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有主要外来杂草 10 7种 ,外来害虫 32种 ,外来病原菌 2 3种。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 ,仅对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 5 74亿元。外来物种对我国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 ,外来入侵物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 ,生长难以控制 ,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其次 ,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 ,形成单优势种群 ,危极本地物种的生态 ,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另外 ,生物入侵导致…  相似文献   

2.
外来入侵动物给中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正确认识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动物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对外来入侵动物的预测、管理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料搜集、采用聚类分析和排序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外来入侵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强度对外来入侵动物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报道现有外来入侵动物136种,其中昆虫最多,占整个外来入侵数量的56.6%。从入侵方式上看,外来入侵动物主要以无意引进方式引入,占整个外来入侵数量的53.6%。外来入侵动物物种在各省的数量和密度都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趋势,数据分析表明在较大尺度上纬度是决定中国外来入侵动物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而在局部尺度上人为因素对其分布格局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湖北省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况,包括种类、分布及入侵途径。揭示湖北省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在小区域自然环境急剧变化与外来物种入侵耦合的理论基础上,由于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与全国其它省市相比,湖北省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严重程度。通过北京、辽宁、甘肃、山东、重庆、四川、江西、云南、安徽、湖南10个省,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以后3个时段,累计的外来入侵物种数量(或密度)数据分析,然后对不同地域、不同年代各省区外来物种入侵的增长速度,先后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剖析出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的一般趋势和区域差异。最后,阐述了湖北省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战略,提出了湖北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巢湖流域大气污染的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2年巢湖流域大气污染资料进行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应用人力资本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资产价值法等环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从人体健康、农作物、森林、家庭清洗费用和建筑材料腐蚀5个方面估算了巢湖流域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建筑材料腐蚀损失和人体健康损失分别为185亿元和151亿元,这两项费用占整个损失的比重达7814%;家庭清洗费用增加值、农作物经济损失和森林经济损失分别为073亿元、012亿元和009亿元。当年全流域环保投资总额为46亿元,而仅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就达到43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84%。环保投资力度与环境污染损失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荒漠化灾害评估及其经济价值核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对我国荒漠化的现状和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运用货币估值方法对最新公布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监测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我国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42亿元/年,平均每天损失1.76亿元;其中几种主要荒漠化类型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水力侵蚀400亿元,风力侵蚀36亿元,盐渍化及有机质丢失造成的损失约186亿元;据估算每年因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3亿元,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约2889亿元/年。  相似文献   

6.
据悉,《第一财经日报》近日在第一时间拿到了国家“沙漠化”973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沙漠与沙漠化》大型报告。报告显示,近年中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值约占GDP的14%。据此推算,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1994年为4201.6亿元,2000年为7000亿元,其中,包括沙漠化在内的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约为4700亿元。  相似文献   

7.
中国环保投资力度不断增加 ,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节节攀升 ,从“七五”期间的 0 .7%上升到“八五”期间的 0 .8% ,“九五”期间更首次突破 1% ,2 0 0 5年这一比例将升至 1.2 %。1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经济总量的盘子越来越大。“八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约为 2 0 0 0亿元 ,“九五”期间增至 3 60 0亿元 ,“十五”期间这一数字将猛增到 70 0 0多亿元。各地发展水平不同 ,环保投资力度也不一样。北京市 2 0 0 0年的环保投入已占全市GDP的 4.7% ,2 0 0 8年前北京用于环保的投资将高达 10 0 0亿元 ;“十五”期间 ,广东…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计委估计 ,“十五”计划期间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N&RE)开发共需投资 2 5 5亿元 ,5年间平均每年 5 1亿元 ;而根据政策方案估计 ,需新增投资 318亿元 ,平均每年为 64亿元。在这种投资规模支持下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新增开发规模可达 430万吨 (基础方案 )和 5 2 4万吨 (政策方案 )标煤。平均计算 ,吨标准煤投资 5 930元和 34 2 3元。2 0 0 1~ 2 0 10年 ,根据基础方案估计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需投资 5 36亿元 ,10年间平均每年 5 4亿元 ;根据政策方案估计 ,需新增投资 643亿元 ,平均每年为 64亿元。投资强度所以较高 ,主要是由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特点决定的。大多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都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项目 ,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的单位投资高达 6.5万元 /千瓦、0 .9万元 /千瓦和 0 .0 8万元 /平方米以上 ,而实际运行时间又很少 ,年均只有 2 0 0 0~ 30 0 0多小时 ,从而导致产出低投入高 ,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些技术效益不好。国家计委在《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十五”计划及 ...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在西安召开的全国水利工程水价工作会议上说 ,干旱缺水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翟浩辉指出 ,目前中国每年缺水量约 3 0 0亿至 40 0亿立方米 ,由此造成中国每年工业产值减少 2 3 0 0亿元人民币。翟浩辉说 ,在中国严重缺水的同时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水资源保护意识 ,污染和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十分普遍。中国还没有走出世界上一些工业化国家”先发展、后治污”的怪圈 ,有的地方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情况。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中国一直面临着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这…  相似文献   

10.
外来种入侵对乡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外来种入侵是全球性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国生物多样性保 护和管理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大多数人给予了外来种对生态系统的负面作用充分的论述和研究,而忽视了它们的积极效应。如何客观辨证地评价外来种的作用和可能的影响是规避和管理外来种所带来的风险的前提和保障。在综述外来种、乡土种和外来种入侵的基本概念及其危害情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外来种侵入和种群扩大对生物多样性所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外来种入侵可能的影响途径及其机制主要包括:(1)竞争与排斥;(2)杂交;(3)打断或改变食物链关系;(4)带入病毒等。外来种入侵对乡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途径和机制实际上是上述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来种之所以给生态系统和人 类带来危害和损失,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缺乏外来种入侵的相关知识以及预防手段和意识,更缺乏对外来种的有效管理。规避外来种所带来的风险,最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避免人为的、有意的协助外来种的入侵,并在做好各种安全措施后,有计划、有步骤地慎重引入,科学管理,规划发展。目前对外来种入侵的生态学知识还是零碎的、局部的、表象的,深入研究外来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入侵的生态学机制是当前最为急迫的工作。建议我国近期加强外来种的本底调查与现状评估、外来种入侵的通道与入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外来种入侵的生态过程及其效应以及外来种入侵的进化后果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 ,达到 10 0 77.71亿元 ,增加值达到 44 5 5 .5 4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 .82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2 8:2 9:43。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13 0 2 .8亿元 ,增长 6.4% ;第二产业增加值 12 2 1.88亿元 ,增长 46.5 % ;第三产业增加值 193 0 .86亿元 ,下降 3 .8% ,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非典”影响造成了滨海旅游业的负增长。沿海各海洋经济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开发 ,开始呈现海洋经济联合的趋势 ,区域海…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及其对策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库区及输水总干渠沿线所经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和植物资源特征;分析了工程所造成的淹没,占地,移民和迁建用材等方面对库区和干渠沿线地段的陆生植物和植物物种资源各方面所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有益的影响,并针对库区和干渠沿线的植物资源保护,环境恢复和地区经济重建等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种外来多年生杂草,其入侵给我国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为有效观测与评估撂荒地喜旱莲子草入侵的危害程度,以江汉平原湖区不同撂荒年限的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为研究对象,在江汉平原湖区设置60个1 m×1 m样方(撂荒1年、撂荒3年、撂荒5年各20个),采用χ2检验、联结系数、匹配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与Gordon M稳定性测度法分别对其种间联结性与群落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撂荒1年群落物种数共32科57属62种,撂荒3年群落物种数共26科54属61种,撂荒5年群落物种数共23科45属49种,三类群落均以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Asteraceae)植物为主,喜旱莲子草与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的优势度占据主体地位,且与撂荒1年相比,撂荒3年和撂荒5年群落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优势度分别增长3.031%和8.408%。(2)从VR值来看,撂荒1年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呈不显著负关联,撂荒3年和5年群落均呈显著正关联。χ2...  相似文献   

14.
滇池水污染经济损失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的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昆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估算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首先利用滇池外海8个观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时空地质统计学模拟滇池水体各污染因子浓度的分布,并依据水质指标的浓度分布对滇池水质区域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3个区域,然后从饮用水、渔业、旅游、灌溉4种水体功能入手,结合詹姆斯“浓度-价值曲线”模型和污染损失率法分别对滇池每个区域的水污染经济损失进行估算。通过计算,2010年滇池水污染经济损失总计7275亿元,其中北部、中部、南部区域的水污染经济损失分别为1552、3759、1964亿元。从各区域的污染损失率来看,滇池水资源饮用水源功能已丧失,渔业功能部分丧失(损失率>90%),目前滇池水资源主要用于旅游和灌溉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试点 ,国内外瞩目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总投资高达 962亿元。至此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全面进入一个按规划、有步骤实施的阶段。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是全面治理水患、土地荒漠化和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工程实施的目标 ,一是使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 9亿多亩森林得到切实保护 ,年减少商品木材产量 12 3 9万立方米。到 2 0 10年 ,预期新增森林面积 1.3亿亩 ,森林覆盖率增加3 .72个百分点 ,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传来消息 ,中国 5年来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投资累计达 5 80 0亿元人民币 ,确定的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和淘汰关闭环境、浪费资源企业的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据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5年来国家累计投资 5 80 0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国债资金 464亿元人民币用于污染防治 ,安排预算内资金和国债资金 70 3亿元人民币用于生态建设 ,在新批准的国债技改项目中又安排 63 0亿元人民币用于节能环保项目。对于取得的成绩 ,与 1998年相比 ,2 0 0 2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如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  相似文献   

17.
生态破坏使西部年损失千亿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环保总局 12月 2 9日公布的调查表明 ,目前西部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5 0 0亿元 ,占到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 13 %。据统计 ,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 62 .5 % ;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 160 0 0万公顷 ,占全国沙化面积的 90 % ;新增耕地 90 %以上来自对林地和草地的破坏 ;草地面积持续减少 ,鼠害严重。环保总局有关人士建议西部地区应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和掠夺式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破坏 ;主要调整人的经济行为 ,辅以生态工程措施 ,重点解决人为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破坏使西部年损失千亿…  相似文献   

18.
根据《2 0 0 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的结果,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 3 3 9.2 2万公顷,园地110 8.16万公顷,林地2 3 3 96.76万公顷,牧草地2 63 11.18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 5 5 0 .83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 5 3 5 .4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 14 .5 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 5 6.5 3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地。与上年相比,耕地减少2 .0 1% ,园地增加2 .70 % ,牧草地减少0 .16%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0 3 % ,交通运输用地增加3 .3 0 %。全国净减少耕地2 5 3 .74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2 0 0 2年的0 .0 98公顷降为0 .0 95公顷。其中生态退耕2 2 …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眼前利益的驱使,中国一些地方违法圈地毁地的现象十分严重。自去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严格查处,但违法圈地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性的遏止。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自1996年至2 0 0 3年的7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已由19.5亿亩减少到18.5亿亩,7年减少了1亿亩,平均每年约减少14 2 9亩,比两个海南省的耕地还要多。中国人均耕地只有1.43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四十。2 0 0 3年,在全国3 1个省、区、市中,人均耕地低于0 .8亩警戒线的已有六个。与此并存的另一问题是,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和污染等原因,现有耕地的质量在逐年下降,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科学合理地评估大气污染的经济损失不仅有益于政策效益分析,同时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于我国2013年2月到2018年7月的区县月度房屋交易数据和7种大气污染指标(AQI、SO2、NO2、CO、O3、PM10、PM2.5)的浓度数据,运用特征价格模型实证量化大气污染物减少的边际支付意愿(MWTP)和总经济损失。首先通过改变理性预期的时间段验证理性预期假设的成立,在此基础上采用理性预期方法解决遗漏变量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①NO2、CO、PM2.5和PM10每上升1μg/m3,房价分别降低约2.04%、0.028%、0.34%和0.39%;而SO2与O3对房价的影响并不显著。②近年来大气污染的经济损失有所降低,政府的治理效果显著,但仍不容小觑。2013年AQI、PM10和PM2.5未达标导致的经济损失分别约为35600亿元、19300亿元和241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6.06%、3.29%和4.11%;2018年分别降低至19200亿元、5300亿元和6700亿元,占当年GDP的2.14%、0.60%和0.74%。尽管PM10和PM2.5浓度也在逐年下降,但仍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要求的二级限值。最终评估结果显示,PM10和PM2.5二者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加总数值,与AQI得到的数值相差无异。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当前大气污染导致的社会经济福利损失主要是来自PM10和PM2.5的超标,因此治理“雾霾”是改善当前空气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