(0.311μg.g-1),以2~3环PAHs为主,约占PAHs总排放因子的86.0%;灰烬中也以2~3环PAHs为主,但排放总量仅为烟气中的4.7%.添加NaCl和Na2CO3未能起到降低烟气中PAHs排放的作用,甚至导致烟气中PAHs总排放因子和毒性当量出现不同程度增加.比较而言,CaCO3降低蚊香烟气中PAHs排放的效果最佳.随着CaCO3添加量的增加,2~3环PAHs在烟气与灰烬中份额的比值明显增加,而5~6环PAHs在烟气与灰烬中份额的比值明显减少.摩尔分数为2.0%的CaCO3在降低蚊香烟气中PAHs总排放因子和毒性当量方面作用最显著,其PAHs总排放因子较未加添加剂时降低了1.8%,毒性当量浓度降低了86.6%.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和土地利用对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孙文义  郭胜利  周小刚 《环境科学》2010,31(11):2740-2747
研究地形和土地利用对深层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影响,对准确评估土壤固碳潜力和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3种地形(峁顶、峁坡、沟底)和7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果园、天然草地、人工与天然灌木林、人工与天然乔木林)为对象,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采集53个0~1m土壤剖面中6个层次,898个土壤样品,研究了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深层SOC含量和分布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土层深度及其两两交互作用对流域深层SOC空间分布有极显著影响(p0.01).深层(10~100cm)与表层(0~10cm)SOC在3种地形的分布不同.对于表层土壤(0~10cm),峁坡SOC含量(10.7g·kg-1)最高,其次是沟底(8.9g·kg-1),峁顶最低(4.4g·kg-1);对深层土壤有机碳,沟底最高(5.6g·kg-1),峁坡次之(4.5g·kg-1),峁顶最低(3.2g·kg-1).深层SOC空间分布因土地利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与农田相比,果园0~40cm土层SOC含量降低21%,但80~100cm土层SOC含量提高13%;天然灌木林40~100cm平均含量(5.3g·kg-1)较农田高66%(p0.05);但天然乔木林40~100cm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小.沟底深层(20~100cm)SOC储量(5.04kg·m-2)最大,占1m剖面SOC储量的71.4%;峁坡占63.6%;峁顶占72.3%.深层(20~100cm)SOC储量天然灌木林最高,为6.01kg·m-2,占1m剖面SOC储量的64.7%,天然乔木林深层相对储量最小,仅占49.7%;农田和果园深层相对储量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岩溶槽谷区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环境行为,选取典型的竹林地、灌丛地和耕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分析土壤中的PAHs.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PAHs污染水平表现为竹林地(204.13 ng·g-1)>耕地(175.47 ng·g-1)>灌丛地(106.00 ng·g-1),土壤质量总体良好.3种土地类型均表现为浅层土壤的PAHs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p<0.05),表明岩溶区土壤对防止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2~3环PAHs易运移至深层土壤,而4~6环PAHs受TOC含量的影响则主要积聚在浅层土壤,富集能力表现为灌丛地>耕地>竹林地;PAHs运移特征主要受控于有机质的吸附和水的溶解两种机制,PAHs和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影响PAHs运移的重要因素.结合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源解析结果,得出研究区土壤中PAHs主要源于当地能源燃烧和交通污染,而大气沉降是重要污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