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狭窄海湾潮交换的分段模式Ⅰ. 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Kuo和Neilson的分区段潮交换模式基于Ketchum潮冲程理论划分区段,并以各断面的回流系数来反映区段间的交换特征,是一个适合于狭长小潮湾沿程水交换近似估算的简捷有效的模式。本研究对该模式中的混合过程物理简化方式作了更为合理的修正,即引起了“内湾各相邻区段间水体混合交换同时发生”的设定。同时,甚至对交换率概率的系统分析,本文还对模式中最重要特征参数回流系数的特征及其简化确定方法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者前文所建立的狭窄海湾潮交换的分段模式的合理性由矩形海湾数值计算结果得到验证,并被应用于象山港海湾水的更新周期估算  相似文献   

3.
狭窄海湾潮交换的分段模式Ⅱ.在象山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前文所建立的狭窄海湾潮交换的分段模式的合理性由矩形海湾数值计算结果得到验证,并被应用于象山港海湾更新周期估算。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黑石礁湾水交换能力进行了数值研究。根据理论分析,潮流速度场的剪变和潮流迟角的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水质点在周期性潮流场中产生净漂移,从而引起相邻水体之间发生交换。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黑石礁湾的水体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有利于湾内水体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金梦海湾人工岛的不同布局对周围海域水动力及水体交换的影响,基于MIKE软件建立三维和二维潮流模型以及保守物质输运模型,运用欧拉法计算水体滞留时间,从整体和分区二个方面分析人工岛对水体交换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海螺岛工程起到分流、导流的作用,提升了金梦海湾的水体交换能力,水体交换率提升10.17%;海螺岛和进岛路的联合作用,使金梦海湾形成一个水体交换能力较差的半封闭式水域,水体交换率下降7.73%;在建设人工岛时保留潮汐通道有助于该区域的水体交换,进岛路的去除为汤河口和金梦海湾近岸增加一条潮汐通道,水体交换能力增加17.90%;在弱潮流地区,需考虑余流的作用.金梦海湾区域的余流小,潮流弱,因此保守物质滞留时间长,水体交换缓慢,水体的自净能力低.  相似文献   

7.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利用MIKE21 FM建立了钦州湾海域二维潮流模型,通过验证,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在此模型基础上分别选取企沙镇-乌雷村连线和21.75°N作为钦州湾和茅尾海的湾口断面,计算了钦州湾和茅尾海的纳潮量;在潮流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保守物质的对流扩散模型,分别对有无径流条件下钦州湾和茅尾海的水交换能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纳潮量最大为17.1×108m3,最小为1.89×108m3,平均9.20×108m3;茅尾海纳潮量最大为5.5×108m3,最小为0.62×108m3,平均2.96×108m3;有径流时钦州湾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7.5 d,茅尾海半交换时间为9.3 d;无径流时钦州湾水体半交换时间为60.8 d,茅尾海半交换时间为45.4 d。  相似文献   

10.
发展了一维半、时变、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处理的对流云云雨酸化的物理-化学模式,较为全面地考虑了污染气体向液水的质量传输过程以及液相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通过初步模拟发现,垂直上升气流会很快把低层高浓度SO_τ气体输送到云的上层,从而使酸化过程得到加强;云滴与雨滴微物理结构的不同,对污染气体的吸收影响很大,小的云滴比雨滴更易酸化,云、雨水对污染气体的吸收和云、雨水的比含水量有关.因对流云云内外交换强烈,液水吸收掉的污染气体量相对于环境场而言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11.
对流云云中酸化的数值模拟——Ⅰ.模式建立和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了一维半、时变、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处理的对流云云雨酸化的物理-化学模式,较为全面地考虑了污染气体向液水的质量传输过程以及液相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通过初步模拟发现,垂直上升气流会很快把低层高浓度SOτ气体输送到云的上层,从而使酸化过程得到加强;云滴与雨滴微物理结构的不同,对污染气体的吸收影响很大,小的云滴比雨滴更易酸化,云、雨水对污染气体的吸收和云、雨水的比含水量有关.因对流云云内外交换强烈,液水吸收掉的污染气体量相对于环境场而言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12.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成立了30多年,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积累,初步建立了一套常州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主要介绍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的建立、运行控制、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取得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的关于活性污泥法最优控制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以两个最重要的控制参数污泥排放量和溶解氧浓度为控制变量,以出水不质为约束条件,以运行费用为性能指标的活性污泥法变量最优控制的研究问题,并着重进行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现有的关于活性污泥法最优控制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以两个最重要的控制参数污泥排放量和溶解氧浓度(DO)为控制变量、以出水水质为约束条件、以运行费用为性能指标的活性污泥法多变量最优控制的研究问题,并着重进行了基础研究.首先建立了最优控制所必要的基本状态方程与性能指标的泛函表达式.然后通过计算研究了在满足同一出水质量前提下控制不同的DO浓度时所需要的运行费用.结果表明,DO为09mg/L时所需运行费用最少,这与主张应当维持DO浓度大于2mg/L的传统观点相比相差甚远;衰减速率常数Kd不受DO影响的假设也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快速发展,多晶硅主要副产物四氯化硅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效利用四氯化硅、减少环境污染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以多晶硅产业为中心的生态工业园区来解决四氯化硅综合利用难题,并从技术、经济和政策上作可行性分析,得出建立以多晶硅产业为中心的生态工业园区是解决我国多晶硅行业四氯化硅综合利用难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灰霾数值预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建立了城市灰霾的数值预报模式,可模拟PM2.5中主要成分硫酸盐、有机碳、黑碳、硝酸盐和土壤尘等气溶胶的浓度分布,根据气溶胶浓度分布计算城市大气能见度,从而预测城市灰霾天气. 利用城市灰霾的数值预报模式进行了冬、夏2个算例的模拟. 结果表明:在PM2.5中,夏季硫酸盐的贡献率(26.6%)略高于冬季(24.0%),夏季和冬季有机气溶胶(OM)贡献率分别为35.4%和33.3%, 黑碳贡献率分别为9.5%和7.1%;南京地区颗粒物的消光系数占总消光系数的95%以上,是能见度下降最主要的贡献者,其中,硫酸盐和有机物对能见度贡献最大,其次为黑碳、硝酸盐、粗粒子、土壤尘和NO2.   相似文献   

17.
海平面上升和氮负荷增加是入海河流河口面临的两个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揭示河口潮滩沼泽湿地CO2垂直通量对二者及交互作用的响应,对于科学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河口潮滩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蓝碳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闽江河口鳝鱼滩中潮滩短叶茳芏湿地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原位实施模拟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实验处理近1年后,在2019年冬季各月的大潮日白天涨潮前、平潮期及落潮后3个阶段,运用透明静态箱(或遮光布遮光)+Li-6800光合作用仪对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净CO2交换(NEE)和生态系统呼吸(ER)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与对照处理相比,冬季尺度3种处理下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NEE均显著增加;模拟海平面上升影响下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ER无显著变化;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下,短叶茳芏湿地ER均显著增加.模拟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情景下,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在未考虑甲烷排放的情景下,即使在冬季,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将可能增加亚热带河口潮滩半咸水沼泽湿地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8.
尘粒蘑菇烟云扩散地面浓度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静风条件和重力沉降对尘粒在大气中扩散的影响分析,指出高架孤立点源尘粒在静风条件下扩散呈现蘑茹状烟云;建立相应的正态分布地面浓度扩散模式,并确定其扩散参数表达式。应用该模式可简便地预测地面浓度及扩散范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和更换虾池海水后底层水质质量的变化和清除覆盖于池底的残饵后池底底层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池底残饵的腐解,使虾池水质变坏, D O降至零,p H 下降至60 ,达不到生物存活的水平。更换虾池海水后,池底水质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清除池底残饵后,由于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大量硫化物又释放出来,仍然严重影响虾池的水质质量。数据表明,在养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虾饵的残留量并做到每年彻底清洁池底,达到清洁养殖的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河口、港湾环境污染物质的单纯混合迁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厦门港Cu、Pb的迁移过程和特点,估算了Cu、Pb的输出输入通量,用模式计算了水体中的Cu、Pb分布。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值接近。计算结果表明,悬浮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迁移,特别是颗粒态有机物以及浮游生物对生物活性元素的作用,是影响重金属迁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