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土地覆盖(即地表下垫面)是土地生态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一个地区的土地覆盖状况如何,乃是开发利用该地区国土资源工作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三峡工程建设和该地区其它发展的需要,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加深研究,摸清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表覆盖情况,颇为重要。本文拟就这个地区土地覆盖的结构、质量及其环境影响提出一个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哲夫 《环境教育》2012,(10):84-85
丢卒保车,似乎所有发达地区或日发达国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为了让人过好日子让生态受点制约也不可避免。对待城墙、文物、古迹似乎也是这样。没有记载,却可以想见,自从开天辟地,这片土地便已经存在。那时,这片僻处黄土高原最北部的土地,依托着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天荒地老,得天独厚,一派风生水起的原生状态,草木自由生长,河流自由流淌,万物自由繁衍。习惯择水而居择草而牧的人们无意中发现了这片原生的乐士,便引朋呼类,始而族之,继而村之,再而镇之,又而县之。这是有考证的,早在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便  相似文献   

3.
卓玛措 《青海环境》2001,11(2):89-90,88
论述了青海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青南地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方向、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土地的综合利用于静波(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系,武汉43007O)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而其中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已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土地无偿使用制度,很多地区为获取自身的最大经济效益,掠夺式开发和...  相似文献   

5.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旨在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本文从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实际土地开发整理的情况分析,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进一步呼吁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目标加强重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绩效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以利于土地经济和土地生态的均衡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比较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夏广锋  周昊 《新疆环境保护》2007,29(3):11-14,35
辽宁省沙化土地面积54.96×104hm2,潜在沙化土地面积60.66×104hm2.大部分的沙化土地分布在辽西北地区,辽西北是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来监测数据表明,辽宁省土地沙化有恶化的趋势,而且这种沙漠化正逐年向辽宁省的腹地扩展.根据辽宁省的沙化特点以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探讨了其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粮食与耕地资源态势,研究省域土地整理区域差异与对策,为合理制定土地整理规划目标、确保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贫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粮食安全,经济较发达、人地矛盾尖锐的成都平原区和盆地丘陵区应以农村居民点和农地整理为主,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从深度上挖掘耕地资源潜力,提高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经济较落后的川西南山地区、盆周山地区和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应与退耕还林、治水治沙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搞好灾后土地整理复垦规划,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全省应重点抓好成都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川南喀斯特地貌农地和炼磺污染地整理、攀西地区土地复垦开发重点工程,以及地震灾区土地整理复垦、生态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单元,基于2001—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土地扩张面积指数和扩张强度指数,结合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从国家和区域尺度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扩张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扩张面积指数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城市土地扩张强度指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②东部地区城市土地面积增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城市土地扩张强度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东部和东北地区。③城市土地面积扩张最为明显的区域分布在新疆、重庆、云南等省份,年均城市面积增长倍数超过0.2;城市土地强度扩张增长区域分布在北京、广东、辽宁等省份,年均增长超过0.04。④全国尺度上,产业非农化对推动城市土地扩张最为显著;区域尺度上,人口城市化对不同地区城市土地面积扩张影响普遍较强。  相似文献   

9.
格尔木市沙漠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沙漠化土地现状及分布情况,探讨了格尔木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形成因素,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土地市场发育成熟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了基于土地市场土地交易情况、土地金融情况、土地市场竞争情况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土地市场发育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3-2007年31个省(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土地市场的发育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与经济发展相对应,我国土地市场发育程度也存在显著的区域梯度差异,东部土地市场发育成熟度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域内部省(市)之间土地市场发育程度也存在差异,西部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四川石灰岩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资源的主要开发利用途径:①根据石灰土的生产特性,发展喜钙作物和多种经济林果木;②发挥林地优势,封山育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③利用草山草坡,发展养牛、养羊;④改造低产田土,防治水土流失,培肥土壤;⑤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解决石灰岩地区缺水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⑥开发岩溶地貌的山水风景,发展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12.
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通过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对干旱区绿洲土地覆盖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考察数据和对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的评价的基础上对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动态变化进行规律性分析提出只有协调人地关系、加强区域地理建设才是使干旱区绿洲地区避免荒漠化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土地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青海环境》2001,11(4):162-164
土地是地球的表层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土地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质量和数量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土地、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加之不合理利用土地,地力衰竭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使土地资源永续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西文分析研究了青海省土地资源的特征和生产潜力,提出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沿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沿江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土地生态安全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信息熵等数学方法,计算了2006年研究区各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池州市、安庆市、宣城市、巢湖市和滁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Ⅳ级(良好);合肥市和马鞍山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Ⅲ级(一般);铜陵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Ⅱ级(较差).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镇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土地市场已初步形成,对土壤资源有限而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论,要使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就必须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本文分析了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土地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6条调控城镇土地市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河池市处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成为制约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且土地资源安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资源环境安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河池市土地资源压力状态和承压状态,选定24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河池市2005-2010年土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2005-2010年土地资源安全程度逐年升高,评价结果符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鱼红霞 《四川环境》2008,27(6):63-67
衔接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土地一级开发伴随着土地政策的改革而出现。目前土地一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这项工作系统的研究。本文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从土地一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的意义、作用和评价目的等方面对土地一级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其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土地一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并对完善土地一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讨在大型水电工程相继修建的前提下的川西高山地区土地开发整理模式,做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妥善安置移民。采取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川西高山地区土地整理模式可采用工程防护模式、开发未利用地模式、生物工程模式和土地平整模式等。川西高山地区土地整理必须突破水利设施、土壤改造和施工条件差等3项限制性因素,从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体进行整体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着重选取极限值条件法、AHP层次分析法、加权指数和法对白山市道清沟煤矿区的土地适宜类和土地质量等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判定道清沟煤矿待复垦土地的类型、数量和质量。基于土地破坏现状和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化学措施为辅助的土地生态重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岩溶山地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是土地整理的重点地区之一。以涪陵罗云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分析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岩溶地区地表水流失量大并转换为地下水,地下水的资源状况直接影响土地整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在水资源分析中,除了分析全年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尤其要分析不同季节的水资源供需状况才能真实反映土地整理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才能成功地进行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