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灰水砷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石灰沉淀法、铁盐共沉淀法、石灰铁盐中和法以及絮凝沉淀法等。本文对各种治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以便选用。  相似文献   

2.
普钙高氟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一铷 《化工环保》1992,12(6):347-350
本文介绍了普钙高氟废水预处理工艺的确定及其处理效果。含氟5000—11000毫克/升的普钙废水,采用石灰沉淀法处理,装置运行结果证明,经一级中和一级沉淀处理后,氟含量可降至15毫克/升以下,达到GB8978-88排放标准,为普钙行业含氟废水的处理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锑在水中的形态变化及除锑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锑在水中的形态变化方式,如由固态锑到离子态锑的转变、锑离子的水解、锑的生物甲基化等,阐述了含锑废水的处理技术如吸附法、沉淀法、中和法等的优缺点,并指出高效、环保、廉价除锑吸附剂的开发和对锑甲基化转化过程的探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建立和完善排污权市场机制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排污权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概念,阐述了参与主体不同、实施手段不同、风险大小不同和作用效果不同是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主要区别;指出排污权一级市场需要解决的核心是公平问题,二级市场需要解决的核心是效率问题,并提出了保证排污权一级市场的公平性和提高二级市场效率的若干重要措施.这对于当前我国实施排污权有偿取得与排污交易,建立排污权市场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铬黄生产中含铅含铬废水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环保》1991,11(5):305-307
采用合成沉淀法与中和沉淀法分别治理铬黄生产中的含铬废水和含铅废水,获得成功。处理后废水中的铬含量和铅含量都低于国家排放标准。本工艺操作简便,技术可行;同时还可回收铬黄和氢氧化铅。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级氧化法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在次氯酸钠、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4种氧化剂中,次氯酸钠的氧化效果最好。以次氯酸钠作为一级氧化剂,进行一级氧化处理;再分别采用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进行二级氧化处理。在次氯酸钠加入量为40mL/L、一级氧化反应时间为30min、二级氧化反应时间为30min、初始废水COD为3976mg/L的条件下,二级氧化剂过氧化氢、次氯酸钙、高锰酸钾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80,40,40mL/L,对应的COD去除率分别为82.60%,71.50%,83.50%。  相似文献   

7.
用硫化铁作转化剂,通过难溶硫化物沉淀的转化,把废水中砷(V)、砷(Ⅲ)转变成硫化物沉淀而被除去。“转化法”兼有离子交换法、硫化物沉淀法、铁盐凝聚法和中和法的共同作用。在较宽pH(2—10)范围内,含砷废水通过转化处理后,除砷效果好;废水中所含的Cu~(2+)、Cd~(2+)、Hg~(2+)、Pb~(2+)、zn~(2+)等重金属离子亦可同时被除去。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法处理氯碱厂含汞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离子交换法治理氯碱厂含汞废水的原理、工艺条件及除汞效果。废水经一级处理后,排水中汞含量低于工业废水排放标准(50微克/升),经二级螯合处理后,可达农田灌溉水标准。本文还讨论了影响除汞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目前国内外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的多种方法,如混凝-沉淀法、流化床法、人工湿地法、单质铁法、微滤膜法、生化法和改良混凝-沉淀法等进行了分析评述。研究发现,开发技术集成度大、流程短、药剂种类和用量少、一次性投资以及运营费用低的工艺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改良混凝-沉淀法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符合要求,是一项值得加强应用研究和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杨仲苗 《化工环保》2004,24(Z1):277-279
分析了复合肥生产中造粒尾气一级处理用磷酸洗涤时出现的问题及一级与二级处理均用水洗涤时尾气中氨排放量大的原因,提出了二级处理改为磷酸洗涤的技术方案.方案实施后的运行情况表明,改造是成功的,二级处理采用磷酸洗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酸性高浓度含氟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介绍了对某化工厂排放的酸性高浓度含氟废水进行处理的试验,采用石灰中和沉淀,氯化钙(或聚丙烯酰胺)二级絮凝沉淀,砂滤工艺进行处理,操作控制条件如下:pH为8-9,Ca^2 与F^-的摩尔比为3.0,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2mg/L,沉淀时间为1h,处理工程运行后的验收监测结果表明,出水中的残氟浓度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且系统运行稳定,工艺简便。  相似文献   

12.
对酚醛树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水,一般是先进行加酸缩聚一级处理,从中回收部分低分子量的树脂。但是,经过一级处理后的废水中,有害物质含量仍远远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其中酚、醛的含量在0.1%以上。因此,必须进行二级处理,采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化学法、生化法、萃取法、液膜法等。由于废水中的少量低分子树脂对二级处理的影响很大,所以处理设施投资大,工艺操作复杂,处理费用高,且处理后的废水仍难于达标。保温涂料是近几年开发的一种新型保温隔热涂料。它是以多种优质、轻体无机矿物为主要原料,配以多种粘合剂,采…  相似文献   

13.
3,3‘—二氯联苯胺生产废水与废渣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纪蓉 《化工环保》1994,14(4):221-224
介绍了甲醛-水合肼法合成3,3'-二氯联苯胺(DCB)时,排出的废水和废渣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废水经相互中和、重氮化、中和除锌预处理,除去水中的硝基苯类、邻氯苯胺、DCB、锌以及肼等难生物降解物,再经生化处理,排出废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废渣采用焚烧法处理,排出烟气中苯胺类<0、5mg/m^3、硝基苯类<0.03mg/m^3、DCB<0.3mg/m^3。  相似文献   

14.
3,3'-二氯联苯胺生产废水与废渣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甲醛-水合肼法合成3,3'-二氯联苯胺(DCB)时,排出的废水和废渣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废水经相互中和、重氮化、中和除锌预处理,除去水中的硝基苯类、邻氯苯胺、DCB、锌以及肼等难生物降解物,再经生化处理,排出废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废渣采用焚烧法处理,排出烟气中苯胺类<0.5mg/m ̄3、硝基苯类<0.03mg/m ̄3、DCB<0.3mg/m ̄3。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除氟技术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饮用水除氟技术,如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凝聚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同时讨论了各种除氟方法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专利申请号:CN201420599372.6公开号:CN204469826U申请日:2014.10.16公开日:2015.07.15申请人: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种塔叠式废旧冰箱破碎设备,包括一级破碎设备和二级破碎设备,所述一级破碎设备、二级破碎设备上下相叠设置,一级破碎设备外围设有支架平台,一级破碎设备的出料  相似文献   

17.
戴明飞 《化工环保》2012,40(5):524-527
将传统的中和法和絮凝法相结合,采用中和—絮凝法回收硝酸型褪锡废水中的锡,考察了反应终点体系pH、碱液浓度、絮凝剂浓度等因素对锡回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溶液浓度为6 mol/L、反应终点体系pH为0.8、聚丙烯酰胺溶液质量浓度为3 g/L的工艺条件下,可得到干基锡含量54.6%(w)的高品位锡泥。与传统的单一中和/絮凝法相比,采用中和—絮凝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碱液和絮凝剂用量,回收锡之后体系中大量的硝酸可进一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8.
对某腈纶污水处理厂的现有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估,考察了污染物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经一级生化处理后,废水中的COD、TOC和BOD5去除率分别为51.1%、32.1%和98.1%,但二级生化处理对COD和TOC的去除没有贡献。一级生化处理过程中氨化作用显著,有机氮逐渐向氨氮和有机胺转化,含氰基的大分子逐渐降解为较小的分子,且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向类腐殖酸荧光物质、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物质转化,同时生化出水中新增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但一级生化出水中碳氮比很低,几乎没有可生化性,导致二级生化处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9.
硫化沉淀-石灰中和工艺处理矿山酸性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庄明龙 《化工环保》2011,31(1):53-56
采用硫化沉淀-石灰中和工艺处理矿山酸性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硫化钠加入量为 0.80 g/L,反应时间为 15 min 的条件下,经硫化沉淀处理后,Cu 回收率可达 99.96%,Fe 沉淀率为 7.92%,达到了铜铁分离的目的.再经石灰中和处理后的矿山酸性废水达到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  相似文献   

20.
酯化废水铁还原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曹微寰  周琪 《化工环保》1999,19(4):195-199
用铁还原-中和-混凝沉淀法进行酯化废水预处理试验,原废水不稀释,铁还原处理在曝气条件下运行,还原时间为7 ̄8h,处理过程中的耗铁量为每升废水120mg左右,全过程COD去除率可达30%以上,BOD5去除率可达40%以上,色度降低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