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云南的环境教育应当从云南本土特色出发,从民族文化着手,寻求一种适合于云南的环境教育方式,不停留于表面宣传,不僵着于千篇一律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是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公众的环境教育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讲,它是形成文明社会的公众教育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疆各民族优秀环境文化的研究、挖掘和保护,创新环境文化建设形式,丰富环境文化内涵,建立现代环境文化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环境文化氛围,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文化的素质,强化新疆环境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环境文化建设机制和体制保障,建设生态新疆,和谐新疆,形成有新疆特色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4.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由作为意识形态的深层生态思想,观念,与作为行为实践的理性生态技能、经验,以及作为社群内部的生态管理组织共同构成。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实践,具备了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及社会生态三重价值。当前轰轰烈烈的生态文明建设运动中,仅凭科学主义至上的所谓先进的技术手段,难以全面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家园"的梦想。当今的生态文明,理应属于一种兼容并蓄、多元和合的生态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6.
7.
8.
在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体系中、“环境文化”是个全新的概念。其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环境文化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中国的环境文化更是有着悠久的传统,几乎与人类文化萌芽相同时,环境文化就已经出现了。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环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无疑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为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文化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著名环境新闻学教授、环境记者Michael Frome认为环境新闻的报道"不仅仅是报道和写作的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的方式。"由此可见,环境新闻,提供的已不是一般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1.
企业建设环境文化,就是要使企业全体成员形成一种共同的环境价值观念,而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核心和标志、环境文化推动着环境价值观念的转变,促进环境意识的增强与提高,企业发展环境文化,就是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质量和企业经营中渗透并培养强烈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做到在发展生产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生产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湖北省老河口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老河口市石油化工厂和化工三厂组建而成的。由于重生产,轻环保,重质… 相似文献
12.
环境法制的发展,对中国多年来环境领域取得的成就功不可没。中国当代环境法制不仅存在体制矛盾,还受文化制约。环境法制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立法质量不高,授权立法和部门立法色彩浓厚,监管体制发挥作用有限,环境司法救济滞后,环境外部成本难以内化以及公众参与不足。针对上述矛盾,从文化视角分析和解构,充分认知矛盾本身。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春天,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提出了树立新的发展观的命题。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又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的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靠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其中环境素质的提高又是其中主要的要素。要提高国民的环境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环境文化。要推动环境文化的发展,就必须繁荣环境出版业。一、环境出版物在环境… 相似文献
14.
何影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3(2):61-63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城市环境的有关空间要素进行了中西比较和分析,从而得知 我国现代城市环境并不是简单的规划与设计,而是一种社会环境的全面再创造。 相似文献
15.
16.
论环境文化与企业新文化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新走向,企业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致力于环境文化的构建,其中,观念的创新是企业环境文化塑造的前提,产品的创新是企业环境文化塑造的内容,管理的创新是企业环境文化塑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既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权利和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问题。文化是自然的对应物,早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现代市场经济的文化,将财富和资源占有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尺度,刺激超级消费,加深了人与自然的隔离,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展望未来30年环境问题,对控制并塑造我们的社会和文化话语进行批判性反思,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
20.
陈龙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就以武术为媒介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作出探索并分析,求证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发现了武术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时存在被竞技体育形式化,武德教育缺失,良好传统被扭曲等尴尬之处,并指出武术教学改革应重点把握武术基础理论、武德、习武的精神要义、功法原理等,可以利用各种传媒,利用多种特色鲜明的技术内容,利用传统招法名称教学等方法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