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在"七·五"期间,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新疆环科院在准噶尔盆地乌鲁木齐以北沙漠边缘建立了准噶尔荒漠生态定位研究站。该站自1985年春开始展开野外观测科研工作,后因经费问题于1995年停止了这项工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新疆环境保护》2017,(2)
包气带是地下水的天然屏障,也是氮素污染地下水的主要通道。以准噶尔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包气带3种典型土壤,即粉质砂土、砂质粘土、粉质粘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查明了3种不同质地土壤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3种土壤对氨氮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2 h,其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等温曲线均符合Freundlich模式,其中,粉质粘土的吸附常数KF=20.8 018,砂质粘土的吸附常数KF=12.5 516,粉质砂土的吸附常数KF=15.1 845。不同土壤对氨氮的吸附能力随着粒径的不同差异较大,表现为:粉质粘土砂质粘土粉质砂土。说明粉质粘土防污能力最强,砂质粘土次之,粉质砂土最弱。结果为确定包气带介质的环境容量、防污特性的评价及地下水污染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14.
《新疆环境保护》2019,(2)
<正>2019年3月,新疆环科院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O_2、NO_2和NH3在典型PM_(2.5)表面降解形成二次无机颗粒物的化学过程研究》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的审核验收,准予结题。本项目针对我国多种类、高浓度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共存的复合污染特点,选取典型的PM_(2.5)组分中的矿物质颗粒物,设计搭建气-固反应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和离子色谱联合检测技术(DRIFTS/IC),较系统地研究了SO_2、NO_2、NH_3和在典型PM_(2.5)矿物质颗粒物表面吸附-降解形成二次无机颗粒物的非均相反应过程,并考察了气体浓度、配比、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对反应的影响,结合DFT方法,从分子层次上探讨反应机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以准噶尔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的典型地带土壤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在室内设计3种模拟土壤柱试验,研究氨氮在土壤柱中的迁移规律,探讨不同深度及不同质地的土壤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对再生水中的氨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并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各柱在土壤表层30 cm厚度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出水浓度不稳定,受进水浓度的影响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在土壤层60 cm厚度,各柱对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95%左右,出水达到地下水回灌标准。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能力主要发生在土层60 cm以内。由于土壤质地的差距,砂柱(柱1)的去除效果最好。系统启动初期,三柱的氨氮出水浓度均不稳定,因此,该装置在运行的初期,不适宜处理进水氨氮浓度1mg/L的污水。 相似文献
17.
18.
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以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貌景观多样而闻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然而地方政府为满足短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过度开发园区内的煤炭、水泥灰岩等矿产资源,致使一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被破坏。为此,从政策、法规以及宣传教育层面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