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聚合氯化铝的27Al NMR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水处理混凝剂,七十年代以来已在我国、日本及其它一些画家得到应用。这种混凝剂是铝离子的水解聚合产物,有较高的铝含量及较大的羟铝比。我们用~(27)Al NMR(核磁共振)法对PAC及其水稀释物中铝的形态进行初步研究,以了解稀释对PAC组成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添加硫酸与氯化钙前处理后,再分别添加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通过混凝沉淀处理钨矿废水。其中1%的PAC的处理效果比PFC好,实验进一步表明:1%的PAC药剂在p H为7.35,投加量为200 mg/L时,处理该钨矿废水浊度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COD去除率可达到76%以上,处理该废水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高浓度服装水洗废水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化学混凝法,以PAC为混凝剂,PAM为助凝剂,对高浓度服装水洗废水进行处理研究。考察了溶液的pH值、PAC的投加量、PAM的用量等因素对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8.0左右,PAC投加量为25mL/L(废水),PAM的投加量为1.0mL/L(废水)。在此条件下,服装水洗废水的脱色率为73.1%,COD的去除率为72.1%。  相似文献   

4.
染料废水脱色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化处理工艺中的混凝法来处理印染废水,即用高效脱色剂与聚合氯化铝(PAC)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混凝来处理,从而考察了PAC的用量、废水的酸碱度和脱色剂的加入量对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500mL废水中,当废水酸碱度在7.5~8.5之间,PAC的用量在1.0~1.75mL之间,高效脱色剂的用量在1.0~1.5mL之间时,废水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聚合氯化铝在低温下絮凝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度对聚合氯化铝(PAC)处理中等浊度土壤胶体溶液时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因PAC羟铝比不同及溶液pH不同而异。在低温下(4℃),宜使用羟铝比为2.4的PAC,可获得预期沉降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混凝-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进行研究。混凝部分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氯化铁(FC)3种混凝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AC的处理效果最好,并确定了混凝的最佳pH值和投加量。在生物接触氧化试验部分,主要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经试验,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68%和95.23%。  相似文献   

7.
混凝法处理生物质气化洗涤废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生物质气化洗涤废水的水质特点,系统地研究了该废水混凝沉淀处理方法及其机理,考察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硫酸铝、硫酸亚铁,以及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该废水的处理效果。对投药量、pH值、温度、搅拌强度和时间,以及无机混凝剂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配合使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C对该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其最佳使用条件是:投加量150-200mg/L,pH值8-8.5,水温30-40℃,PAH可增强混凝的处理效果,其使用量为3-5mg/L。混凝沉淀处理可有效去除该废水的悬浮物、浊度,以及部分色度和COD。  相似文献   

8.
PAC与PDMDAAC复合絮凝剂中铝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具有不同碱化度(B)的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和具有不同黏度(h)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絮凝剂为原料制备出了系列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分别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NMR法比较研究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与PAC絮凝剂中铝的形态分布,探讨了PAC的B值、PDMDAAC的含量(P%)和h对复合絮凝剂中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DMDAAC与PAC之间发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表现为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中铝的各种形态的含量与PAC中铝的各种形态含量的不同,且随PDMDAAC的P%、h和PAC的B值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影响其絮凝效果.仅从具有良好净水效果的Alb组分和Al13组分的含量高低来判断,P=10%的复合絮凝剂应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处理黄河水的絮凝效果初步证明了该推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处理混合化工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对混合化工废水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对进水中COD、难降解COD、BOD5、NH3-N和TP等参数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2.8%、52.8%、95.8%、88.8%和94.2%,实际出水水质有了很明显提高。PAC与活性污泥法耦合处理废水,PAC在产生吸附作用的同时,具有与生物协同的降解作用。通过改变PAC的投加方式和投加量试验,出于经济方面考虑,在保证出水水质指标达标的前提下,确定2~3天为一个比较合理的PAC投加周期。  相似文献   

10.
实验以取自浙江湖州有机微污染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AC,PFS,PAFC,KAl(SO4)2及FeCl3等常用混凝剂对该有机微污染水的CODM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AC为处理该有机微污染水的最佳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为30 mg/L。同时还研究了加载磁粉对有机微污染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磁粉粒径为45μm,投加量为30 mg/L时,同一原水的CODMn去除率从常规混凝的39.3%提高到45.6%,且加载磁粉后大大缩短了混凝沉淀时间,符合微污染水源的应急处理要求,最佳投放顺序为:“磁粉+PAC+PAM”。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五阳工业广场排水进行的混凝沉降试验,了解了该排水不同于一般矿井外排水的性质;试验结果同时也说明采用PAC絮凝沉降法对此类排水进行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聚合铝基复合絮凝剂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聚合氯化铝 (PAC)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 (PDMDAAC)为原料 ,制备出了聚合氯化铝 (PAC)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复合絮凝剂 (PDMDAAC) ,采用微电泳技术、透射电镜研究其电荷特性及结构形貌情况 ,并试验了处理油田废水的絮凝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 ,PAC PDMDAAC较PAC具有更高的表面电荷、更大的枝化度和更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污泥水中的悬浮固体和磷,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聚硫氯化铝(PACS)以及PAC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复配不同投加量对污泥水沉降性能和磷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C和PACS混凝处理污泥水效果基本一致,会恶化污泥水沉降,且随PAC投药量的增加,污泥水SV30越大。PAC与aPAM复配混凝处理污泥水,也难以改善污泥水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铝盐混凝剂不适合同步去除污泥水悬浮固体和磷,建议先寻求其它混凝剂改善污泥水沉降再用铝盐除磷。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实验制备了阳离子絮凝剂壳聚糖季铵盐(HTCC),研究了壳聚糖季铵盐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对黄河兰州段水的除浊效果,确定最佳复配比为m(HTCC)∶m(PAC)=1∶3。按该复配比,且在最佳投加量(1.25 mg/LHTCC+3.75 mg/L PAC)下,原浊为27.85~33.28 NTU的黄河水经处理后余浊<3 NTU。实验结果表明:pH对HTCC/PAC的除浊效果影响较大,当pH为7~9时,除浊效果均良好;而当pH为5~7时,投药范围内的最佳投药量提前,而除浊效率有所降低;沉降时间对HTCC/PAC的除浊效果无明显影响;HTCC/PAC以固-固方式复配的除浊效果比液-液方式复配的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快速处理初期雨水,作者采用改良的Stob?er法制备Fe_3O_4/SiO_2磁种(FS),通过聚合氯化铝(PAC)和磁种、聚丙烯酰胺(PAM)进行了磁絮凝分离实验,研究了磁絮凝-磁鼓分离处理初期雨水,对影响磁絮凝-磁鼓分离方法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AC、PAM加药量分别为25 mg/L、0.5 mg/L,Fe_3O_4/SiO_2粒径400目、磁种Fe_3O_4/SiO_2加药量200 mg/L,添加顺序宜为先加PAC和FS、慢速搅拌开始前再添加PAM。在此运行条件下,出水COD和浊度分别为148 mg/L和2.24 NTU,去除率分别为62%和98%。该技术启动快、可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处理负荷高、分离快速,耐水力冲击、减少工艺占地面积,可推广应用于城市初期雨水应急治理工程的预处理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提高特定化学污染物的去除率,人们已广泛注意到向曝气池直接投加粉末活性炭的PACT工艺。然而,对于通常的废水处理设施,投加常规剂量的PAC(120~500mg/l),虽然在技术上是可行而有效的,但因涉及PAC的再生和消耗等有关技术经济原因,其实际应用仍受到制约。为此,沿用PACT工艺的基本原理,按我国国情及实际条件,我们研究、开发了低剂量粉末活性炭处理工艺(LD-PACT),并配有ZJG型粉料自动投加机等硬件设备。该技术的特点是采用国产粉末活性炭;投加的PAC剂量仅为10~50mg/l(以进水量计);不需湿式空气氧化或多膛炉等活性炭再生过程或设备,可适用于多种废水处理工程,经济上也属可接受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含苯酚的试验水样模拟城市取水水源发生苯酚水污染事故,测定粉末活性炭(PAC)对水样中苯酚的吸附性能,考察PAC炭种、吸附时间、苯酚初始浓度和PAC投加量等因素对苯酚的吸附量和脱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急处理一般的苯酚水污染事故,PAC吸附苯酚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60 min,PAC投加量为80~100 mg.L-1;PAC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18.
实验采用混凝-Fenton氧化预处理抗生素废水,筛选出最佳的混凝条件及氧化条件,同时对经混凝-Fenton试剂预处理后的废水与未经处理的废水按同样反应条件开展好氧生化试验。实验发现,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复合混凝处理该废水,在pH为8,PAC与PAM的用量分别为400mg/L和12mg/L时混凝效果较好。混凝后的废水再用芬顿体系氧化,当pH为3,FeSO·47H2O投加量为0.01mol/L,H2O2/Fe2+摩尔比4:1下,反应30min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实验表明,采用混凝-芬顿氧化法预处理抗生素废水后,明显改善了其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聚合氯化铝与聚磷硫酸铁絮凝除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汉市莲花湖湖水,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磷硫酸铁(PPFS)进行絮凝实验,比较了两种无机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及原水处理前后藻类群落变化。主要结论如下:①PPFS与PAC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5mg/L、2.0mg/L;②PPFS在去除藻类细胞、浊度和色度方面均优于PAC,当PPFS投加过量时,因水体中Fe3+过量分布,使水样色度去除率下降;③PPFS絮凝处理微囊藻为主体的水华原水时,其效果比PAC更好。本文研究后表明:P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PAC,当水体以微型藻类为主时,可使用PPFS以替代PAC,能提高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复合混凝剂用于夏季太湖水混凝脱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特征粘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得到稳定的复合混凝剂,用于夏季高藻太湖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无机/有机复合比例、PDM特征粘度对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浊度为30-33 NTU,温度为28~30℃,藻含量为2.6×107个儿的太湖水,在与某市水厂混凝强度相近的搅拌强度下.当达到该水厂2NTU沉淀池出水的余浊标准时,PAC需7.00 mg/L的投加量.质量复合比例为5:1、10:1、20:1的PAC(以Al2O3计)/PDM复合混凝剂所需PAC投加量随PDM特征粘度0.52、1.53、2.46 dL/g的增加分别为3.00-2.83 ms/L、3.50-3.49ms/L、5.37-4.67 mg/L,相对于PAC减少投加量57.14%-59.57%、50%-50.14%、23.29%-33.29%;作为深度处理的技术准备.当沉淀出水浊度要求提高至1NTU的情况下,复合药剂依然可发挥好的作用,PAC需10 mg/L的投加量,PAC(以Al2O3计)与PDM质量复合配比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需8.33-3.91 mg/L的投加量,能比PAC减少投加量16.7%~60.9%.可见,PDM明显提高了PAC的混凝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且PAC/PDM质量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粘度越高,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