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污泥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光谱学变化特征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污泥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特征变化。红外和紫外光谱显示:在42天的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中NH4^ 含量和多糖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而羧基和含苯环的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荧光光谱和E4/D6比结果进一步证实,随着堆肥的进行水溶性有机物的芳构化程度增大,样品中的腐殖类物质与富啡酸相似。  相似文献   

2.
有机物料影响下土壤溶液中镉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了盆载种稻条件下,有机物料对土壤水溶性镉、易解离太镉和可解离态锯的含量变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外源镉时,分蘖期猪烘和泥炭均降低了水溶性镉总量,水溶性镉的34%~77%可被阳离子交换树脂解离,87%以上可被螯合树脂解离,到成熟期水生镉的解离度升高,水溶性镉总量与DOC和PH的变化趋势相反,添加外源镉时分蘖期猪烘和泥炭均降低水溶性 量,成熟期水溶性镉总量与DOC的变化呈相反趋势,在不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随外界的氟化物对土壤污染,较土壤中全氟变化明显。以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分析时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评价地热利用后,尾水对土壤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土壤与沉积物中水溶性有机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模拟研究了沉积物与草甸沼泽土中水溶性天然有机物从固相向水相释放的动力学过程,探讨了流速、温度和pH条件对土壤物中水溶性有机物释放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过程可以用滞膜模型(单膜)加以描述,释放为典型的一级动力学过程,且草甸沼泽土中水溶性有机物的释放较沉积物快。  相似文献   

5.
伊春河河水水溶性腐殖酸内源释放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水溶性腐殖酸含量很高的伊春河为例,利用冬季冰封无外源输入的条件,在有产室内模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现场采样及测定,建立了伊春河河水水溶性腐殖酸的内源释放模型,根据同期采集样品进行的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河流沉积物中水溶性瘁殖酸向河水中释放的速率以及速率与流速等条件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气降尘中水溶性有机物组成与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了研究各个地区大气降尘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与含量,从离地表20米处的电网绝缘子表面采集九个大气降尘样品,对其水溶性部分用有机溶剂进行有物的分离萃取,求出有机物的含量,采用XRPD进行物相鉴定,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可分为有机酸,有机酸钾盐,有机碱,盐酸盐加合物,尿素与尿素,硝酸盐加合物等四类,并对其影响CaSO4.2HO的溶解度进行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这四类有机物对CaSO4;2HO溶解度的提高均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5龄大棚土壤在不施肥(CK)、常规施肥(C14)、混合秸秆粉(CF)和褐煤粉(MF)4种处理下对土壤水溶性氮、磷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CF、MF和CK与CH相比均能降低土壤水溶性氮含量水平,而CF、MF可促进土壤水溶性磷解吸;CF、MF与CK相比,CF促进土壤水溶性磷的释出,MF抑制了土壤水溶性磷的释出。  相似文献   

8.
林玉美 《福建环境》1996,13(6):5-6,10
对三明市降尘分为水溶性降尘和非水溶性降尘进行定,用直接电导法和重则定水溶 了和尘,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和精密度,能满足降尘的测定,而且快速易,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  相似文献   

9.
施用有机物料对污染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和铜活性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采用黑麦草盆栽研究施用绿肥、污泥和猪粪后,对Cu污染土壤水溶性有机物(DOM)和土壤Cu环境行为动态的影响.施用有机物料后土壤DOM含量比对照增加0.4—7.5倍,尤以绿肥和猪粪最明显.但随时间延长DOM降解明显,尤其在第一周内.污染土壤中水溶性Cu浓度随DOM的降解而相应减少研究发现,施用污泥有利于降低污染土壤中水溶性Cu浓度和黑麦草对Cu的吸收量,这是污泥固相有机质对Cu吸持使其活性降低和污泥DOM使Cu活性提高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此相反,施用绿肥和猪粪后,黑麦草体内的Cu含量却明显提高,其中潮土上提高1.4~2.1倍,红壤上提高1.4-1.6倍.因此.施用有机物料改良重金属污染地需格外谨慎。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水泥熟料中的水溶性类Cr(Ⅵ)化合物从源头入窑废物控制以达到合理处置铬污染土壤的目的,以生料中Cr(Ⅲ)转化为熟料中Cr(Ⅵ)及水溶性Cr(Ⅵ)转化率为切入点展开探究。采用实验室模拟实验结合现场实验分别对含Cr污染土壤(CCS)中Cr元素煅烧前后质量平衡,Cr(Ⅲ)转化为Cr(Ⅵ)的转化率以及水溶性Cr(Ⅵ)的转化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Cr总量在煅烧前后基本未发生改变;在模拟煅烧实验中,Cr(Ⅲ)→Cr(Ⅵ)的转化率仅为40%左右,但在现场实验中可达到90%左右;水溶性Cr(Ⅵ)仅在现场实验工况下的熟料中检测到,Cr(Ⅵ)中水溶性Cr(Ⅵ)占比为60%~69%,水溶性Cr(Ⅵ)的转化率为35.40%。水泥产品中的水溶性Cr(Ⅵ)检测结果中复合型硅酸盐水泥中水溶性Cr(Ⅵ)含量低于GB 31893-2015《水泥中水溶性铬(Ⅵ)的限值及测定方法》中的相应限值10 mg/kg。  相似文献   

11.
将城市污泥区分为水溶态、胶体、生物絮凝态和颗粒态四种组分。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对其中具有直接毒性和生物有效性的水溶态Cd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态Cd的含量为0.21mg/kg,其中电化学活性态含量较多占52.7%,可交换态含量较少占14.9%;两种形态Cd的含量随浸提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并且呈一定的规律性。利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城市污泥中水溶态痕量金属有很高的灵敏度,检测限可低至10-10mol/L,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获得与金属毒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管理措施(凋落物去除、油松幼林、灌木和草地)下土壤水溶性碳、氮含量的变化以及土壤溶解性有机质(SDOM)的组分,选取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皆伐油松人工林作为对照,对土壤水溶性碳、氮以及SDOM荧光组分等相关重要特征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和油松幼林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管理措施,并且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WSOC/SOC)值随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水溶性氮含量的变化和水溶性碳的变化趋势一致,油松幼林土壤水溶性氮组分含量高于其他管理措施,总体上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管理措施对SDOM组分影响显著,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EEM-PARAFAC)分析可知SDOM有4种组分,主要分为类腐殖质、类蛋白和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三大类,其中SDOM的主要成分为富里酸类腐殖质,油松幼林土壤中富里酸含量最高.本研究表明,管理措施对土壤水溶性碳氮含量变化和SDOM组分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油松幼林和灌木影响较大.两种管理措施提高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以及水溶性氮组分的含量,增强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能力,同时改变土壤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加深腐殖化程度,进一步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MARGA于2017年2月17日~3月24日在桂林市开展PM2.5组分监测,结合同一点位环境和气象监测数据,分析桂林市大气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特征及气溶胶酸性.结果表明:MARGA监测的PM2.5中8种水溶性离子与PM2.5变化趋势一致.8种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均值29.27μg/m3,3种二次水溶性离子SO42-、NO3-和NH4+浓度均值26.91μg/m3,占水溶性离子总浓度的93.50%,是桂林市大气PM2.5的主要组分.二次水溶性离子SO42-、NH4+和NO3-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0.80),提示二次离子产生的机制及在大气中的演化、沉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无论有无降雨,能见度(Vis)均随着水溶性离子,尤其是二次水溶性离子浓度的增加呈幂函数规律递减.24h累计降雨量≥ 10.0mm时,湿清除作用明显.晴天及降雨量不大的天气下,需注意管控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和扬尘污染.SOR、NOR分别为0.35、0.12,SO2同时通过均相和非均相氧化反应转化为SO42-,NOx主要是通过白天光化学反应转化为NO3-.大多数离子和气态前体物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这与物质的来源、形成机制和气象条件不同有关.CE/AE摩尔浓度均值为1.5,桂林市PM2.5总体偏碱性.PM2.5中SO42-、NO3-、Cl-主要以(NH42SO4、NH4NO3和NH4Cl形式存在.PM2.5中NH4+可能与监测点位交通源排放有关,桂林市应加强交通污染物排放管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藻类对大型溞农药抗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分别将5种淡水广布的甲藻、硅藻、绿藻、隐藻、蓝藻等量培育大型溞后,再将大型溞分别暴露于2种杀虫剂吡虫啉(水溶性)和氰戊菊酯(脂溶性)中,测定大型溞的半数致死剂量、化学计量比(P/C,N/C)和脂肪酸含量.研究表明:与生源性化学元素氮磷相比,N3不饱和脂肪酸能更好揭示大型溞对藻类的捕食关系;藻类的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影响大型溞对水溶性农药抗性的关键因子;大型溞对脂溶性农药的抗性差异比暴露在水溶性农药中更明显.因此,藻类的N3不饱和脂肪酸是预测大型溞对水溶性农药抗性强度的最佳因子,其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以不同藻类为食的大型溞食物链对自然环境中污染物的抗性和风险.  相似文献   

15.
控释尿素对污染土壤镉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倩  许超  张杨珠  吴良欢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2):3150-3156
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普通尿素(PU)、硫包膜尿素(SCU)和树脂包膜尿素(PCU)在最大田间持水量(湿润)和60%田间持水量(适宜湿度)对污染土壤Cd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包膜尿素对土壤Cd有效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培养60d后水溶态Cd含量最大田间持水量下均显著低于60%田间持水量下.最大田间持水量下施用PU、SCU和PCU均降低了水溶态Cd含量,降低程度为PCU>PU>SCU;施用SCU和PCU均降低了有效态Cd含量,降低程度为SCU>PCU. 60%田间持水量下施用PU和PCU均降低了水溶态Cd含量,降低程度为PU>PCU;施用PU、SCU和PCU均降低了有效态Cd含量,降低程度为PCU>PU>SCU.不同控释尿素和水分含量对水溶态Cd的影响较有效态Cd的影响更加突出.最大田间持水量下水溶性SO42-含量与有效态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60%田间持水量下铵态氮含量与水溶态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硝态氮含量与有效态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Cd污染的酸性土壤旱作中,湿润状态下宜施用SCU,适宜湿度下宜施用PCU,以降低土壤Cd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冬季PM2.5中水溶性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1年冬季使用SASS采样器在清华大学采集PM2.5样品,并对其中重金属和水溶性重金属(As?Cd?Cr?Cu?Mn?Pb和Zn等)以及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水溶性重金属浓度较高,As?Cd?Cr?Cu?Mn?Pb和Zn平均浓度依次为8.42,3.18,1.99,7.84,30.82, 49.27,412.81ng/m3.Cd和水溶性As平均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建议浓度限值.水溶性重金属在重污染期间易出现富集,灰霾和采暖期间As?Cd?Cr?Cu?Mn?Pb和Zn平均浓度都有增加趋势.水溶性重金属的逐日变化趋势与重金属和PM2.5有较好的一致性.水溶性重金属在重金属中比重:50%£Zn和As;20%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燃煤锅炉烟气中水溶性离子排放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6  
选择北京市典型烟气脱硫除尘净化工艺的燃煤锅炉,分析和评估了其烟气中水溶性离子的排放水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北京市燃煤锅炉水溶性离子平均基准排放质量浓度最高51.240 mg·m-3,最低7.186 mg·m-3,且水溶性离子排放水平与烟气含湿量无关.SO2-4作为脱硫反应的特征产物是北京市燃煤锅炉烟气排放共有的主要特征离子,其排放量占离子排放总量的63.8%~81.0%;F-是燃煤电厂烟气排放的又一特征离子,其排放量占离子排放总量的22.2%~32.5%.烟气净化工艺对水溶性离子的排放水平和特征有显著影响,Na+是添加脱硫剂Na OH的特征离子;NH+4和NO-3是脱硫剂NH4HCO3的特征离子,Mg2+是作为Mg O脱硫剂的特征离子,但脱硫剂Ca O/Ca CO3未增加Ca2+的排放.燃煤电厂锅炉烟气中排放的NH+4和NO-3显著低于其他工业与供暖锅炉.烟温对水溶性离子的形态分布有显著影响,水溶性离子在烟温高时以超细模态存在而不易被滤膜捕集.  相似文献   

18.
Chemotaxis to water-soluble attractant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ASE sensory neuron whose specification is regulated by che-1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Our data suggested that exposure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such as Pb, Cu, Ag, and Cr, would result in severe defects of chemotaxis to water-soluble attractants of NaCl, cAMP, and biotin. Moreover, the morphology of ASE neuron structures as observed by relative fluorescent intensities and relative size of fluorescent puncta of cell bodies, relative lengths of sensory endings in ASE neurons, and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che-1 were obviously altered in metal exposed animals when they meanwhile exhibited obvious chemotaxis defects to water-soluble attractants. In addition, the dendrite morphology could be noticeably changed in animals exposed to 150 mol/L of Pb, Cu, and Ag. Furthermore, we observed significant decreases of chemotaxis to water-soluble attractants in Pb exposed che-1 mutant at concentrations more than 2.5 mol/L, and in Cu, Ag, and Cr exposed che-1 mutant at concentrations more than 50 mol/L. Therefore, impairment of the ASE neuron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may largely contribute to the appearance of chemotaxis defects to water-soluble attractants in metal exposed nematodes.  相似文献   

19.
刘新罡  张远航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2):1243-1248
在2006年北京加强观测期间,以颗粒物-液体转换采集系统(PILS)测量的气溶胶各可溶性离子组分的质量浓度、颗粒物分级采样器(MOUDI)测量的各可溶性离子组分及有机碳(OC)、碳黑(EC)的分级质量谱分布为基础,对离子组分的可能存在形态进行判断,计算了化学组分质量浓度及各化学物种的粒径数谱浓度;利用Mie模型及各化学物种的密度、折射率、吸湿粒径增长因子等参数计算得到外混、内混的粒子群在干燥状态、不同相对湿度下的散射系数,最终计算得到不同化学组分外混、内混状态下的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将模型模拟的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与观测得到的该因子进行对比,发现模拟值与观测值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吻合,实现了该因子的闭合实验.  相似文献   

20.
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和组成是表征剩余污泥(简称为污泥)中有机质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手段.分析了不同热水淬时间(1~24h)和不同ρ(污泥)(0.7~36.0g/L)对热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溶出的影响,据此对剩余污泥中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污泥在60℃水淬8h时,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4.6%和36.1%;但是,随着水淬时间的延长,部分蛋白质被转化成氨氮,部分碳水化合物也发生了转化和降解,致使二者的浓度降低. 考虑测试分析的时间效率和溶出率稳定性,污泥热水溶性有机物最优水淬时间建议设置为5h. 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溶出率随ρ(污泥)降低呈升高趋势,当ρ(污泥)为0.7g/L时,热水淬5h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最大,二者分别为52.9%和3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