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松花江同江断面高锰酸盐指数通量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松花江同江断面2001-2005年流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数据,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对高锰酸盐指数通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高锰酸盐指数通量与流量变化趋势大体相同,8月份左右达到峰值.同江断面高锰酸盐指数通量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用同江断面流量及建立的回归方程估计和预测汛期的高锰酸盐指数通量,节省工作量,为同江断面污染物通量估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松花江同江断面溶解氧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松花江同江断面3年自动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断面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并分别总结出不同年度、不同水温下的回归方程。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的含量与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物毒性的松花江氨氮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保护淡水水生生物的氨氮基准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生物毒性的氨氮水质评价流程,对松花江2003—2010年17个监测断面的氨氮进行了水质评价并提出不同评价结果的应对措施. 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水质整体较好. 按变化趋势来看各断面水质呈逐渐好转的趋势,干流有5个断面在4个评价周期内的评价结果均为A,有2个断面水质评价结果分别由C1、B1好转为A,有4个断面在4个评价周期内有超标情况发生;支流有2个断面在4个评价周期内的评价结果为A,其余4个断面的氨氮污染负荷较高,呈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 按超标断面的河段分布来看,松花江氨氮水质指标呈干流好于支流,上游好于中、下游,丰、平水期好于枯水期的特点. SHJC(松花江村)至HLHX(呼兰河下)断面范围内的超标可能是由于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氨氮产生负荷较高所造成的;JMSS(佳木斯上)至TJ(同江)断面主要受到pH等水质因子的影响,使该河段范围内仍然存在一定的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罗时江2011-2019年监测数据的年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对罗时江3个监测断面DO、CODCr、NH3-N和TP浓度进行年内变化分析,可以看出罗时江水质正在逐年改善,但在春夏季节污染更严重.用箱型图对罗时江3个监测断面的4个水质指标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可以看出3个断面中沙坪桥断面的水质最优,溪长村断面的水质次之,莲...  相似文献   

5.
闽江流域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优化布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0年监测数据和GIS技术,对闽江流域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的布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监测断面分级控制原则,运用水质分段法对闽江流域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的优化设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流域共设置168个监测断面,其中省控断面77个、市控断面39个、县控断面52个,并根据断面级别确定了相应的监测项目和频率。  相似文献   

6.
路玉春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1):148-148,155
以同江水质自动监测站Seres2000高锰酸盐自动监测仪为例,通过仪器运行中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数据判断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松花江流域同江段位于松花江的末端,与俄罗斯比邻,近年来,为了科学严谨地对界江河流进行监测,中俄双方开始了对等联合监测,但由于两国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很难在同一个项目的数值上达成一致性的意见,对相对敏感和有争议的项目进行了中俄不同方法的比对试验,对挥发酚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典型河流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湘江株洲段丰、平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72个表层底泥样品进行分析,评价重金属Pb、Zn、Cd、Cr、As及Hg对河流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河流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从朱亭断面到白石断面枯水期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丰、平水期低;底泥疏浚后霞湾断面底泥中的重金属在短时期内得到控制,但是一段时间后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湘江株洲段各采样断面污染程度排序为:马家河断面>霞湾断面>白石断面>一水厂断面>枫溪断面>朱亭断面。各断面表层底泥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都达到了重度或者严重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引入断面控制面积、径流量、污染负荷三个参数对水质监测断面代表性进行定量化探讨,并用南通市入海河口水质监测断面的实例进行分析计算,证明目前监测断面的设置比较合理。并为今后增设断面提供优先次序。  相似文献   

10.
赵海生  乔俊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60-62,101
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丹河晋城段在2006年-2010年间6个断面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6个断面水质在2010年均能达标,各类水质污染物中,氨氮在丹河晋城段超标范围最广,超标程度较深,是影响丹河水质的主要污染物。同时应用Speraman秩相关系数法对丹河晋城段6个断面在近5年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表明丹河晋城段6个断面中水东桥和后寨两个断面水质呈显著好转趋势,其它4个断面水质变化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海城河、五道河是海城市2条纳污河流,也是入太子河小姐庙断面上游的最后2条支流,小姐庙断面是太子河流域最下游的国控断面,也是该流域鞍山境内河流水质的重点考核断面,而海城河、五道河水质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小姐庙断面的水质;根据几年来掌握的监测数据,对海城河、五道河水中的COD浓度现状、纳污量及太子河对小姐庙断面水中COD浓度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石漠化"相对较低的白云岩典型坡地上,对石质地块、石土质地块、土石地块和土质地块的土石结构、土壤厚度、土壤颗粒结构等土壤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行测量分析。随着坡长与坡位的变化,样方内出现受侵蚀后搬移堆积的土壤数量增加,同时土壤厚度的变异系数由1.7降低到0.63,但是>2mm的土壤颗粒比例从13.66%增加到23.48%,土壤侵蚀致使土壤颗粒结构出现"粗粒化"趋势。结合与侵蚀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提出不同土壤异质性特征坡地地段的土壤保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盐沼植物翅碱蓬对沉积物中磷环境化学行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翅碱蓬生长区根际、非根际(根上部和根下部)沉积物和未生长区沉积物对应断面(亚表层、表层和深层)P的环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植物生长,沉积物总磷(TP)由表层(根上部)至深层(根下部)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均以无机磷(IP)为主,有机磷(OP)含量最少,但植物生长区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显著地增加,特别是根际沉积物 IP含量高达83%.对植物生长区和未生长区沉积物中IP的化学形态进一步分析表明,无论有无植物生长IP均以Ca-P为主,但在植物根际沉积物DP、Al-P和Fe-P均有显著增加,分别为未生长植物亚表层沉积物的3.5、8.3和3.7倍,从而导致活性磷比例增加,生物可利用性变大.  相似文献   

14.
松花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1999—2005年对松花江下游江南屯断面及支流梧桐河断面进行了11次底栖动物生态调查.调查期间共发现底栖动物39种,其中水生昆虫21种,软体动物12种,环节动物4种,甲壳动物2种.江南屯与梧桐河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呈现显著差异,在发现的39种底栖动物中,仅有14种于两断面都有分布.分布于江南屯断面的主要底栖动物及其出现率为:纹石蚕100%,箭蜓80%,黑龙江短沟蜷80%,钩虾80%,二尾蜉60%,细蜉60%,灯蛾蜉60%,东北田螺60%.分布于梧桐河断面的主要底栖动物及其出现率为:黑龙江短沟蜷100%,东北田螺100%,扁蛭100%,珍珠蚌60%.从栖息密度来看,梧桐河断面中软体动物密度最大, 优势种为东北田螺,江南屯断面则以水生昆虫占优势.此外,两断面的底栖动物数量在不同年份也存在显著变化.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梧桐河断面多年处于中污染状态,江南屯断面的污染状况在总体上较梧桐河断面轻,这主要是由于梧桐河断面高负荷的耗氧有机物引起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匮乏,从而导致底栖动物的生存条件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15.
以婺源景区车流量最大的东线旅游公路为研究对象,并以车流量少的浙源-庐坑路段土壤为对照样。通过合理布样、精确检测以及风险评价,确定旅游公路沿线重金属Cu、Pb、Zn、Cd分布状况和污染程度。结果显示:鹤西-李坑、晓起-江岭、汪口-江湾、江湾路段沿横向变化情况为重金属含量随着横向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其峰值位于距路基0 m或5 m处,受地形、风向的影响,导致各个路段部分测点某些重金属左侧含量高于右侧,或者右侧高于左侧,且各个路段的分割点不同;公路土壤重金属分布受自身和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程度不同,故各个路段Zn、Cd、Pb、Cu超标范围不同;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四个路段的评价结果为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的重金属是Cd,等级为强,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的是江湾路段,等级为中等,需要指出的是,Cu的污染系数和超标范围为四个重金属之最,其危害也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太子河流域辽阳段河流水质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太子河流域辽阳段河流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辽阳地区的河流污染主要代表项目为COD和总磷,平均超标率分别为50%和62.5%。朝光断面和孟柳断面的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北沙河和汤河的水质状况比较好。蓡窝水库由于接纳本溪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库中的以挥发酚为代表的有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7.
地表水中含氮化合物变化及迁移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上海某污染河道污染断面及其下游断面河水中几种含氮化合物及其底泥中总氮的含量变化,初步探索含氮化合物的转换规律及迁移。研究发现在污染断面,河水难以得到自净的机会,底泥中的总氮持续累积;在研究河流的下游断面,地表水中的含氮化合物含量变化与上游污染断面不完全一致,说明上游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在向下游迁移,但迁移的同时,河道水质也受到其它含氮污染源的影响,并且由于水质的好转,溶解氧含量升高,同时发生了氨的硝化;而随着上覆水体的水质好转,底泥中的总氮含量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渭河咸阳段水环境有机污染负荷与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COD为有机污染负荷指标,分析了渭河流域咸阳段有机污染负荷现状;同时根据该河段功能区划对应的地表水环境标准,核算了流域咸阳段现有排污口稀释混合区河长,以及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最后讨论并制订了渭河流域咸阳段各排污口有机污染负荷削减方案:流域南岸1号和2号排污口在执行地表水IV、V类标准时,需要削减的COD污染负荷分别是147.095t/a和94.54t/a、130.05t/a和83.22t/a;北岸3号和4+号两个排污口需要关闭。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以北江的广东辖区段(下称北江)为案例区,研究构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设置方法,并开展应用研究. 研究结果:①系统提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设置思路. 从断面类型上,划分为入境断面、控制断面、预警断面、目标断面4类;从断面功能上,分别定位为入境水质监控、源头影响控制、早期水质预警、目标水质保障;从断面的风险覆盖范围上,分别在面尺度、线尺度、点尺度3个层面保障水源水质安全;从而构建分类多级的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站网. ②提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各类断面的设置方法. 如入境断面的设置执行“属地管理”原则,与跨省(市)界断面保持一致;控制断面的设置遵循“快速响应”原则,在高风险源及河段下游就近布设;预警断面的设置遵循“应急缓冲”原则,断面与取水口距离的核算公式是预留的水团迁移时间、设定水文条件下水流流速2类参数的函数,预留迁移时间需要满足不小于当地区域应急响应时间的约束条件;目标断面则直接位于取水口. ③北江流域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初设136个,优化核定后共计111个,包括入境断面6个、控制断面71个、预警断面26个、目标断面16个,其中有8个断面具有多重监控功能属性. ④经验证,该研究中所述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控制单元识别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松花江流域划分为27个控制单元,分析各控制单元水环境与水污染现状,筛选水域敏感性强、水质超标严重、排污强度大的控制单元作为优先控制单元,形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结合全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问题及领域,确定各优先控制单元重点治污方向,形成松花江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重点。结果表明,松花江大庆市段、松花江哈尔滨市段、伊通河长春市段、嫩江齐齐哈尔市段、嫩江松原市—白城市段、饮马河长春市—吉林市段6个控制单元为松花江流域重点治污区域,涉及大庆市、哈尔滨市、长春市等重点城市点源治理、齐齐哈尔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环境风险防控等重点治污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