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原水水质及排放标准的分析,得出椰树集团第二工业城污水处理可采用UASB-接触氧化法和AB法两种备选方案,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终方案采用UASB-接触氧化法,文中对UASB-接触氧化法各阶段的处理效率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运行实践表明,该工程的实施,改善了海口湾地区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了海口湾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海湾开发盛期(1995~2004年)10 a间DIN、DIP、Chla.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了该湾赤潮形成的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该湾赤潮的形成是以高N高P高Chl.a为主要特征,但P是1995年首次发生赤潮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是引发赤潮的内因,而N在该年度赤潮形成的过程中却以外因的作用出现,通过内因而引发赤潮;但在该湾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中,2004年的N已在海湾自身增补作用影响下从1995年的外因向内因位置迈进,与P同时跃居内因地位,赤潮的隐患已呈加重趋势.相关分析显示,作为诱发该湾赤潮的N、P营养盐,其来源途径并不一致,DIN突出了陆源径流输入的重大影响作用;而DIP则以海湾自身的再生补充为主,其中湾内沉积物中P的聚积及释放作用是引发该湾赤潮的最重要的内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钦州湾1983~2003年10个航次调查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该湾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0a来该湾水体中的DO含量变化并不大,所有航次均在一类海水标准范围内,以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秋季较低的特征出现;O2%的变化与DO相一致.但由于浮游植物在海湾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中扮演了正、反两方面的角色,从而使DO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作为温盐函数的DO,与水温之间却多以显著正相关出现,与盐度则多以显著负相关出现,与pH、COD、浮游植物(或chl.a)和N、P、Si的相关性,却体现了时代变迁的特征;O2%的相关变化与DO不尽一致.但总的说来,浮游植物的增氧作用在海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主导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深圳湾滨海道路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澍  黄远峰 《环境与开发》2000,15(2):9-10,13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深圳湾滨海道路建设工程中生态环境的损失及生态补偿进行了阐述,指出了道路实施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损失及相应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莱州湾盐度变化现状及其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莱州湾生态监控区2004年5、8月份两个航次的盐度监测资料,结合近40a污染监测网莱州湾海域的监测资料和历年黄河入海径流量等有关资料,研究分析了近年莱州湾盐度变化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40 a莱州湾盐度变化趋势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莱州湾盐度值与以前相比有明显升高。黄河径流量锐减和断流是引起莱州湾盐度升高的主要原因。莱州湾盐度升高,对莱州湾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湾内产卵场、育幼场和海洋生物群落结构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付会  江冰  王婧婧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9):163-165,187
通过筛选"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中重大环境制约问题,识别出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填海造地引起岸线变化、污染物入海总量增加、环湾主要流域及胶州湾水质恶化、海洋湿地及近岸生态系统破坏等,进而反过来分析发展战略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拥湾发展战略自身影响,对环湾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寻找破解这些问题的途径、方向。通过有效解析青岛市拥湾发展战略中重大环境制约问题,为拥湾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撑,更是环湾保护的切实体现。  相似文献   

7.
基于VSD模型的象山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分析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VSD概念模型,建立了象山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经过分析计算得出象山湾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呈现中度脆弱状态,影响的主要胁迫因子为临港工业发展和海水养殖活动;系统敏感因子是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佳适应策略是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加强环境整治和加大第三产业的投入力度。通过研究发现,象山湾生态脆弱性的评价对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对经济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了象山湾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数据,对其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以期为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在开发建设中保护环境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4年春季和夏季三门湾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应用多元分析技术分析了三门湾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期间,共鉴定到浮游植物82种,其中春季4门46种,夏季4门64种,浮游植物丰度和优势种季节变化明显。通过冗余分析(RDA),影响三门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春季包括盐度、水温、溶解氧、无机氮和悬浮物,夏季包括总有机碳、硅酸盐、水温、无机氮、悬浮物、盐度和活性磷酸盐。  相似文献   

9.
防城湾的环境特征及其水体自净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1983-1997)15 a间对防城湾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该湾水体的自净能力。结果表明:该湾具有较强的水体自净能力,但与北海湾和钦洲湾的表现特点明显不同。物理自净能力虽以往复流影响为主,但其旋转方向是以逆时针方向为主,且湾内外流速出现大小不等现象,与该湾特殊的地形影响有关;较强的化学自净能力虽从富氧特征及明显偏低的COD值体现出来,但三态氮的形态转化没有达到较佳状态,与该湾多方位、多途径源源不断地向湾内直接排放富含有机物的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有关;生物自净能力既体现在微生物对有机物较强的降解能力上,也体现在浮游植物对DO的贡献作用及其对营养盐的吸收能力上,具有富营养海湾的水体自净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钦州湾近20a来6个航次微量重金属Cu、Pb、Zn、Cd、Hg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该湾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但却具有相似的平面分布特征,高值区多出现于湾中部及外湾海域,内湾海域反而含量较低。这种分布特征的形成,主要来自陆源输入、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输入、生物体循环转化过程输入及沉积类型和沉积环境的影响,而该湾较强的陆源径流和潮海流等水动力过程在其中起了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大规模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农村生态环境的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福建农村与农业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归结了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依据农村生态环境的内涵和特征、农村环境保护理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理论构建了福建农村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该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为福建农村生态环境进行定量测度和评价以及为农村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奠定基础;进一步深刻了解当前福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为福建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增加深度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对校园生态改善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经济发展下校园生态环境改善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分析经济发展对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提出基于多重回归分析和二元整体拟合的经济发展对校园生态改善的促进性模型,以校园生态的外部治理因素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进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构建回归统计分析模型进行经济发展与校园生态环境改善的市场化程度关系分析,根据解释因变量进行整体拟合,定量刻画经济发展指数与校园生态环境改善的控制变量,从而提高校园生态环境的外部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确定影响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制定的因素变量,设计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环境分析的框架,从生态环境概况、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方面进行论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发展进行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确定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通过论述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地位,实现区域内人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的论述,并以三峡库区为例,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三峡库区人力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完成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是干旱区城市实现区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位于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的巴彦浩特为例进行干旱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在对巴彦浩特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及原则。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巴彦浩特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范围,并提出了实施巴彦浩特生态环境规划的措施及要求。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环境导向、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下,西部地区的生态发展以及改革方案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文中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生态与绿色发展的改革与创新方案.通过一带一路指示精神融合西部地区的特有生态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根据实际的发展要求进行深入指导.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生态与绿色发展的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把西部生态环境与绿色生态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通过一带一路的思想和方针解决了现有改革中的矛盾.结合一带一路的实质路线对西部生态与绿色发展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带来各种促进的政策,确定了西部地区生态与绿色发展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界定海水养殖业生态环境预警的概念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养殖业生态预警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使用各个指标的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初步模拟分析。研究发现,2001~2009年期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我国海水养殖的生态环境影响处于重警状态,2009年的生态效应处于轻警状态,其余年份均为中警状态。说明我国现有的海水养殖生态环境影响已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建议调整我国海水养殖的发展规模、降低海水养殖密度、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SuperMap的长海海域生态环境评估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对长海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以SuperMap为开发平台开发了长海县海域生态评环境评估信息系统,并提出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总体设计、功能设计和系统开发的思路和技术路线。本系统不仅实现了长海县生态环境分析功能,而且根据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实现了三维动态模拟功能,还利用不同时相、不同分辨率潮流场数据实现流场动态显示和查询功能。为长海县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区域承载力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沿海各地海洋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给出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通过综合分析各地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因素,构建适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定量分析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奠定基础,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存在林业固碳减排能力需提升,改善环境和低碳发展的压力较大,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且环境容量增长空间有限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的经典案例和经验总结,提出了河南省生态化发展的措施,包括:林业资源"増量碳汇";城镇生态"提升减碳";重点流域"再造碧水";区域大气"重塑蓝天";农村环境"清洁亮丽"。提出推进河南省生态化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包括: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立环境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创新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管理思路;强化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估;完善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唯一选择,如何评价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持续度是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协调度指标由经济系统协调度、经济发展与人口协调度、经济发展与资源协调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协调度五项指标组成;持续度指标由经济持续度、人力资源持续度、资源持续度、生态环境持续度四项指标组成.通过对秦皇岛市2000年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深入分析,秦皇岛市可持续发展状况为61.9分,处于具有初步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