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 )不会走路 ?每一个成年人 (除了残疾人 )都会走路吗 ?这话说起来有点儿可笑 ,仔细想起来还真有点儿耐人寻味。如同漫画中那位举着雨伞的先生似的 ,我们生活中还有 :有的人走路不望天 ,被从天而降的石子砖块砸伤 ;有的人走路不看地 ,被地面上凸起的坷垃绊倒 ;有的人边走边思考 ,与他人碰个满怀 ;……直立行走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因此笔者提醒那些不用心走路的人 :“可千万要走好啊 !”(二 )“我再也不会违章了 !”看到这幅漫画 ,有的人会对图中那位国外的严厉父亲的行为感到不理解 :小孩子的游戏 ,何必当真。然而 ,在笔者看来 ,…  相似文献   

2.
"车到山前必有路"。其实车到哪里都必须有路。不能开动的车从实质上说不能算是车,而要开动就必须上路。因此,无论从功能还是结构上说,路都是概念和现实的车的必然组成部分。鲁迅曾经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长期被当作至理名言,但是用在车道上则有些不对了。车道可不是人行小路,可以"走"出来的。它要求一定的宽度、长度、坡度、弯度,不可能单凭人走路自  相似文献   

3.
安全不安全     
正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最不安全的是交通。"我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绿灯亮时我以为该我走了,但看到几辆助力车横穿过来,我只好不动了。"这是很多刚到中国的留学生的感受。一个韩国学生和我一起过马路时,指着右拐车辆问我:"绿灯亮了,应该我们走,为什么这些车要走?"我跟他说:"大部分路口右拐车辆是随时可以走的,不受红绿灯限制。"他惊讶地反问:"那行人不就很危险了吗?"我对他的这种说法也很惊讶:"难道韩国右拐车辆也要按指示灯  相似文献   

4.
深度思考     
《现代职业安全》2006,(9):57-57
有人说,走路是一种享受。走路时,可以看看风景,听听音乐,甚至可以想想心事傻傻地乐。走路还是一种锻炼方式,可以让人昂首阔步,心跳加快,甚至不经意间让步履变得强劲有力。可我说,走路是一种机会。当婴儿蹒跚学步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要走的是什么路。但可以肯定的是,将  相似文献   

5.
路的变迁     
路非路 小时候,根本没有“路”的概念,只有“走”的困顿。我生在农村,开门见山,那路,更多时候是需要“爬”的。在习惯于“爬”着走路的人脚下,真的无所谓路不路的,甚至根本就无需什么“路”。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背景10月27日,陕西省西安市1名女士在西安地铁一号线万寿路站下台阶时,因为一直低头看着手机,脚下踩空失去了平衡,从30多级的台阶滚落,身上多处擦伤,所幸没有大碍。@钱W15401:走路别玩手机。@小玮艾特you:走路的时候想玩手机了就站路边玩一会儿再走,边走边玩好危险。@文文15607981214:有什么要紧的事非得一边走一边看啊。  相似文献   

7.
您,会“走路”吗?大多数人听这么问都会嗤之以鼻:除了没学会走路的婴儿,谁不会走路?然而,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实却常与答案有很大差距。如果留心观察,会发现行人的违章频率极高,诸如闯红灯、攀护栏、在机动车道行走等现象;而不观察来往车辆动态径直横穿马路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殊不知,在贪图一时方便之际,交通安全隐患正悄悄潜  相似文献   

8.
<正>纠正不良的走路姿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可以在家里对着大镜子自我检查。人在照镜子时会不自觉地挺胸抬头。然后在走路时有意识保持端正的姿势,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倾。走路时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双目平视前方,头微昂,颈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后突,步行后蹬着力点侧重在跖趾关节内侧。大多数人的鞋跟儿都会磨偏,但并不是说这些人都有骨骼肌肉方面的问题,只是因为走路习惯不太好,并不  相似文献   

9.
盲人提灯笼     
在古代的某一个晚上,一位盲人提着灯笼在街上走着。有人问:“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走路?”盲人回答:“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到我,不会撞倒我。”眼下,还有个别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例如,看到他人违章不制止,总以为这是他人的事,只要自己不违章就可以了。自己不违章,固然很好,但并不等于安全工  相似文献   

10.
据说,日本真正有钱的人,都不买日本车,他们心中首选的车辆是德国造的轿车。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去年在德国走了一趟,见证了德国车辆的魅力,对德国交通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德国从事汽车销售,对德国汽车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据他说,每7个德国人里,就有1个是从事与汽车有关的行业。德国是一个汽车王国,每年汽车销售400万辆左右,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但销售总金额基本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据说,日本真正有钱的人,都不买日本车,他们心中首选的车辆是德国造的轿车。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去年在德国走了一趟,见证了德国车辆的魅力,对德国交通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德国从事汽车销售,对德国汽车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据他说,每7个德国人里,就有1个是从事与汽车有关的行业。德国是一个汽车王国,每年汽车销售400万辆左右,仅次于美国和日  相似文献   

12.
行路随想录     
1 走路,也要老老实实。 走路不老实,三步一跳,脚跟不着地,起步不扎实,行走不稳重,势必会栽跟头。 2 走路,常常碰到岔路口,何去何从? 第一步很重要。一步走错,以至方向迷失,误入岐途。 岂能彷徨于岔路口?要问路,认清正途,然后起步。  相似文献   

13.
她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彭婆镇南寨村,一场病,让她双腿萎缩,机能全无,失去了用双脚走路的能力。 从小,她的心愿是让自己用手爬行的速度能比过同龄人的腿脚。她很要强,但也很害羞。她知道自己只能爬行,她想即便不能直立着走就算“爬”也要“爬”到最好!  相似文献   

14.
正近两年,计步越来越流行,掀起了一股走路大潮,每天不走一万步似乎都不好意思打开微信运动功能。但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调查,我们都被"忽悠"了。日行1万步并不是必须的为了监测每天1万步对于一个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测试将实验参与者分成两组,一组主要进行每天1万步的运动计划;而另一组执行的是名为"快走10分钟"的运动计划,每天完成3组10分钟的快步走,核算成步数约为3000步。  相似文献   

15.
和日本人提起雪灾,他们都会苦笑说:"我们要年年对付大雪,北海道的雪能下到把人埋起来。"正因如此,"久病成医"的日本人也有了一套对付大雪的办法。在日本公路边常可看到一个个黄色的塑料箱,看标志是日本政府的财产,上面标着"自由取用"的字样。下雪天,经常可以看到日本人带着塑料桶,打开箱子,用铁锹从里面取些白色晶体装走。日本的商家尚且仔细到论克卖水果,这箱子里的东西居然可以随便拿?经过了解才知道,那黄箱子里装的是专门化冰雪的化冰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安全管理经验采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林泽炎1952年,日本的各类工业伤亡事故基本上是美国的5倍。但到1990年时,情况却变得完全相反了。美国的各类工业伤亡事故是日本的6倍多。这是日本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安全管理的结果。“没有安全,就不可能有生产”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城市是否现代化,是否走在世界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前沿,可以从一个城市的停车场略窥一豹。日本是个汽车生产的大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家用汽车,平均不到每三人就有一辆私人小轿车。这就给日本各地政府提出一个最最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些汽车在非行驶之时要摆放在哪里?因为日本不但国土极其有限而且城市居住人口也极其密集。所以停车场的设计与建设,成为日本人城市交通生活与管理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老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提供光明。如此一来,别人也就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了他人。”  相似文献   

19.
最新的研究表明,走路可能逆转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所以特别适合中老年人运动。有关专家指出:我们大多数人能进行的最好的活动就是走路。走路,就是以适度有力的步伐(每小时5 ̄6公里)每天走上半小时左右,每周五六次,可以起到预防诸多疾病的作用:"心脏病有规律的走路能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血压,减少甘油三脂及胆固醇在动脉管壁上沉积的机会,增加血液中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血液不那么“黏稠”,从而使心脏病发作几率减少50%。"中风科学家对7万名医院护士过去15年健康的分析发现,那些走路最多的人——每周在20小时以上——中风的比率降低了4…  相似文献   

20.
我去过不少城市,到日本是1999年7月份中旬。日本东京地价高居世界榜首,许多人只能把家安在东京邻县,每天要花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乘电车来往。我入乡随俗,在与东京相邻的县城租到了一间房子,每天需坐2个多小时的电车往返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