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西北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研究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近50年径流与气候的变化趋势。根据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1959-2010年)和煤窑水文站(1980-2007年)系列径流量及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五年滑动平均以及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玛纳斯河流域上游气候及径流量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玛纳斯河流域上游气温、降水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煤窑水文站增加趋势比较明显;2由于受气温和降水量增加趋势的影响,近50年玛纳斯河径流量也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3径流量从1997年开始发生突变,在2002年达到显著性水平,即进入丰水期,表明近50年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呈现由冷干向暖湿转变。  相似文献   

2.
科学准确地获取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年际变化情况,对分析该流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9年~2011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分析方法,对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年际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信息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①2009年~2011年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县域差异,海晏县、共和县、刚察县和天峻县4县各土地变化幅度较大的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总量;②流域内林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在刚察、共和两县,沙地面积占流域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15.57%,主要分布于青海湖湖东地区;③年际问耕地面积总量呈减少趋势,取而代之的是草地、林地面积的增加;④研究流域全部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呈现年际波动特征,但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3.
基于"将今论古、以古论今"的思想,收集过去与现在的青海湖环湖地区气候变化与湖泊水位变化的数据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趋势法与Pe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对湖泊水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重建的全新世湖泊水位升降与古气候因子密切相关;②近54年以来,环湖地区的气温上升、降水增加;青海湖水位变化与...  相似文献   

4.
西宁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明花  赵景波  周强 《青海环境》2014,(1):40-44,46
利用西宁市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宁市近50年的气候特征及周期变化。结果表明:50年来西宁市年平均气温呈现非连续性上升趋势,线性倾向值为0.09℃/10a,各季的变暖趋势和变暖幅度不尽相同,增幅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50年来降水总体为波动中明显增加的趋势,增长率为16.3mm/10a,各季降水量也呈增加的趋势。西宁市降水和气温的年代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显示气候变化具有阶段性、季节差异性特征。近50年来,西宁市年气温和降水变化均以27a为第1主周期。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5个代表站太阳能总辐射及全省地面观测资料研究发现:(1)太阳总辐射年变化除西宁、格尔木为单峰型外,其余均为双峰型,4~8月最丰富,尤其是5月,总辐射为全年最高,冬季最低;(2)青海太阳能年总辐射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及青南东部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而玉树变化趋势则不明显,年际变化幅度地区差异较大,处于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和环青海湖地区的刚察年际变化相对比较稳定,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不大,而西宁、玉树、玛沁年际变化相对较大;(3)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太阳年总辐射有减少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由于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受3次强火山相继喷发和云雨天气多的共同影响,青海省太阳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均处于低值时期;(4)影响太阳年总辐射的因子主要有4种,天文因子、地理因子、大气物理因子、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6.
基于RS和GIS的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与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0年MOD13Q1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近年青海湖流域的植被覆盖度,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植被覆盖度与气象因子、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青海湖流域,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呈中部高、西北低的态势,中高覆盖度面积最大,占流域总面积的60%以上;近10年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NDVI在年际尺度上与气温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但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总体趋势较为相似;植被覆盖度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大均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3500—4000m、坡度2°—6°的缓平地上;阳坡的植被覆盖度大于阴坡,而平地最小。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在青海省处于海北与海西州交界地带。青海湖流域介于北纬36°15′—38°20′,东经97°50′—101°20′。流域面积29661平方公里,海拔3196—5174米。青海湖是在流域最低的地方,东西长约109公里,南北宽约65公里(图1)。1988年平均水位海拔3195.59米,湖水面积4282.3平方公里,湖水容积738.8亿立方米。青海湖流域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黑马河、江西沟等地的黄土层中发现石器与木炭)。自古以来,羌、吐谷浑、藏等少数民族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文化。从考古出土的珍贵文物和古城池(海晏的三角城、尕海城,刚察  相似文献   

8.
使用1981—2017年青藏铁路环青海湖路段海晏、刚察、天峻、茶卡气象站点冻土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总结了环青海湖路段土壤冻结和消融日期、冻结时长、最大冻结深度和冻结深度与气温特征等。结果表明:(1)整个路段土壤冻结入冻时间均推后,土壤消融解冻时间均提前;(2)除刚察外,土壤冻结时长均呈显著减短趋势,1987—1988年冻结时长最大,2015—2016年冻结时长最小;(3)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呈显著减少趋势,青海湖西侧的天峻和茶卡部分年份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00 cm以上;(4)土壤冻结深度随负积温的增大而呈显著增加,200 cm以内土壤冻结深度与负积温的多项式拟合效果十分显著,超过200 cm以后,负积温对土壤冻结深度的影响效果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1961年以来40a的气温、降水、20cm口径蒸发量和地表蒸发量等资料,对青海省黄河、湟水河谷和环青海湖地区及柴达木盆地的气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地的气温在1971~2000年的气候均值比1961~1990年的要高,降水量和蒸发量呈减少的趋势,地表蒸发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56-2005年黄山风景区光明顶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黄山旅游风景区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黄山风景区年均温、冬季、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强于夏季;降水总体趋势下降;年平均日照时数也呈总体下降趋势,表明黄山风景区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显著,冬季增温明显,夏季降水变化加剧。  相似文献   

11.
宁夏近51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佳  廷军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6):511-514,577
利用宁夏10个气象站1960-2010年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宁夏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宁夏整体呈现暖干化趋势,但存在区域间差异.②近51年来宁夏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升温幅度大,秋季升温幅度最小.③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减小趋势,春季微弱增加,冬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夏季降水微弱减少,秋季降水减少明显.④通过Kriging空间差值法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由西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中、北部增温较明显;平均年总降水量总体呈现由西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中、北部降水量减小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德令哈、天峻、都兰和茶卡)和西部(茫崖、冷湖、大柴旦、小灶火、格尔木和诺木洪) 10个气象站温度、降水月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对柴达木盆地东西部的气候变化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55年来柴达木盆地东西部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总体均为增加趋势,西部上升较东部明显;东西部年和四季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大于最高气温的增温率,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东西部气温日较差均为减小趋势。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增加幅度最大,西部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东部,气温日较差相反。②55年来柴达木盆地东西部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总体均为增加趋势,东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西部不明显;东西部降水日数变化趋势均不明显。③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东西部差值均表现为明显的增大趋势,气温日较差和降水日数东西部差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关中地区近50年来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关中地区9个气象站点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普通克里格插值、Mann- 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关中地区1960-2009年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突变特点和变化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关中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均有明显增温趋势,最高、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存在季节差异,冬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弱;最高、最低气温增温趋势强弱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显著;最高、最低气温升温突变显著,最低气温突变早于最高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突变还存在季节差异;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周期显著,均存在显著的16-18年的周期变化和3-5年的动荡周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门源地区气温变化特征趋势,作者利用1961~2015年门源地区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法等方法,分析了近55年来门源地区气温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55年来门源地区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年和冬季气温日较差呈极显著的减小趋势。(2)门源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3)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60~80年代较气候平均值偏低,90年代基本持平,进入21世纪00年代变暖突出,属于年代最高值,气温日较差在60~70年代比气候平均值偏高,8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基本持平。(4)门源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1993~1994年发生突变,气温日较差没有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5.
现代气候要素与青海湖水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青海湖周围气象台站的记录时间长度和完整性,我们选择刚察、天峻、茶卡、共和、湟源5个站作为湖区的代表站(图1)。水文资料来自青海水文总站。本文以1961—1988年的历年正规气象、水文记录为依据(降水资料自1957年),通过综合分析探讨气候要素与青海湖水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气候异常的部分事实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俊 《青海环境》1997,7(3):112-117
利用青海省均一性、代表性都较好的5个气象站点自建站至1996年历年1月和7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省内各主要气候区的温度、降水异常状况。结果表明各地气温异常偏高或偏低的年份较为一致,而水降水异常则呈现出很强的局地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红水河流域1961—2011年9个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为基础,运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反距离插值法对流域50年的极端气温变化进行时空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平均温度、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的气候倾向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的气候倾向率均低于全国水平,而极端高温的气候倾向率高于全国水平。2流域极端高温的突变年为2002年和2009年,极端低温的突变年为1985年,平均温度突变年为1996年。3流域50年来极端高温存在着28年左右的震荡周期,极端低温在14—17年较大的时间尺度上经历了低—高—低—高的变化过程,中小尺度上6—8年的周期变化明显,而流域的平均温度存在27年左右的震荡周期。4流域极端高温变幅较大,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极端低温呈"冷—热—冷—热"的空间分布格局,平均气温总体上呈典型的经向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南省腾冲市气象站1971—201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观测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Morle小波等方法分析了该市气候变化特点和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年降水日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低)气温、年平均最高(低)气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显著的突变升高,年降水日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显著的突变减少。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低)气温、年平均最高(低)气温、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分别存在4年、26年、8年、14年、8年、3年、8年的主周期变化。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4年年平均气温仍将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量仍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彦 《青海环境》2009,19(3):120-122
青海湖流域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在全省经济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文章在阐述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流域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累积距平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近46年(1961~2006年)气温、降水和径流量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盆地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近46年来气温增幅明显,降水呈略多趋势,径流呈减少趋势,区域内土地荒漠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变暖、大风多、降水少、蒸发强是影响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的主要自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