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在炼制企业储油罐区"大、小呼吸"废气治理中应用方案及特点,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并重点介绍了多级交接吸附油气回收工艺在提高油气回收率及降低油气回收装置价格方面的优点,为吸附法油气回收工艺提供可能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在成品油库汽油装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油库油气回收改造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了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工艺流程、油库油气回收系统的组成、监控系统主要功能、环保检测的相关事项,并分析了油气回收系统的经济效益,结合实际经验对油库油气回收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汽车装车栈桥油气排放现状,介绍了"吸收+吸附"法、"冷凝+吸附"法和"冷凝+催化氧化"法3种油气回收工艺流程及国内应用现状,根据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性能参数对3种工艺技术进行了评价分析对比。建议选用"吸收+膜+吸附"的组合工艺回收油气,并采用重芳烃作吸收剂,用疏水性硅胶作吸附剂,为助剂厂新增油气回收装置项目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当前油气回收的重要意义,说明了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及膜分离法等油气回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论述了油气回收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为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为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吸收法和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及膜法回收轻质油品蒸发排放出来的油气的回收机理和关键工艺设计数据,分析了在工程应用时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回收效果影响因素。综合比较工业应用时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常压常温吸收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回收技术可在工业实践中联合运用。应用油气回收装置将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储运各个过程中的油气排放情况,及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和氧化燃烧法这5种油气回收方法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这4种油气回收装置在油库和加油站应用的国内外新成果,以及新兴的车载油气回收系统(ORVR)。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在石油库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对商业油库石油产品装车过程中蒸发的油气进行回收。对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吸附和解吸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作了介绍,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目前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及解决途径,为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为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吸附法加油站 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吸附法油库油气回收装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活性炭吸附法在加油站油气回收中的应用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吸收装置占用场地的限制,增加了吸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已进行油气回收改造加油站的现场测试,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软件模拟了卸油及加油油气回收的管道阻力,找出了卸油速度慢及加油油气回收能耗偏高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卸油、加油及油气排放处理环节的经济指标,给出了提高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效果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对成品油VOC排放各排放源贡献比率,对北京市显著影响的机动车排放源和加油站排放源贡献比例进行了对比。对油气回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建议逐步推广ORVR系统,并对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石油及其产品在加工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蒸发损耗是困扰石油加工储运和环保行业的重要问题 ,推广和采用油气回收技术十分迫切和重要.介绍了常见的 4种油气回收技术 :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GB 20952-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首次提出加油站安装油气处理装置,但是部分油气回收从业人员对油气处理装置的作用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通过对美国加州加油站油气处理装置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阐述加油站油气处理装置的作用,并对油气处理装置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现状进行全口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油气处理装置是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控制Stage Ⅰ(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或第一阶段油气回收系统)和Stage Ⅱ(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或第二阶段油气回收系统)工作时埋地油罐压力增加所导致的无组织排放,但它不能取代Stage Ⅰ.②2016-2018年北京市油气处理装置NMHC(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分别为5.43、3.67和2.30 g/m3,达标率由98.5%升至99.7%;春、夏、秋、冬四季NMHC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3.54、4.68、3.13和1.64 g/m3,其中夏季NMHC排放浓度最高;"吸附"和"冷凝+膜"处理效果略优于"膜分离".③2017年北京市油气处理装置NMHC排放浓度相对于排放标准(≤ 20 g/m3)的达标率为97.6%,NMHC排放浓度≤ 10 g/m3的比例为90.4%.研究显示,加油站油气处理装置是埋地油罐压力控制装置,为减少油罐及其附属设施的无组织排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某地区4个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改造效果进行了抽样检测。重点对一次油气回收中的回气量、回气浓度、回气压力和卸油速度以及二次油气回收中的密闭性、液阻和气液比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油品蒸发损耗及其回收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品在储运、销售、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蒸发损耗,油气回收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油气回收处理方法包括燃烧法、冷凝法、溶剂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将不同的回收方法进行有机组合,能实现技术互补,进而提高油气的回收效率.对油气回收系统进行评价,显示出其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硫化亚铁的来源、油品罐中硫化亚铁的积聚部位。模拟硫化亚铁的组分和工艺条件,系统研究了硫化亚铁的自燃特性,在水、饱和水蒸气、气速、氧含量等因素的影响下,硫化亚铁起始放热温度和自燃点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硫化亚铁火灾爆炸的内在原因,提出了防范油品罐硫化亚铁火灾爆炸事故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昊  黄维秋  饶原刚 《环境工程》2011,29(5):84-87,91
针对加油站油品蒸发损耗及降耗工艺应用问题,提出新的油库与加油站"分散式油气回收工艺",建立了其经济模型,推导出系统的计算公式,并就某城市加油站分散式油气回收系统进行了具体的经济评价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同传统的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经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分散式油气回收工艺较传统的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具有更好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