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粉煤灰的基本性质和组成及其在水处理应用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对粉煤灰的改性方法及其改性后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性粉煤灰在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索粉煤灰利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以CNKI数据库中中文期刊EI、SCI、核心期刊、CSSCI、CSCD中相关论文为数据基础,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手段,对粉煤灰利用方面的文献从研究热点、时间分布、高频关键词、文章发表作者相关性与文章发表机构相关性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8年间,我国在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领域相关论文数量稳中上升;(2)目前国内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大掺量粉煤灰水泥、高性能混凝土、有价金属提取、改性吸附是国内该领域发展的主要认识群组和热点研究方向;(3)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已经根据研究领域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小组,也有部分研究人员和机构处于独立研究状态。粉煤灰利用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涉及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众多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3.
新疆昌吉州粉煤灰量逐年递增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企业无法对其回收利用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通过对新疆昌吉州十二家燃煤电厂粉煤灰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发现主要组成为二氧化硅,其含量平均为47.43%;三氧化铝、三氧化铁含量平均为17.98%、7.16%。为了提高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结合此次分析结果及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现状,对昌吉州粉煤灰在建筑行业、农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业的高附加值利用方面提出了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雷强  石林 《环境技术》2003,21(5):39-42
通过对烟气带入吸收系统的粉煤灰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的分析,研究了粉煤灰对硫化钠法烟气脱硫反应的可能影响,并对粉煤灰的去除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氧化铝工业产生赤泥的成分和性质,探索了赤泥和粉煤灰用于工业烟气脱硫的可行性。通过小型固定床反应器脱硫实验,分析了赤泥和粉煤灰的比例、样品含水量、SO_2浓度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为赤泥和粉煤灰在烟气脱硫领域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是火电厂排放的硅酸盐残渣,具有质轻、耐高温、强度高等优点,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着手,分析了近年来粉煤灰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粉煤灰的形成和精制;概括了当前粉煤灰的主要应用,并对今后粉煤灰的开发利用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全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环境经济学术会议于九月下旬在辽宁省抚顺市召开。会议期间宣读了十八篇学术论文,并就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政策进行了深入讨论。代表们认为:我国粉煤灰,目前已经被利用于市政、建材、轻工、化工、采矿、农业等多种领域。但是,这项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全国利用率仅为14.6%,特别是有一  相似文献   

8.
微波技术在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丽  韩永忠  陈金龙  张全兴 《四川环境》2005,24(3):56-59,57
对微波辐射技术在污染物治理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微波加热的原理,以及微波技术在吸附剂再生、去除挥发性有机物与土壤净化、加速油水分离与污油回收、诱导催化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微波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煤灰是一种可再资源化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粉煤灰对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可谓是一种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实现废物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综述了粉煤灰吸附法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煤炭燃烧产生的粉煤灰年均产量高达6亿t,而其资源化利用率不足80%,将其堆弃填埋处理占用土地资源且极易引发生态隐患。在“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破解传统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困局,推进其综合利用商业模式由传统的线性模式向绿色循环可持续性商业模式转型至关重要。基于文献分析、重点区域和行业调研,提出了产业链延伸模式、区域内产业共生模式、跨区域产业共生模式3种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商业模式。应用商业模式画布方法,从价值创造、价值主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4个维度,分析3种粉煤灰综合利用商业模式的特征、应用场景、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从促进技术创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改革铁路运输、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火电厂除灰水中的粉煤灰(含炉渣)对炼油厂含碱污水中石油类、COD(cr)等污染物的吸附处理效果,根据某单位现场情况,将炼油厂含碱污水送入火电厂除灰沟→经充分混合排入储灰场→并经长时间沉降分离的流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粉煤灰的吸附作用,显著降低了炼油厂含碱污水中的石油类、COD(cr)、挥发酚、碳化匕物等污染物。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分选是一种实用技术,从分选机的原理出发,设计合理的分选机结构,选择合理的系统布置和参数能够保证分选的高效率。文中还着重对分选系统的防磨措施、工艺设计、调节方法、分选效率作了详细的描述。对实际应用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测试等内容做了介绍,并验证了本分选系统的调节手段多样、方便,效率高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本地风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秦皇岛地区风的特点。结果表明,秦皇岛因受海陆地形的影响,风的变化具有海陆风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海陆风只影响到昌黎、抚宁和市区,达不到卢龙、青龙,在时间分布上,海风以昌黎(10点)出现最早,抚宁(12点)次之,市区(14点)最晚,陆风同样以昌黎(20点)出现最早,抚宁(23点)次之,市区(次日2点)最晚。同时,海陆风对秦皇岛地区气温的影响尤为明显,受海风影响,秦皇岛市的夏季不十分炎热,日最高气温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低很多,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另外,由于夏季受海风影响较大,海风登陆带来充沛的水汽,导致7月是秦皇岛地区大雾天气全年最多的月份。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分布在新疆雏吾尔自治区15个地州市100多个厂矿的建筑材料用原料及其建材产品的放射性检测结果。多数建材用原料及产品的放射性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制(控制)标准,对公众是安全的;少数地区部分建材的放射性高于限制标准,不能用作建材。必须健全对建材的放射性检测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纳米TiO2的特性及其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建芬 《环境技术》2005,24(6):22-25,28
纳米TiO2颗粒是一种重要的高性能和高功能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和表面超双亲性等功能,在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环保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阐述了纳米TiO2的特性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潘成武  蒲灵  兰石 《四川环境》2011,(5):96-102
四川省钢铁工业综合能耗、各工序能耗与全国先进水平均有较大差距。节能潜力巨大。能耗高的原因首先是因为采用钒钛磁铁矿,该矿难选出、品位低、焦比高,且要增加一级提钒工序,能耗较高。其次是装备水平不高,设备大型化率不高;最后就是因为节能技术、技能装备普及率不高。大量资源未能实现回收利用。分析认为,应针对上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达到四川省钢铁工业大量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对国内兰炭生产工艺流程应用及现状介绍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旧式低温干馏阶段和现阶段兰炭生产过程中固体废物的产生节点、种类、性质和主要处置方式。结果表明,旧式低温干馏阶段,兰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煤筛分破碎工序产生的末煤和煤矸石、筛焦工序产生的焦粉、焦油冷却收集系统产生的焦油渣等;现阶段,兰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煤筛分破碎工序产生的末煤和煤矸石以及破碎过程中经除尘器收集的煤尘、筛焦工序产生的焦粉、废水处理污泥、焦油冷却收集系统产生的焦油渣、脱硫工序产生的脱硫残液等。其中末煤、煤矸石、煤尘、焦粉作为一般工业固废全部综合利用,废水污泥、焦油渣、脱硫残液主要掺入原料煤中自行消化处置。  相似文献   

18.
"厕所革命"是涉及厕所污染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处置、利用等过程的生态链工程,强调物质、能量系统、污染物处理、污水回用的闭路循环,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旅游发展、智能化产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厕所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厕所革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以及未来发展规划,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卫生厕所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Managing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through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e the role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BEE) in China in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It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the adoption of BEE technologies in Chinese cities. It outlines the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large-scale deployment of the sustainable, low-carbon, and even carbon-fre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energy demand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driven by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growth, different policy tools for cost-effective CO2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sector are described. We propose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combining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the urban planning and building material industries, in order to drastically improve BEE during this period of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A coherent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iciency policies. Regulatory and incentive option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policy portfolios of BEE to minimise the efficiency gap and to realise sizeable carbon emissions cuts in the next decades. We analyse in detail several policies and instruments, and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y proposals fostering low-carb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Specifically,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improving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can generate considerable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credits with competitive price under the CDM framework.  相似文献   

20.
A national material flow model for concrete, the most popular construction material in Ireland,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material flow analysis. Using this model the Irish concrete cycle for the year 2007 was constructed by analysing the material life cycle of concrete which consists of the three phases of: production (including extract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e of cement), usage (ready-mix and other products) and waste management (disposal or recovery). In this year, approximately 35 million metric tonnes of raw materials were consumed to produce 5 million metric tonnes of cement and 33 million metric tonnes of concrete. Concrete production was approximately 8 metric tonnes per capita. By comparison, the concrete waste produced in that year was minimal at only 0.3 million metric tonnes. Irish building stock is young and there was little demolition of structures in the year of study. However this build up of construction stock will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waste flows when the majority of stock built in the last decade (43% of residential stock was constructed in the last 15 years) reaches its end of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