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及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前言丁草胺(Butachlor),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除草剂,其化学名称为N-J氧甲基-2′,6′—二乙基氯代酰替苯胺。主要去除一年生禾本科和莎草科等杂草,对藻类也有一定的防效。丁草胺有一定毒性,大白鼠口入LD_(50)为3300mg/kg(乳油);鲤鱼48hTLM为0.81ppm;对人眼、皮肤均有刺激作用。其在水稻田中的残留动态,亦有所报道。但关于它在各种条件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及其对蔬菜生长的影响,国内尚少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试验用江苏昆山的10%丁草胺粉剂,土壤为上海农学院农场水稻土(轻壤,有机质2.48%)。 2 降解试验 2.1 试验设计如下(表1): 试验1~3,各设置对照、湿土(含水量15%~  相似文献   

2.
氟乐灵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除草剂氟乐灵在两种土壤中可提部分的消失动态,研究了土壤组分、水分状况及微生物活性对~(14)C-氟乐灵结合残留形成的影响,以及土壤中结合残留物对小麦、黑麦草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能结合较多的~(14)C-残留物.对含结合残留物的土壤进行高温馏出处理,馏出物的GC检定结果显示除少量母体结构外,氟乐灵主要是通过其代谢物与土壤结合的.盆栽试验表明,氟乐灵结合残留对农作物的生长有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对茭白生长影响及土壤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处理后,单季茭"美人茭"的生长、茭白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LAS在茭白叶片和土壤中的相对残留量.结果表明,10 mg.L-1、100 mg.L-1 LAS处理浓度对茭白的生长状态没有显著影响;1000 mg.L-1 LAS处理浓度下美人茭株高和最大叶宽均分别低于对照25.5%(p0.05)和27.0%(p0.05),处理过程中叶绿素总含量大幅下降.10 mg.L-1、100 mg.L-1 LAS处理浓度下美人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1000 mg.L-1LAS处理浓度下美人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受到严重的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随着LAS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茭白叶片中LAS残留量先下降后上升,10 mg.L-1处理浓度下美人茭叶片中LAS含量低;10和100mg.L-1处理浓度下土壤中LAS含量基本在0.1~0.5 mg.L-1之间,1000 mg.L-1处理浓度下土壤中LAS含量持续上升,达到2.0~3.0mg.L-1,且LAS含量在第28d比第7d时高54.0%(p0.05).与单纯的土壤环境相比,茭白-土壤系统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土壤中LAS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三唑酮在大白菜施用后的环境安全性,建立了GC测定蔬菜及土壤中三唑酮残留的方法,进行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三唑酮在大白莱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研究.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均为0.001 mg/kg,三唑酮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5%~110.6%,变异系数为1.32%~6.04%.消解动态试验为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三唑酮在设施栽培大白菜的半衰期分别为2.72~3.30 d和3.21~3.35 d;露地栽培为2.35~2.87 d和2.30~3.12 d.设施栽培大白菜中三唑酮残留量与用药量正相关,随着施药量的增加,消解速度减慢,残留量相应增大.研究可为制定三唑酮设施栽培大白菜上最大残留限量和合理使用准则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灭幼脲Ⅲ号杀虫剂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试验结果.经在南北两地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灭幼脲Ⅲ号属非持久性农药,在作物和土壤中都较快地消失,在大白菜上的半衰期为3.8—14.0d,在土壤中为8.8—27.0d.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稀释2500倍,每亩每次按常规用药10g或加倍药量20g(有效成分)施药,喷施2或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三周时,灭幼脲Ⅲ号杀虫剂在大白菜的最大残留量为2.67ppm,在土壤中为13.81ppm.建议该农药在大白菜上的最高允许残留量(MRL)为3ppm,安全间隔期为21d.  相似文献   

6.
灭幼脲Ⅲ号杀虫剂在大白菜和土壤中持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残留农药对土壤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洧  尹文 《环境保护》1994,(11):32-33
在环境质量评价中,有人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确定土壤、水、大气和作物这四个环境要素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加权系数分别为0.4、0.3、0.2和0.1.美国国家野生生物联合会(NMF)对土壤、空气、水、生活空间、矿藏、野生生物和森林的权重值分别为0.3、0.2、0.2、0.125、0.075、0.05和0.0.05.由此可见,土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处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用凡尔赛营养液作为基础培养液,分别加入一种含钛植物生长促进剂和TiCl4溶液,以早熟五号大白菜为试验对象,基础培养液作为对照,考察钛元素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及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加含有相同含钛量的植物生长促进剂与TiCl4溶液的大白菜中单株大白菜鲜重增幅分别为35.4%和23.1%;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为162.5%及118.8%;大白菜中硝酸盐含量的降低幅度分别为15.2%和13.8%;亚硝酸盐含量的降低幅度分别为36.4%和33.8%。同时,还测量了其他相关指标如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添加TiCl4的培养液与对照相比,在各项指标中都表现出优势,与添加植物生长促进剂的培养液相比,叶绿素、硝酸盐等指标相差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纳米沸石对土壤Cd形态及大白菜Cd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污染水平(1、5、10和15 mg·kg-1Cd)下,不同施用量(0、5、10和20 g·kg-1)的纳米沸石(NZ)和普通沸石(OZ)对土壤镉形态分配比例(FDC)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研究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对土壤镉形态和大白菜Cd吸收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表明,施用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有效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态镉FDC,增加了铁锰氧化态镉FDC,在0~28 d的培养过程中,可交换态镉FDC呈先降后增后趋于平缓最后增加的趋势.培养结束时,沸石处理使可交换态镉FDC从0 d时的72.0%~88.0%降至30.0%~66.4%,各处理土壤镉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盆栽试验表明,施用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和FDC,增加了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和残渣态镉含量和FDC,以高量纳米沸石处理(20 g·kg-1)对可交换态镉的降低效果最好.土壤可交换态镉FDC与土壤p 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大白菜地上部和根部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施用沸石使1和5 mg·kg-1Cd水平土壤p H分别提高了1.8%~45.5%和6.1%~54.3%,土壤可交换态镉FDC分别降低了16.3%~47.7%和16.2%~46.7%,大白菜各部位镉含量分别降低了1.0%~75.0%和3.8%~53.2%,纳米沸石对土壤和植株镉的降低效果优于普通沸石.中低量(≤10 g·kg-1)的沸石对大白菜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高量沸石(20 g·kg-1)则抑制了大白菜的生长.与普通沸石相比,纳米沸石显著提高大白菜生物量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和大白菜镉含量及镉积累量.  相似文献   

10.
广州城市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广州城市绿地土壤的特征,并探讨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广州城市绿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其中公园和大学校园树林土壤的理化性质虽有一定改变,但仍接近自然土壤的状况;行道树的土壤则过于紧实,且pH值太高,而有机质及氮、磷含量较低。这些土壤问题会对行道树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文中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残留毒死蜱的作物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盆栽实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红壤中残留毒死蜱农药对小麦、油菜苗生长及其对农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中残留毒死蜱初始浓度为1~10μg/g,20d后,小麦苗地上部吸收的浓度可达0.257~4.50μg/g,油菜苗地上部吸收浓度可达到0.249~2.02μg/g;红壤中残留毒死蜱浓度低于10μg/g,对小麦苗地上部鲜重没有显著影响,低于5μg/g,对油菜苗地上部鲜重没有显著影响;残留毒死蜱在油菜苗根际的降解比非根际快1.4~4.2倍;油菜苗根际土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是非根际土的3.18倍、1.84倍,而放线菌数量差异不大;根际土比非根际土pH值低约0.19~0.23.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浓度(1、5、10和15 mg·kg-1)及pH条件下(4、5、6、7和8)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施用量(0、5、10和20 g·kg-1)对土壤镉形态分布和CEC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施用量对大白菜生长、镉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态镉(EX-F)含量和FDC(即土壤中镉的某种形态占总镉的质量分数),增加了碳酸盐结合态(CAB-F)、铁锰氧化态(FMO-F)、有机态(OM-F)和残渣态(RES-F)镉含量和FDC.培养结束时,沸石处理使可交换态镉FDC从0 d时的72.0%~88.0%降至2.4%~10.7%,各处理土壤镉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土壤pH与土壤EX-F镉含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FMO-F和OM-F镉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土壤CEC与土壤EX-F镉含量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施用沸石使大白菜植株各部位干重较对照增加了14.3%~131.4%,地上部和根镉含量分别降低了1.0%~75.0%和3.8%~53.2%.新晋菜三号各部位镉含量和镉积累量明显高于山东四号品种.与普通沸石相比,纳米沸石显著提高大白菜生物量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大白菜镉含量及镉积累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好氧堆肥和盆栽试验,探究不同比例(0%、2.5%、5%、7.5%和10%)钙基膨润土(CB)辅助猪粪堆肥过程及盆栽土壤中Cu、Zn形态的变化,并分析CB对白菜生物量及吸收Cu、Zn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的堆肥过程中,可交换态Cu、Zn的分布比例逐渐下降,而可氧化态和残渣态逐渐升高,与0% CB相比,2.5%~10% CB可使堆肥结束时生物可利用态(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Cu、Zn的分布比例分别降低19.84%~48.90%和4.94%~16.39%,并以10% CB的效果最为显著.进而开展的盆栽试验显示,施用堆肥后,土壤有机质和EC显著升高,而pH有所下降;CB辅助堆肥能够促使土壤EC的降低及pH的升高,稳定土壤有机质.与纯土处理相比,施用堆肥可显著提升白菜的生物量,且10% CB处理中的生物量最大(6.51 g·盆-1±0.34 g·盆-1).施用CB辅助堆肥后,种后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Cu含量增加;但各处理中可交换态Zn含量分别降低38.91%、43.69%、46.02%、45.12%和54.65%.白菜在施用堆肥后Cu、Zn的吸收量显著降低,并且随着CB辅助比例的增加Zn的吸收量随之减少,而Cu的吸收量呈增加趋势.本研究表明,钙基膨润土能够降低堆肥过程中Cu、Zn活性,在堆肥施入土壤后仍对Zn有持续的固定作用,同时CB辅助堆肥可以提高白菜的生物量,减少重金属Zn在白菜中的累积,并以10% CB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长期秸秆还田对塿土耕层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关中平原塿土(土垫旱耕人为土)上施用化肥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用量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低秸9 375 kg·hm-2,中秸18 750 kg·hm-2,高秸37 500 kg·hm-2)、间接还田(厩肥,37 500 kg·hm-2)的长期定位试验21 a,观测和分析了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及氧化稳定性等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单施化肥相比,秸秆直接或间接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了12%(低秸)、24%(中秸)、41%(高秸)和39%(厩肥)。施用秸秆和厩肥21 a,土壤有机碳累积系数平均分别为5.6%和7.2%。秸秆直接还田和厩肥均使土壤有机碳的氧化稳定性降低,胡敏酸的能态升高且保持相对稳定。以上结果表明,秸秆直接或间接还田不仅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也能明显改善土壤有机碳的活性和质量,是提高农田固碳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纳米沸石(NZ)和普通沸石(OZ)对2个品种白菜生长、抗氧化酶活性,镉形态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沸石明显提高了大白菜地上部和根部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使大白菜地上部、植株总干重分别增加了4.5%~96.5%、3.4%~88.4%.施用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有效降低了2个品种大白菜地上部和根部镉含量,且降低幅度随沸石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低镉(1 mg·kg~(-1)Cd)条件下,山东四号和新晋菜三号大白菜可食部位(地上部)镉含量较对照(Cd_1+Z_0)分别降低了1.0%~75.0%、19.5%~68.9%(除Cd_1+OZ_5/OZ_(10)处理).高镉水平(5 mg·kg~(-1)Cd)条件下,山东四号和新晋菜三号大白菜可食部位(地上部)镉含量较对照(Cd_5+Z_0)分别降低了7.2%~53.2%(除Cd_5+OZ_(10)处理)、0.7%~63.0%.与普通沸石相比较,纳米沸石处理大白菜可食部位(地上部)镉含量降低10.5%~65.7%.在镉污染土壤上(1 mg·kg~(-1)和5 mg·kg~(-1)Cd),施用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使山东四号品种大白菜可食部位(地上部)镉提取总量分别降低了12.4%~68.8%和13.2%~55.6%(除Cd_5+OZ_5处理),使新晋菜三号大白菜可食部位(地上部)镉提取总量分别降低了9.4%~71.5%和3.1%~38.7%(除Cd_1+OZ_5处理),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降低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6.
施硅对白菜体内镉的分布及其吸收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土壤外源镉污染下,施硅考察土培盆栽条件下白菜体内不同部位间镉的分布及其吸收迁移状况。试验表明,施硅显著降低白菜根、茎、叶中的镉含量和镉累积量,随土壤外源镉污染加剧,施硅抑制白菜各器官吸收累积镉的效果愈好,且不同硅水平处理间的差异亦渐趋显著。硅降低根的镉吸收系数,在土壤外源镉处理下,施硅降低镉的初级转移系数和次级转移系数以及地上部的镉转移系数,显著降低地上部的镉吸收系数;施硅增加白菜根、茎、叶中的硅含量和硅累积量,硅含量和硅累积量的分布为根>叶>茎和叶>茎>根,与镉含量和镉累积量的分布规律一致,白菜体内有可能形成硅-镉复合物以减轻镉的毒害。  相似文献   

17.
恶唑菌酮在柑橘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GC-ECD)测定了恶唑菌酮在柑桔及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是:对20g桔皮和土壤样品为0.0048mg/kg,对50g桔肉样品为0.001mg/kg,。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恶唑菌酮在柑桔全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1.73 ̄23.98d和9.68 ̄11.81d;按推荐剂量即恶唑菌酮6.25%WG稀释1000倍液喷施桔树,最多4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20d,恶唑菌酮在收获的柑桔全果和桔肉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食用桔肉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土壤及作物中农药残留量所揭示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1992年在河南、河北等省施用林丹防治小麦害虫地区跟踪监测:林丹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量全部符合标准。土壤及小麦中残留量中位数分别为50.8μg/kg和11.9μg/kg.土壤中滴滴涕残留量偏高,是由于防治红蜘蛛时施用三氯杀螨醇,而三氯杀螨醇原药中含有滴滴涕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