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滇池水质变化及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2010年滇池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滇池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虽有所下降,但水质整体仍属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认为昆明市在“十一五”期间为治理滇池所作的大量工作其成效还未完全显现。  相似文献   

2.
编制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回顾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的编制入手,分析了1995、2000、2005年滇池流域的水污染变化趋势,提出了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余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与日剧增,滇池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滇池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蓄水量减少,草海沼泽变化速度加快;滇池水质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华”滋生,“水葫芦”疯长,  相似文献   

4.
滇池流域面源方面治理问题比较复杂,仅采取简单的工程治理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必须结合各小流域区实际情况,提出从根本上减少面源污染的途径。治理必须是既能消减入湖污染负荷量,又能给参与治理的农民获得经济效益,这样农民对治理滇池才会有积极性,治理滇池的资金也才能得到保证,减少面源入湖污染负荷也才有希望。结合省内外治理成功的经验及滇池流域具体情况,提出治理滇池面源污染,可以采用“九结合的综合配置模式”进行治理。 1 “九结合的综合配置模式”内容  相似文献   

5.
滇池二维分层水质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三维问题“二维化”的分层迭代计算方法引入滇池水质模拟中,建立了湖泊二维分层水质模型,对滇池流场和总氮浓度场分两层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滇池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滇池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关注。滇池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心,省内外有影响的报刊多次报导,本市的专家、学者、干部、群众都强烈要求保护滇池。1987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同志提出“救救滇池”,保护好滇池已成为全国人民和国际上的希望和要求。总结国内外保护湖泊最基本的经验是依法治湖,强化管理,综合防治。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87年4月组织力量着手制定《滇池保护条例》。1988年2月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  相似文献   

7.
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对滇池水质的影响吴为(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为实现《滇池保护条例》和《滇池综合整治大纲》提出的目标,昆明市有关部门计划在“八五”期间再兴建两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厂建成投产后,将使昆明城市的污水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对滇池的污染将起到一定的...  相似文献   

8.
滇池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池营养化是湖泊生态环境演变过程的景观显示,是湖泊生物生产力在必需的营养条件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互相作用下发生发展的生态过程。其生态演变因素可分为“处然的”与“人为的”两种。现就滇池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分析滇池水质现状、污染来源、水质演变、污染成因、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滇池水污染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治理模式,实现统筹兼顾、系统考虑、多管齐下、长期综合治理,并提出适应新形势需求的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对策.以官渡区为具体实践区,探寻通过“点、线、面”结合,全面开展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最终实现滇池水体保护,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0.
滇池非点源污染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的夏天,滇池外海大范围内严重、持续的出现“水华”,说明近年来滇池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很快,水域环境迅速恶化。这一严重状况已引起省、市领导和全市人民的深切关注。滇池的污染源可分为点源和非点源两类,七十年代以来,我市在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控制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滇池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够,随着对点源的逐步控制,非点源污染已显得日益突出,调查资料表明:平水年和丰水年,非点源进入滇池  相似文献   

11.
滇池不仅是昆明市区主要的水资源,而且是美丽的风景资源,周总理生前曾把她经喻为“掌上明珠”。但是近几十年来由於周围水源涵养区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滇池这颗明  相似文献   

12.
实施“新昆明”规划与建设,滇池盆地土地利用状况将有较大的改变,无疑会产生一系列生态后果。为此,需加强恢复天然湿地,大幅减少人工湿地以保护滇池,尽早开展关于昆明原有高原湖泊景观保护的研究。采取措施克服“水泥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解决好城市原有水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滇池富营养化及面源控制问题思考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农田面源化肥流失污染,利用“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实施“高效清洁农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水质净化、蓄水调洪、固碳释氧及气候调节等多项生态服务功能,潜藏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作为削减滇池入湖污染的重要措施,环湖湿地是滇池水环境治理重要建设工程之一,具有改善滇池水质进而提升水环境价值量等作用.基于EFDC模型识别湿地的削减负荷与滇池水质的响应关系,可得到有、无湿地建设工程条件下滇池水质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污染-损失”模型计算滇池水质改善带来的水环境功能价值;进而从湿地本身及滇池两类对象的生态服务价值出发,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手段评估目前正在运行的11块环湖湿地的综合效能.结果表明:(1)湿地自身总价值量为24 981.2×104元,对滇池价值的提升量为2 450.4×104元.(2)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气候调节功能,该功能价值量最高的为东大河湿地,达8 535.8×104元,旅游休闲、物质生产也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中占一定比例.(3)湿地综合效能的评价聚焦于湿地本身和滇池两类对象,其综合效能和单位面积综合效能排名有所差异.参评湿地中,东大河湿地的综合...  相似文献   

15.
随省、市经济布局调整及对重点地区进行开发,2000年安宁工业区将发展成为我省的磷化工、盐化工和钢铁工业基地。安宁工业区(螳螂川流域)地处滇池下游,随该区经济高速发展,滇池上、中、下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本文将以安宁工业区发展规划浅述“松滇螳”水资源联合调控的意义和作用。 1 滇池流域水资源与螳螂川各水量关系滇池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流域平均降水量27.5338亿立方米,蒸发量22.08亿立方米,经流量5.4538亿立  相似文献   

16.
①2007年6月24日,滇池蓝藻暴发,绿浪翻滚,一名工作人员在清理蓝藻。②同样是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城市近郊湖泊,洱海总体水质已连续3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③滇池受蓝藻侵扰期间,畅游洱海的游客仍络绎不绝。青山摄④⑥5月29日,5月29日太湖蓝藻暴发,市政府紧急组织渔民和武警战士打捞蓝藻。⑤太湖水污染造成无锡市供水危机。龙山脚下的“白沙泉”已被远近老百姓取干,人们仍守候在井边,等待着泉水流出。吴小草摄江河湖泊的病痛与生机 滇池 太湖 洱海@吴小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滇池流域24条主要入滇河道水质和主要污染物超标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牛栏江-滇池生态补水工程对盘龙江水质影响。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滇池流域主要24条入滇河道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劣Ⅴ类水质断面明显下降,由70.8%下降为8.3%;优良水质(Ⅰ-Ⅲ类)断面占比逐年上升,由0%上升为41.7%。滇池流域整体水质状况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断面超标率逐年下降,CODCr、总磷、溶解氧三项指标超标率分别下降了83.3%、45.8%、33.3%,LAS已不再是污染因子;但氨氮、总磷、CODMn等仍是入滇河道水质提升的主要限制因子。盘龙江水质逐年向好,牛栏江-滇池生态补水工程是盘龙水质改善的影响因子,但不是决定因子,相应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完善优化排水系统、防洪调蓄、河道管理能力提升是水质向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滇池水体中主要藻种毒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滇池的优势藻种,蓝藻“水华”含有毒素,微囊藻毒素分子量为904,实验中可使小白鼠肝脏充血肿大致死。滇池外虽然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但水体中藻毒素含量还比低,尚不会对动物及体产生大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滇池20年污染治理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滇池的自然地理概貌、滇池的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分析了滇池污染的主要成因,回顾了滇池污染治理思路的创新和演进过程,总结了滇池污染治理主要骨干工程、滇池治理实施的主要政策法规,提出了下阶段滇池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湖泊水污染治理的流域生态保护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太源、滇池、巢湖水质富营养化和流域经济结构,污染源分布。生态状况作了工介绍“三湖”流域生态保护的进展及制定“九五”行动计划等举措,高度评价了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