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碱渣海洋倾倒沉降过程的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的结果,初步探讨了碱渣云团倾倒后的声学特性,解释了碱渣云团回波信号的意义,给出了碱渣云团信号强度的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影响碱渣云团信号强度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2.
碱渣海洋倾倒定点化学追踪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渣海洋倾倒,在夏季温度、盐度和密度跃层存在下,以pH、浊度为化学追踪指示值,于北黄海5号倾废区进行的三个航次定点化学追踪试验,讨论了碱渣入海后的沉降速度,扩散时间和飘移距离。选择pH、浊度值作为碱渣海洋倾倒化学追踪指示值是一种尝试。实验室模拟及海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在碱渣海洋倾倒中定量描述碱渣在海水中的时空分布是可行的。可作为研究碱渣海洋倾倒区划分合理性应用,并可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为碱渣倾倒对海洋水环境影响现场调查的先期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固-液体系的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碱渣-海水混合体系的吸附试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碱渣对海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是二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前,污泥处理费约占整个下水处理费用的40-50%。污泥浓缩是污泥处理操作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重力浓缩是污泥浓缩处理的一种最简单又经济的方法掌握污泥的压缩沉降速度和污泥的压缩沉降性,不仅能决定浓缩池中所要的排泥浓度的高度,也是给水加速澄清池的浓度和设计平流式沉淀池底部污泥堆集厚度的计算基础。因此,引起很多学者对它研究的重视。重力沉降浓缩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目前对它还不能用可靠的理论加以解  相似文献   

5.
从对流-扩散理论出发,给出了海洋倾废中悬浮颗粒在海底初始沉积的预测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对北黄海V号试验倾废区碱渣倾倒中悬浮颗粒的初始沉积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海洋倾废中悬浮颗粒的初始沉积范围随倾倒时间的不同而变化,且悬浮颗粒的最大沉积量产生在离倾倒点特定距离处。  相似文献   

6.
污泥减容的关键技术—剩余活性污泥的气浮浓缩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溶气气浮法用于浓缩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的工艺设计参数,并将它与传统的重力浓缩法相比较。通过小试及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泥条件下(进泥浓度为2~4g/L),采用气浮浓缩法获得的污泥含固率为3.5%~3.9%,而重力浓缩法仅为1.2%~2.5%;并且气浮浓缩法的水力负荷、固体负荷高达150~200m3/m2·d、350~450kg/m2·d,而重力浓缩法仅为10~15m3/m2·d、20~50ks/m2·d。研究结果还表明:剩余活性污泥的气浮浓缩法相比于重力浓缩法具有浓缩效果好、运行效率高等优点,另外对两种方法的经济技术分析也表明,气浮浓缩法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为碱渣倾倒对海洋水环境影响现场调查的先期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固─液体系的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碱渣─海水混合体系的吸附试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碱渣对海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是二级动力学过程。并且提出了碱渣─海水体系中碱渣含量对吸附反应速率影响大小的“强度指数”概念。应用该模型预测了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碱渣对海水中不同初始浓度磷酸盐的平衡吸附量和平衡浓度。理论分析发现,预测的平衡吸附量和平衡浓度之间符合乔姆金等温吸附方程,说明了海水中磷酸盐在碱渣表面上的吸附是遮盖率不大的单层化学吸附,与本文的前提假设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含环烷酸废水是炼油厂高浓度水源之一,来源于环烷酸回收装置排水、柴油罐区脱水以及环烷酸废水的碱渣中和水等。主要含环烷酸、环烷酸钠和油类等污染物。由于环烷酸和环烷酸钠是环状的非烃化合物及其盐类,又是,因此使废水乳化十分严重,且难以生物降解,故必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主要有酸化沉降和酸化萃  相似文献   

9.
北黄海沿岸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大连市和烟台市,仅大连湾沿岸就有一百多个单位向海湾排渣。由于缺乏统一管理,造成港口航道淤塞,海水污染,海生物减少,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危害。为此,大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沿海选择几处围海区段进行填渣造地。但围海筑坝投资大,使用年限短,难以满足长期排渣的需要。从长远利益考虑,对于排放量大的无毒废渣,采用海洋倾倒方式是比较理想的途径。 大连市的年排渣量为159万吨,仅甘井子区21个厂家就占146万吨。其中,大连化学工业公司无毒碱渣排放量最大,急需解决处置问题。碱渣来源于原料盐和石灰石,沉淀物粘性较强,呈碱性,全属无毒物质,是最适于采用海洋倾倒处置方式的工业废渣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世荣  修瑞琴 《环境科学》1991,(6):32-33,11
采用大型溞为试验生物对氰渣、锑冶炼碱渣进行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氰渣、锑冶炼碱渣能够抑制大型溞的运动,并造成溞的大量死亡.所测得的半数运动受抑制浓度EC_(50)值,氰渣24h为7.5%,48h及96h分别为0.24%,锑冶炼碱渣96hEC_(50)值为98%.所测得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值,48及96h分别为0.43%及0.19%.  相似文献   

11.
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和大连化学工业公司联合进行的碱渣海洋倾倒实验于1989年6月20日至7月4日在北黄海Ⅴ号倾废区进行。 6月24日,Ⅴ号倾废区海面风平浪静,“中国海监”19号船驶向预定位置,烟渔拖1号拖轮拖着烟渔驳1号载着250t白色碱渣,缓缓驶向倾废中心,三点零五分,一声令下,满船碱渣倾入海中,海面立刻显现出一片浅兰色的“云团”,逐渐扩展,随着潮流漂散。 “中国海监”19号海洋水文、化学工作者利用多种先进仪器停机滑行穿过“云团”,并对“云团”进行扫描跟踪,监视记录碱渣的扩散范围和扩散速度; “中国海监”20号船立刻驶向倾废中心  相似文献   

12.
利用模型实验研究了倾倒后沉降在海底的碱渣和粉煤灰的再悬浮特性。再悬浮过程受底边界层流速分布控制。用边界层流速对数分布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确定了碱渣和粉煤灰再悬浮时的临界摩阻流速。相关分析表明:对数流速分布模型与实测流速分布吻合很好。实验条件下得到碱渣再悬浮临界摩阻流速为2.6—4.1cm·s~(-1),粉煤灰为 1.0--1.9cm·s~(-1)。  相似文献   

13.
实验选用拟将倾倒入海的制碱工业的废渣(碱渣),对中肋骨条藻、中华哲水蚤、中国对虾仔虾、阿匍(?)虎鱼、菲律宾蛤仔等5种海洋生物进行了碱渣的毒性测试。其结果表明:碱渣是属于基本无毒的工业废渣,但由于碱渣中含有一定的碱性物质,入海后将使一定范围内海水的pH值上升,海洋生物对pH值的变化较为敏感,并产生一定的有害影响。且碱渣悬浮液大于碱渣上清液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不同预处理方式污泥对MFC(microbial fuel cell,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影响,采用双室MFC反应器构型,以不同预处理方式的污泥作为MFC的底物基质,包括热处理污泥、废碱渣预处理污泥、未处理污泥,并设置静态试验组污泥(开路试验),考察MFC的产电性能(电压、电功率密度)、pH、CODCr、总悬浮物(TSS)、挥发性悬浮物(VSS)、EPS(胞外聚合物)以及三维荧光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在所设外电阻条件下(1 000 Ω),MFC的最大启动电压可达0.3 V;②废碱渣预处理污泥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70.1 mW/m2,热处理污泥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60.1 mW/m2,预处理后污泥的性能优于未处理污泥;③热处理污泥、废碱渣预处理污泥、未处理污泥以及静态试验组污泥的pH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废碱渣预处理污泥及热处理污泥总悬浮物和挥发性悬浮物的去除率均高于未处理污泥,且CODCr有类似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污泥EPS的组成成分以及三维荧光光谱图的特性发现,污泥EPS中蛋白质质量浓度最高,并且腐殖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胞外电子基团的转移,三维荧光光谱图也证实了不同预处理方式污泥随厌氧消化过程的变化规律.研究显示,将废碱渣预处理的污泥作为MFC的底物,不仅降低了资源能耗而且提高了MFC的产电性能,实现了综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庄河临时海洋倾倒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疏浚物倾倒对该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本文结合2011~2013年间的监测资料,通过单因子标准指数法以及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倾倒区海水水质进行了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结合2012年和2013年的监测资料对沉积物进行了分析;通过香农-韦佛指数方程,综合2012年和2013年的监测资料,对监测海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评价。同时选取倾倒活动影响范围外一点与倾倒区监测同步进行。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评价方法均表明,监测海域海水水质基本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沉积物符合《沉积物质量标准》中的一类标准;海洋生物未受到倾倒物的明显污染。这说明,目前庄河倾倒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疏浚物倾倒未对监控海域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简称"1972伦敦公约")及其96议定书的缔约国。按照公约对缔约国的责任及义务要求,缔约国应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国的"可考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名录",同时制定名录中废弃物的海洋倾倒评价方法和标准,目的是最大程度的控制海洋倾倒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惰性无机地质材料是公约规定的允许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之一,目前,国内对惰性无机地质材料海洋倾倒活动尚无专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本文以《海洋沉积物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作为主要依据,对惰性无机地质材料海洋倾倒评价的化学指标及其筛分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环境样品中许多组分的含量甚微,现有的各种分析手段的灵敏度尚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浓缩富集步骤才能进行测定。目前采用的预处理方法有:液—液萃取、吸附法、气提、气—液分配、冰冻浓缩、逆渗透、反应收集法等等。其中较常用的为前两种,但它们仍存在一些缺陷而影响使用范围,如萃取法需精心制备高纯度的萃取剂(费时、费工且损害健康);对挥发性、水溶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国疏浚物海洋倾倒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自从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颁布之后,仍缺乏切实可行的法律实施细则。本文针对我国疏浚物海洋倾倒的现状,讨论了几种国外疏浚物分类方法。中国疏浚物分类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国情,必须要有沿海主要港口疏浚物实测数据为依托,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9.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炼油厂碱渣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镇海石化总厂炼油厂碱渣污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详细考察和模型试验,结果证实它是一种较易于生物氧化的污水,只要严格控制水中的含盐量(<30mg/L),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可达到2.0kg COD/m~3·d 或更高。对于此类废水,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 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手段。目前,本方法的中型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0.
净水厂污泥沉降和浓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净水厂污泥分别进行了沉降试验和浓缩试验研究,考察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对净水厂污泥沉降、浓缩、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了PAM投加率、斜板间距等对动态浓缩的作用,并探讨分析了各个因素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