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因子,对指标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最后计算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用于分析和阐述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为决策部门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计算权重是水质评价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不同权重算法将导致评价结果有较大差异。研究基于超标法、熵权法以及主成分分析这3种权重算法,对梧州种质资源保护区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超标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对单因子超标比较敏感;基于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全面考虑了各因子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二者评价结果一致,且水质类别满足种质资源保护区用水要求,较超标法好。主成分分析法可直接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操作更简单、实用性更强,能更好更高效的服务于保护区水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滇池外海2008~2019年的8个监测断面12年的年均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选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包含绝大部分信息的主成分,分析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计算得到包含所有水质指标信息的综合得分值,根据综合得分值对滇池外海水质的时空变化进行综合评估,并研究滇池外海的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池外海水质主要以富营养化及有机污染为主,根据其主成分法综合得分,滇池外海水质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好转的空间分布特征; 2008~2019年8个监测断面的综合得分值总体呈从高到低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各监测断面的水质污染有逐年逐渐减轻趋势;2008~2019年水质的变化趋势表现为水质污染逐渐减轻,水质呈现好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传统的主成分标准化法进行改进,使用改进后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对α水库10个监测断面2016年7月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3个主成分因子可以对所有样本进行评价分析,并得到了各断面综合得分和区域综合主成分分级标准。各断面综合得分(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为G1G3Z9G11G12G8G10G5G15G14,分析所得各断面主要受污染因子与断面实测资料吻合,说明改进后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在保证尽可能少丢失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水质进行合理评价,不仅避免了传统方法的主观性、随意性以及多指标数据的复杂性,还可以突出断面主要影响因子并指导控制治理措施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主成分分析法在三江交汇处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三江交汇处的三个断面从1984年到1998年的监测资料对交汇处的水质做分析,分析前先对量化数据标准化处理,处理后提取主成分,并且计算其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再由相应的特征向量得到主成分的线性表达式。结果表明:五项影响因素中,三个断面桔水期均受亚硝酸盐氮的影响比较大,丰水期和平水期均受悬浮物和化学需氧量的影响比较大。交汇前,小南门断面的水质综合污染最严重,凉姜沟断面的水质综合污染最轻;交汇后,三江口断面的水质在两者的缓冲下,水质综合污染居中。则说明主成分分析法为河流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水质评价中,表示某一流域水质情况的指标众多,而不同的指标间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有些相关性甚至非常显著,这使它们提供的信息有可能发生重叠。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处理可以产生新的指标,而这些新的指标彼此互补相关又能综合反映水质的情况。本文通过应用主成分分析逐步降维综合处理的特性对辽河水质进行评价,对辽河四个断面的污染程度做了综合评价。然后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要污染指标,结合迭代聚类模型对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集约化农业成为大势所趋。结合集约化种植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面源污染问题,提出了基于种植因素、肥料因素、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四个大方面17个驱动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熵权综合指数法、相关性分析法识别出作物类别A13、化肥总施用量A24、地形坡度A32、土壤砂粒A35及植被覆盖率A43为集约化种植区面源污染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我国集约化种植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沈阳周边景区自驾车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从自驾车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和社会人口学特征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自驾车旅游者的58个指标中提取了28个主成分,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28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将自驾车旅游者分为家庭亲子型、青年探险型等九类,并对不同类型的自驾车旅游者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驾车旅游者在年龄、收入等社会人口学特征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出游的组织方式等方面却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2018年度伊宁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进行了水质评价研究,并使用R3.5.1统计软件的"vegan"程序包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通过对新的综合指标和水质指标月变化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综合携带了全部信息的76.05%;伊宁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硬度、硝酸盐、砷和硫酸盐;季节和天气状况是影响伊宁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对金山湖的3个监测点位在2012年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八号码头监测点全年呈现中营养状态;京口闸监测点在丰水期呈现中营养,在枯水期有轻度富营养状态出现;虹桥港监测点水体呈现"轻度富营养-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的变化趋势。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虹桥港监测点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为控制金山湖水污染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是虹桥港监测点水体富营养的主导因子。因此,削减金山湖水体中磷营养盐和高锰酸盐,提高溶解氧含量是控制该监测点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构建了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天津市近十年间的统计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于天津市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阐述了主成分分析法在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避免层次分析法等容易产生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西安市典型社区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语义差别法、假设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存在局限性,绝大多数生活环境感知指标都偏向中等水平。在居住面积、设施状况等指标上,主观感知与客观事实的偏差较大;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存在群体差异,户籍对生活环境感知影响显著,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仅有部分影响,性别基本无影响;影响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的社区环境指标可归纳为居住环境因子、住房条件因子、社会环境因子和居住区位因子。其中,居住环境因子影响强度最大,其他各因子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适当指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对代表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的产业投资额进行预测研究。通过检验分析,该模型拟合度较好、显著性水平较高,预测结果具有可信性。预测研究表明,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将每年呈现增长趋势,发展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
1前言大气环境监测点的合理布设是大气环境监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能否客观准确地反映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能否为环境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目前常用的方法中聚类分析法较为常见,基于克市有多年的监测数据,特地选择了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由于城市大气环境不仅受污染源排放状况的影响,而且受到气象因素和城市地形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通过逐次提取测站所反映的环境质量信息的主成分,定量的系统地进行寻化分析,筛选测点。2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种基…  相似文献   

15.
主成分回归模型在农业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需水量的准确预测对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需水量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大多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通过介绍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和计算分析,以实例(z市1998--2010年农业用水资料)建立回归模型对需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农业用水量预测,其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较吻合,模型的拟合程度和预测准确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范楚林  李维义 《青海环境》1997,7(3):103-108
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建立了黑泉库区土地生态系统模型,并对系统多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定量评价的的数学模型中,应用Q型聚类分析土地生态类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生态类型的地位级指数。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能够从众多因子中筛选出主要成分,且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结构进行简化,以少数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个变量,对高州水库汇水流域内主要河流进行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对各监测断面的水质优劣程度进行了排序。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占总方差96.425%的3个主成分以反映研究区水质的整体情况,结果表明:流域内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以入库河流上游区域的农业、生活引起的非点源有机污染为主,库区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趋势,且在水库自身水动力条件的作用下库区水质优于入库河流。在空间分布上,由于石骨水库库心断面受外源污染影响较小,其水质优于供水口;而入库河流中良德水库黄塘水入口断面水质污染较轻,石骨水库曹江入口断面次之,良德水库大井河入口断面的水质最差。此外,通过对流域水环境质量进行分级综合评价,进一步得出高州水库入库河流是库区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大学生区域性流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区域性流动的理想状态: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从8个维度探讨了大学生区域性流动的影响因素,经过2183人次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提取了政策因子、保障因子、制度差异因子、经济因子、软环境因子、工作适应度因子、生活习惯因子、家庭因子、文化因子、科技因子共10个因子。从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促进大学生区域性流动达到理想状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工业污染的治理投资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对选取的11个省市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各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趋势日趋明显。基于信息熵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以天津市为例,分析了2002—2013年建设用地结构时序演变过程,识别影响建设用地变化的关键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建设用地结构信息熵指标、均衡度指标变化趋势为平稳—降低—升高,最后又趋于稳定,而优势度指标趋势变化与之相反。天津市建设用地结构时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因子、劳动量因子和区域产业结构因子,从而为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建设用地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