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名叫王久良的中国摄影师近日拍摄的一组题为"垃圾围城"的图片,在网络上引起很大反响。"垃圾围城"现象并非北京独有,而是全球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少产生垃圾是可  相似文献   

2.
《绿叶》2016,(5)
正我国普遍存在城市"垃圾围城"现象,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对水、大气和土壤等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危害。如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解决垃圾占地问题势在必行,可以作为实现城市发展绿色化的重要抓手。而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对存量垃圾占地修复和治理,又需要对增量垃圾有效控制。杭州天子岭填埋场改造为静脉园区和北京丰台北天塘填埋场改造为用于环保总部的循环产业园区这两个案例都说明了垃  相似文献   

3.
顾润南 《青海环境》2001,11(4):152-155
日益严重的垃圾围城现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文章阐述了各国垃圾处理技术的历史发展,并针对目前国内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技术难点和解决关键。根据我国垃圾组成特点,提出了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产业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综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每年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目前国内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例,北京每天产生约1.8万吨生活垃圾,面积过千平米的垃圾堆放场和处理厂约500多个;上海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超过北京,达2.2万吨;深圳日产垃圾逾1.78万吨。垃圾围城问题,需要系统研究,形成解决方案。目前,各地陆续在建垃圾焚烧厂,但均遇到选址难的问题,亟需破解。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  相似文献   

5.
数字     
《环境教育》2010,(12):4-4
据统计,全国1/4的城市已基本没有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垃圾围城问题虽早就提出过,但一直没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城市都在垃圾处理问题上走了弯路,当时只是简单堆放、填埋.给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一颗巨型“炸弹”,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了石家庄市"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之大,增长速度之快,使生态环境恶化,破坏了城市景观,对城乡居民的健康构成了威胁.结合目前石家庄市城市垃圾资源处理的途径,提出"垃圾围城"的出路三R行动--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旨在提高石家庄市垃圾处理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有媒体报道,2015年杭州将推出一系列垃圾减量措施,将市区垃圾总量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杭州的每个垃圾袋都印上了二维码,乱扔不分类将会被追溯,定时定点投放、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应该为杭州带的这头叫好,尽管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比如不印二维码该怎么办?"垃圾围城"已成为中国城市之痛。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年产量过亿吨,占世界垃圾总产量的20%左右,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许多城市正面临"垃圾围城"  相似文献   

8.
<正>据统计,全国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达75万亩,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许多城市市区光鲜亮丽,城乡接合部垃圾遍地,居民生活在垃圾包围之中。垃圾,是人们生产生活活动中如影随形的"副产品"。尽管人们讨厌垃圾,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总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垃圾。  相似文献   

9.
“垃圾围城”现象已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推进垃圾分类是解决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的重要举措。在垃圾分类全过程中,如何分门别类进行资源化利用是下阶段工作的主阵地。上海作为先行先试的城市,在政府、企业、媒体和公民的协同共治下,垃圾分类实效显著,但资源化利用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出现垃圾分类主体内在驱动力不足、垃圾分类行为约束疲软、湿垃圾处置痛点突出、低价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难点凸显等。针对此,本文以构建闭路循环为核心理念,提出细化分拣门类、提升市场化机制、强化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夯实制度保障机制、加大宣传引导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与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摄影师王久良花了一年半时间拍摄的纪录片《垃圾围城》在北京首映。他通过对北京周边几百座垃圾场的走访与调查,最后用朴素与真实的影像向我们呈现了垃圾包围北京的严重态势。其实,垃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自人类开始聚居在一起,就面临如何处理垃圾的问题。考古工作者在进行古人类文化遗址发掘的时候,就特别注重研究所谓"灰坑",其中许多就是古代人类的生活垃圾坑,从古代人类的遗弃物中,发现很重要的古人类生活信息,从而推断当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报道,北京周边农村被曝非法垃列圾填埋场达400家以上,垃圾围城之势形成了北京的“七环”特别风景线。专家建议,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就应将垃圾的回收与处理纳入统筹规划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正>王久良,自由摄影师,纪录片《垃圾围城》和《塑料王国》的作者。2008年开始,他将镜头对准了垃圾。2010年,他拍摄完成了纪录片《垃圾围城》。之后,从2011年开始,王久良又将镜头对准了外国塑料垃圾在中国的处理情况,拍摄了纪录片《塑料王国》。是什么原因让王久良与人们最不愿意谈论的垃圾产生了不解之缘?他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见闻和感受?为此,记者对王久良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冯永锋 《绿叶》2014,(6):45-47
正垃圾焚烧厂的争议是一个综合社会问题,公众的"反焚烧"是一种期望对话的行动表达,正视这种行动表达,积极展开理性对话,共同探索社会共赢的垃圾管理之路,才是解决争议的根本路径。垃圾焚烧厂自出现以来,始终都是垃圾问题的争论焦点。在争论中,支持垃圾焚烧的人们习惯于用技术问题来解决争论。他们提出,垃圾焚烧厂技术先进、设备一流,不可能有任何的环境风险,人们担忧都是不必要和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东阳经验”简易可行,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上成效显著。推广“东阳经验”有助于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与乡村的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峻,“垃圾围城”[1]“垃圾围村”[2]现象愈演愈烈,垃圾焚烧和填埋面临的困境凸显。  相似文献   

15.
<正>上海自2019年7月1日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都对垃圾分类做了很好的宣传,市民都积极配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但在垃圾投放的实际行动中,人们还是遇到了实际困难,有人因此而烦恼,也有人积极想办法,很多家庭垃圾分类新方法便应运而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说:"2018年,上海市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接近2.6万吨,年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900万吨。"粗略估算,如果用2.5吨卡车来运送,上海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所需车辆头尾衔接便可绕上海内环一圈。因此,冲出"垃圾围城"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近年来城市垃圾产生量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因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供给严重滞后,导致"垃圾围城"现象频发。传统的由政府主导的垃圾处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的现实需要,因而垃圾处理领域引入PPP模式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重要手段。但垃圾处理PPP模式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如风险管控意识不足、合同定性冲突、权力缺乏约束、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应从加快立法推进、构建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利益激励机制及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予以针对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各地对垃圾分类进行了各种创新,尝试引入企业等主体,采用各种先进互联网、智能技术推动垃圾分类,通过对南京所实行的较为典型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入手进行研究,认为现有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过于强调个体参与,且没有解决激励问题,造成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原子化"特征,忽视公共意识培养,导致效果低下。通过对已有垃圾分类理念中"多元共治、居民参与"的反思,结合对日本经验的探讨,认为在制定垃圾分类方式时应考虑具体地方特征,建构一种"在地参与"的模式,根据现有城市治理特征,结合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力量,共同推进垃圾分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田松 《绿叶》2014,(6):27-32
垃圾问题不是枝节问题和技术问题,它内在于工业文明,不可能通过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得到彻底的解决。未来的国际竞争,将在垃圾的容纳空间上激烈展开,垃圾问题会迅速超过粮食问题、能源问题,成为未来社会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家必须在战略层面上考虑垃圾问题,并从宏观上调整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9.
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是构建循环型社会的首要环节。针对政府中心运作模式与市场运作模式存在的弊端,认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可采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垃圾分类减量促进服务模式。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与垃圾管理实践,重点探讨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主体、购买形式与运作过程,明晰社会组织与政府的职责以及确立其运作机制;最后通过广州荔湾区西村街道实践,验证其运作效果。研究表明,该模式是治理城市生活垃圾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对破解"垃圾围城"、开发城市矿山以及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国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不少地方还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状态,如此靠老天爷帮农村环保,这是怎样的一幅现代农村"美景"?7月9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第一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围绕环境保护有关问题作了报告。他说,全国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每年产生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